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部分阅读

作品:极品乡村生活|作者:傻妹妹梁甫|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12:03:29|下载:极品乡村生活TXT下载
  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竹笋有一定关系。

  李峰村里虽然算不上长寿村,却是健健康康少有生病的。李峰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上了大学,自己查图书馆看着,自己小时候,爱吃笋子,主要是脆生,那时候蔬菜不多,每年吃得最多正是笋子。

  背着箩筐,李峰心里想着,中午,怎么做笋子儿,笋子炒肉片,最是好吃,自己挖的最是嫩儿。不用太过大火,肉片炒熟,下锅清炒一下,吃起来带着一点脆生,清香可口,肉片也少了一份油腻,可谓两者相得益彰。单单吃肉,做的再好,一丝油腻是难免,单单吃竹笋,有淡淡苦味儿,太过干脆,没有油。

  至于凉拌笋片,过水一定注意,不能太久,也不能短,久了,不够脆生,短了有些咬不透,带着味苦了。

  料子也是,压住一丝苦味,酱醋必须量够,调理李峰心里早早有了准备,自己最是喜爱的蒜泥辣油绝对少不了,黄瓜丝,香菜,李峰心里越想,心里越加急切。吃穿,在过去,李峰多是在穿着上,如今在家,村里,没个讲究,自己越加把心思放在吃喝玩乐。虽然不时想起,心里淡淡倩影,如今亦是忘却了许多。

  毛球拿了小小笋子,这个可不是毛笋,是路边的竹子,小拇指粗细,这些多是四五月出的,夏天吃的。李峰没见着毛球从哪里划拉过来儿,而小肥仔,小家伙却是只能看着,狗吃青草说怪不怪,可是自家狗狗没病没灾,肥仔可是不会吃这些草草花花的,只是玩闹咬着。玩闹打滚,看的李峰一阵头疼儿,回去不定被张兰抓着,那刷子洗洗。小狗,如今不过四十来天,腿脚的毛儿,变得越加的黄艳儿,脊背越是黝黑了,原来淡淡灰色褪去。身上的毛茸茸的毛发越加的捋顺儿。李峰看着,越加的喜爱儿,可惜性子却是越加调皮,刚刚来家,可怜兮兮的,眨巴着水汪汪的眼睛,肉呼呼,抱着轻叫。如今疯跑,树林,草丛,灌木乱钻,每天的脏兮兮,身上全是草沫子,灰尘,泥土。

  你儿一训斥,翻个白肚皮,撒娇学的倒是一套一套的,张兰说了几次,每天看着,抓着洗澡儿。连着两天看着张兰,掉头就跑,李山可乐的,连着张兰白眼都没在意。

  李峰回家儿,看着张兰没回来,自己先是把竹笋儿外边灰黄皮子剥掉,淡黑色的毛儿去除,露出象牙白的笋子,外皮有些象牙黄儿。在清水里泡着,中午吃呢,自己拿出本书,看看,过去几年自己心思每一天是清净,书,多是卖,而不是看,如今收在茅屋里有上百本,看过不过是一两本。

  心静自然凉,李峰多看过的电视,电影啥么,高僧静坐,青灯古卷,甚至宁静儿。曾今李峰一度崇拜不已,为什么,人心思动,不说多数人心中是又躁动,浮沉儿。其实,这些多数人知道,知道并不意味做到的。

  李峰回到家乡,在山水之间,心思慢慢沉静下来。心里再想起自己多年没有读书儿了,拿出书本,看着起初仍旧有些静不下里,看了几页,心思就不在了。学着老僧盘坐一会,觉着心态好些了,有些惊奇,平时看书多是盘坐,李峰不可能老神在在,盘腿儿,其实更多让身体的稳定下来儿。可能人多是爱动,源于腿脚吧,一个人能不能心静,只看看坐下就可知了。

  曾今听过一侧笑话,或是寓言更加准确儿,古时候,一家书香门第,有一女儿,样貌美艳,知书达理,可谓良配。自然登门提亲多不胜数,父母多为这事心忧。只是最后为了女儿招女婿,却没有如别家一般考量学问,为何,学问多可的,心境难平。书香何为啊,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每每有人提起,一笑而过,其实书香不仅仅书,而是一种心境书明。这家老爷是一个有真正学问的人,平时对待女儿爱之极,为其女婿多有是费了心思的。有一日,在河边散步,突然看见一渔夫垂钓于河岸,远远看着,朝阳晚霞匆匆而过,直到渔夫站起走远。老学士眼神直直望着,一排排清晰的脚印,延伸至远处。那一刻,老学士心里一亮,匆匆回家,第二天贴出贴子招女婿儿。

  条件挺简单,读过书,无需文凭高低,至于乡绅,或是村农,甚至公孙,一律一视同仁请进。

  不过是一本书,一杯水,没有凳子,坐的地方铺满细小的黄沙,题目,看完一本书,一个时辰。

  不少人不知其解,连着老妇人看着也是多有疑惑,老学士捻须微微一笑,不说话儿。时间不长不短,众位为了美女多是忍耐,时辰一到,人中起身拍打沙粒。老学士微笑不语,左右看了看,指着一位粗布衣衫的年轻人,你就是我的女婿了。

  众人奇异,如何,这位虽然相貌不错,可惜一副穷困之态,让人不觉失望。老妇人不时皱眉,似乎颇有微词,连着躲在一边小姐都有些诧异父亲如何这般。

  不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可是如今众位公子在此,不说道一二难以服人。老学士指着个人坐下沙粒,众人不解。“可有不同。”“印犹在。”话不多,来的都是有些学问,暗暗惭愧,连着对此颇有微词老妇人也不免暗暗点头。

  李峰此时觉着这个故事,不仅深刻,可谓至理名言不为过,如此,心静平了。看书,需要静心,平心静气,方可读出味道。

  …………

  好吧,可能名窑病没好,总是乱想,大伙原谅,当个故事看看,名窑只记住好像有这么故事。没有的话,算名窑瞎扯了,拜求一下收藏,推荐,各位书友。

  第二十一章 西瓜熟了

  中午,李峰早早开始洗手做饭,菜儿心里已经谋划好了。猪肉只留瘦肉,用泉水过了一遍。三两肉,片刀,切成薄片,放进清水中,加些盐,备用。笋子泡了好一会,切片,放在泉水里。锅里下油,肉片下锅,出了味,加上姜蒜,青椒丝,把笋片加入翻炒。李峰夹了一片试试咸淡,好吃,起锅。

  凉拌笋丝,笋丝过开水了,捞上来拌上准好的黄瓜丝,加上调料,撒上香菜,浇点自家磨制香油。李峰尝了一口美,呵呵。

  闷上一锅米饭,微微加了点树枝儿,今个李峰想着做点锅巴吃吃,好长不吃,怪想的。平时张兰做米饭,多用干草,锅巴不出来,今个自己做,留意一下。想着一会,焦黄脆生生的锅巴,心里多了一份急切。

  李山和妻子张兰从桃林回来,远远闻到院子飘来的饭香,对视一眼,微笑走进小院儿。

  “小宝,今天做的什么,挺香啊。”张兰看着儿子在远离逗弄肥仔,笑着放下手里的茶壶,李山伸头看了看,院子外边上笋子闲自在。李峰过来的时候正巧,二奶睡完午觉,老人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补觉儿。

  “宝娃子,来了,快进来坐。”两位老人没有孩子,最是疼爱下一辈人,尤其是李峰,小时候调皮,常因为惹事挨着李山揍,这娃倒是聪明,挺能,每每躲在二爷家,别说两老人没孩子,看着李峰打心里疼爱。如此李峰心里多是把二爷二奶当成爷爷奶奶看待的。

  “二爷呢?”李峰瞥了一眼菜园儿,没见人,随口问道儿。

  “呵呵,出去买东西了,眼看着清明来了。”二奶说起清明,神情有些凄苦,或是想着自己身后无人拜祭儿。自己家世成分不好,那个年代落下毛病,连累自己的老头,这些年虽然二爷不说,老人家心里一直放不下,如今眼看清明,心思有勾了出来。

  “哦,你看,我都忘了,对了二奶,我家西瓜熟了几个,我想着送来给您和二爷尝尝鲜儿。”李峰看着二奶神色,赶紧转移话题,拎起身边的蛇皮袋,笑呵呵说道,这事说起来还真不容易解开心结。唉,老人一生不容易啊,李峰在内心里叹息了一声,只能无奈,心中想着清明儿,自己爷爷奶奶。自己好几年没有拜祭了,自己应该过去看看了。

  “你们吃就是了,送过来做啥。”二奶嘴上如此说,脸上的笑容却让人觉着心里乐呵,别说李峰对两位老人真是没说,两位老人也是把李峰当着孙子看。

  正在李峰陪着二奶说笑,二爷提着黑色袋子回来了,看见李峰挺高兴。一听说,李峰送西瓜,老爷子笑的更大声了连说好,忙着抱出西瓜,切开,连说好吃儿,让二奶直说老不知道羞。最后,连着李峰又再吃了一块,吃完,二爷问起李峰房子如何了。

  李峰想起来过两天上梁,说着请二爷过去吃酒呢,爷孙聊着起劲。不知觉天黑了,二奶硬是留着李峰吃饭,最后没办法,陪着二爷喝了几杯。二爷家每年都要泡上一大坛子,枣子酒,两人你来我往,每人喝了小一斤,最后二奶好一劝。

  回到家,李峰晕乎乎,枣子酒后劲大,容易上头,张兰看着,说道了两句,帮着泡了杯浓茶醒醒酒儿。

  …………

  写的有些慢,今天中午本想睡个午觉,谁知道,唉,晚上这会子迷糊的很,写的有些凌乱。大家见谅,推荐又多了一百,明天加更。

  第二十二章 上梁吃席

  新房上梁可是大事,李峰一家这几天都在忙活。饭菜不说,李峰本来想着方便在饭店开上几桌,最后李山一听摇头,三四十人往返不方便不说,饭店饭菜合不合口味还是未知数。最后,没法子,只能提前给三婶子说一声,上梁那天过来帮忙。

  这些是不必说的,村里人早早过来了,妇人帮着洗菜,做菜,忙着,几个男人在院子里摆上八仙桌。天公作美,大晴天,中午不冷不热,暖呼呼的。

  材料,李峰昨天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不比开工那天简单,做了六六四四。六盘冷菜,十盘热菜其中素炒六个,荤菜四个,最后四个汤菜,点心四个,最后主食馒头儿。李峰倒是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安着李山说得来办。

  上梁当天,小小桃林聚集五六十人,小孩子二十来个,眼巴巴看着挂在房檐变得两个大竹篓儿。

  里边可是放着宝贝儿,糖果,花生,核桃,小馒头,五角一块的零钱。村里习俗生花生染成五色,馒头做的核桃般大小,顶上点上,红,蓝,绿色。这些都是张兰昨天蒸儿出来的,晾了一晚上,李峰试了试有些生硬的。

  不过这些图个吉利,吃儿倒是再其次了,糖果,李峰上街称了十多斤,各式奶糖,水果糖,软糖,应有尽有,几样装了满满两竹篓,高高放在房檐上,等着吉时一到,上楼板,撒糖果。

  今天村里空闲劳力全过来了,帮着抬楼板,竹制梯子,上下系上红布,最先的一块楼板架子上放了红彤彤被面,如今不是瓦房,上梁是松木上面还要有一块红布,图钉订出特有的图案,镇邪避害。

  仪式有二爷主持,其实好些的东西已经免掉了,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风俗越加的简化,甚至消失了。如,公鸡祭梁,没了那般讲究,公鸡不过是上去溜一圈,没了血腥,曾今抬木梁,杀鸡,可是热闹非凡有首歌来之‘公鸡祭梁手提公鸡似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戴红冠并绿羽,身穿紫红八卦衣。此鸡非同一般鸡,观音老母送来定时鸡。一不乱叫,二不乱啼,恰此贤东上梁时。一祭梁头,万里封侯;二祭梁尾,宝贵到底;三祭梁腰,彩带飘飘;四祭梁肚,千年万富。一祭祭上天,祭了鲁班祭神仙,二祭祭下地,祭了观音祭土地。祭得土地咪咪笑,贺喜贤东造幢凑。那时候大人小孩都会唱上两句,如今李峰一辈还隐隐记得,孩子辈可能已经不知道

  小时候李峰,李灿,李长明一帮孩子最最喜欢上梁,有糖吃,有钱拿,那是不过是五分,一毛,每人拾个三五毛,可是兴奋,三毛五毛如今看来可有可无,那时候一个星期零花钱不过如此。

  今天,李峰可没闲心注意这些,忙着招呼着左右相亲,吃烟喝茶,李灿,李长明,李旭今个都过来了。帮着李峰招待村里老小,热热闹闹的,左右瓦匠准备儿,二爷,坐在一边,脸上满是笑容。

  吉时一到,鞭炮齐鸣,二爷,香台早已经摆好,上梁拜祭姜太公,神鬼魔来扰。太公手中有神鞭,魑魅魍魉速速退。拜神时,众人肃静,李峰看着仪式结束,赶紧上前扶过二爷。惹得老人白眼,李峰呵呵傻笑。

  十多个大汉已经准备好了,四人一组,抬着楼板,几个瓦工早早上了房檐。拎起竹篓,每人装了几把,如此都是惯例的,楼下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孩子,眼巴巴盯着竹篓,伸长脖子等着。

  如今不是木梁,楼板一上了顶,瓦工一把糖果扔下,老人孩子齐齐哄抢,李峰轻笑,在边上拾起一奶糖放进嘴里。有时候,瓦工看着底下撅着老少,童心一起,下把糖果故意扔到无人地方,引得下面人笑骂,热闹非凡。

  李峰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与李灿,李长明,李旭对视一笑,自己几人曾今如人群里孩子,高叫着,哄抢糖果,拾到五分,一毛的,高兴不知所以,又蹦又跳。那时候人们钱少,不过换几块钱呢的,一个孩子能有三五毛已经算是小富翁了。

  上梁仪式结束,李峰每个帮忙汉子,一人塞了一包烟,十块的好家伙儿。不少人看着李峰,比划大拇指的,算是镇上,也是少有十块的大秦岭啊。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建筑队的心里都觉着李峰一家大方,仁义。

  这时候,张兰几人已经准备好饭菜,今天人多些,满满当当坐了五桌,好在李峰买的菜多。张兰,三婶两人上阵,李峰,李灿,几人打下手,上菜,热热闹闹的。不等客人坐上几分钟凉菜已经装盘了。当然不是白坐着,四个小蝶里,花生,瓜子,核桃,蜜枣,茶水,谈笑着,喝茶儿。凉菜六个,三素三荤,炸花生,拍黄瓜,捞笋丝,牛肉片,猪耳朵,皮蛋,李峰几人一人一流淌上菜来。红漆长托,一圈下来,倒酒,敬酒之声传来,开席了。二爷代表主家说话,敬酒儿,李峰几人赶紧忙起来,热菜,是没有纯素菜,山里人淳朴。素菜拿出去让人看笑话,每道菜都有肉丝,肉片打底。

  如今席面多是先素炒六道,鸡鱼肉蛋四道不能少,最后是肉圆子,咸汤,甜汤儿,三鲜汤,点心儿,炒面,炒饭,豆沙包,枣糕儿。过去讲究席面十大碗,十大碗的扣席分别是一素炒、二红烧肉、三是三鲜、四是汤、五是鸡子、六是圆子、七是羊肉、八是牛肉、九是鱼、十是十杂,上菜摆放都是有讲究。八仙桌是四四方方八个人,有上席和下席的安排,上席是主客和陪客,下席是次要的客人,两边是自家本姓和庄里的邻居作陪,帮忙斟酒、递饭、接菜、摆菜,上第一个素菜要放在正中间偏右一点,第二个红肉就要放到上席的首席的面前,和第一碗不在一个直线上,第三碗三鲜放在上席的陪席的位置,和红肉在一个直线上,形成一个倒三角,第四个汤放在素炒左面,第五个是鸡子放在素菜的右面,又形成一个顺三角,并且菜还能紧紧相邻,第六个是圆子就必须放到下席的鸡子和素菜下面,如果放到上席,那么上席就会拂席而去,因为圆子有混蛋之谐音,上六个菜后,主人就要到席前给各位客人斟酒,说些感谢客人们花钱,多吃菜之类,斟完酒后,继续上第七道菜羊肉,放到素菜和汤的下面,和圆子在一条线上,接着是第八个菜牛肉放到鸡子、素菜、汤那一条线上,第九个菜是大鱼,这个必须放到上席并且首席面前,头朝首席尾巴对下席,最后一碗是十杂放到下席位置,十大碗的菜就这样摆齐了,客人们可以尽情吃喝。

  如今不过是流水席面,安着顺序,摆放没几个人知道了。规矩少了,分位次,菜儿不分了。李峰家的五桌今天都是设在外边的,首席设在最里边,朝着大门,二爷坐在首席,包工次席,另一桌李山作为主人陪客,大伯李福奎坐在第三桌都是村里人,大伯陪着自家兄弟绝对没说的。本来李山让李福奎坐二席陪客,被大伯拒绝了,怎么说你是主人,瓦工是客人。主人陪客绝对没说的,自家陪着自家兄弟也没说道儿,不必从前太多规矩。

  素炒都是用的自家的菜,买的不多,西芹肉片,肉末茄子,豆角肉片,香菇肉片,青椒肉丝,西红柿炒蛋,没多少讲究,吃个舒心。

  鸡鱼肉蛋这几碗可是李家岗多年的不变席面必上的菜,鸡不说,红烧公鸡崽,必须公鸡。鱼红烧鲤鱼,肉,八大块,红烧肉,块块上二两肉,油汪汪颤抖抖。蛋原来指的是鸡蛋,如今炖甲鱼儿陪甲鱼蛋。四大主菜,用荷闲的日子

  忙碌了一天,洗了个热水澡,躺在木架子床上,拉上白纱帐子。外边的夜已经静了,除了不时的几声鸟叫儿,兽吼,远处的山岭热闹了。月亮没有出来,窗外有些昏暗,疏影横斜,微风吹过,印着枝条晃动儿。李峰舒侧躺着,回忆儿今个一天的忙绿,迷迷糊糊儿入睡了。早晨,公鸡啼鸣,杜鹃鸟欢叫,李峰扶着木床架起身儿,穿好衣服,打了盆井儿,微凉井水真是提神,很是打一个激灵。

  早饭,饭菜张兰留在锅里,红豆稀饭儿,馍馍,昨天留下儿的。菜儿,不过是茄丝儿,调了野菜儿,陪着一盘熟牛肉片。今天没事做,李峰比较悠闲的,吃口菜,喝口粥,牛肉是镇上一家老店卤出,劲道啊,微辣,吃着爽心。记着上高中时候,没吃回来张兰都要到镇上买上半斤装在罐头瓶儿带回学校。

  野菜是灰菜调出来,带着一丝清气味,配上牛肉,荤素搭配,吃口馍,夹口菜。红豆粥带着一丝紫色,米豆烂货儿,面粉勾芡,吸溜一口,美啊。一顿饭,李峰吃了大半小小时。难得如此悠闲,吃完饭,找了本书,搬了竹椅子儿,在院里坐下那本书,悠哉悠哉,边上放着绿茶。

  头顶是枣树绿荫,躺卧随心,看着山水散文,倒是相得益彰的事。春天不是读书天,可能是外边的景色太美儿,李峰坐了小半小时,房檐下唧唧咋咋的小燕子,吵闹了起来。李峰本来还以为是小家伙饿了呢,一会儿,李峰发现不是那回事儿。书本一扔,站起身,一看,晕了。

  “毛球,你给我下来。”真是毛球怎么会惹上这帮的祖宗,一会老燕回来,不定怎么样呢,上次李峰可是记忆犹新啊,自己第一次见面礼收的可是哭笑不得儿。唧唧,毛球不停比划爪子,不知道什么意思,李峰左右看了看没什么啊。

  “咦,土蛇。”李峰吓了一跳,红黑相间的斑点,鲜红颜色,让人一看心里发憷,李峰小心翼翼拿起网兜,土蛇可不是水蛇无毒,土蛇毒性挺烈儿,咬一口儿,痛上好几天,甚至于大点还有毒性强些有生命危险的。

  看着土蛇游弋向着小燕子,李峰算是知道松鼠儿为什么唧唧叫了,这些家伙知道土蛇不怀好意的。小燕儿似乎也发现的危险,唧唧咋咋叫儿,正在此时老燕子捕食回来,看着猩红土蛇,羽毛炸开儿,两只老燕急切鸣叫,飞扑向着土蛇攻击儿。

  李峰看着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愣愣看着,土蛇似乎对小燕儿志在必得似的,不顾老燕儿攻击儿,离着燕窝越来越近,李峰看着有些慌乱小燕子,心里一叹,网兜轻轻一抖,一条一米多长,面杆子粗细的土蛇儿进了网兜。网儿中土蛇不时吐着信子儿,挺是凶猛的,李峰想着空间的小绿蛇似乎挺厉害,望着院外看了一眼,转身进入空间。这些天,李峰都没有关注空间,如今进来一看,空间似乎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些移植过来的树木已经稳住根基了。池塘儿,碗口大小的荷悠看着如此大河湾儿,李峰觉着李家岗人真是幸运儿,那些没粮食年代最少河湾里还有些吃食。

  逛了一圈,没遇见认识人,除了几个小媳妇在河湾里洗衣服,边上几个小娃子玩闹戏水。山村除了鸡鸣狗吠,少有声音,安静。

  没见着熟人,李峰逛了会,领着肥仔,向着河滩走去,看着大河流水。河滩泥土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如同走在沙粒上一般,边上不知道谁家的水牛,吃着青草,竟然没人看着。李峰确实忘了,山里人家淳朴,哪里如城市。

  在河边,溜达一会,找了一地方,看着青草挺软和,双手叠着放在头后,躺下儿,翘着腿。看着蓝汪汪的天空,几朵白云,飘远,远山色彩斑斓,左右竹林山,绿油油的。河水清亮,泛着白浪儿,淡淡带着一丝绿色。

  一只胆大的水鸟,红嘴鸥,离着李峰不到十米,漫步在河滩儿,芦苇丛上几只翠鸟站在芦苇上或是回头远望,或是抬头望天,或是低头沉思状,一两只野鸭有过,春江水暖鸭先知。半山春景一江水,李峰心里越加想来如此美景,如此醉人心儿,自己对着心里想法越加的有了信心。

  中午,简单几个素菜,吃的油腻太多了,有些腻歪,吃点野菜,蔬菜,清淡点挺好。李峰喝了碗丝瓜汤,拍了拍肚皮,泡了一壶绿茶儿,钻进自己屋里。自己的计划现在是时候了,成功了,以后吃穿用度就有了,自己在做些零活,,呵呵但是不错。

  李峰打开电脑,连上数码相机,把这天拍摄的景色传到自己电脑,做出幻灯片模式,上传自己空间里,连着自己新房的效果图。趁着这段时间打个广告,五一才不多还有一个来月,正是新房入住的时候。李峰这些天一直考虑,做出自助式的乡间旅馆,想来城里人累了疲了,假期或是周末,过来住上两天,租金四五百,应该不错儿,自己配上自己素菜,鱼虾。李峰想的挺美好,上传以后看了看,不多的,自己感觉,有山有水。自己的效果图,桃花缤纷,院落各式花卉飘香。

  …………

  剧情走向赚点小钱,人物丰满一些。明天又是星期一了,加更我看看不如放在明天多些数据冲榜,看看能不能签约。大家支持,收藏,推荐,不要吝啬啊。周一冲榜试试啊。

  第二十四章 清明该祭祖

  清明前后,最是忙碌,春暖花开,春耕备种。李家岗如此,田野里,水牛,农人,忙碌播撒种子。

  李峰家好些,左右一块水田,前儿两天已经下种了。昨天空闲,李峰安着李山吩咐着,上街买来纸,鞭炮儿,准备第二天早上上山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李家岗不说扫墓,多说做清明,何为做,不过是提前准备,一是做“标”二是做“包”。提前一天做好,备着,“标”儿是一种特制的纸花,红黄绿白四色纸张,剪成连着铜钱状儿。直径十厘米左右儿。“标”传说是一种阴间的旗子,一个旗子对应儿一个先人的身份,犹如如今身份证儿。阴间宴会时必须有旗子,如同身份验证一般,清明节先人盼着后人插“标”有了旗子他们才能喝酒儿。当然,后人祭祀烧过去的钱财也是靠着旗子认领。

  “包”包裹,作为阳世寄给“阴间”邮宝,李家岗这边如今也不再做大包裹,利用竹牌做出薄片,上面写上先人的名讳。简单许多,比如以前清明提前好几天儿做准备儿。李峰买回来纸张后,张兰,拿出剪刀做出纸钱,一串一串套在竹子上,做好,纸钱。开始做“标”三代以上,李峰可谓四代单传儿,“标”做了六根儿,“包”只做了三个,每一大家儿一个,夫妻牌。

  李峰在边上看着,少有插上手,祭祖,如今并不繁杂,不过是简单的做些。倒是,李峰看着觉着挺有趣儿,学着做。

  第二天一早,李峰拎着大大小小物件,陪着李山上山祭祖,李家岗的坟墓多是在驼峰儿,一座坡度很小的山头。李家岗地少山多,因此专门留出一座山,作为墓地,。在李峰看来,先人挺有智慧,这样不显得凌乱,不然漫山遍野,哪里都是坟墓,看着渗人不是。

  李峰走走停停,采些野菊花,听说奶奶生前喜欢菊花茶,李峰倒是记在心里。李峰爷爷四十多岁得子,李山二十七八生下李峰,那时候两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李峰只记着爷爷,小时候领着自己玩乐,至于奶奶去的早些,李峰没有什么印象的。一些事都是听着母亲张兰说的,采了一把菊花,摘了一条柳枝,扎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李峰紧紧跟着李山,驼峰岭离着李家岗有些距离,三五路样子,这里不像别的山岭多藤条,树木,有些荒凉,左右树木不多,杂草凌乱儿而已,看来每年都有人清理。沿着山道,李峰随着李山,不时看着李山清理些小树苗,山里已经有人来了,看着有熟悉村里人,有陌生的外来人,村里多少年了。有些人自己都不认识,或是在外居住的,李山倒是认识不少,不时到招呼,李峰跟着后面,叔叔,伯伯叫着。

  自家的山地分得地不多,不到俩亩地儿,李峰看了看,风水还不错,只是自己瞎开,远望大河,背靠大山儿。李峰拿出祭品,放在眼陶瓷盘子上,有鱼有肉,米饭,还有一壶,父亲李山亲手酿的桃花酒。

  “先别倒酒,不要便宜了游魂野鬼。”李山看着李峰倒酒,立马阻止儿子,拿出工具,递给李峰,两人开始清理坟头上的杂草,树苗。清理完开始挖些泥土,包坟儿,最是奇怪是做出一个如同官帽的东西放在坟头上,当然只放爷爷,太爷爷,祖爷爷几位。李山看着李峰疑惑不解的样子,轻笑着说,李家一脉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