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4章

作品:北京人在纽约|作者:孤悟|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6 06:14:22|下载:北京人在纽约TXT下载
  “全让我自己防范,警察都干什么去呀!”王起明坐在一片狼藉中抱怨。

  “这叫什么事儿呀,辛辛苦苦挣来的,就这么没了……”郭燕主要是习疼她那些首饰。好好的首饰,便宜了这帮小偷。

  “破财免灾,你知道吗?”王起明见郭燕真有点伤心了,就为她解心宽,“甭伤心,赶明儿我再给你买。”

  “再买得再花钱呀!这些首饰,可都是多年积攒起来的啊!”

  (bsp;“你不买也得交税,交了税,市政府拿去,还不是救济这些人。现在,他们直接从咱们家拿走,省得麻烦政府了。”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开这玩笑。”

  “这可不是玩笑,这是我在美国悟出来的道理。反正你别想把你挣的都装进自己口袋里,你得交出来点。”

  “把我也不愿意这么个交法呀。”

  “觉着这么着亏是不是?其实不亏。没出人命就不亏,就得谢天谢地。”

  “可以后呢,能保证以后不出这事儿?”

  这句话提醒了王起明:“你这话对,是得想点防范措施。”

  王起明下定决心,说干就干。

  也就是两个礼拜之后吧,他的家可真的大变了样。

  所有的窗子,不分大小、不分楼上楼下,就装上了比手指头还粗的钢筋。前门、后门、左右两侧的门,都换上了沉重的、进进出出都得“咣当”一声开锁的大铁门。

  房子的外围,他给装上了红外线自动控制灯,不管是行人,还是汽车,即便是一只猫、一只耗子,只要有个什么从他家门前过,那灯就自动地亮起来,贼亮贼亮的,叫你根本没法睁开眼。

  他又装了警铃系列设备。这个装置从他家一直通向警察局。只要他俩同时出门,一打开电源,任何人想碰一下这房子,警铃立即响起来,警察局的红灯也会同时闪亮,不到三十分钟,警察准到。

  这回好了,家成了监狱,成了座大碉堡。

  全安好了!

  王起明和郭燕坐在沙发上。王起明呆着呆着,“噗哧”一声地笑出了声。

  “笑什么?”郭燕问。

  “穷的时候,就盼着有钱;有了钱了,就先把家置办得象个监狱,自己没事儿当囚犯玩!”

  “来美国,为的是自由,怎么倒自己给自己关了监狱呢?”

  “没钱的时候,是一万人看不上的三孙子;赶到你有了钱,马上有十万人盯着偷你、抢你!到哪儿躲去?到监狱里躲起来吧!你说这可真把人给弄糊涂了:是阔好,还是穷好啊?谁说得清楚?”

  “谁也说不清楚。”

  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天,王起明出去打麻将去了,郭燕一个人坐在家里,闲极无聊。她看着一根一根的铁柱子,心里堵得慌,就带上jerry在房外的草枰上坐了下来。

  草枰,刚刚让园西修剪过,整齐,悦目,散发出一阵一阵诱人的草香。

  郭燕喜欢闻这种草香味儿,干脆躺在草坪上,仰面对着蓝天,闭着眼睛,让阳光透过薄薄的眼皮,把红晕映在眼前。

  她什么也不去想,让脑子一片空,让思想得到一阵安闲,让情绪得到一刻的安宁。

  她听到一汽车刹车声。

  那声音尖锐、刺耳,与划香、阳光很不协调。

  她坐起身子来,睁开眼睛循声望去。

  只见一辆黑色的跑车已经停在了她的车道上。

  这车是……宁宁的车!

  她翻身坐起,瞪大了眼睛盯着那车。

  (bsp;车上先下来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他跑过去,打开汽车另一侧的车门,从里面走出一个女孩。

  宁宁!

  宁宁!是宁宁!她打扮怪异,那可爱的马尾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撮细长的头发,高高的竖在前额,另一撮足有半尺多长,垂直的耷拉下来,挡住了左边的半只眼。

  短的不能再短的超短裙,挂在胯上,露出了半个屁股蛋子。小小的背心,紧紧的包住那看来已经相当成熟的胸。肚皮,当然是袒袒然然地晾在外面。

  要不是那张长得极象王起明的脸,郭燕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她的女儿——宁宁。

  郭燕呆呆地原地站着,惊愕、思念、怨恨、麻木,这错综复杂的感情,围绕着她。见到宁宁,她竟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她嘴角颤动了几下想说。可说不出话来。她脚步移动了一下,想去抱着她,可又觉得,离她是那么遥远,简直象隔着一条江河。

  “妈!”宁宁走过来叫了一声。

  一声“妈”,触动了郭燕的魂魄,她低下头,揉着眼睛,小声说:“宁宁,你回来啦。”说着眼泪就淌了下来。

  “妈!这是杰姆斯,我的朋友。”

  “嗨!”杰姆斯举了一下右手掌,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妈。有汽水吗?我们渴极了。”

  “有。进屋来拿!”

  说着,郭燕引着女儿和杰姆斯走进屋。

  jerry看着这两个陌生人,不停地吠。

  “jerry,你还记得我吗?”

  宁宁想抱起jerry。但是jerry一个劲儿地躲闪,吠得更凶了。

  “你别抱那畜生!”杰姆斯对宁宁说,“当心它咬你。”

  好象听懂了杰姆斯的侮辱,jerry反过身来咬杰姆斯的球鞋。

  要姆斯毫不客气地用脚踢jerry,并且嘴里还在喊:“滚开!”

  郭燕心疼地抱起jerry,谴责地看了杰姆斯一眼,转身上楼,先把jerry关进自己的房间。

  杰姆斯喝着汽水,用手指一弹放在钢琴上的宁宁七岁时拉小提琴的照片。

  “这是什么?”他问。

  “我在拉小提琴。”宁宁告诉他。

  “真是有病!你学那玩艺干什么,该去学挣钱!”

  郭燕从楼上下来,走到宁宁身边,拉起她的手,说:“回家住吧!孩子!我想你!”

  “妈妈,我需要一些钱。”宁宁没有回答妈妈的话。“爸爸也想你,回来吧!”

  “妈妈,您没听见吗?我需要钱!”

  “钱?”郭燕皱了皱眉头。

  “对!妈妈!”

  “要多少?”

  “不是要,是借!”

  “借?借钱?”

  “就是说,我们会还给您。”宁宁说。

  “做什么用?”

  “做生意。”

  “什么生意?”

  “这您先别管!”

  “我要借钱给你,我得知道。”

  “您想知道做什么生意?”

  “对。”

  “遗憾,我也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我不能借!”

  “妈妈!”

  宁宁把妈妈拉到一旁,低声对妈妈说:“杰姆斯是个好人,明白吗?”

  “好人?”

  “对。这一年多,他尽帮我了。”

  “帮你?”

  “对。要是没他的帮助,我都活不到今天!”

  “出过什么事?”

  “没什么事。我是说,他是一个大好人。现在,他要做笔大生意,需要钱。妈,您得帮他这个忙!”

  “做什么生意都不清楚,怎么借钱?”

  “妈!我真不知道,可我担保,他是个好人,他会成功,会把钱还给您!”

  “问他,做什么生意?”

  “妈吧!喂,杰姆斯,你做什么生意啊?”

  “这生意很大,能赚很多钱!”

  杰姆斯翘着腿,十分自信地对宁宁和郭燕说。

  “妈,听到了吧?大生意!就算为了我,借给我吧!”

  “多少?”

  “才十万美金!”

  “十万!”

  “怎么,多吗?”

  “我要和你爸爸商量!”

  宁宁偷偷看了杰姆斯一眼,杰姆斯伸出五个手指。

  “那就五万吗。”宁宁反应快。

  “五万也不是小数,得等你爸爸。”

  “ok,我们走吧!”

  杰姆斯说着站起身,搂着宁宁走出门。

  郭燕追到门口。

  “你该等你爸爸!”她对宁宁说。

  “不啦!”

  宁宁头也不回地走了。

  郭燕听到杰姆斯在对宁宁说:“你有一个精神病的妈!”

  那辆黑色跑车猛一加油,飞也似地驶出了车道。

  18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财运到了,躲都躲不开。

  又到年底,王起明和郭燕,合上帐本,相视一笑:又赚了。

  除去所有开支,刨去一切的税,还足足剩下三四十万块。

  他们俩看着,又有点发愁。这三四十万搁哪去?

  存到银行里去赚那8%的利息?

  只有傻瓜才那么干。

  投资股票?太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投资餐馆?可自己又是个门外汉,吃饭行,做饭差点,不懂行,非砸不可啊。

  想来想去,他还是认为房地产最安全。

  房子跑不了,地也溜不掉,它永远是个东西踏踏实实地摆在那儿;不灵了,转卖了,也赔不了几个。

  这几天,他相中了一幢新建的商业楼。这楼地点还好,盖得也挺考究。他整天跑到楼跟前去看,象看个漂亮纽似的,还拿着计算器糙算了几遍,收支打平没有问题。他尽听说了,谁谁谁在房地产上发了横财,谁谁谁的商业楼几十万购进,转眼一番,就变成了几百万的产业。要买房,抢手。

  “你哪,有一想十,没个知足。”郭燕不满意他这个想法。“可是也不能让钱躺着睡觉,当画儿看着呀。”他反驳。

  “手上有三十几万现金,就想买二百多万的商业楼?昏头了,你!”

  “我才不象那些老老侨哪,手上有十个,才拿出五个,作小生意,胆小怕事,一辈子也发不了大财!”

  “可你也不能太冒险了吧。”

  “做生意不冒险,人家白送给你好不好!”他说,“这是美国,不冒险,喝西北风去吧。”

  “二百万的楼,你才能付出百分之十,哪个银行肯贷给你这么多款?”

  “我早打听过了。律师说,凭我的生意,凭我多年来的信用,申请下贷款来没问题。”

  “你还是掂量掂量吧,”她说。

  “还掂量什么,这是机会;机会抓不住,飞了,看人家发财,哭都找不着调门!”

  “不留一点周转资金,你现在的生意还做不做?”

  “做呀。”他说,“这两年生意这么顺,出货就进钱,留什么周转资金,没事儿!”

  没事儿?

  真的没事儿吗?

  王起明毕竟是个来美国不到十几年的新商人,尽管他聪明、会想、会算计,可是他毕竟对美国的经济的规律,经济发展的高、低、弱、强的发展周期性并不了解。精明的老商家,这时候都收紧银底,缩小战线,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经济低谷。因为他们知道,当经济发展到高峰的时候,低谷也就快到了。

  王起明的美国混得太顺了,太自信了,只凭着头脑一热,就贷款买下了这座商业楼。他根本不知道,等着他的是一场把他淋得精透的暴风雨。

  签约买楼后的第二天,他就忙着登记、托人,急着赶着要把这房子赶快租出去。

  得赶紧租出去,不租出去这楼就象手里揪着一个烧红的烙钱一样,非把他的手给烧糊了不可。

  一个月得付将近一万美元的银行贷款。

  租出去了,这点钱不算什么,少赚点就能对付了;租不出去呢?租不出去那可就得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贴。

  一旦窝在手里,甭多了,有几个月就能把人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