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章

作品: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作者:当当当当|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6 00:04:32|下载: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TXT下载
  眠,百药不效,有位医师建议他采用笑的疗法。法拉第采纳这一建议,经常

  看喜剧,大笑而归,全身轻松,久而久之,他的顽固性头痛终于治愈了。

  笑,能调节大脑神经,消除紧张,促进食欲和睡眠,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和消化道的功能,能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笑还能引起面部肌肉和胸部、

  腹部肌肉运动,甚至四肢的肌肉也都活动起来,肌肉的运动使血液循环和淋

  巴循环加快,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大,从而增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抗病

  能力。

  笑能刺激大脑产生苯邻乙酚胺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等等,这些激素是一种天然的麻醉剂,能解除疼痛,缓解慢性过敏症等。笑,

  不仅能治慢性头痛,而且也可以治疗全身疼痛。

  2。常做伸颈运动。伸颈运动的全套动作是:

  把头转到右边,就像从右面回头向后看一样,把右手食指置于左脸颊,

  大拇指则置于下巴,轻轻地把头推向右边;同时用左手从头顶伸过去,把中

  指触到右耳顶部,然后轻轻地把头往胸部方向拉下(若这一动作会伤到筋,

  或感到头晕的话,应停止再拉)。

  过了十秒钟后,改做相反方向动作,即把头转向左边做。也是十秒,如

  此反复,各做三次为一套。每天隔二小时做一套。

  这项伸颈运动,作用在于伸展和放松颈部紧张的肌肉和纤维组织。慢性

  头痛的原因主要来自紧张的颈部肌肉和纤维组织,而它们的紧张性是由于精

  神压力,神经紧张,工作时头部和颈部位置不当以及头部受伤等所引起的。

  伸颈运动可以解除这种紧张性引起的头痛。

  3。咸盐疗法:食盐会引起体内激素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周期性偏头痛,

  或者引起血管性头痛(血管突然收缩或过度扩张)。因此,在头痛时,如吃

  低盐饮食,就可以增加血管对几种周期性偏头痛病因的抵抗力。反之,如果

  吃高盐饮食,则会加重病情,甚则疼痛难忍。因此,吃低盐食物能减轻头痛。

  4。音乐止痛法:选择病人喜爱的音乐或戏曲,让病人听,边听边随节奏

  用手拍,点子等方式打拍子。听时,两眼集中注视某一处,或闭上眼睛。手

  可以放在收录机的音量开关上,疼痛加重时,音量开大,疼痛缓解时,音量

  关小,让注意力一直不放在自身的疼痛上。这样就能达到止痛的效果。

  5。宜做腹式呼吸:让病人闭目或注视某一固定物,缓慢地以鼻吸气,以

  口呼气,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陷,呼吸尽量缓慢深长。同时用手

  轻轻抚摩疼痛部位。这种腹式呼吸止痛法,可使病人保持松弛,常可缓解持

  续性疼痛。有时,还可帮助病人入睡。

  6。擦清凉油治头痛:可在前额或太阳穴揉擦清凉油。因为清凉油含有薄

  荷脑,它可封闭疼痛传入的信号,同时它引起局部的刺激,这一刺激在大脑

  引起新的兴奋灶,从而掩盖了疼痛的刺激。也有人解释,人体内的止痛物质

  内啡呔在薄荷脑的刺激下,可充分发挥它的止痛作用。

  【拔罐疗法】

  1。取穴:主穴:前额、颞侧痛者,取额中、太阳穴;头顶部、枕部痛者,

  取颈项中上段两侧压痛点、大推、百会穴(只点刺、不拔罐)。常规配穴:

  合谷、外关、曲池、阳陵泉、天宗等,每次选取一至二个穴位即可。单侧痛

  取患侧穴,双侧痛取双侧穴,由各种炎症引起的头痛配大椎穴;血压异常、

  发热恶寒、内分泌紊乱的疾病、神经衰弱者,配胸至骶段脊柱两侧全程膀胱

  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一:采用毫针罐法(主穴施行出针罐法,配穴施行留针罐法)或皮

  肤针罐法(轻叩击);急性、感染性头痛者,宜采用刺罐法(主穴宜在穴位

  周围的显露小血管上点刺,吸拔出一至三毫升血液,效果更佳);慢性、顽

  固性头痛者,宜采用挑罐法,每次治疗先取二至三个穴位施行挑罐法,然后

  在其余穴位上施行单纯罐法。

  治法二:采用涂云香精等药罐法,贴伤湿止痛膏罐法等。

  治法三:寒性或虚寒性头痛者,宜选用敷姜、涂姜汁罐法或各种灸罐法。

  以上罐法均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

  治法四:采用走罐法,主要是用于配合背部膀胱经施术时用。

  2。取穴:天宗。

  治法:以毫针直刺穴位中心,又于该针的上、下方零点五寸处各进一针,

  使三针的位置呈锐角三角形,得气后留针十到十五分钟,起针后立即拔罐十

  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二日施术一次,三次为一疗程。

  疗效举例:王某,女,四十一岁,四年来经常头痛。精神紧张,劳累、

  休息欠佳、头部受风寒刺激均为发作的诱因。头痛呈全头紧箍性隐痛,较少

  出现跳痛,热敷则痛减,每次痛发持续时间为二至三天,靠服中、西药物止

  痛,曾经医院系统检查后诊为“功能性头痛”。本次头痛发作,嘱其不服药

  物,取太阳、额中、百会(只灸)、新设、大椎等穴,施行姜艾灸罐法(每

  穴灸三壮);曲池、天宋等穴施行敷姜罐法,留罐十五分钟左右。术后头痛

  大减,翌日又施术一次,症状消除。为巩固疗效,继续隔日施术一次,一共

  施行拨罐术十次,功能性头痛病痊愈。

  【脐疗法】

  1。川白石散:白芷、川芎各零点五克,生石膏一克。共研为末,置于肚

  脐内,伤湿止痛膏封闭,用于偏头痛。

  疗效举例:此法治疗偏头痛五十六例,收效迅速。如:黄xx,女,五

  十六岁,偏头痛三年,尤以夜间为甚,经颅痛定,安定、安乃近、氨基比林

  等治疗无效。用上法后当晚痛减大半,次日头痛消失。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一九九○年第五期。

  2。芥菜子适量,研细末,温水调稠。填脐内,隔衣以壶盛热汤熨之,汗

  解。用于伤寒初觉头疼。

  出处:《理沦骈文》

  备注:伤寒、时疫俱妙。亦治急肚痛及小腹痛。

  3。胡椒、葱白、白草霜(即烧柴草的锅底烟熏子)各适量,共捣烂制成

  丸,纳脐中出汗。用于风寒头痛。

  出处:《理沦骈文》

  备注:并治寒腹痛。

  【敷贴疗法】

  1。药物:川芎一百克,南星三克,葱白适量,辰砂一点五克,酒五毫升。

  用法:川芎、南星、辰砂混合,研成细末,和葱白捣烂,调酒,敷贴于

  双侧太阳穴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

  主治风寒头痛。

  2。川芎三克,白附子三克,葱白十五克混合捣烂敷贴太阳穴。用于治风

  寒头痛。

  3。生姜一块,雄黄适量。

  用法:将生姜切成薄片,把雄黄研成末撒在姜片上,再一片一片合住,

  外裹纸蘸湿,放在灶头上煨热,拿去后去纸,分贴两侧太阳穴。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适用于风寒头痛,痛无定处或偏头痛,遇

  风寒多发作者。

  4。药物:麻黄(去节)、杏仁各等量。

  用法,二药混合,捣烂如泥,敷贴于双侧太阳穴,盖上纱布,用胶布固

  定。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5。药物:蓖麻子仁三克,乳香三克,食盐零点三克。

  用法:三药混合,共捣成膏,敷太阳穴上,盖上纱布,胶布固定。

  功效:主治风寒头痛。

  6。药物:川芎三克,白芷三克,大葱十五克。

  用法:川芎、白芷研为细末,加入大葱共捣如泥,外敷贴太阳穴。

  功效:祛风散寒,活络止痛。适用于头风头痛,痛连项背,遇风尤剧,

  常喜裹头者。

  7。药物:桂心三十克,黄酒适量。

  用法:剪去上星、百会穴位处的头发。将桂心研成粉末,过筛,调拌黄

  酒,分别敷贴于穴位上,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功效:适用于风湿头痛。

  8。药物:大黄、芒硝各等量。

  用法:二药研成细末,过筛,调开水,涂敷太阳穴位。

  功效:主治风热头痛。

  9。药物草决明六十克。

  用法:将其研末,用茶水调匀成糊状,敷贴于两太阳穴上,于则换。

  功效:清肝明目。适用于头痛而眩,心烦易怒,眠差等肝阳头痛。对高

  血压头痛有效。

  10。药物:蚕砂十五克,生石膏三十克。

  制用:将上二药混合共研为末,醋调匀外敷前额。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定痛。适用于头胀痛,甚欲烈,面赤,烦渴者。

  11。药物:吴茱萸十六克,生姜三十一克。

  制用:将吴茱萸研末,生姜捣烂,共炒热,喷白酒一口在药上,包足心

  涌泉。

  功效:辛温通阳,寻热下行。适用于头痛以下午及夜间剧烈者。

  12。药物:当归十二克,川芎六克,香附六克,食盐二十克。

  制用:将上药混合,研成粗末,炒热,用纱布包,外敷贴头痛处。

  功效:活血行瘀,通络止痛。适用于头痛反复日久,痛如锥刺。或有外

  伤史等。

  13。药物:荆芥十二克,薄荷六克,防风三克,菊花二十克,钩藤十二克。

  制用:各药研成细末,过筛,取适量面粉,水调成药丸,塞入鼻窍;取

  药末与麻油调匀,敷太阳、印堂、大椎穴。也可将各药加水煎汤,用毛巾蘸

  药汁贴额头部。

  14。药物:白芒三十克,冰片零点六克。

  制用:将二药碾成细末,取少许吸入鼻内。

  说明:此方也可用于牙痛。

  15。药物:羌活四十五克,独活(炒)四十五克,赤芍三十克,白芷二十

  克,石菖蒲十八克,葱头五个。

  制用:前五味药混合,研成粉末,过筛,另用葱头加水浓煎取汁,用药

  末调汁,敷于太阳、风池、风府穴位上,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一次。

  功效:用于头痛,遇风痛甚者。

  16。药物:白萝卜二个。

  制用:白萝卜洗净,切成丝状,用干净纱布绞取汁液,约二十毫升,一

  次注入单侧鼻孔(左侧头痛则注入右侧鼻孔,右侧头痛则注入左侧鼻孔)。

  功效:此法用于偏头痛。

  17。药物:皂角适量。

  下载

  制用:将干净皂角晒(烘)干碾末,以麦管将药末吹入鼻中,得喷嚏痛

  立止。

  18。药物:乌头、南星、葱各适量。

  制用,将乌头、南星碾末,用葱捣汁调拌,涂于两侧太阳穴处。

  功效:对年久头痛亦立可止。

  19。药物,大蒜七个,僵蚕五十克。

  制用:先将地面烧红,在上面将蒜逐个磨成膏,另把僵蚕去头足,安放

  在蒜上,外用碗盖一夜,勿令透气,只取蚕研成末,嗅入鼻内,口中含水,

  甚效。

  来源:民间验方。

  20。大蒜一个去皮,捣烂取自然汁(亦可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令病人仰

  卧,垂头,将大蒜自然汁滴入鼻中,急令嗅入脑,眼中泪出即愈。

  21。头痛剧烈不可忍者,以硝石研末或以远志研末,吹入鼻中嗅之,立可

  止。

  22。患风头痛、畏冷者,用艾叶揉软如棉,以布包裹于头痛处,外用热水

  袋熨艾,使热气入内,良久即愈。

  23。生乌头去皮捣烂,用醋拌调和,摊涂于纱布上敷头痛处,不久痛即可

  止,每天晚上敷数次。此方治卒中恶风头痛尤妙。

  24。生半夏研末,加入少许百草霜(即烧柴草的锅底烟熏子),包入纸中

  作捻烧烟,就鼻内嗅烟入之,在口中含水,有涎出即吐去再含,对任何头风

  头痛,行两次即效。

  25。头痛初发时,用手按头上,有酸痛处即以朱笔记印之。取斑蝥一个去

  头、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