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 第14章

“你怎么不问问自己考多少?”我奇怪的扫一眼,坐在身边发呆的一诺。

她耸耸肩:“考都考完了,我只想考试之前的事。”

我眯着眼睛打量着满不在乎的她,眉宇间是微微隆起的自信。

上课铃声响了两遍,大家的热烈的围观和讨论没因这铃声有一点儿减弱,像是从耳旁刮过的一丝风。直到语文老师走上讲台,把围观人群轰走,连喊几声 “上课!”教室的噪声才慢慢降低。

卷子像风筝一样在教室里分发出去,“夏子维,把你的作文拿给大家念念。她这次是年组的最高分。”语文老师颇感欣慰的看着我。

“多少分啊?”底下有男生懒洋洋的接话。

“满分!”老师皱皱眉说。

下面一片哗然。

“靠!……怎么总是她。” 我清楚的听见别人在“指责”,这是我的不对了,我不应该一不小心又考了个有些人无法企及的高分。

“靠!你怎么不问问她是怎么学的!”一诺愤怒的回过头顶了回去。

我捏了捏一诺的胳膊,示意她何必。我不想让自己成为焦点。

这次模拟考的作文的题目是《绿色》。我只是举了连战,宋楚瑜走访大陆,以及大陆向台赠送大熊猫等例子。借以绿色的和谐,生机与之衬托。其实,在考试时写作文的时间已经不够了,只好用“老三段”写了一个很“整”的。没想到到是正中老师心意。我听着老师的夸赞心中不由感叹:“真是上了年纪的人,没创意!”

念完作文往座位走的时候,瞥见宋宗唐似笑非笑的看看我。他总是这样,不管上什么课谁在发言,他都似笑非笑的,饶有兴致的观看,难道他转到我们班是来调节气氛的吗?高考好像与他无关。

下课后他转过身来望着我,惊异的大声说:“原来你叫夏子维啊!”他的声音真好听,好听的让你不忍生气。他仿佛弄清了一道很有难度的题目一样兴奋。

“恩!”我边撕开咖啡袋子边应着。心想,废话,全班谁都知道我叫什么,至于那么大声吗?

“你语文那么好,有空可以帮我补补文学常识吗?”他弄出一种乞求的目光可怜兮兮的看着我。

我紧抿着的嘴还是笑了出来,哟,您还知道“文学常识”呐!这忙我要是不帮,让我班女生知道了,估计得给我剐了。我要是答应帮他,就他那语文水平不得给我也带回小学水平啊!既然这样,我们得彼此彼此。

“恩,行,哪里不会你尽管问吧。”我看见他面露喜色,话锋一转“不过我们是,技能交换。我教你语文,你得帮我英语。”

“没问题!”他答应的爽快。来我们班,没几天他已经习惯把口头语改成标准普通话,我很欣赏。这也是这么多天,除了我无数次的提醒他“坐低点,别挡我视线以外”,第一次和他认真正常的说话。

后来宗唐对我说,第一次见到我真是骄傲又冷艳,拽的不行。要拒他千里之外似的。

“夏子维别写了,下楼玩去!”一诺边狂叫边夺走我手中的笔。这是多么梦寐以求的一堂课啊。学校为了保证高三学生不受意外伤害影响高考,连体育可也取消了。何等的大爱!

“我不去了,你们玩吧。”我心想,胳膊都那样了,玩什么玩啊。

“去吧,去吧。”一诺拉起我的胳膊往外拽。

“啊呦!”我疼的倒吸一口冷气。那次的伤口一直没有愈合,这几天还有点发炎,可能是没上药感染了。我正寻思一回她们走了我去趟保健室呢。

“你怎么啦?”我过度的反应把她吓了一跳。

“没,没事。一诺,你们去玩吧。我胃疼一会去吃点饭去。”我用手捂着胃,装出一副难受的样子。

她把手放到我的胃部,摸了摸说:“恩?你确定是胃疼?”她狐疑的看着我。

“叫你呢,快去啊。”我把她的手拿开,我不能确定她那用手能摸出我胃疼的招儿,到底是真的还是在诈我。

“程一诺,你快点啊。快点!快点!”萧安边催她边钻到讲桌底下去抢那紧缺的羽毛球拍。

她见我是死了心不出去,才乖乖跟萧安她们走,追在她们屁股后面大喊:“哈哈,安安,你死定了。我可是咱们学校羽毛球队的no。1啊。想好一会怎么死吧!”

我正她们的熙攘的热闹,傻嘻嘻的笑,老班突然溜达了进来,老班最大的爱好就是有事没事悄无声息的溜达到我们身边。 “夏子维啊,学校有规定体育课教室不让留人。我看你还是出去活动活动,我让你留在教室,别的同学要说闲话的。”老班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特随和。她眼睛很大,这么大年纪还亮晶晶的,长睫毛,呼扇呼扇个不停。每次看见她我想问一句:“老师,您年轻的时候一定是美女吧,绝对是超凡脱俗的‘氧气美女’!”

我在她面前使出浑身解数,死磨硬泡,头疼腿疼肚子疼。加之我详细的分析出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能做多少道数学题,能背多少个单词,能看多少个知识点等等的重要性。最后老师同意把我锁在教室里。那学习说事儿,永远管用。

安静的大教室,我一个人坐在窗户边上,风从窗子吹进来。凉凉的轻柔的抚过脖子和面庞,是何等的舒服惬意。窗台上的绿色植物张扬地摇摆着它们的身体。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风从皮肤上吹过带来夏日的馨香。

我惬意的趴在桌子上糊思乱想。快要睡着的时候听见门锁“咣当,咣当”的响,有被拧开的声音。抬头看见宋宗唐同学满脸无辜的,一瘸一拐走了进来。

“怎么了?”我下巴抵在桌子上问,声音震得我的牙齿一阵麻酥。

“打球的时候不小心崴脚了。”他尴尬的笑笑。

我直起身,正视他说:“那用不用我陪你去卫生室啊?”

“啊,啊?不用了!”他吃惊的看着我。

“恩。”我不再搭理他,翻开练习册开始做题。心想,想哪儿去了。

“夏子维?”不一会儿他又回过头叫我。

“恩?”与他四目相对,他的眼睛像安静的大海。未经世事的孩童,没有侵袭和波澜,我可以取消戒备,允许他的一切提问。

“夏子维?”他轻轻的叫我,安静的海不见了,变成了关切的询问。

“恩?”我霎时清醒。“什么事?”

“这个,桃下……成什么的。是什么意思?”他拿着砖头一样的练习册,扭着身子,回过头来问我。

我见他腿不敢动,拧着脖子卡在那里挺别扭的,笑着说:“你还是坐过来吧。”

我挪到一诺的位子上,给他腾出空来。

“可以吗?”他有点怀疑的看着我,他认为除非有一诺在,否则我是不会这么热情的。

“恩。”我笑他的绅士。

我看他指的那道题,“恩,这个词是源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就是小路的意思,它就是说,桃数李树本不会说话。可是它们美丽繁盛的花果却吸引众人来观赏,以至于被踏出一条小路。也就是说,它用来比喻为人真诚,则会感动他人。”

“哦,这样。”他若有所思的点头。“那这个呢?”他又指指下面的一个成语。

“我看看?哦,‘青梅竹马’啊!”

看来他的成语水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这个词源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就是青的梅子。竹马呢,就是小孩子的玩具,当马骑的竹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玩青梅骑竹马,形容男女小孩天真无邪的在一块玩。”我解释道。

“哦,青梅竹马。”他意味深长的琢磨着这个词。“哎,你能把那首诗写给我吗?”

“好!”我拿出一诺金箍棒一样沉的钢笔,在纸上写下那首《长干行》

“给!”我撕下来递给他。

“你的字蛮漂亮的!”他羡慕的说。

“凑合!还有问题吗?”我发现他的练习册上还有很多铅笔勾画的圈圈点点。

“我,还有,有最后一个问题。”他盯着我的脸,谨慎的说。

看见他一反从容自信的常态,拘谨的样子我不禁笑了出来:“你怎么不象从美国回来?”

“为什么?”他张大嘴,瞪着眼睛问。

“外国人不都挺开放吗?你在干吗?那么谨慎!”

“唉!我真以为你不会笑呢。我不敢跟你说话,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搭理我。”他愁眉苦脸的望着我。

“啊,是吗?”其实仔细想想也不是自己装冷,有时心里也想说点什么,可脸上就是不会笑了,也就跟一诺他们几个人在一起时,能肆无忌惮的放开自己。

“我可能平时忙着写作业,不太看别人。但是我没有不高兴不乐意的意识。你的问题呢?”我回过神儿。

“我是想问你,这里有卖青梅的吗?”

“没有,青梅只有南方有。不过你在这可以买到它做成的糖果。”我摇摇头失望的说。

“哎,好想回南方,你知道相思梅吗?”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目光闪亮。

“相思梅?”我自言自语,也在怀念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南方的特产啊。”我说。

“我是南方人,小时候,没去美国之前就住在一个研究院里,那个院子很大就买青梅的小卖店,我很喜欢那。”

“研究院?”我的心被撞了一下,我听见了一个久违的熟悉的名词,我惊喜的急问:“哪个研究院?你是那里人?”

“浙江,中国生态科学研究院。”

我笑,这世界真是太小了!

我感叹的告诉他:“我也住那个院。我爷爷是那里的院士,我从小就在爷爷的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我也喜欢吃那小摊儿上塑料袋装的商标都没有,让我垂涎欲滴的青梅,含在嘴里酸涩清香。后来我爸调动工作我们举家北移。”那日子恍如隔世,我不知多久都没再说起这些。我的梦里,如今都不是江南。

“那你一定上职工幼儿园了?”

“是啊,你也是?”我浅浅一笑,“可惜我已经记不住我在那班了。”

“我是刘月老师她班的,我小时候和他们玩打水仗,往水枪里兑辣椒油。把老师气得中午不允许我睡觉。我忘不了。”他眉开眼笑的。

“你可真够坏的。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我拿着一袋奶豆特兴奋的往幼儿园跑,准备分给小朋友吃。就因为着急没看路,不小心掉进管道井里,身子正好卡在两支管道的中间,眼看一袋奶豆就这么撒没了,伤心的使劲哭。我印象特别深。后来我记得,一个穿着海军衫背书包的小男孩,站在井边对我说,‘等我,我回来救你。’后来是上班路过的叔叔救了我,我说什么也不回家等那小孩儿,可惜他压根没回来。”回忆多美好,我笑着说:“现在想想,他跟我们差不多大,应该也在高三中痛苦煎熬呢吧。”

他非常安静的坐在那儿听着我滔滔不绝的说话。眼神里说不清是什么,发呆,沉思,波光闪闪,一片潋滟。

“哎!”我叹了口气。“说这些干嘛?快看书吧。”突然发现今天自己是有点儿不太正常,我干嘛要跟他说这些?

他没有搭理我,书桌上的手慢慢握成拳头伸进衣兜里。

我发现他表情很奇怪,一直皱着眉,探询的问:“你怎么了?”

“哦,没有。”他晃了下头,恢复常态。

“哎,你小学念的也是二小吗?”我好奇的问。

“是啊是啊!”他兴奋过头的大声:“他乡遇故知!”

“呦,你还知道这么句话呐?你不会初中也念的八中吧?”我看着眼前这个“故知”,心里平添了几分亲切感。

“恩,不过初二就出国了。”

我感叹:“哎,这世界还真小啊!没想到我们还一直是校友呢,好熟悉的陌生人。”

我越说越激动,“你说,没想到临毕业又遇见了。这儿离家那么远,?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左边 倒序 正序

《左边》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