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这时来到医院,在脑外科监护病房门口与吴江相遇。他看吴江全没有平时的精气神,胡子没刮硬生生的长出了颜面,两个眼窝陷进去很深,头发乱蓬蓬的。
“妹夫,你回家去吧,今晚上我在这里。明天是星期天,我不用上班。你的事情多,要当心身体。”
吴江清楚,杨威是一个富有责任心的男人,况且这是照顾他的亲妹妹,没有什么不放心的,点头表示同意。
吴江回到家时,保姆秦阿姨正在打扫卫生,看见他回来,秦阿姨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轻声地对吴江说:“你还没吃饭吧?饭菜都在窝里热着,我给你拿来。”吴江没有作声,算是默认。
吴江吴江家做了8年保姆,也就是自从吴江和杨玉的小孩出生就一直在他家做保姆,对主人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孩子没在家,在西山文武学校读小学二年级。吴江没有告诉他妈妈重伤昏迷住院的事情。
吴江食不知味地匆匆吃过晚饭,洗漱完毕后躺在床上休息。他实在太累,几分钟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吴江感觉有人在呼喊他,声音一阵高过一阵,起初听不清楚是谁在喊,待到声音真切地飘到耳边时,知道是杨玉的声音“吴江……吴……江,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呀……?”
吴江刚要回答,杨玉的声音突然消逝,却成了急促的铃声。
吴江陡地醒过来,睁开眼睛,四周一片漆黑,他听清楚了是房间里的电话铃声在响,原来是作梦了,梦中有杨玉的声音,却没有杨玉的身影。
电话还在响着,吴江伸手抓起电话,“你好!”
电话那端传来公司老总彭硕熟悉的声音:“吴江,我是彭硕,你爱人那边还好吧?”
“彭总,谢谢你,她的病情还稳定。”
“是这样的,我们发到北京的那批货,也就是你几天前按合同发过去的货出了点问题,收货方说有质量问题,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他们限定我们明晚8点前一定要解决好,否则只能作退货处理,因为他们的出口货物报关手续定于后天早上进行。我知道你家中有事,这时离开云水不是很妥当,所以我本准备派其他人去处理这件事情,但公司高层刚才开会讨论,最后的意见还是你去北京一趟比较合适。你看有什么困难吗,公司一定帮你全力解决。”
“没啥困难。请问彭总,我什么时候动身?”吴江工作责任心特重,虽然眼下放心不下妻子的病情,但是公司老总和高层将要事相托,他只有强压念妻之情。好在妻子住在监护室,有医生护士24小时看护,另外还有杨威的照顾,吴江心里稍微放心些。
“医院那边我会派一个人去帮忙,你安心去北京吧。”彭总对吴江很了解,他清楚吴江一定不会拒绝。他深深地感到吴江是一个将才,一个可以重用的人才。
“你准备一下。公司已经帮你订好了机票,待会公司的小车会开到你家门口送你去机场,是晚上九点的飞机。”
吴江在极度的疲劳和对妻子病情的担心中强打精神乘车、登机。
旅途顺利,当晚十一点,吴江抵达北京,赶紧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意欲养精蓄锐,好在第二天尽快把事情办完。然而,在宾馆躺下之后,却遇到了漂亮小姐的“劲酒”推销。第12章 小姐霸道
北京春苑宾馆502房,吴江斜躺在床上,心里想念着杨玉。他拿出手机拨打妻子病房的电话,他很想知道监护室里妻子的病情如何。
吴江正要按下确认拨出键时,门铃响了。这么晚了还有服务员来吗?也许是自己刚刚住进来,宾馆有什么事情需要交待吧,于是隔着门问:“谁呀?”
“是我,服务员,给你送东西来了。”甜美亲切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吴江起身拉开了门,一位美貌的小姐进来了,然而并不是服务员的着装。
“你不是说你是服务员吗?怎么——?”吴江当下表示疑问,婉转地问道。
“是吗?我是来为你服务的,当然就是服务员。我一直在这个酒店做事情的。”小姐理直气壮,说话的时候手也忙碌着,从手提袋里拿出两个小玻璃瓶放在茶几上,“这就是我送给你的东西呀。”
吴江看清楚了那是两瓶劲酒,摆手道:“东西你拿走,我不需要。你现在可以走了。”
小姐听了这话没有走的意思。反倒向着吴江前挪了一步,象是在挑衅,又是在用展示其婀娜多姿。她将异常暴露的雪白胸部挺得老高,乳沟毕现,一双媚眼高强度放电,嗲声嗲气地说:“现在不想喝,可以改天喝呀,不就是酒吗。”
吴江时常出差,可谓见多识广,但是小姐以这种方式出现,倒是第一次遇见。吴江毕竟是吴江,他清楚今晚和明天对自己的重要,今晚不具备做风流男人的条件和机会。
小姐看吴江不语,并且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决定立即主动出击。她的左手伸向吴江胸前,直接开展肉体的挑逗;吴江轻轻地挡开了。
小姐一下子愣住,不相信似地问道:“先生,你不想要点什么吗?”
“我什么也不需要。”吴江清楚地回答。
“那你不觉得浪费了这么美好的夜晚时光吗?”
“不!你没事了吧?”吴江意欲逐客。
“我是来推销的,你开了门,不可能不买一点东西吧。”小姐图穷匕首现,要出损招了。
“可我不需要你的东西。”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我进来了就不会空手走的。你是不是男人呀?你是不明白?还是真不行呀?我可以给你发票报销的。”
“我说了我不需要。”
“没心情,是吧。既然兴致不高,那就付那两瓶劲酒的钱吧。”小姐的重点放在了孔方兄上。
吴江不想再罗嗦,他也深知能够在宾馆做这种交易的小姐断然有幕后策划和保护者,硬碰硬只能吃眼前亏,并且于事无补。此时,吴江疲劳得要命,加上明天还有重要事情,没办法计较下去。
想到这,吴江头脑里蹦出一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对小姐说:“这钱你拿去。”
小姐接过吴江递过来的钱,拿出微型验钞机,启动蓝光照了一下,然后将钱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塞进手提袋,轻轻地哼了一声出门而去。
还好一夜无话。吴江总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与睡眠。
吴江早上7点就起床了,看窗户外面,灰蒙一片,3米开外视线模糊,喉咙里干干的,象有东西给堵住了,北京的风沙还真是厉害。
吴江虽然昨晚睡眠不是很好,但起床洗漱后仍感觉精神不错,刚给云水打了电话,知道妻子病情稳定,这消息成了强心针,让他精神振奋。
8点差10分,吴江赶到了出口贸易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也已经上班。出口公司服装部副主任具体负责吴江此次要办理的事情。
副主任告诉吴江,公司几天前发货过来的西服经检查存在质量问题,部分西裤裤缝锁边不齐,个别还有脱落的现象,少部分包装箱里可以看到脱落的白线,因此务必要想办法在当天进行补救,否则只有作退货处理。
两人随后来到堆放吴江公司服装的仓库,共100个包装箱,5000套西服。吴江查看了出口贸易公司检查出来的问题裤子,有几条袜子可见白线从裤管里垂下来。
吴江从里面拿出几条裤子细看,凭着做过几年衣服整件加工的经验,他意识到是部分流水线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机器工作失灵,锁边不稳定,边缘所留布沿太少,有的干只有几根细丝相连,这样一来,自然就极容易脱线开裂。吴江心里有了底,还好,这不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短时间内有想想办法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吴江在明白事情的缘由后,对这批货物的正常出口有了足够的信心。另一方面,吴江对公司的质量抽查方式一直持怀疑态度,这次的事情使得质疑得到肯定和证实。这批货物经检验合格后发货,结果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客观事实说明,抽查方式并不适合于服装行业。对于想做名牌、想出口的企业,应该确保每一个产品是高标准的合格品。
吴江当下打定主意,回去后将这事给彭硕总经理做一个详细汇报。吴江认为,从一名销售经理的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通行证,完善的市场经济不会给伪劣商品以市场。
吴江明白了自己公司产品质量的问题所在,他仔细思考后做出决定。他对陪同检查的出口贸易公司服装部副主任说:“把所有包装箱打开,找出有问题的裤子,我们拿去进行处理,保证按你们的要求将这件事情做好。”
副主任认真地听着吴江说话,这时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嘴巴张开了,却并没有说出来。吴江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需要对副主任有更明确的表达,就接下去笑着对副主任说:“对了,开箱查验费我会以现金方式和你结算。你看这100个包装箱检查下来,50人4个小时差不多吧,我给1万块工钱。你看如何?”
“还行。不过这么多人可难找呀。”副主任好象有点为难,但看得出,他对吴江的报价比较满意,于是很哥们地对吴江说:“既然你爽快,就这样定吧。”
副主任于是立即电话通知了服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到场查验这批服装,还请了鞋帽部的10多个人来帮忙。值得吴江高兴的是,真正检查出有问题的就是498条裤子。
吴江估计把这些裤子的边重新锁上,10个工人两个多小时就足够。吴江的脑子飞快旋转着,他已经想到了他在火车上认识的那位开服装厂的朋友。说是朋友,准确点应该说吴江是他的救命恩人。
那次吴江出差上海,那人就坐在吴江对面的卧铺,胖胖的、四十多岁的一个男人。快到上海站时,那个胖男人和吴江正在好好地聊天,突然他说胸闷、痛得不行,脸上身上冒虚汗,很快人事不知。
吴江凭着在电视里曾经看过的镜头敏感的意识到那人是心绞痛发作了,于是赶快去掏那人的上衣口袋,还真找出一瓶药来,赶紧倒出一颗,放进了那人的舌下。此乃药到病除,那人的脸色很快恢复了红润,再过了几分钟,他悠悠地醒过来了。临下车时,胖男人给吴江留了张名片,说是有事可来北京找他。火车上10多个小时的接触,吴江知道两人是同行,那人在北京开有一家30名员工的服装厂。
有了这位朋友的倾力相助,吴江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在他松下这口气的时候,他的妻子正面临着生命的又一次挑战,高烧,痰多,呼吸困难。第13章 激情演出劲歌热舞
晚上7时,吴江在北京春苑宾馆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这时他接到一个电话,这电话使他明白此次北京之行的任务顺利完成了,所有出口服装全部办好出关手续。电话里,进出口公司服装部副主任兴奋地对吴江说:“王经理,和你合作很愉快,希望我们今后还有机会。”
“当然,后会有期。”吴江这就放下心来,准备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赶早班飞机回云水。
新闻联播结束后,吴江下到宾馆一楼餐厅吃晚饭,这是两天来第一次正式进餐,事情没弄好之前,他随便吃点面包、方便面对付一下,而今事情终于办妥,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饭后回到房间,吴江端起茶杯,轻轻地品着香气扑鼻的铁观音,这时门铃响了,吴江可不想再让什么小姐之类的人出现在自己眼前,就对着外面说道:“我现在不需要任何服务,也不需要任何东西。”他把“任何”两个字作了特别的强调。
“嗨,是我呀,我不是服务,也不是东西。”门外响起的是白天里很熟悉的男声,是他,那位全力帮助他返工服装的厂长。吴江开门,两人寒喧了一阵,这位服装厂的厂长非得把吴江拉到北京的沁园春演艺楼去。
沁园春演艺楼,厂长选了一个有巨大透明玻璃窗的包厢。包厢处在演艺大厅舞台的正对面,隔音效果很好,全部用橙色材料装饰,很符合北京秋的颜色,舞台音响通过专门的音频传输设备传送到包厢里面,极富立体效果。
舞台上青春美少女正表演着劲歌热舞,如梦如幻的音乐、灯光和布景,令所有台下在座的女人激情澎湃,她们把台上的少女们当成自己的化身;而台上少女们的狂欢表演则让所有男人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就在此时,千里之遥的云水市,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里,吴江的妻子杨玉呼吸急促,喉咙呼呼作响,多功能监护仪显示氧饱和度严重偏低,体温接近40度。脑外科主任罗毅恒在床旁查看病情,身边围着一圈医生和护士。门外,吴江所在服装公司的老总彭硕以及公司派来帮忙的一名职工、还有杨玉的哥哥杨威和其他几位亲人在守候着。
“患者发烧,呼吸不畅,肺部有湿性罗音,监护仪显示患者存在严重缺氧,可以明确患者并发了肺部感染。对于昏迷患者,务必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你们准备一下,和家属谈话,请耳鼻喉科会诊,行气管切开术,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护理。”罗毅恒主任对着床边围着的医生护士作指示。
彭硕和杨威在家属意见栏里签了字,在关系一栏里填的是亲友。主管医生见状问道:“他丈夫怎么不在?”
“他出差去了。”杨威回答。
“妻子这么重的病情他还去出差?”医生的话让一旁站着的彭硕有些短暂的尴尬。
杨威解释道:“因为是一件非常紧急的事,而且非他去办不可。”说完他对医生介绍彭硕:“这是我们金球公司的彭老总。我和我姐夫都在金球公司上班。”
主管医生听了这话后改变了说话的语调,变得客气起来,交流也就轻松了许多。
气管切开后,杨玉的情况明显好转,监护仪不再提示缺氧,呼吸不经过狭窄的喉部,直接由气管到肺,病人的痛苦减轻许多。护士们给杨玉带上冰帽,腋下放了冰块。然后又从鼻孔里插了鼻饲管,之后就通过这根管子给杨玉的胃部注入牛奶、肉汤等食物。
杨威在妹妹病情控制后,给吴江打电话。吴江的厂长朋友见他来了电话,把音响弄成静音状态。
“姐夫,事情办好了吗?”杨威问吴江。
吴江没有回答,反问杨威:“你姐好些了吗?”
杨威怕吴江人在北京,心挂两头为杨玉担心,而实际上又做不了什么,就回答说:“不错,还行,比较稳定。”
吴江有点轻松地说:“哥,辛苦你了,这边的事情已经顺利办完了,明天一早我就回来。”
第二天,北京至云水的航班正点降落云水国际机场。吴江收拾好随身行李,不太文雅地冲到舱门口。他想快点看到躺在医院里的妻子。
吴江出了机场安检门,看见公司老总彭硕的副司机朝自己走来。司机见吴江下机了,连忙过来迎接。
彭硕总经理派司机与专车来机场接他,这是一种礼遇,一种信任。吴江知道,这是彭总对自己在非常时刻受命出征的奖励,也是对自己心情的最好理解。通常情况下,公司职员出差,一般都不安排接机。想到此,一股暖流涌上吴江的心头,士为知己者死,所谓知已,应该就是患难的真心实意、相互理解和关心爱护。
汽车径直开到云水市二医院住院楼前,吴江下了车直奔三楼脑外科病房。时间还不到上午8时,正好是探视时段,杨威和服装公司的一位同事在监护室里。
吴江走近床旁,看到了2天不见的妻子,她依旧昏睡着,鼻子上多了根管子,脖子上切开并插了管子。吴江看着妻子遭受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心如刀绞,焦急地用眼睛询问杨威是怎么一回事。
杨威向吴江叙说了妹妹病情的变化和医院的处理措施,并说因为担心他远在北京而干着急,所以就没有打电话告诉他这些情况。
吴江强忍泪水,在心中默默地对杨玉说:玉,我去北京2天,你受苦了,现在好些了吗?你还记得你那时说过的话吗,你说相爱的两个人不能落单,落单就成了孤雁,孤雁没有未来。玉,我们还没有一起过够呀。
护士们开始做晨间护理,探视时间结束。吴江走出监护室来到医生办公室,那晚给杨玉做手术的罗主任恰好在办公室。
吴江想知道杨玉究竟情况如何,就走到罗主任身边,恭敬地称呼道:“罗主任,你好,我是监护室杨玉的丈夫。我想了解一下她的病情,可以吗?”
罗主任抬起头看了吴江一眼,右手指向旁边的椅子客气地说:“好的,你请坐。”
“首先需要告诉你的是,你爱人的病情非常严重,脑损害面积很大,入院当天出现脑疝等紧急情况;昨天发现有肺部感染,呼吸不太好,因此做了气管切开术。现在看来,经过以上处理,病情相对稳定,但短期内恢复可能性不大,要作好较长时间治疗的准备。”
吴江听了这话,心直往下沉。罗主任继续说道:“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你爱人在一个月内醒转过来,这样的话,智能、生活、工作能力可能会基本恢复正常。不然,情形不容乐观。但是,对于急性颅脑损伤、年龄不大的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尽力而为。”
罗毅恒主任的回答言简意赅,吴江完全明白这些话的分量。他知道他和杨玉要一起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考验。
吴江看着罗毅恒主任宽宽的额头、睿智的神情、炯炯有神的目光,回想起上次手术室门前他风风火火所显示出来的干练精明;还有,虽然吴江没有给他送红包,但罗主任对妻子的病情非常了解,足见罗主任对病人是真正具有医者之爱。吴江对罗主任的好感溢满心中。
“罗主任,真的非常感谢你。你很忙,我们就不多打扰了。”吴江对罗主任说。吴江见有几个医生站在距离2米远的地方,眼睛望着这边,可能有事情请示主任。
“不客气,有什么事找我或者主管医生都可以。”罗毅恒主任态度之温和让吴江他们再次感动。
吴江三人走出病房,太阳已经升起许多,秋日的阳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就如刚才和罗主任的谈话,尽管得知杨玉病情很重心里着急,但是充满人情味的罗主任使吴江感受到希望和关心。第14章 女秘书青春逼人
市外经贸处处长办公室里,赵军眉头紧锁,空调机在嗡嗡地响着,为它的主人制造夏天的凉爽。
赵军深感责任重大,如果不能够加快进度的话,云水市原湖海峡大桥的修建就会被耽误,这将使原湖和云水的发展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正因为其无形,就不为人所重视。等到其影响成为结果,并被多数人所认识时,这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必须加快进度。
美国约翰投资公司的前期资金已经划拨到位,该公司打报告要求市里出面协调征地拆迁事宜。
赵军一边翻着台历,一边给原湖县长打电话:“李县长,请你尽快和约翰公司代表直接见面,看看他们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和实际困难。我们要尽最快速度把原湖海峡大桥的建设开工起来。这个桥对我们太重要了。”
李县长姓李名大为,人如其名,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县级领导,时年28岁,比赵军小一岁。他声音洪亮地回答道:“好,我这就和红约翰公司联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后天我到你那来,我们具体商量一下,你看行吗?”赵军以商量的口吻对李县长说。
“赵处长,您关心原湖的长远建设,我很感谢,非常欢迎您到这来指导工作。
“不要客气,这是省市领导建设繁荣经济区的统一规划,我尽力而为。”
赵军给原湖县长李大为打完电话后,紧接着对处里两位副处长、四位科员布置有关事情,重点是推进原湖海峡大桥的建设,力争在来年三月初实际开工修建。现在已经是八月初,时间有些紧,赵军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一切顺利,各部门办事保持高效率,就能够如期实现这个目标。
赵军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每一个当政者都希望做出点事情,真正想混的官少之又少。人是靠精神活着的,为官者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为民造福,为民办事,百姓拥护的官就是好官,能为老百姓着想,能切实为着长远发展而作出自己努力的官才是真正的好官。
赵军想做一个好官,但感觉距离一个真正的好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扪心自问,目前的他是竭力而为。人类社会由无数个或大或小的组织构成,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存在着利益分配和精神需求等各个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会自然消亡,需要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取得较大程度的求同存异,人类社会才能得以不断地发展。
“处长,中午有空吗?”主管财务的副处长推门进来,打断了赵军的思考,还好他想的问题思考过程也完成得差不多了。
“有什么事吗?”赵军问道。
“我们想去小小得月楼小聚,好久没有聚会了,处长你看可以吗?”
“没问题,大家是该好好聚聚。”
小小得月楼里气氛非常活跃,处里10个人全来了,赵军的秘书许蓉晖忙着给大家倒酒。看着青春逼人的许蓉晖,赵军想起了此前的秘书谭放如。谭放如寒假时与他一聚,留给他少女的一切,那是无法忘怀的,此时她身在北大,也一定要着自己。
谭放如与许蓉晖,一前一后两个女秘书,论才干不相上下,无论是思维吻合、行为合拍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两人都是赵军秘书的很好人选。
当然两人也有差别,谭放如志存高远,一年前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考试,她报考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以该专业笔试第三,面试第二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经济经济管理学院招收为博士生。许蓉晖好象更有些随遇而安,更喜欢平和与稳定的生活。
“处长,喝酒!我们大家预祝处长很快高升。”
“哪里呀,都是我的好兄弟,好姐妹,来,干了!”
“干了!”大家一仰脖,都把杯中酒喝尽了。
“处长,我们的海峡大桥修好了,咱以后去原湖游览就方便了。”
“是呀,这是自然的,那边的海鲜可新鲜,还实惠,以后我们就去那里吃好了。当然,吃海鲜、去那里游玩只是生活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促进国家的统。台湾回归祖国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加快统一的步伐,经济发展会起到关键作用。”
“处长真是高瞻远瞩呀。处长,采访你一下啊,你说台海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个人分析,短期内不会发生战争。”
“那处长的意思是说,长期的话可能发生台海战争。”
“是的,我们必须做好这样的准备,包括认识与物质战备等等各个方面。”赵军说起台海局势很是起劲,“不过我想,战争也可能避免。毕竟和平是大势所趋。”
热热闹闹地在小小得月楼吃完午餐,大家又饶有兴趣地喝了一会茶,然后回到办公室。
3个小时过去,天已经快黑了,外面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大起来,赵军知道下班时间到了。工作正好告一段落,于是收拾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家,突然瞥见《财经快报》头版头条特别醒目:沪深股市全线飙升,股民喜笑颜开。旁边附有证券公司人头攒动,一股民兴奋刷卡操作的大幅照片。这是好消息,对吴江来说尤其应该是。对呀,有一向没与吴江聚聚了,他老婆重伤住院,不知情况如何了,也不见这小子打过电话过来。
“吴江,你在哪?……嗯,是我,我是赵军。现在能听清楚了吗?”
“好了,可以了。赵处长,我在市二医院。”
“杨玉情况如何了?”赵军问道。
“病情比较稳定,就是还没有醒过来。”吴江回答道。
“晚饭后我来医院看杨玉。”赵军计划道。
赵军回到家里,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后,就开车去接了刘依琴,然后两人一起去医院看望杨玉。
市二医院脑外科病房,吴江用注射器通过杨玉的鼻饲管缓缓地给她注入牛奶,白色的液体就这样进入杨玉的身体,得以延续着生命。稍后,牛奶喂完了,吴江低下头,将耳朵贴近杨玉的颈部,气管切开后给插上了气管套管,以保证呼吸通畅。吴江听得里面呼噜噜的响声,知道有痰,于是右手拿镊子,从不锈钢盒里夹出一根吸痰管来,接在与墙上中心负压吸引相连管子的玻璃接头上,然后拧开开关,将吸痰管插进杨玉的气管套管里,很快白色的泡沫痰从管子里被引出到外面的瓶子里。
“嘟……嘟……”吴江的手机有电话进来,他拿出来看了一下,知道是赵军,这时痰也吸完了。
“吴江,我在市二医院门口,你们在几楼呀?”
“你在大门口等着,我来接你。”吴江交待了一下照顾杨玉的护工,快速下到了住院部的大门口。
这时,赵军已经泊好车,也来到了住院楼的门口。两人一阵亲切而热烈的握手,接着是吴江和刘依琴打招呼,“你好。”刘依琴的手里抱了一个花蓝,微笑着点头招呼。
病房里,赵军和刘依琴看见了躺在床上的杨玉。杨玉的眼睛是睁开的,但只能无意识地乱转,不能有目的地看一个人。
“医生说是植物状态,就是说象植物一样,有生命存在,但是没有人的思维。只是植物般的简单存在。”吴江向赵军介绍情况。
“植物状态?对了,我记得好象看过一篇文章,说是高压氧可以促醒,可以试试呀。”刘依琴茅塞顿开地说道。
“医生已经开了,现在每天都在做高压氧,已经做了快30次了,目前看没有明显的效果。医生说,高压氧是当前治疗植物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下去。”吴江详细回答道。
快晚上9点钟时,赵军和刘依琴向吴江告别。吴江送他们到楼下。赵军告诉吴江股市大涨,要他留意。
吴江说:“杨玉受伤一直没醒,我每天忙不过来,公司正处在一个好的发展时期。另外,我要经常去找一些偏方给杨玉用,也要花些时间。说起偏方,感觉多数靠不住,没什么效果。前回五一广场找那个治疗昏迷偏方的老中医,结果他诊所的门被公安局贴了封条,说是非法行医,问邻居,方知那人被公安局抓去了,涉嫌诱骗,骗了不少来求医的人。还好,我没有被骗。因为忙这些事情了,所以这几个月我一直没有关注股票。如果大涨,看来真又有希望了。我明天就去看看。现在我时间多点了,我请了两个护工轮流来照顾她。谢谢你总是记得我的股票。”
“不用客气,你要注意身体。你回去吧。”
赵军按计划前往原湖县,以便了解海峡大桥修建拆迁征地及其他准备工作。
赵军的车平稳地行驶在去原湖的路上,司机开车。赵军坐在宽大的后排,闭目养神。赵军喜欢如此坐车的感觉,思绪漫天飞舞,自由自在地想工作,偶尔想一点其他事情。
这是路途中的自然时间消耗,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但是时间对人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时间质量却大不一样。
赵军看重与珍惜时间,常常在家的时候是一边看报一边看电视,他对刘依琴推广时说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刘依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真不错,几乎可以做到两不误。
然而此时,赵军想认真思考待会和李大各县长商量海峡大桥的事情,内心却难以平静。上午快下班时,收发室送过来一份特快专递,竟是谭放如来自北京的信函。撕开封皮,一股淡淡的清香飘然而出,宛如谭放如朝自己走来时那相伴而至的一缕微风。
展开那富有女性柔情的信,洁白的绢纸上谭放如雅致的手写体花样般呈现在赵军眼前:难忘那曾经阴雨绵绵时节,走在你的身旁。想念你的感觉,是晴朗的天空!写一首小诗《在雨中》给你,追忆那些飘雨的日子。
“一颗种子/突然间在雨中萌芽/沐浴寒冷的北风/夹着绵绵冬雨/轻轻拍打我的脸/漫透我的肌肤/在雨中/你是一个精灵/像梦一样潜伏在我的四周/你随时或是丝般的将我缠绕/或是火般的将我燃烧/在雨中/是你搅动我幽幽的心/你亦像这雨/忽忽的从天上掉下来/无端的惹起一泓春水”
赵军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还曾经帮一个男同学写过情诗。那同学后来告诉他,拿着他写的诗,同学站在月光中桂花树下给心怡的女孩声情并茂地朗诵。女孩大笑不已,以极其喜悦的心情对他说:我的宝贝呀,你就不要念了,你的诗,不是你写的,一听就是赵军的风格,并且不适合大声读出来,只适合一个人看,静静地用心去品味。
那个女孩轻轻地用手连续点击着同学的胸口,“不过,尽管你是请赵军写的,但你有这份心思就足够了。哈哈,赵军想,这追女孩子还真有意思,你看同学这女友,也是他后来的妻子明明知道是人家写的情诗,也心花怒放。第15章 县长李大为
“处长,轮渡刚过去,我们可能要等上半小时,你出来透透气吗?”司机说话间已经帮赵军拉开了车门,也打断了赵军的回想和思索。对大学往事的回想,赵军充满了快乐感,对谭放如鸿雁传诗的思索,却不象他一贯的思维敏捷。
“嗯,行。”赵军从座位上挪出来,恣意地伸展了他的腰,司机的右手放在车门上沿。赵军站起来,走到趸船的甲板上,能够清楚地看到海峡对岸的原湖县,此时海风不大,海浪温顺,涛声轻轻的,象极了浪漫的小夜曲。
赵军想,只有尽快修起海峡大桥,才能够缩短原湖海岛与大陆腹地的距离,才有可能真正加快原湖前进的步伐。
轮渡的进度很慢,有人失去了耐心。站在赵军附近的两个人在说着牢骚话,因风浪不大,他们的对话很清晰地飘进了赵军的耳朵。
一个年轻点的人说:“这看上去不过二、三千米的海上距离,轮渡一折腾,却要花上个把小时,真是费时、费力,更费心。我不知道老板为何会打算去原湖搞什么考察,一点眉目都没有就派我们来选址调查。”
旁边的中年人接口道:“老板不是说了吗?云水市的五年规划已经由国务院批准,这个地方要建海峡大桥,你想如果桥建好了,这几千米还会这么麻烦吗,不过就是几分钟的车程。目前原湖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发展,所以机会与潜力就很大,它的海产品生产与加工、沙雕旅游、水仙花种植等,都有着许多可以开发的理由,所以从理论上说,原湖应该有许多可行性项目。”
“规划是不错,可是我不相信这里能够在五年内建起一座大桥来,现在的政府部门呀,喊口号、空谈的时候不少,真正干起实事来,就象蜗牛。我们只是长个耳朵听听,多做做梦吧。”
“你年纪轻轻,为何这么多不满呢?凡事都要乐观点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当然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我说老王,你是共产党员,可为何从国营企业跑到民营企业来呀?”
“这不是自由流动吗?”
“还自由流动?你那单位倒闭破产了,你自谋出路,不是吗?”
“好了,小钟,不说这个。你看问题很敏感,也很尖锐,我欣赏你的这种能力。不过,作为你的同事和朋友,我希望你只是说说而已。一个人只有对未来充满信心,包括对个人和国家,才会身心俱悦地生活。”
“对不起,老王。我刚才说话太过了,请你原谅我,不要放在心上。我会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小钟,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知道老板为什么要我和你来吗?”
“不太清楚。”小钟如实回答。
“我的老家就是原湖的,10岁时我爸妈调往上海工作,我也就转到上海读小学,从那以后就没有回过原湖。但是我对原湖有感情,也非常熟悉,我年少的记忆有大半留在了原湖。在上海,我希望人家知道原湖。在上海与别人说起原湖,几乎没人知道,这让我感到很遗憾。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我无数次幻想重回原湖,坐车,甚至是乘飞机,但今天还只能通过轮渡。上次老板和我谈起原湖,说正在规划修桥的事情,我就和他说了我的童年往事。他问了一些情况,当下就有投资原湖的想法。他在这件事情上的快速决定是超常规的。我想他自有他过人的想法,不然,他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年象滚雪球般将他的资产由200元增加到20亿元。”
“老板他200元起家?”
“是的,那时他大学毕业,一个月工资200元,每个月都是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所以一直到工作一年后脱离单位外出打工,口袋里钱最多的时候就是刚领到工资那一刻的200元。”
“我懂了,机遇不是从天而降的,机遇在打拼中诞生。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用客气,小钟,我感觉到这次对你是一个机遇的来临,年轻是你的最大资本,如果把原湖这边的事情弄出眉目来,以后你的路就好走了。有一个目标,就有追求的方向和动力。”老王语重心长。”
“谢谢,谢谢你的鼓励。”听老王这么说,小钟好象更加有所醒悟,频频点头,这时他看见船身在缓缓移动,对老王说,“哦,开船了,我们上车去吧。”
赵军目送着两个从上海远道来考察的男人,他们上了排在后面的大巴,赵军内心苦中有甜。他随即向自己的车走去,司机跟上。
汽车登陆后再行驶了40分钟,径直开进原湖县政府大院。李县长听门口保安报告说是市政府来人了,知道是赵军,立即下来迎接。赵军与李大为县长以前有过多次接触,两人热情握手。李县长28岁,给人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感觉。
“原湖就需要如此年轻富有创劲的县长。”赵军在心里赞叹李县长。
“赵处长,我们先到办公室去,我和同志们向你汇报一下关于海峡大桥的事情。你看行吗?”李县长直奔主题。他是真正干事情的人,同时也知道赵军素来讲究效率。
“好。一个小时吧。”
“没问题。”
原湖县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出席这次汇报会,显然是李县长组织大家作了充分准备。与会人员针对原湖海峡大桥修建前期拆迁、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出现问题后该如何用时处理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赵军一边听,一边笔作记录,很少打断,不时满意地点点头。
赵军作最后总结,他语气平缓但极其认真慎重地说:“这次修建海峡大桥,是美国公司全额投资,我们和他们的合同签得很详细,我们要在确保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运作原则,让外资方顺利地投资和施工。”
李县长和他的下属们听得非常仔细,这事情与他们可谓息息相关,桥建好了,经济发展了,作为政府管理人员的他们当然倍感荣耀。
赵军继续说道:“当然,大桥建成以后,还有管理问题。我们与美方的合同约定,大桥建顾后由他们负责管理和维修。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这座桥建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海峡大桥的建设,将一个具有崭新投资环境的原湖展现在中国和世界面前。”
这是一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