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9章

作品: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作者:当当当当|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6 00:04:32|下载: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TXT下载
  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灸三至九壮,隔日一次,六次为一疗程。

  【耳穴压丸法】

  取大肠、小肠、胃、脾、肝、肾、下脚端、神门。每次选一侧耳穴二至

  四穴,用常规王不留行籽压丸法,压丸期间经常按压耳穴,每三至五天换丸

  一次。

  【药线灸法】

  用青麻搓成直径约零点五毫米的线浸泡于由麝香等药物配制的药酒中制

  成药线。以拇、食二指持药线的一端,露出线头约一厘米,点燃后待线头呈

  红炭珠火(忌火苗)时,对准大肠、小肠、脾、胃、交感,三焦耳部穴位,

  顺应腕力,拇指尖稳重而敏捷地将火线头点按于穴位上,如穴位深不便拇指

  按入,可将火线头伸入点灼,不需指压,一按火灭即为一壮。急性及重症者

  每天灸一至二次。对于泻下粪便清稀,腹部冷或喜温,肢体不温者,宜配合

  用艾条,线香、药线温和灸肚脐。脱水者必须输液。主治急性腹泻。

  【耳穴埋针法】

  取穴:有如下几种方法:

  慢性肠炎和慢性结肠炎者:取大肠、小肠、脾、肾、神门,粘液多者加

  耳迷根、肺、心,大便次数多者加便秘点。

  过敏性肠炎,结肠炎;取肾上腺、风溪、结肠、小肠、交感、神门,便

  次多且带粘液或粘液血便者加耳迷根、肝、脾穴。

  吸收功能障碍:取脾、胃、肾、小肠、肺、皮质下、胰胆。

  肠神经官能症:取心、肾、小肠、缘中、胃、神门,失眠头昏后病情加

  剧者加神经衰弱点,失眠点、枕、食少乏力者加胰胆、三焦,粘液便者加结

  肠、耳迷根、交感。

  操作方法:将所取穴位部用百分之二碘酒涂擦,继以百分之七十五酒精

  涂抹脱去碘,左手固定耳廓,并绷紧局部以暴露穴位,右手用消毒过的镊子

  夹住消毒的皮内针的针柄或揿针的针环,对准穴位刺入压尽,然后用剪成小

  块的胶布或止痛消炎膏、伤湿膏贴敷固定。贴完后,按压约二至三分钟,以

  加强刺激。每耳每次埋穴三至五个,一般每次只埋一侧耳廓,必要时也可同

  埋双侧,每日自行按压三至五次,每次一至二分钟,保留四天左右,五至十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当撕开胶布,埋针则同时粘出,针口应用百分

  之二碘酒涂擦。

  【耳针疗法】

  1。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三焦耳部穴位,用针刺法,每天一至

  下载

  三次,每次留针一小时。主治急性腹泻。

  2,取神门、大肠耳穴。以压痛法探找神门、大肠穴之敏感点,用三十号

  耳针垂直迸针一至二毫米,以不穿透耳壳为度,一般留针一至二天可愈。泻

  止后可酌情加内服药以善后。

  疗效:用此法治疗泻痢重症病人五十例,效果良好,一般针一至二次可

  收效。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一九八五·五·五十一。

  【指压疗法】

  1。用拇指罗纹面按揉腹部关元、腰部肾俞和脾俞及小腿部足三里穴,各

  一分钟。

  2。用手指按压耳穴,大肠、小肠、胃、脾、交感、神门等。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泄泻的治疗,由于病因复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自我

  按摩对慢性泄泻有比较好的疗效。

  1。按穴位:取中院、章门、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将右

  手中指伸直,其余四指轻握拳,左手抓住右拳背,然后用右手中指分别点按

  上述穴位,由上而下逐个进行。急性泄泻加上巨虚、内庭、公孙;慢性泄泻

  加脾俞、肾俞、大肠俞。每穴点按一至二分钟。

  2。摩腹部:仰卧位,左右手重叠,右手掌心在下放置于中皖穴处,左掌

  心叩放在右手掌背,然后,两手均匀用力做顺时针旋转摩动,正中由中脘开

  始,向下到耻骨,再沿右左胃经向下推拿至耻骨,以腹部舒适为宜。

  3。擦腰骶:坐位,先两手掌面相对擦热,用两手掌根部,贴附在腰脊柱

  两侧,从肾俞至大肠俞,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往返推擦,用力宜大,推擦

  要快,擦至局部出现湿热感为宜。4。揉尾端:取俯卧位或膝胸卧位,充分暴

  露尾骶部,右手中指指尖放于尾骨尖端下方长强穴位,做勾揉按摩动作,用

  力由轻渐重,一般二至三分钟为宜。

  5。推胁腹:用两手大鱼际及手掌掌面,贴附在两胁部,然后两手从胁至

  小腹往返推擦,推至小腹时,两手鱼际稍做用力,动作宜快,以胁及小腹出

  现热感为好。

  【食疗】

  1。炒糯米六十克,淮山药三十克。共煮粥,然后加胡椒末少许,白糖适

  量调服。用于脾虚泄泻。

  2。炮姜(或于姜)六克,大米五十克,共煮粥,熟后去姜,食盐调味服

  食,用于寒泻。

  3。莲子二十克(去心,炒熟研细末),大米五十克。先将大米煮粥,快

  熟时加入莲子粉,几开便可食用,咸、甜均可。用于脾虚泄泻。

  4。干荔枝七个,大枣五枚,水煎食用,每日一次,用于久泻病人。

  5。辣椒一个,豆腐适量。将豆腐放在锅中蒸熟,就辣椒,于早晚二次吃

  下,用于水泻。

  6。茶叶十五克、炮姜、食盐各三克,粳米三十克。同炒至焦黄,水煎饮

  服。主要用于寒性水泻不止。

  7。青梅三十克,黄酒一百毫升。同放瓷杯中,放在有水的蒸锅中蒸二十

  分钟,每次温饮十至三十毫升。用于食滞、久泻。

  8。糖拌木瓜:木瓜、白糖适量。将木瓜去皮后,切片,拌糖服用。用于

  脾胃湿盛,消化不良,吐泻。

  9。饭锅巴一百二十克,莲子肉一百二十克,白糖一百二十克。将锅巴、

  莲子肉研末,与糖和匀,每眼三至五汤匙,一日三次,用于脾虚泄泻。

  10。芡实、薏苡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六克,加

  水适量,煎煮四十分钟,再加入淘净的大米一百五十克,继续煮烂成粥。分

  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用于消化不良,久泻。

  11。浓茶酸醋饮:浓茶一杯,酸醋少许,调和饮服。具有清热、止渴、止

  泻功效,主治热泻黄水,热臭难闻,口渴。

  12。生姜米醋鸡蛋:鸡蛋三枚、生姜十五克、米醋十五毫升。将鸡蛋打碎,

  生姜切碎,加适量盐,葱调味品混合搅匀,用油煎炒作鸡蛋饼,将熟时用米

  醋灸之即成。当点心吃。具有健脾温中功效。主治寒泻。

  出处:民间验方。

  13。米醋鸡蛋方,鸡蛋数枚。米醋适量。用米醋煮鸡蛋,蛋熟食。日服一

  次,每次二枚,二至三次即愈。具有健脾固脱功效。主治暴泻、水泻,伤食

  泻。

  出处:民间验方。

  (bsp;14。黄瓜叶米醋鸡蛋:黄瓜叶三十克,鸡蛋二枚,米醋十克将黄瓜叶洗净

  切碎,鸡蛋打碎,二味和匀于铁锅中,炒至蛋将熟时,冲入米醋。炙熟即成。

  一服即效。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功效。主治热泻。

  出处:民间验方。

  15。盐腌香椿:鲜香椿适量。将香椿洗净。晾干,以十分之一量的食盐,

  腌渍数日,再晒干,贮存即可。经常佐餐食用,具有健脾化湿,解毒止泻功

  效。主治慢性泄泻。

  出处:民间验方。

  16。黄母鸡炖莲肉:黄母鸡一只,莲肉一百五十克。将鸡除去毛脏,与莲

  肉同煮烂吃。具有开胃止泻功效,主治腹泻次数繁多。

  出处:民间验方。

  17。梗米末冲姜水:粳米、姜各适量。将梗米适量置铁锅中,炒成炭,研

  细末。每次饭前用姜水冲服五克。具有补脾和胃,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

  胃肠炎。

  出处:民间验方。

  18。鸡内金白术散:炒鸡内金、炒白术各五十克,将上二味研末。每天服

  二次,每次十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具有健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慢性肠

  胃炎。

  出处:经验方。

  19。大蒜头灰水方:大蒜头一个,将大蒜头烧灰存性,煮水饮服。具有健

  脾、消炎止泻功效。主治腹泻不止。

  出处:民间偏方。

  20。黄芪植草汤:黄芪三十克,肉桂六克,灸甘草九克,水煎常服。健脾

  和胃,消炎止泻。主治虚寒型慢性胃肠炎。出处:民间验方。

  21。沙参养阴汤:北沙参、麦冬、石斛、乌梅各十五克。水煎,常服。主

  治阴虚型慢性胃肠炎。

  22。糯米粽子:糯米棕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糯米棕子切片晒干,蒸

  熟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十片,早晚各一次。温补脾胃,驱寒止泄。

  主治寒泻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23。莲肉糯米糕:莲肉三百克,糯米或粳米五百克。莲肉(去芯),加水

  煮烂,捣成泥,糯米或粳米五百克,水浸二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

  隔水蒸熟,稍凉后切块,撤白糖一层。每天早晚当点心用。补脾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食

  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

  出处:民间验方。

  24。炒米面粉:米粉、面粉各二百五十克。将其放入铁锅内文火炒热,冷

  却备用。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任意服食。益气止泻,主治慢性泄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

  缓弱)。本方还可治热病烦燥,泄泻等症。

  出处:民间验方。

  25。黄米粉:黄米、砂糖各适量。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具有消宿食,止泻功效。主治久泻食欲不振。

  出处:民间验方。

  26。炒白面糯米大枣粉: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将白面、糯米炒黄,

  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健脾法湿。主

  治脾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症。

  出处:民间验方。

  27。焦米粥:白粳米一百克。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健脾

  祛湿。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症。

  出处:民间验方。

  28。莲薏粥:白莲肉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粳米五十克。将白莲肉泡去

  皮,与另二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清

  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症。

  29。荔枝粥:干荔枝肉五十克,山药、莲子各十克。将干荔枝肉、山药、

  莲子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

  晚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治五更泻(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

  泻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0。大枣糯米粥:大枣十五克,糯米六十克。将大枣浸泡一小时,与糯米

  同煮为粥,早晚食之。安中养脾、补胃益气。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31。茯苓粉粥:茯苓粉、大米各适量。将其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利

  水祛湿,补益脾胃,宁心安神。主治由脾胃虚弱而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

  大便溏泻,痰饮眩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32。山药羊肉粥:羊肉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五百克。用羊肉、鲜山药,煮

  烂入糯米,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早晚服食。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

  效。

  33。人参粳米粥:人参五克(或党参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用二者同煮粥,

  加冰糖少量,早晚服用。益元气,止泄泻。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阴虚阳元,火郁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