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官场美人|作者:啊唛|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01:33:19|下载:官场美人TXT下载
  楔子(1)

  东江,一个空气中都飘荡着甜味的美丽城市,因为有一条s形的东江而闻名。市区人口300万,是一个繁华的富庶之地。

  近年,东江的gdp居全省之首,赴沿海招商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一颗镶嵌在北方的明珠之城。而这一切,缘于一位在省里都出名的漂亮女市长的卖力周旋,而名声大噪。

  一个以旅游为发展方向的城市,没有固步自封,躺在秀丽的东江上吃老本,而是迅速以汽车、化工等产业,崛起于群山之巅,耸立在大江之畔,让人不得不佩服。

  这天,市长江燕留恋地驻足在办公室的“规划图”前,若有所思地看着。她的神情凝重,为她娇艳的容颜涂上了一息老成的色彩。只见图上画满了不同的颜色,外人看,和涂鸦没什么两样,而在江燕的眼里,则是这几年东江的发展蓝图和发展历程。

  看了大约二十分钟,她才不情愿地将图缓缓拉上。面对已成一个画轴的规划图,江燕恋恋不舍地弹了一下上面看不见的灰尘。这细小的动作,顺着她的指尖撩起了尘封的往事。看来,一段历史不会轻易如画一般收起放下,一切都需要过程。

  “市长,何书记说明天有一个会议在省里开,让你去参加。”秘书沈栗是一个潇洒干练的年轻人,三十多岁的年龄,成熟,老练,话语中带着亲切但不黏糊。

  “哦,我知道了。”江燕抬头看了一眼沈栗,姿态地微笑了一下。沈栗躲避江燕的目光,稍稍欠了一下身子,复站立。江燕的思路有些乱,这几日都如此,尤其听沈栗传达上省里开会的话,如一记响锤在她的脑后敲击。她愣了一下神儿,茫然看了一下窗外,除却茵茵绿柳之外,一条粼粼水带在她的眼前闪着光。

  她无心欣赏江边的美景,尽管这熟悉的美景让她自豪了许久,宣传了多次。为了掩饰她的走神儿,江燕马上示意沈栗给她倒一杯水。趁着秘书沈栗弯腰在饮水机那接水的当口,她忙走到办公桌旁,下意识地拿起桌子上的文件夹,从中拿出夹在里面的英雄200金笔,在一份文件上,潇洒地签着字。

  很奇怪,刚才还惶恐的情绪,让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程序一搅合,竟变得异常的镇定。面对沈栗端过的水杯,江燕不动声色地一手接水杯,一手将文件递给沈栗,声音和缓地说:“把这份文件复印十二份,分发给主要的部门领导。”

  奇怪,江燕的话语里,丝毫听不出与平日里有什么差异,倒是带着些许柔情,给平时干练的她增添了女性的特质。江燕自己都很惊讶,刚刚撩起的惊慌情绪,瞬间逃遁得无影无踪,她自若,她柔情,她不怒自威。

  沈栗接过文件,并没看江燕的脸,他不想和她对眼光,尤其在这非常时期。沈栗躬身出门,迅速消失在江燕的视线里。

  望着秘书沈栗远走的背影,江燕感觉沈栗的表情过于严肃,有掩饰的成分。尽管沈栗老成持重,不露声色,但似乎还是让江燕看出一丝令她不安的端倪。

  之前的风言风语,让江燕很是烦忧,弟弟闯的一场车祸,竟然在网上迅速传播,她也被牵扯其中:宝马车撞了一个卖菜的女孩子,开车的司机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逃逸,还嚣张地说女孩子挡了他的道……一切都因司机是她——江市长的弟弟。

  江燕的眼神又开始模糊起来。她的脸上涌现一丝的不满和惊恐,因为秘书沈栗和从前的秘书不同,总是和她若即若离的,不贴心!

  沈栗是省里下派的年轻干部,被指定当她的秘书。对这个决定,江燕不情愿,但作为在官场上游走了十多年的老人儿,她还是拿出一副诚挚的态度,曾亲自到机场接沈栗,嘘寒问暖的,还亲自安排沈栗的住房,让原来的几任秘书大跌眼镜,也令不少部下费解。

  江燕对此不做解释,她知道,官场上的所有举动,让人猜测总比裸奔强,放在背后的事,总比亮在桌面上好办。

  一个秘书竟然要省里派?上级打破常规的举动,让江燕费了不少的脑细胞。还好,江燕不再是出入官场的小女子,她打从沈栗来,就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暗自收紧沈栗的权力,和沈栗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该让他办的,不该让他办的;该让他知道的,不该让他知道的,她心里清楚得很,拿捏的也很准。

  沈栗不言语,异常勤奋,常常到下班了,还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啃着面包,吃着方便面,在电脑前不停地忙活。比起以往的秘书,他更恪尽职守,而不是做题外的文章。

  沈栗的工作态度,让江燕屡次想起从前的秘书陈阳,有什么事不好办的,或者她不好出面的事儿,陈阳都会一马当先去办,事情办的妥帖程度甚至超出她的想象。陈阳也很能揣测江燕的心思,往往她的一个特殊眼神,陈阳立马知道如何让她开颜欢笑。

  而这个沈栗,一来,就似乎拿出孙悟空的金箍棒画圈儿,让她反而被动,无从下手。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江燕很清楚,她这次不是赢家。华人书香吧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楔子(2)

  领导和秘书的关系,太好了,要出事;但太过疏远,也不是好事。江燕和沈栗在相互的试探中,走得战战兢兢。江燕以她在官场上的经验,察觉沈栗来者不善,于是无奈之中,就派出原来的秘书兼情人陈阳,四处打探与自己有关的消息,以及散布在省直机关的一些传闻,悉数向她汇报。

  果真,在弟弟闯车祸不久,她嗅出其中的火药味,山雨欲来风满楼,她在夜里做起了噩梦,女孩子殷红的鲜血,打着旋地涌来;还有拆迁户喋血街头的惨剧;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交易……于是,她每天走上堂皇大理石楼梯到办公室时,脚步变得异常沉重。

  她想逃脱,私下里在做着相应的准备。不想,这么快组织就派她“到省里开会”。

  沈栗传达指示的声音,不时地在江燕的脑际回旋着,似乎在提醒江燕,该是做决定的时候了。她的手指颤抖着,拿过电话刚拨了三个号,便立刻停止。她迅速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部新手机,装上一个新买来的手机卡,发了一条短信给陈阳。

  一小时后,打扮奇特的江燕,戴着一条纱巾,在阳光下醒目而迷离。没有人能看清她的脸,走在江边公园的密林深处,她稍感安全。

  陈阳不解为什么江燕要和他在外面见面,和江燕约会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情感加上利益,已经牢牢地粘合在一起。

  陈阳的情绪,让江燕不合身份的打扮,搅合得有些慌张,他心绪不宁的地问:“姐姐,出什么事了吗?”陈阳的话音带着哭腔,他英俊的面容竟然有些扭曲,还有细密的汗珠浸在脑门。

  江燕看了一眼陈阳,有怒其不争的恼怒,也有连带的恐慌:“慌什么,尽快去盛京定两张飞机票,顾不得别的了,我晚上去省城,开会只是个幌子,我不会去的,我会不停留地到赶往盛京,从那儿出发。”

  有那么严重吗,还要到盛京买飞机票?陈阳的话语依旧带着哭腔,侥幸地问了一句。“你不懂,尽量不在东江订票。你别回家了,给家人打个电话,说你出差,和我一起走。”江燕极力压抑着恐慌,此时的她,要紧的是稳住陈阳慌乱的情绪。

  “到哪?”陈阳不放心地问一句。“废话,去国外!”江燕的情绪很激动,沮丧地打断陈阳的问话。

  “哦,我知道了。”陈阳无奈地应答着,去张罗飞机票,迅速在江燕的面前消失。

  夜幕降临,江边的美景更是*,点点灯光如天上的繁星,蛊惑人的眼球。一群跳舞锻炼的人,声势浩大地在江边的市府广场,和着悠扬的音乐,舞动着。

  江燕站在办公室的窗前,耳朵边不时地听到悠扬的乐曲声,间或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声。她下意识地朝前看了一眼江面,除了一些美丽的倒影,江水似乎沉睡着,默默地向前流淌。

  “该结束了!”江燕默念着,将办公室的吊灯关闭,辉煌的灯光随着她手指的滑动,而熄灭,屋里登时变得漆黑一片……

  江燕的心也跟着暗淡,高跟鞋踩着走廊大理石地面,发出咔咔的声响,而她此时感觉,不同以往那般悦耳,倒是有些恐怖,如鬼魅之音,在黑夜里敲击着。

  “江市长好!”守在门卫的保安程序般的问候,竟撩起了江燕的伤感情绪,她一反常态地停下脚步,仔细看了一下平日里她不太理会的和她打招呼的保安,居然伸出手握了一下男孩子的手:“辛苦了,保重!”

  男孩子有些受宠若惊,不知市长今天的那根神经动了,竟一时语塞,惊慌地点着头:“不辛苦,市长,才辛苦呢!”

  走出市府大院,江燕又看了一眼江边的人和景,然后钻进轿车,决然地朝着高速公路开去。

  奇怪,她把方向盘的手有些抖动,后面的车辆透过倒车镜,不时地在她的眼前晃动着,搅得她紧张的神经快要断了。忽然,她的头随着车子,眩晕着、倾斜着,继而轰然一声响,一片嫣红在她的眼前盘旋着,渐渐模糊了她的双眼……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书香吧

  第一章 初到报社

  时间回溯1991年8月16日,一个艳阳天,蓝天上几朵白云悠悠,空气中氤氲着雾气散去留有的草香的清新味道,一辆半新不旧的面包车,载着江燕和其他3个大学生,从省城一路颠簸地朝着东江市疾驰。

  22岁的江燕,还有另外3名和她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均来自省城的几个重点大学,有学经济管理的,有学历史的,还有学法律的,只有江燕是科班毕业,东林大学新闻系。

  路面坑洼不平,加上司机着急赶路,车子如船在水里上下颠簸着,将江燕的肠胃像要导出来一样。江燕用手捂着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女孩李玉,见她神态自若,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车外的风景。

  江燕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欠了欠身子,让自己坐得舒服一些。她不敢透露这是她第一次坐车走这么远的路,更不敢透露自己的家在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里。

  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多看少说,这是她在上大学时看《红楼梦》,记住的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处事哲学。

  “师傅,能停一下车吗?我们要方便一下。”江燕后面的两个男生,拿出学生的稚嫩虎劲儿,扯着嗓子朝着前面的司机喊。

  “哦,煞楞的,快去快回,别磨蹭!”司机没有回头,丢下一句不满的话,只见车子吱嘎一声,顿了一下身子停在了路旁。也许是车子停的急,江燕的身子也顺势来了一个急刹车,她的头重重地磕在前座上,一股钻心的疼痛怵然袭来,江燕的眼泪都快掉了,她咬着牙坚持着不言语。

  忍耐了三个小时,车子在江边一座很气派的楼下花园院落停下,一个高高的黄色大楼矗立在江燕他们眼前,只见几位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子,早已焦急地站在台阶上,等着他们四个新生力量来东江日报——这个当地最大的新闻单位报到。

  没有太多的寒暄,简单地和几位报社领导握了一下手,江燕他们便被请到了餐厅。

  哦,好大的一个圆桌,好丰盛的饭菜呀,满满的一桌子,摆放的架势就跟饭店里请客似的。江燕迟疑着不敢冒然坐下,直到总编辑一个劲地催促,她才随大流般缓缓的忐忑不安地坐下。

  总编辑吴北方,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高大英俊,非常健谈,很有气场,坐下他左右的两位副总编,无论从气势上,还是从威严上,都被他压了下去,除了点头哈腰应声附和外,大多不说话,两人讨好地看着吴总编。

  作陪的还有一位女士,是报社人事处的处长张晓丽。这是一位打扮得很时髦的长发女子,穿着一件很昂贵的紫色半袖衬衣,下身是一条紧裹着臀部的灰色紧身裙,年龄在35岁左右,姣好白皙的容颜配上性感的身段,让江燕觉着张晓丽像是电影里的人物。

  只见吴总编微笑着朝她递了一个眼神,张晓丽马上笑靥如花地起身,给江燕他们几个大学生倒了满满的几杯啤酒,然后悦耳地开腔:“各位都是报社的后备力量,有什么困难找我,我一定尽力为你们服务,会让大家满意的。”

  张晓丽的话不多,句句得体,说得江燕他们心里暖暖的,一个个眼神里流露出找到家的感激。

  “来,喝一杯,我代表报社班子成员,欢迎年轻人的到来,你们有知识有学历,对提升我们报社竞争力和对报社的未来发展,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热烈欢迎各位在此大展宏图。”吴总编的一席话,激情洋溢,加之他个人的形象魅力,一时间让江燕他们几个如在云中,飘飘然地举杯,也都跟着一饮而尽。

  华人

  第二章 总编关心

  果然,江燕他们四人如张晓丽所说,给安排的很细心,报社的宿舍条件不错,江燕和李玉一个房间,那两个男孩子一个房间。看着整洁的小屋,江燕恍然如梦,比上大学时的条件强多了,那时她们可是8个人一间寝室呀。

  接着,进入了总编辑找谈话的程序,据说是新来报社员工所必经的事,必上的课。江燕被安排在四个大学生的最后,她按照张晓丽的指示,蹑手蹑脚地走进总编辑的办公室。

  这是一个套间,外屋有一圈沙发,总编辑在里间办公,里面除了有办公桌和沙发外,还有一张床。江燕理解的办公室是没有床的,后来她才得知,几位报社领导班子的办公室里都有床,是当值班总编上夜班时休息用的。

  总编端坐在转椅里,用温柔的眼神示意江燕坐在离办公桌不远的沙发上。不知为什么,江燕从余光中发觉总编辑似乎盯盯地看她,令她很不自在如坐针毡,不敢看总编辑的脸,腿竟没出息地有些抖,最可笑的是,江燕的头低得快埋到沙发里了。

  “刚来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有我呢。”总编辑浑厚的声音,带着关切,还带着一股隐隐的威严。江燕抬脸看了一眼吴总编,只见他笑意蒙蒙的,慈爱极了,既像父亲,又像哥哥。

  “挺好的,没什么困难。”江燕怯怯地应了一句,她不想给领导添麻烦。说完,江燕又低下头,一时语塞,不再搭腔。

  沉默了好一会,就连两人的呼吸都清晰可辨。吴总编率先打破沉默:“好,回去想想,等有事儿了就来找我,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可以说,别见外哟。”吴总编的话头一转,不再和江燕说什么,但江燕似乎听出话音里带着丝丝的不满。

  “好的,总编,那我走了。”江燕喃喃地说着,脑子有些乱,不敢再多想,脑门儿都浸出汗珠了,她下意识地站起身准备走。

  “你学的专业对口,我很看重你的未来,这次我亲自过问将你分到最好的部门工商部,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哦,去吧。”吴总编说完,依旧温柔地看了江燕一眼,在江燕即将离开的当口,他忽然将右手放在江燕的左肩上,并轻拍了两下。

  这个举动,令从未近距离接触男人的江燕,顿感害羞,脸腾的红艳一片。她慌乱地走出里间办公室,看也不看吴总编,逃也般地冲出总编办公室的门。

  “小江,你没事吧?”站在走廊的张晓丽,用犀利的眼神审视着江燕。

  “张姐,没什么事,第一次和领导谈话,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说什么。”江燕极力掩饰着,装出一副自若的样子,回答着。连她自己都不清楚,怎么会对张晓丽掩饰得这么好,只这几分钟的时间,她好像长大了好几岁。

  漫过长长的走廊,江燕回想着吴总编的话音和表情,真有些难以琢磨的意味,一会喜,一会又似乎怒,就跟电影里的剧情,跌宕起伏的。

  “到社会不比学校,复杂得很,要多张几个脑袋,考验你们的还在后头呢。”午间,满脑狐疑的江燕,无心到食堂吃饭,只胡乱吃几块饼干,便慵懒地躺在寝室的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脑子里不时盘旋着毕业典礼上,校长说的这段话。

  “江燕,发什么呆,你们主任找你,说要谈话。”离下午上班时间还有十分钟,李玉匆忙着跑来,对着还在床上发呆的江燕,一通的嚷嚷。

  “还是谈话,有完没完了。”江燕在心里暗暗叫苦,来报社不到两天,加上人事处长张晓丽的谈话,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好的,我马上去。”江燕微笑着应和李玉,迅速从床上起身。尽管心里存有不满,也禁不住忐忑不安,但江燕还是认真地整理了一下妆容,然后不露声色地漫过长长的走廊,朝工商部主任江晨的办公室走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书香吧

  第三章 非常滋味

  漫过了两条曲折走廊,江燕的心也跟着百转回肠。本来“路途”就长,加上江燕心事重重的,感觉走的异常艰难。

  跨进报社才几天,江燕还没有来得及体味新鲜感,便有了度日如年的感觉,她仿佛身后飞扬着无数的苍蝇,在她的耳朵边叮咬。

  江燕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见过她的人都会仔细地看她,似乎想从她身上看出花的姿态,特别是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她俨然成了报社的焦点,有不怀好意回头回脑偷窥的,有虎视眈眈直视盯看的,只因为她的容颜出众,气质超群,美丽非常。这还不算,竟然有好事者在私下里将江燕封为了新的社花。

  江燕来报社还没有写一篇的新闻稿件,自己倒先成了新闻人物,这是她做梦也料不到的。一切的一切都缘于她有漂亮的资本,尽管她此时还不会应用;还有的就是年轻的本钱,此时她还没有挥霍。

  不管怎么说,有意无意中,只几天的工夫,江燕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她自己则浑然不知,昨日在楼梯上就有一老大姐用讥讽的口吻,对她说:“孩子,好好干吧,你年轻,你漂亮,你的前途无量呀。”

  “这什么话呀,我的前途无量为何与我的漂亮联系在一起?”老大姐的话让江燕茫然地在楼梯上顿了好一会,不谙世事的她,还无从知晓老大姐话中的深刻含义,但话听起来特别刺耳别扭。无奈,她如同一只小老鼠遇到了一群猫,只有眯着的份。望着老大姐离去的背影,她如刺在喉如芒在背,无言以对,干憋气!

  工商部在报社是一个人人眼热的部门,负责财经方面的采访,记者有机会结识一些工商界人士,和市里的领导也不时能挂上一些勾连,所以一些记者几乎像饿急了的蜜蜂,都想着来啃食这朵美丽肥硕的花。

  也难怪,一个新人刚来报社就被分到工商部,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就连和江燕一起来的学经济的路云海,都靠边站被分到了时电部。时电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部门,只负责收发新华社稿件,不仅和外界不接触,就连在社内也被视为“清水衙门”一个,是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且需要常年上夜班。

  江燕哪懂这些说道和门道,报社二十几个部门她记都没记全,更不解吴总编对自己的“特殊照顾”有多特殊。

  脑子里乱哄哄的,不知不觉江燕走到了主任的办公室门前。

  敲门,一声洋溢着热情的“进来”,让江燕紧张的神经多少舒缓一下。她推门,只见一位三十多岁的文雅眼镜男,正休闲地坐在办公桌前等着她的到来。

  “哈哈,我刚出差回来,刚接到上级的指示,欢迎你啊!叫江燕是吧?”江晨一边说话,一边用手示意江燕坐在她的对面一个木椅子上,然后起身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江燕。

  “哦,我不渴,谢谢。”江燕有些受宠若惊,忙起身站起,接过水杯放在桌子上,才又慢慢坐下。

  “你刚来可能不清楚,咱们这个部门在社里相对重要一些,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呀。不过不要着急,要适应需要一段时间。没关系,有事多和领导沟通,新人,要不耻下问嘛。”

  江燕对江晨的话,多少有些迷糊,她不知江晨说的和领导沟通,是和他还是和吴总编。她只本能地满目狐疑地点头:“是,我知道了。”

  “你的话好像不多呀,这不好,当记者的就要学会和人沟通,以后开朗点,大胆点啊。”临了,江晨给了江燕一个评价和建议,话不多,却让江燕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书香吧

  第四章 事出意外

  江燕此时感觉,她的名牌大学文凭,只是来这儿的一个敲门砖,要想着在人才济济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站稳脚跟儿,光靠“一张纸”是没用的。“咳,在哪儿也不容易呀。”她的身体忽觉一阵发冷,茫然地走出报社的大门,心思沉重地朝着江边徘徊。

  江边是东江市最美的地方,杨柳低垂,江水低吟,一派祥和的景象,有散散落落的人在此流连,观赏着风景。

  江燕被和煦的微风和美丽的江景,吸引,心胸也开阔了许多。“万事开头难,需忍耐才行。”当乡村教师的父亲的叮咛,似乎在告诫着江燕,这一切的发生纯属正常。

  第二天一早,主任江晨就拿来一摞书,放在江燕的桌子上,煞有介事地叮嘱着:“好好研究一下,特别要记住新闻的五个bsp;“妈呀,五个bsp;“好的,我好好学。”江燕心里合计着,抿着嘴没有笑出来,假装虔诚地答应着,除了点头还是点头。

  主任站立了一会儿,忽然回身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新闻学》,讨好地对江燕说:“对,这是我特意给你找的书,一定要吃透学懂,明天我亲自带你去采访。”

  办公室里阳光普照,映衬着主任的脸红扑扑的直放光,眼里也透射着光芒,他侃侃而谈,兴趣盎然。江燕则像个训诫的小学生,一个劲儿地点头。终于可以实战采访了,就快有稿件见报了。江燕一扫前愁,兴奋地想喊。

  “主任,明天就可以出去采访了吗?趁着主任“讲课”的空当,江燕急切地提醒一句。“没错,明天一早就去化工厂,带好采访本。”江晨的眼里透着关切,看了一眼江燕,才转身离开。

  一大早,院落里人几乎是接踵而至,正是上班的时间,江燕站在台阶上,焦急地撒摸着,她不知何时主任能来上班带她去采访。

  吴总编进院了,白衬衣扎着灰色条纹领带,头发油黑锃亮地背着,风度翩翩的迈上台阶。“有什么事没有?”吴总编竟然漠视他人的存在,朝江燕笑了一下,还问她有没有事,这过于热情的举动让江燕一时语塞,她不解其意地马上小声回答:“我没事。”

  “好好,没事啊。”吴总编说完,收起笑容,不再理会江燕。只见江晨主任在采访车那和司机谈着什么,江燕走下台阶,朝着面包车走去。

  就在她准备跨进车子的时候,江晨却一个箭步离开,三步二步地跑上台阶,回头像是对司机,也像是对江燕说,我去吴总编那儿去一趟,回头再说吧。

  “回头再说!”江燕的心登时狂跳,这也许是江晨主任的托词,是不是采访的事要泡汤呀。她茫然地在院子里围着面包车徘徊,不知是上楼探个究竟,还是在院子里继续傻等。

  刚才还是艳阳天,只一会的工夫,天就卷起了乌云。初秋,正是雨季多发的季节,一个大大的雨点,滴落在江燕的脸上,凉凉的纠结着她的心。华人站

  第五章 不明就里

  就在江燕茫然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浇得她浑身透着心儿的凉。无奈,她惊慌失措地朝着办公楼奔去。

  也许是脑子慌乱分心,也许是雨打得她无措,就见她只迈了五个大门台阶后,便一个趔趄跌倒在楼梯上,钻心的痛顺着她的膝盖传遍全身,她俯身一看大吃一惊,膝盖上有殷殷的血迹浸出。

  江燕想哭,这几天度日如年的日子,早已将泪腺注满了泪水,只需一个引子就可能如雨般倾盆而下。但这一跌,也将江燕的脑子给跌清醒了,这是什么地方,是在人来人往的大门楼梯上,不是自家的炕头,容不得自己随意发泄。

  强忍着快要掉下的泪水,江燕抬脸朝台阶上的门口望去,还好,没有社里的员工,只有几个躲雨的外来人员,他们见江燕的狼狈相,有大惊失色的,还有窃喜偷笑的。

  顾不得了,赶快离开这儿。江燕忍痛爬完大门外的台阶,走过社里堂皇的大厅,一手扶着瘸腿,一手把着楼梯,上楼直奔卫生所,先包扎好伤口再说。

  卫生所是在社里后楼一个偏僻的房间,只有一个“大夫”值班。“大夫”刘芳原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因不愿意在医院上夜班,挖门盗洞来到这么一个养大爷的地方。

  江燕来的时候,“大夫”刘芳正打着一件红色毛衣,飞针走线的正打得来劲,直到江燕哎呦着走到跟前了,刘芳才抬脸看了一眼江燕,专注程度可见一斑。

  还没等江燕说话,刘芳就满脸堆笑地放下织着的毛衣,拉过一把椅子招呼江燕坐下:“呀,怎么了,我看看,你是新来的美女吧,早就听说你了,今见了果真名不虚传呐。”

  江燕没有搭腔,这几日净听这些不咸不淡的话了,懒得搭理了。

  刘芳麻利地从药罐里夹出一块碘酒棉,在江燕的膝盖上擦拭着,然后用一块药布盖上,用三条胶布粘上。

  “家是哪的,有亲属在东江呀?”刘芳搭讪地和江燕唠着,又细心地给江燕拉上裤脚。

  “谢谢姐,我走了。”江燕没有答茬,装作没听见刘芳的问话,礼貌地打着招呼要走。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她隐约发现报社的水池子很深,人们好像都说着暗语,带着好几层的意思,弄得她直迷糊。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还是少说为好。江燕不知,她此时的心态早已将自己装进了套子里,过于紧张了。

  拿着一联消炎药,江燕回到了办公室。还没有等她坐稳,主任江晨就进来招呼她到他的办公室。

  江燕明白,这是有话要说,而且是瞒着自己办公室里那两位记者的话。

  两人刚一进屋,江晨便一反常态地将门关的严严的。“坐吧,我有话问你。”江晨的态度很严肃,没有一点的笑容,全然没有第一次和江燕见面时的春风。

  江燕疑惑地只挨着椅子边坐下,手里把着一个茶杯抚摩着,惶恐地盯着江晨。她不知自己哪做的不得体,得罪了江晨,让他用兴师问罪的态度对自己。

  江晨顿了一下情绪,不动声色地松解了脸上紧绷的肌肉,和缓地给江燕倒了一杯水:“哦,别紧张,没有什么事,只是交流一下思想而已。”

  江晨不愧是江晨,他在报社是有根基的那类人,父亲是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刚刚退休,但余威和影响还在。他从小耳濡目染官场上的交往艺术,早已能从细小的言语和动作中,猜度出人心的变化。

  “工作上有什么想法,可以和领导说,见到吴总编了吧?”江晨话绕了一圈,才说出真正想说的话,明明看见自己和吴总说话了,还明知故问。

  江燕哪里知道,就在吴总编问江燕有没有事,江燕无趣地说没事之后,吴总编就回头给离他不远的江晨递了眼色,江晨自然领会吴总编有话要和他说,便忙不迭地跟到了总编办公室。

  第六章 惨被雪藏

  到了总编办公室,还没等江晨说话,就见吴总编开门见山地问:“怎么样?新来的大学生,不错吧。”

  “不错,不错,我正准备带着去采访呢。”江晨兴奋地应答着,有邀功的意思。

  “年轻人,重在修炼基本功,写稿子的事不急,什么都不懂,能写出好稿子嘛。”吴总编的脸子严肃,一本正经地说。

  “这,我,都和江燕说好了。不好吧。”江晨有些语无伦次,慌乱地搓着手心,低着头在屋地上转了两步。

  的确,此时的江晨是进退两难,一边是自己的部下,出尔反尔的做法,让他如何和江燕交代;一边是自己的领导,就是有父亲的面子罩着,但要得罪了吴总编,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弄不好给他调个“养大爷”的部门,年纪轻轻的养起来算什么事呀。

  江晨不敢想下去,他的身体竟然有些发冷,虚汗迭出。吴总编的铁腕手段他是知道的,也是许多人领教过的。他咋也没想到,自己的部门竟然撞大运般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以江晨对吴总编的了解,他认定江燕一定在某一环节得罪了吴总编,不然不能为了她这么一个新来的小记者,下这么大的力气。

  江晨的脑子里迅速翻转着,最后他不等吴总编说话,讨好地说:“总编说的有道理,我会处理好的,今天只带她去看看,不采访。”

  江晨的话再明白不过了,这个方案既对江燕有个交代,也对自己有个交代,还对吴总编也有个交代,真是一箭三雕呀。

  “好,就这么办吧,以后做什么事长个脑子,多和我汇报,去吧。”吴总编耷拉着眼皮,态度稍微缓和一点儿,将莽撞的江晨打发走。

  在报社一向春风得意的江晨,这次平白被吴总编冷脸相待,这对他的打击不小,要知道他可是报社的后备干部,还想着往上爬呢,不想竟弄来一个绊脚石。

  气恼的江晨一回办公室,一言不发地坐在沙发上发呆,早已将去采访的事忘得九霄云外,是化工厂领导的电话打到了办公室,他才如梦初醒地将江燕叫来问话。江晨急于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是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

  “怎么,领导问你的工作了?”见江燕没吱声,江晨指着茶杯让江燕喝一口水:“慢慢说。”

  “吴总编早晨只问我有什么事没有,我说没有。”江燕见主任问的急,只好说了。本来自己也没有惹什么事,干嘛瞒着呀。

  “哈哈,你真是个孩子,领导主动关心你,你就说有事嘛。”江晨被江燕的幼稚逗乐了,他明白江燕并没有说自己什么坏话,也没有从实质上得罪吴总编,只是不谙世事而已,于是转怒为喜地告诫江燕:“领导主动问,你就要借坡下驴,给领导一个关怀你的机会,你这不是驳领导的面子嘛。好了,以后好好想想吧。”

  “走,我带你出去看看,也不叫采访了,先热热身。”江晨麻利地拿起办公桌上的一个黑色采访本,又从抽屉里拿出一部照相机和一部小巧的录音机,不露声色地将采访说成了热身,努着嘴带着懵懂的江燕出门下楼。

  “主任,对不起,我的膝盖磕破了。”江燕瘸着腿站起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汇报自己的境况。

  不想,她的话刚说完,江晨竟一连好几个好字,像捡了一个金元宝那样高兴:“好好好,不忙,你养病,以后再说,不用去厂子了,休息去吧。”

  主任的情绪也跟今早的天气一般,阴晴不定。从主任室出来,江燕一瘸一拐的,心也跟着上下起伏。她哪里知道,她膝盖受伤竟给了江晨一个最好的下台阶机会,有不战自胜的意味。

  腿伤就可以偷懒嘛,不能,主任让休息就休息呀,江燕决定主动出击,打电话联系采访单位。幼稚的她,一切都蒙在鼓里,其实她在不知不觉中被报社雪藏了,要想获得采访的机会,绝不似她想的那么简单。

  第七章 寻找机会

  错过了第一次采访,江燕和江晨的感受可以说南辕北辙,冰火两重天。江燕觉着很可惜,失去了一次历练的机会;而江晨则暗自得意自己躲过了一劫,一个至少不会让吴总编生气的一劫。

  江晨这几天如释重负地在办公室里休闲地喝着茶水,本来他的采访任务就不多,是为了“讨好”江燕,才特意找了一个采访机会,不想差点将马蹄子拍在老虎屁股上,他很庆幸江燕的膝盖受了伤,让他适时躲过了这一劫。

  而蒙在鼓里的江燕,揉着已经结痂的膝盖,在急切的煎熬中度日,眼巴巴地等了好几天,也不见江晨主任再提及采访的事。

  无奈,江燕只好从办公室窗台上的一摞乱书中,找出已经泛黄断章的满是灰尘厚厚黄页,漫无目的地翻看上面的电话号码,瞎猫碰死耗子地联系采访。

  黄页是几年前出的,早就无人翻看了,老记者自身都有一个专用的小电话本,记着自己管片重点联系单位的电话。

  江燕不知这些门道,主任也没有给她分什么片,结果可想而知。果不其然,江燕拿起电话一打——咦,有的单位电话号码变了,一打是空号;也有的企业说他们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哪有闲心接受记者的采访?有的没等江燕把话说完,人家就客气地用一句“等等再说吧”而婉言谢绝。

  莫名其妙的江燕,悻悻地抓着话筒,自言自语:“采访是好事呀,咋有的单位还不乐意呢?”

  江燕才跨进社会几天呀,根本不懂这其中的奥妙,有的企业不想见报“现富”,怕惹来税务局的光顾,所以江燕这只瞎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碰到一只死耗子,真真的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

  不甘落后的江燕,在辗转了一夜之后,揉着朦胧的睡眼,刚到办公室就拎起电话拨号,还没有等她说几句话,只见一个办公室的老记者李信严不满地搭腔了:“别打了,那是我管辖的片。

  “你管辖的片?怎么这还成了谁家的了?”江燕整个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她涨红着脸倚靠在椅子边,不解地看着李大哥。平时看着挺温和的一个人,今个咋这么不给情面,竟一个闷棍朝她这个小丫头打来呢。

  江燕不知的事太多了,那就是吴总编来报社后,实行一种新的考核制度,每名记者不但分片,每个月还有稿件见报篇数和质量的任务跟着,稿件会分成等级,按照等级打分,再比照分的多少发给效益工资。完成任务还好说,有奖金拿着;而三个月完不成任务的记者,不但效益工资没多少,还面临着可能“下岗”的命运……

  所以在社里有句话叫“分分,记者的小命根儿。”如今江燕“越境跨线”的举动,是在挖墙脚,掐人家的“小命根儿”,难怪李大哥会翻脸不认人了。

  江燕心里纳着闷,但还是勉强咧嘴谦和地给了一句:“对不起,李哥,我不知道这些。”

  也许江燕的可怜相,也许……李记者忽然发了“恻隐之心”,他从文件包里拿出一个名片,念了一下电话号码,然后交代说:“你去这个单位试试,我的一个哥们在那儿。”

  “好的,好的,谢谢李哥。”江燕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迅速拿钢笔记下电话,还记下那个单位的地址,然后麻利出门……采访!

  第八章 受骗写稿

  果然有李记者这个熟人介绍,江燕被当成了坐上宾,热茶满杯,好话连篇,将本来就情绪高涨的江燕忽悠得差点找不到北。中午人家还安排了饭局,执意让江燕赏脸。江燕哪里敢吃这个饭,马上找了一个理由推脱跑人:稿件还八下没一撇呢,吃人家的嘴短呀,要紧的是赶稿子。

  采访本子上记的是满满的几大页,饿着肚子的江燕跟打了鸡血似的,还是兴高采烈地回到报社。午饭过点了,食堂早已关闭,无奈,江燕只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