花匠当年是被郑三炮抽了一百鞭以后扔出郑家花园的。郑三炮是个冷血魔王,杀人不眨眼,一般说来他打人杀人不要什么理由,但鞭逐花匠时却握有一条令人信服的理由,据说花匠与郑家六小姐偷偷地相好了三年,三年过后郑三炮在六小姐的床底下拖出了花匠的一条腿,还有一条腿却被六小姐抱在怀里。郑三炮本来是想用驳壳枪顶住花匠的膝盖的,六小姐推开了父亲的手,结果子弹射偏了,恰恰击中了向郑三炮通风报信的女佣,所以六小姐那天又是哭又是笑的,当花匠终于被人拖到外面时,六小姐就笑着朝血泊中的女佣吐着唾沫,活该,活该,六小姐说,谁让你多嘴多舌?死了活该。军阀郑三炮有八个女儿,与花匠私通的是最美丽最受宠的六小姐,人们后来回味着这则绯闻说,幸亏是六小姐,否则花匠就不止是挨一百鞭,郑三炮肯定要送他去见阎王爷了。但花匠自己在回忆往事时却持相反的论调,假如不是六小姐,郑三炮也不会把我怎么样,说不定就把她许配给我了。花匠对他的亲戚说,郑家二小姐不就嫁给厨子老孙了吗,生米做成熟饭,下嫁也就下嫁了。
往事不堪回首,花匠很少提到他在郑三炮家的遭遇,一旦提及他的脸上总是浮出一种抱憾之色,他的手便会在腿上臂上盲目的抓挠着。六小姐,你们没见过,倾国倾城呀,花匠说,就怪我们不小心,就怪当时年轻血旺,半天见不上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我们要私奔去香港的,船票都买好了,可是六小姐在花园里朝我摇了摇檀香扇,她摇扇子我就去,偏偏那天夜里让他们发现了。花匠说到这里禁不住喟然长叹一声,他说,本来第二天就要上船的,第二天郑三炮要去南京,家丁们跟着他去,多么好的机会,偏偏六小姐又摇扇子,偏偏我又去她房间了,现在后悔,后悔有什么用?绯闻中的女主角六小姐在民丰里人的想像中类似一张发黄的美人照片,大概有四个民丰里老人在五十年代有幸一睹过六小姐的天姿芳容。那时候花匠刚搬到民丰里来,他脊背上的黑红色鞭痕透过白绸衫仍然清晰可辨。有一天门口来了辆黄包车,一个穿红花锦缎旗袍的女人下了车走进民丰里,站在梧桐树前拿出一面圆镜,迅捷而娴熟地描了眉毛涂了口红,有人上前问,你找谁?那女人淡淡地说,不找谁。问话的人觉得奇怪,看着她把镜子和唇膏收进手袋里,扭着腰肢朝花匠家走,井边的观望者很快发现她认准了花匠家窗前窗下的花,假如她是六小姐,假如她来找花匠,自然是无须向别人问路的。
六小姐那天在花匠家里逗留了大约一个钟头,或许时间更长一些,这个细节没人能记住了。那些老人只记得六小姐出来时脸上有脂粉被泪水洗得红白莫辨,眼圈也红肿着,看上去并不如想像中那样美丽。六小姐站在花匠家门口,用手帕的角在眼睛两侧轻轻点了一下,然后她转过身在窗台上抱了一盆月季节,抱在怀里走过井台。井台旁的人们没有料到六小姐会跟他们说话,六小姐突然站住了,她朝那些人友好地微笑着,但眼光和声音却是盛气凌人的,我表弟,我表弟初来乍到,六小姐迟疑了一会儿说,他人老实,你们多照应他,你们多照应他不会吃亏的。
那些老人都记得六小姐说的那番话,她说花匠是她表弟,这种笨拙的障眼法使人撇嘴窃笑,他们觉得六小姐莫名其妙,什么吃亏不吃亏的?已经是社会新闻了,郑三炮已经让政府镇压了,她以为自己还是趾高气扬的郑家六小姐吗?有一个妇女那天注意到了六小姐脚上的长筒丝袜,说丝袜上露出两个眼睛似的破洞,是缀补了以后又绽裂的。这在从前的郑家八姐妹身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事。从前郑家的小姐们穿袜子,穿上一天扔一双的呀!那个妇女便很感叹,说现在也让六小姐尝到了穿破丝袜的滋味,她觉得很解气也很公平,又觉得有些可怜。二十年前六小姐抱着一盆月季花走过民丰里的门洞,突然回头朝花匠的窗口投去幽幽的一瞥,六小姐真的像一张发黄的照片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人们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个传奇般的美丽的背影。六小姐是嫁给本地的绸布大王肖家的,嫁过去第二年就解放了,第三年就跟着肖家回湖南原籍的乡下种田去了。六小姐其实命苦,都怪郑三炮那老杂种,花匠在许多年后再提旧事仍然满腹怨气,提到六小姐的芳名时他的声音则显得凄然,六小姐,倾国倾城呀,花匠说,郑三炮把她嫁给肖家,以为是门当户对了,谁想到是害了六小姐,我早说不管是皇帝和讨饭花子,谁都有个倒霉的时候,偏偏肖家要倒霉的时候六小姐嫁去了,种田?挑担?六小姐哪能干这些粗活?花匠说到这里便扼腕伤神,默默地想一会儿,脸上浮出一种腼腆的微笑,要不是郑三炮狗眼看人低,要是郑家让六小姐下嫁给我,六小姐现在就不会受那些苦,花匠说,我知道六小姐的脾性,她吃的东西的口味我也全知道,要是六小姐下嫁给我,我会把她伺候得好好的,你信不信?
听者连连点头,说,信,怎么不信?点头过后不免有些疑惑,心里说这个花匠怎么这样下贱?多少年过去了,多少事被人遗忘了,这个花匠,他竟然还想着伺候那个六小姐!花匠不是个饶舌的人,其实有关他的陈年旧闻都是香椿树街上的几个园艺爱好者传出来的。每年清明前那些人来民丰里求花匠替他们迁盆插枝,花匠一高兴就说起六小姐,那些人为了让花匠更高兴,问的便也是那个旧时代的美人的事,曾有人用觊觎的目光瞟着窗台上的那盆香水月季,说,这盆花养得真好,花匠瘦削的双颊立刻泛出醉酒似的酡红,他说,是给六小姐养的,她最喜欢这种月季。园艺爱好者听得又是愕然,心里说六小姐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这个下贱的花匠,他竟然还给她养着一盆月季!
民丰里住着许多热心好事的妇女,空闲时便跑东走西的给单身男女牵线做媒,从花匠年轻力壮的时候开始便有人登门说亲,多少年过去却没说出一个结果,那些为花匠做过媒的妇女谈起此事便怨声载道,说花匠并不是不想女人,只是想得奇怪,是女人都无法忍受。花匠让媒人领着去相亲,却不肯与人面对面坐下来,他说,用不着靠那么近,我看一眼就行,隔着玻璃也行,离开十步路远也行。媒人只好精心设计了让花匠看那么一眼,但是让人扫兴的是花匠看上一眼便垂下头来,嘴里轻声嘀咕一句,不像,一点都不像。媒人听见他的嘀咕声就知道亲事吹了,不像?不像谁?又是那个军阀恶霸家的六小姐!做媒人的嘴上不点破,心里却在骂,从来没见过这么痴心这么下贱的人。做媒的人甩下花匠往前走,走了几步又想气气这个下贱的花匠,就回头丢下一句话,你也别太挑剔,其实人家也没看上你。花匠垂着头在后面走,也不知道是否听见了媒人的话,花匠说,不像,又叹了口气说,不像,真的一点也不像。其实说不管花匠的事都是气话,民丰里住着这么一个单身男人,那些热心的妇女不可能对花匠的亲事撒手不管,她们总是期望有一天在花匠的亲事上鸣金收兵。这一天终于真的来临了,功臣是桃子的母亲,女的则是一个废品收购站的会计,叫阿珍,守了多年寡了。桃子的母亲后来公正地评价过阿珍,说,阿珍其实脾气很暴躁的,不过她长得很像那个六小姐,桃子的母亲噗哧笑了一声,像六小姐就行,花匠说脾气好坏没关系,只要像六小姐就行。
据桃子的母亲说,花匠当时隔着收购站的麻袋包看阿珍打算盘,眼睛里倏地闪出光来。嘴里几乎喊着,像,只有她最像。桃子的母亲这么绘声绘色地描述时井边妇女们都笑起来,笑过了以后侧脸望望花匠窗台上的那盆月季,都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阿珍是那年春天再嫁到民丰里的,听花匠说过郑家六小姐的人都从她的脸上身上想像六小姐的绰约风姿。但阿珍毕竟是人老珠黄了,人们很难把她与花匠嘴里的倾国倾城联系起来,阿珍每天拎着一只尼龙袋在石库门里进出,脸上总是像挂了一层霜,假如孩子们在院子里相互追逐与她擦身而过,阿珍便怒气冲冲地朝他们翻个白眼,说,去充军啊?邻居们便想,毕竟做惯了寡妇,脾气果然不好,又想,花匠也真是滑稽,挑了多少年的女人,最后挑了个阿珍。那年春天花匠是快乐的,花匠新插的几盆月季都早早地开了花,放在窗台上,一盆比一盆艳丽。花匠在早晨的阳光下给花浇水,他脸上的喜悦与所有新婚的男人如出一辙。但是阿珍却不快乐,民丰里的妇女们都看出来了,她们说脾气再坏的女人也不会像她那样,好像别人都欠了她的债。有一天人们看见阿珍端着一碗粥跑到门口,怒气冲冲地喝了一口,突然回过头朝花匠尖叫了一声,又放糖了,告诉你别在粥里放糖,我不是六小姐,我讨厌在粥里放糖,你不长耳朵吗?果然不出所料,阿珍的不快乐,也与六小姐有关。阿珍有一天抓着一只银耳挖子到桃子家诉苦,你看看这种东西,他说是给六小姐留着的,他天天要来给我挖耳朵,阿珍怨恨交加地向桃子的母亲挥着银耳挖子说,我又不是六小姐,我耳朵里干干净净的,谁要他来挖?桃子的母亲忍着笑说,他来给你挖耳朵有什么不好?挖耳朵很舒服的,那是他对你好。阿珍几乎叫喊着说,不是对我好,是对六小姐好!他每天还要来给我捶腿敲背,一副下贱的奴才样,恶心死啦,我又不是六小姐,我不要做她的替身。桃子的母亲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劝阿珍说,你也别太计较了,半路夫妻,他对你好就行了。阿珍稍稍平静下来,自己拿银耳挖子在耳朵里掏了一下,突然冷笑一声说,对我好?这种好法我受不了。桃子的母亲预感到花匠与阿珍的夫妻做不长,果然就做不长,春天刚刚过去,民丰里那棵梧桐树的叶子刚刚绿透,阿珍就拎着一口皮箱离开了民丰里。人们记得阿珍临走时砸碎了花匠窗台上的三盆月季,砰,砰,砰,沉闷的三声巨响使民丰里的邻居们吓了一跳,他们纷纷把头探出窗外,看见阿珍正拍着手上的泥土,阿珍对着三盆月季的残骸说,砸死你,砸死你这个反动军阀六小姐。
花匠追出门外朝阿珍喊,走就走了,你怎么砸我的花?花匠这么喊着声音突然嘶哑了,他开始是想追阿珍的,追了几步又退回去,退回去抱起他的花。人们看见花匠抱着那株露出根须的白色月季,脸上已经老泪纵横。后来有人站在一旁,充满怜悯之意地看花匠为花换盆,问,换了盆能活吗?花匠说,能活,这盆白月季不容易死的。又有人过来开门见山地问花匠,阿珍跟你离婚了?离了。花匠凄然一笑,用手拍了拍盆里的土说,她不像,是我看错人了,她其实一点也不像。这些年花匠老了,头发花白,腰背也驼了。即使花匠不老民丰里的人们大概也不会去管他的闲事了,从花匠那里人们得出某种新鲜的结论,有的人的闲事别人是管不了的,管了也是越管越糟。但是民丰里的人们不会丧失乐于助人的天性,所以去年花匠突然向邻居提出要借一辆板车时,桃子的母亲一口答应,当天就去菜场把板车拖回了民丰里。她把板车交到花匠手里,随口问了一句,你要板车拖什么?花匠的苍老的脸上又露出了少年般的腼腆,他轻声说,拖一个人。桃子的母亲追问道,拖谁?花匠低下头搓他的手,搓了一会儿说,是六小姐回来了,她男人死了,她病得很厉害。花匠的喉咙里咯地响了一声,像呻吟也像哽咽,他说,不瞒你,她也快死了。桃子的母亲惊呆在板车旁,过了一会儿她说,你现在把她拖回家干什么呢?人都快死了,拖回家干什么呢?花匠在板车上拾起一片菜叶扔掉,他说,不干什么,把六小姐拖回来,让她看一眼我的月季花,你不知道,她最喜欢白色月季花了。消息惊动了整个民丰里,那个黄昏当然是二十年后的黄昏,民丰里的人们汇集在大门洞两侧,等待传说中美丽而神秘的六小姐重访旧地。他们看见花匠拖着板车慢慢地过来,挤进狭窄的门洞,他们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看板车上躺着的人,看清楚了,六小姐竟然是一个面若黄纸奄奄一息的老妇人,六小姐进门的时候眼睛朝左侧一瞥,左侧都是孩子,那目光充满了温柔和慈祥,又朝右侧一扫,右侧多为妇女,那目光却依然是矜持和高傲。夜里有人趴在花匠家的窗台上朝里面窥望,看见屋里彻夜亮着灯,除了灯还点着许多蜡烛,六小姐就躺在一块床板上,她的枕边放着那盆白色的月季花。他们看见花匠坐在旁边,垂着头一动不动地坐着,都以为他睡着了,但花匠突然站起来抓住六小姐的脚敲了几下,笃,笃,花匠的动作非常轻柔而娴熟,这时候窗外的人忍不住失声叫了起来,她已经咽气了,花匠还在给她敲脚!
事情确实如此,花匠把六小姐拖回家的那天夜里六小姐就死了。民丰里的人们很难确定花匠和六小姐的关系,他们最终是否算是做了一回夫妻?但他们第二天都往花匠家送了花圈或线绨被面的幛子,不管怎么说,那是民丰里的人们最尊崇的风俗。
肉联厂的春天
人们把金桥所在的工厂称作屠宰厂,那是出于某种懒惰的因循守旧的语言习惯。当我在这里讲述金桥的故事时,我首先想替他澄清一个事实,金桥不在屠宰厂工作,金桥是东风肉联厂屠宰车间的工人。金桥确实与杀猪这门职业有关,但天天与生猪打交道并不证明他就是个杀猪的,况且金桥从走进肉联厂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盘算怎样离开这个油腻的令人反胃的地方。春天的太阳照耀在肉联厂的红色厂房和露天清洗槽上。这是生猪的丰收季节,从厂房的各个窗口传来机器切割猪肉的欢快的声音,冷库的女工们穿着臃肿的棉袄从金桥身后突然冒出来,她们倚靠在清洗槽上扯下口罩,一些粗俗的脏话纷乱地倾泻在金桥的耳朵里。女工们在咒骂一个人:猪头、下水、尿泡,她们在用一种职业术语咒骂一个人。金桥觉得很有趣,他不知道那些女工在骂谁,反正不会是骂他。金桥放下手里的刷子,关上水龙头,停止了刚洗衣服上那块污渍的动作,他回过头朝女工们笑了笑,他说,你们在骂谁?谁?除了那只猪头还会骂谁?一个女工挥着手里的口罩说,她的声调起初是忿然的,但当她发现金桥是个陌生人时,身体便很消极地往后扭过去,重新半倚半坐在清洗槽上,你是新工人?她审视着金桥,突然噗哧笑了一下,她说,你拿着刷子刷什么?刷工作服?工作服有什么可刷的?今天干净了明天还会脏,你这么爱干净就不该到肉联厂来。胸口弄上了一滩猪血,没想到猪血那么难洗,怎么刷也刷不干净。金桥说。你不会是奸细吧?那个女工说,你不会去向他告密吧?我向谁告密?金桥反问了一句。
猪头呀。女工这时近似卖弄风情地朝金桥挤了挤眼睛,然后她说,你要是敢告密,我们就把你拖到冰库里,跟生猪冻在一起。金桥愣了一下,他刚想问什么,清洗槽边的女工们突然鸦雀无声,她们的目光一齐投向屠宰车间与浴室之间的路口,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拖着一只袋子从那儿走过来。女工们几乎齐声骂了一句,猪头,下水,尿泡,一边骂一边仓惶地散去。金桥望着她们的背影在冰库的棉帘后面消失,他觉得肉联厂的人们行为有点古怪。金桥拿起刷子在右胸前又刷了一下,他眼角的余光迎接着那个戴鸭舌帽的男人,金桥已经注意到那个男人面色红润眉目清癯,他拖着袋子走路仍然显出一种干练敏捷的作风,他就是猪头,金桥想为什么把他叫做猪头呢,在他从小生长的城北地带,人们习惯于将那种容貌丑陋或性格反常的人斥为猪头,那是一种污辱性的说法,而拖着袋子迎面走来的那个人看上去酷似一个以风度、口才和修养闻名于世的外交家,当他的瘦长的身影和身后的蛇皮袋越来越近,金桥几乎目瞪口呆,假如没有那只沾满污渍的蛇皮袋,假如他穿上深蓝色的中山装,再在中山装口袋里插上一枝钢笔,金桥真的相信他看见了那位已故外交家的亡灵。猪头?金桥想起冷库女工们恶毒的声音,她们竟然骂他是猪头,金桥的心里突然升起一种代人受过的歉意,他的脸也莫名其妙地红了起来。我在这里提醒关心金桥事件的人注意这个细节,当金桥与徐克祥在肉联厂的清洗槽边初次相遇时,金桥用刷子最后刷了一下他的被玷污的工作服,然后他迅速整了整头发、衣领和皮带,人像一棵无精打采的植物突然受到了雨水和阳光的刺激,笔直地站得一丝不苟,当然更重要的是金桥注视徐克祥的目光,除了不必要的窘迫和慌乱外,还有一种深深的拜谒偶像式的崇敬。
你是金桥?徐克祥一眼就认出了金桥,他放下那只蛇皮袋子,走上去跟金桥握手,第一天上班吧?徐克祥说,怎么样,还习惯吗?习惯,不,不是习惯,金桥有点语无伦次地端详着徐克祥,他说,眼镜,一副白框眼镜,你是不是也有一副白框眼镜?我不戴眼镜,我就是徐克祥,叫我老徐好了,徐克祥说,肉联厂上上下下都叫我老徐,别叫厂长,也别叫我书记,就叫老徐好了。
老徐,我,我觉得你很像一个人。
象个工人?嘿,我本来就是工人出身。徐克祥突然朗声大笑,他的表情也显得更加快乐,别人都这么说,像工人就好,要是我老徐哪天不像工人像干部了,徐克祥倏地收住笑容,右手往肩后一挥,说,那我老徐就官僚了,你们就别叫我老徐,叫我徐官僚好了。
金桥又一次被徐克祥的手势震惊了,右手往肩后一挥,那个已故外交家在加重语气时右手就是这样的,轻轻的却是果断地往肩后一挥,没有人能够轻易地摹仿这种手势,金桥盯着徐克祥的右手,他想现在那只右手该握紧了撑在腰上了,金桥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神奇的事实,他看见徐克祥的手慢慢地撑在腰上了。你怎么这样拘束?徐克祥一只撑着腰部,另一只手亲昵地在金桥肩上拍了一下,他说,千万不要怕我,金桥,你看你还不知道我是谁,我却能叫出你的名字了,我看了你的档案材料,一下子就全记住了,我做领导别的本领不强,就是记性好,什么都能记住。过目不忘,外交家都是这样的。金桥喃喃地说,太像了,你们简直太像了。徐克祥这时候的注意力重新投向了脚边的蛇皮袋,他的神情突然变得凝重了,两道剑眉拧结起来,金桥,来,我们把这袋东西送回冰库去,他抓着蛇皮袋的一角,叹了口气说,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刹一刹这股歪风了。
什么歪风?袋子里装的什么?
猪头、猪下水还有别的,有人总是想挖肉联厂的墙角,他们把袋子偷偷拖到围墙边,扔出墙,外面有人接应,让我逮住好几回了。徐克祥说,猪头、猪下水难道就不是国家财产吗?怎么可以偷?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刹一刹这股歪风。金桥帮着徐克祥抬起蛇皮袋朝冰库走,蛇皮袋上的油污和血渍再次弄脏了金桥洗干净的双手,从袋子里渗出的猪内脏的腥味使他感到反胃,金桥尽量克制住呕吐的欲望,他顺应着徐克祥的步法走到冰库门前,终于忍不住地丢下袋子,哇地一声吐出来了。你还没习惯肉联厂的环境,习惯了就不会吐了,习惯了就好了。徐克祥在后面说。
我受不了猪肉的腥味,金桥一边吐一边说,我以为这里是做罐头的,我搞错了。这么脏,到处是猪血,到处是腥臭,我不会在这里呆下去的。那你想去哪里工作?徐克祥在后面说。
哪里都比这里好。金桥从口袋里抓出那把刷子,又开始四处刷洗胸前和裤腿上新添的污渍,他的回答当然有点闪烁其词。他听见徐克祥在他身后发出一声冷笑,金桥猛地回过头来想看见他冷笑的模样,据说那位已故外交家与对手谈判时也常常突然发出一声冷笑,他的冷笑被誉作钢铁般的冷笑。但金桥看见的只是徐克祥的颀长的钢铁般的背影,徐克祥独自拖着那只袋子拉开了冷库的大门。
金桥站在冰库的大门前,冰库低于地面水平线,金桥现在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肉联厂,附近的一块稀疏的没有返青的草坪,土红色或者灰白水泥的厂房,厂房上空没有煤烟,天基本上是蓝色的,阳光也像是从电扇里均匀地吹出来的,吹到脸上都是春天的气息,只是生猪肉的腥味始终混杂在其中。金桥看见一朵云从更高的天空游弋而过,让他惊奇的是那朵云的形状就像一头小猪昏睡的形状。
从第一天起金桥就向许多人埋怨他的处境,他是个注重仪表风度的人,在报考外交学院三次失败后他做了委曲求全的准备,但是他没有准备天天与生猪打交道,假如不能走向联合国安理会椭圆形大厅的台阶,是不是就要他到肉联厂来向生猪们阐述他对世界和平的观点呢?金桥的语气悲凉而充满自嘲意味,他的朋友们注视着金桥嘴角上的一个水泡,他们等待着金桥对国际风云的预测,但金桥不再侃侃而谈,他说,猪,猪肉,猪肝,猪大肠,他妈的,我竟然天天和这些鬼东西在一起!有一个朋友大概想安慰金桥,他说:肉联厂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每人每月领三斤猪肉,一分钱不花。但那个朋友很快就知道,自己失言了,他看见金桥投来的目光令人心悸,阴郁、狂怒和悲伤,那是朋友们从未见过的金桥的目光。金桥的小阁楼上气氛沉闷,一群年青人零乱地坐在地铺上板凳上,他们一齐用怜悯的目光注视着金桥和他嘴角的水泡。临河的窗台上那只袖珍收音机仍然在播报新闻,有关非洲的饥荒,一个浑厚的客观的男中音告诉小城的人们,在遥远的沙漠地区,又有多少妇女和儿童死于干旱和饥饿。有人悄悄地把手伸到窗台上关掉收音机。别动。金桥猛地抬起头说,开着收音机,这是最新消息。朋友们陪着金桥听新闻,但他们的目光开始在狭小的阁楼上游移不定,临河的民居和草草隔砌的阁楼里总是显得幽暗沉闷的,尤其是在宾客们都沉默无语的时候。春天在金桥家的那次聚会,唯有板壁上的那些彩色和黑白的人像栩栩如生,他们都是阁楼的主人金桥崇拜的中外外交家,是他们的笑容、动态在小阁楼里挥散着仅有的一点活力。春天的那次聚会,朋友们记得金桥仍然穿着他钟爱的白色涤麻衬衫,衬衫领子下打了一条黑红条纹领带,他的装束也仍然与墙上的某一名外交家相仿。他们还记得金桥在长久的沉默后突然嗤地一笑,他指着墙上的一张人像说,肉联厂有一个人,跟这个老焦长得一模一样,你们想像不出他跟老焦有多么相像。老焦是金桥对那名外交家的昵称。照片上的老焦正在与人交谈,他的右手富有个性地向肩后一挥,手的周围因此留下一圈白花花的空白。朋友们对老焦一知半解,他们只是听金桥说那位潇洒睿智的外交家已经在多年前含冤离世了。金桥嘴角上的那个水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熟悉金桥的朋友们不会简单地把它归为气候干燥的原因,春季固然干燥,但金桥不会因为季节而气血不畅,那个损害了金桥仪表的水泡无疑与一种恶劣的心情有关。火车站的广场是眉君与金桥约会的地方。眉君坐在喷泉池边,与往常一样,她身边放着金桥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只贵州苗族人编织的蜡染布包,眉君的两只红皮鞋互相弹击着,弹击声轻重缓急不一,似乎想演奏一支曲子。眉君从蜡染布包里拿出一盒橙汁,很响亮地吸着,而她的眼睛却愤怒地斜睨着路口的过往行人。
金桥终于来了,金桥修长挺拔的身影一出现眉君便低下头正襟危坐,扔下橙汁盒,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放在膝盖上,《白宫风云》,无疑这本书也是金桥送给她的。小姐是去巴黎吗?金桥微微弯腰站在眉君身边,他说,开往巴黎的东方快车六点五十分开,你该上车了。我不去巴黎。眉君说,哼,巴黎,巴黎算什么东西?那么小姐是去索马里看望灾民?你应该先到雅温得或者开罗,然后搭非洲航空公司的班机到摩加迪沙。我哪儿也不去。眉君突然合上书,她用一种讥讽和挖苦的表情盯着金桥,她说,我去屠宰厂,告诉我去屠宰场怎么走?金桥愣了一下,他在眉君旁边慢慢地坐下,你今天怎么啦?他说,一点幽默感也没有,你忘了幽默的十大妙用了?为什么迟到?眉君几乎是叫喊了一声。
我在洗澡,主要是洗头发。金桥揪住自己的一绺头发给眉君看,为了来见你,我必须把头发上的油腻和猪肉味道洗掉,金桥说,你不知道洗掉那些东西有多么困难,我怎么能让你闻见肉联厂的气味?你别生气,我迟到是尊重女士的一种表现。油嘴滑舌。眉君小巧而丰满的身子渐渐地朝金桥一侧扭过来,她瞪着金桥松软洁净的头发说,你还有闲心油嘴滑舌?你还洗什么头发?现在几点钟了?
六点五十分,怎么啦?
气死我了。眉君的身体再次愤怒地背离金桥,她站起来的时候脸涨得很红,我再也不管你的事了,我再管你的事我也是白痴,眉君拿起那只蜡染布包风一样地掠过金桥身边,跑出去几米远,她又回过头喊,金桥,你这种人天生就该在屠宰厂杀猪!金桥伸手去抓眉君的裙子,但是没有抓住,与此同时他想起了与眉君的约定,六点半他们要去一个姓顾的干部家里,他想起那个姓顾的干部是眉君家的远房亲戚,更主要的是金桥想起那个人在劳动局工作,眉君说他或许能帮金桥,让金桥的档案从肉联厂退回劳动局。
你回来,金桥高声朝眉君的背影喊道,我们去劳动局,不,我们去你亲戚家里。金桥追着眉君跑了几步,但很快就站定了,因为火车站广场上的人都向他侧目而视,这给金桥带来了极其糟糕的压力,不管天大的事情,金桥绝不做任何斯文扫地的事,当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追逐女友总是事出有因,问题是金桥的鞋带松了,左脚上的皮鞋很有可能在奔跑中掉落。不管天大的事情,金桥不会甘冒这种危险在火车站的广场前奔跑的。眉君的背影在嘈杂的人流车辆中消失了,金桥能感觉到那是一个被伤透了心的女孩的背影。我怎么会把这件最重要的事忘了呢?金桥想想自己确实有点荒唐,每天想着告别肉联厂,却把付诸行动的第一个计划忘了,金桥回忆起他走进浴室之前还是记着六点半的行动的,但不知怎么当他淋浴完毕,当他把油腻的工作服扔进工具箱换上自己的白涤麻衬衫,当他以一种自我满意的姿态走近火车站和女友时,那些琐碎的实用性的计划便离开了他的思想,他记得在眉君拂袖而去之前,他脑子里盘桓的那些遥远却又美丽的语汇,唐宁街、工党、保守党、密特朗和爱丽舍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有一面奇怪的红黄篮白四色国旗。
是我自己的错。金桥用食指按住他的太阳穴,他毕竟不在海牙的联合国总部,甚至不在北京的外交部大楼,他必须这样按住一部分思想,让另一部分切合实际的思想生长出来。《白宫风云》被丢在喷泉池边,不知眉君是否故意的。金桥拾起书,看见封面上浸润了一些果汁,他用手指擦了几下,那座巍峨的白色宫殿已经被染成了橙色,无论怎么擦,它不可能回归原来的白色面目了。金桥立即觉得他受到了一次伤害,伤害一本好书就是伤害书的主人,金桥发誓以后再也不把书借给别人,不管那人是谁。
我不是这个意思。金桥嗫嚅着说。金桥觉得他确实不是那个意思,他设想可以用三种或四种角度去阐明这个问题,但他想说话的时候却总是陷入理屈词穷的境地。他不是这个意思。眉君这时候在一边替金桥解围,她急中生智地推了推金桥的胳膊。他主要是皮肤过敏,看见猪肉猪血身上就出小疙瘩。眉君对金桥说,把你衣服袖子卷起来,让顾伯伯看看你胳膊上那些小疙瘩。
金桥不记得自己胳膊上有小疙瘩,他在卷衣袖的时候心里很虚,同时怀疑眉君的这个诡计是否有意义。幸亏顾伯伯没有看他的胳膊,否则金桥觉得自己将斯文扫地。从顾伯伯家里出来以后,金桥与眉君一直在争论诈病的优劣。暮色降临这个水边的城市和水边的街道,空气中混杂着汽油、烤红薯以及化工厂废汽的气味,而从河上吹来的风毕竟是春天的晚风,它浪漫地吹乱了眉君秀丽的长发和金桥的米色风衣。有人在北门汇文桥一带看见那对情侣且爱且恨地走着,他们有时牵着手,牵着手的时候他们喁喁私语,但突然间那声音高亢尖锐起来,于是其中的一只手便会狠狠地甩开另一只手。假如玷污了我的人格,假如要让我浑身长满小疙瘩去博取同情,我情愿天天与猪在一起!金桥的脚踩在汇文桥古朴的石栏杆上,被眉君甩掉的那只手顺势朝桥下的河水一挥,他说,我要寻找的不是皮肤过敏,更不是小疙瘩,什么是豁免权你懂吗?打一个比方,我现在想要的就是一个豁免权。凭什么豁免你?没有皮肤过敏怎么豁免你?眉君靠在桥的另一侧俯瞰着下面的流水,突然冷笑了一声说,就凭你满嘴欧共体满嘴联合国的?有什么用?你这种人其实是白痴,别人知道的事你都不知道,别人懒得知道的事你却成了个专家。豁免权。金桥对眉君的讥嘲充耳不闻,他咕哝着在桥顶上来回走了几步,突然揽住眉君拉着她往桥下走,他说,走,让我们好好想想,怎样争取豁免权。眉君被他紧紧地揽着,别扭地拾级而下,她的声音仍然尖锐地抨击着金桥,收起你那车间救出来。四月的晚风还残存着些许凉意,北门一带的人声灯影里年青的情侣随处可见,但是任何一对都不及金桥和眉君那样富有诗意,他们一直把金桥的米色风衣当作一把伞,眉君躲在这样一把伞后面激烈地批判着金桥,而金桥不愧是金桥,他的手始终撑开身上的风衣,让眉君藏在里面畅所欲言,也让风衣制成的伞遮挡路人好奇的缺乏教养的目光。东风牌卡车从邻近乡村的生猪收购站运来满车的膘肥体胖的活猪,那是在早晨工人们上班之前的热闹场景。日复一日,每天都有足够的猪抵达肉联厂,工人们平静地投入到宰杀、清洗、切割和分类的生产过程中,除了极少量的肥肉或尾巴被女工们用来作投掷的武器,投向了那些轻薄下流的男人身上最后丢在地上,百分之三十的肉被加工成肉片、肉丝和肉丁装进食品袋中冷冻,叫做小包装。被冷冻的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相对完整的猪腿、肋条等等,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冷气肉,更多的百分之四十的猪肉则在当天午后热气腾腾地摆上肉铺的案板,那就是家庭主妇们最喜欢的热气肉了。从屠宰二车间的圆形窗口可以看见半自动化的猪肉生产流水线,看见水泥地面上淌着浅红色的污水,许多双黑色雨靴在污水中纷乱地走动,当然我们还可以看见金桥在流水线上的身影,他把一只猪腿从挂钩上取下来,啪地在上面盖了一个蓝色印章,咯嗒,咯嗒,不知是什么机械手在金桥的头顶上响着,金桥就按照那响声的节奏为猪腿盖图章。这是一种简单的难以测量强度的劳动。我们看见劳动者金桥戴着一只防护口罩和一顶蓝色工作帽,只露出那双焦虑的眼睛,巨大的笨拙的排风扇在金桥身后隆隆运转着,它无法吹乱金桥洁净的永远向后梳理的头发,但它无疑已经吹乱了金桥在春天的好心情。
午间休息的时候金桥在冷库门前找到了徐克祥,金桥一见徐克祥便想到老焦,想到他见过的一张老焦的照片,也是这样目光炯炯地从低处往上走,当然老焦好像是在印度的泰姬陵台阶上行走。金桥想他必须遏止这种习惯性的联想了,他必须把徐克祥与已故外交家严格区分开来,否则他思考了一夜的谈话将变得无从谈起。
听说你在找我?是徐克祥先迎了上来,他匆匆打量了金桥一遍,然后伸手把金桥的工作帽鸭舌转到正前方,你主动找我谈,很好,徐克祥笑了笑,扬起浓眉问,谈谈,很好,谈什么?谈我的工作,不,其实是谈我的处境。
谈工作很好,谈处境也不错,徐克祥说,工人们都有些怕我,他们不愿意与我交换意见,暗地里却骂我猪头。徐克祥突然拍了拍金桥的肩膀,你听见他们骂我猪头了吗?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他们当面骂我我也不在乎,本来就是肉联厂的头,本来就是猪头嘛,徐克祥仰天大笑了一声,然后很快收敛了笑容说,但是我不喜欢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骂就对着我痛痛快快地骂,我听得进意见,当兵出身的人直来直去的,最恨阳奉阴违那一套。
阳奉阴违是弱小民族与超级大国周旋的常用手段。不,我不想谈这些手段,金桥摇了摇头,他听见一个声音在警告自己,别让徐克祥牵住鼻子走,东拉西扯只是他回避的方法,这意味着他不想谈话进入正题。金桥想现在他不能按照昨天夜里考虑的步骤进行圆桌式谈话,必须单刀直入,于是金桥提高了嗓音说,老徐,我不能在屠宰车间干了。
你刚才说到手段?说下去,你的见解肯定有意思。你说的弱小和超级是指什么?是指肉联厂的干群关系吗?不,老徐,我说我不能在屠宰车间干了。为什么?徐克祥沉默了几秒钟,终于露出了金桥想像中的严峻的表情,他说,说出你的理由。
我到肉联厂来本身就是个错误,你把我分配到屠宰车间更是个错误。金桥说,我讨厌猪肉,更讨厌杀猪。没有人会喜欢肉联厂的工作环境,但是所有的工作都要人干,你不干,他也不干,假如这样我们只好吃带毛的猪肉了。金桥你说是不是?你自己说你的理由是不是理由?我也许没有什么理由。金桥的脑海里迅速掠过几个华丽而飘逸的名词概念,他想他不得不用它们为自己辩护了,这其实关系到我的主权,就像一个国家,一个人也有他的主权,金桥的双手在徐克祥面前来回比划着,他说,我喜欢干什么,不喜欢干什么,就像一个国家的内政不容别国干涉,另外,我这人天生爱干净,无法在这么脏的环境里工作,我想要的其实也是一种豁免权,老徐请你给我一个豁免权吧。他们说你是一个业余外交家,名不虚传。徐克祥又哈哈大笑起来,他的一只手在金桥的肩上快乐地抓捏着,然后突然停止了,那只手收回来在下颌处刮击了一番,猛地向肩后一挥,金桥你是个人才,可是小小肉联厂没有外交部,你让我怎么安排你的工作呢?老徐,请你不要挖苦讽刺,这是一次常规性的正式谈话,非正式谈话可以轻松一些,但正式谈话都是严肃的就事论事的。
我很严肃。徐克祥用一种古怪的目光凝视着金桥,他的手再次朝金桥伸过来,这回是替金桥掖了掖衣服领子。金桥,其实我跟你志趣相投,徐克祥的声音听来真挚而中肯,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一心想进外交部,你知道我生平最崇拜的人是谁吗?是焦——金桥几乎与徐克祥同时喊出了这个名字,金桥惊喜地张大了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敢相信徐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