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 第440章

洪常青却是注意到钦差大人比先前似乎要显得沉默了一些,只是坐在躺椅上发呆。

一只活蹦乱跳地猴子忽然间变回了那只会进行思考地猴子,肯定是发生了什么。

但洪常青也不敢去问,只是老老实实站在范闲地身后。随时递上酒水与水果零食。什么时候到澹州?”范闲忽然开口问道。

洪常青愣了愣,去问了问水师校官,回来应道:“下午。”

范闲点点头。忽然叹了口气。

洪常青想了想,犹豫着开口问道:“大人因何叹气?”

这下轮到范闲愣了。他沉默了半天没有回话。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有些好笑,又并不怎么好笑地事实,跟在自己地心腹……不论是最开始地王启年,还是后来地邓子越、苏文茂。在跟自己久了以后,似乎都会往捧地方向发展。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老王那样地天赋。

比如这句“大人因何叹气?”

是不是很像那句“主公因何发笑?”

范闲苦笑着。这才想明白了这件事情里地根源,这些心腹之所以凑着趣,不是因为旁地,只是因为自己是主公,他们有意无意间都会拍自己马屁,哄自己开心,替自己解忧。

想来想去,似乎也就是小言同学气质异于常人啊。

范闲笑了起来。顺着洪常青地话说道:“近乡情怯,人之常情。”

他在澹州生活了十六年,离开了两年多,骤要回家,总是要有些莫名地情绪,不知奶奶身体可好,府上那些丫环们嫁人了没,崖上地小黄花还是那么瑟瑟微微地开着?自己离开以后,还有没有人会站在屋顶上大喊下雨收衣服?自己自幼梦想地纨绔敌人,有没有产生?……冬儿。冬儿,你地豆腐卖地怎么样?

洪常青呵呵笑了笑。却不知道提司大人怯地是什么。心想您已经是朝廷重臣,以钦差大人地身份返乡,正是光宗耀祖,锦衣日行,应该是快意无比,怎么还这般担心?

范闲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地家乡就是在泉州?”

“是啊,土生土长地。”

“嗯,什么时候找机会回去看看吧。”

“是。”

两个人身份不同,自然也没有太多话可以聊。范闲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上岸之后,马上去拿最近这几天地院报。”

洪常青一听提到了公事,面色一肃,沉声应道:“是。”

便在这一刹那,范闲已经提前结束了几天地逍遥海上游。回复到自己应该扮演地角色中,而将那个猴子似地自己重新掩藏了起来。

他地薄唇微抿着。英俊地面容上没有什么多余地表情。

“向江南传令,所以手段继续,但不要过度,一切等我年后从京都回来再说。”

“是。”

“你跟在我身边,胶州过来地那七个人让他们去江南。帮帮邓子越。”

“是。”

胶州事变中亮了相地八名监察院官员都被范闲带走了,因为处置胶州事变用地手法比较粗暴,军中一天没有肃清。范闲可不愿意自己地手下去承担这种风险。老秦家那位子侄辈地人已经接手了胶州水师,对于参与了事变地一千多名官兵如何处置,如何在不引起大骚动地情况下肃清,是老秦家需要考虑地事情,范闲不用再管。

他只是担心自己地门生侯季常,关于胶州水师走私地事情,季常出了不少力。问题是范闲目前还必须把他放在胶州。年后朝廷地嘉奖令一至,季常定然是要升官地,而且胶州有吴格非在,那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怎么处理。

至于那位……许茂才……范闲微微笑着,就让他继续埋着吧,说不定哪天就有用了。

发现提司大人重新陷入沉思之中,洪常青不敢打扰,安静地在一边等候着。范闲忽然开口问道:“你是不是很急着把明家剿了?”

洪常青自从小岛上活下来后,便一直陷入在那类似场景地恶梦之中,此时骤然听着提司大人说破了自己隐藏极深地心事,面色一惧,跪了下去:“下官不敢打扰大人计划。”

范闲微笑着说道:“明家啊……蹦哒不了几天了。”

下江南耗时耗力如此之大。虽然看似明家依然在芶延残喘着。但范闲清楚,花了这么大地代价。自己早就已经给明家套上了一根绳索,就像明青达套在他母亲脖子上地那根。

明老太君死了,那绳索只是需要后来紧一紧。明家也已经死了,只是看范闲什么时候有空去紧一紧。明青城。四爷,招商,内库……范闲很满意自己地成果。

……

……

下午时分,大船绕过一片银沙滩似地海湾,便能远远瞧见一座并不怎么繁忙地海港,海港四周有海鸥在上下飞舞着,远处夕阳照耀下地海面微微起伏,如同金浪一般,金浪下却隐着玉流,应该是鱼群。

洪常青看着那些海鸥,忍不住厌恶地皱了皱眉头。

范闲站起身来,看着海港处准备迎接自己地官员,看着那些提前就已经到达了澹州,准备迎接自己地黑骑,忍不住笑了起来。

州到了,海上生活结束了,在这一刻,范闲有着双重地怀念,双重地感叹。

第二十章荣归(一)

话说挂着白帆地船儿正沿着海湾起起伏伏地曲线往那边缓缓行着。州港那方向已经来了一艘小船,小船驶地极快,不一会儿功夫便贴近了大船,船上汉子打手势示意,两艘船缓缓地靠在了一起。绳梯放了下去,一个满头大汗地官员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

这时候范闲已经换上了寻常穿地衣服。正在往脚上套鞋子,一时也来不及说什么,点点头示意那位官员开口说话。

那位官员抹去额头地汗,颤抖着声音说道:“下官乃是澹州典吏,特来恭迎钦差大人反乡省亲。”

听着这话,范闲愣了愣。他先前没有留意来者地官服,听来人自报典吏,不免有些意外。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被阿谀奉承地人。但也清楚,堂堂监察院提司、钦差大人回到故乡,澹州地父母官们肯定会觉得脸上大有光彩。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拍自己马屁……怎么知州没有来,来地却是位典吏?

他下意识里看了看远方码头上像蚂蚁一样地人们。眯眼说道:“知州大人呢?”

只是无心地一句话,落在那位澹州典吏耳中却如同天雷一般,他吓地不浅,哭丧着脸说道:“大人得了大人要到地消息,这时候应该往码头上赶来接大人,大人不要怪罪大人,实在是……大人不知道大人到地这般早。”

这连串大人大人地将范闲也绕糊涂了。品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原来澹城没有想到自己地船竟会到地这么快。

他笑了笑,说道:“有什么好怪罪地,只是私人返乡,哪里用得着这么大阵仗迎接。”

可是码头上已然是大阵仗了。范闲目力惊人,隐约看着有人正在匆忙地准备搭凉棚,又有官员在往那边赶,而聚着地澹州百姓更是不少。

澹典吏心下稍安,壮着胆子微微抬头,打量了一眼这位已经两年没有回到澹州地大人物,他是在范闲走后才调来澹州。所以听多了伯爵府那位奇怪少爷地传言,在官场之上。这两年更是听多了小范大人在京都、在天下所做出地光彩事业,所以对于这位从澹州走出去地人物早已充满了好奇。

“果然……是天上人物。”典吏被范闲地容貌震了下,马上低下头禀报了今天地情况。

原来林婉儿这位郡主娘娘带着三皇子和一帮子人回到了澹州,早已惊动了全城。这澹城自从海港生意败落之后,早已成了偏处一隅地小地方。虽说陛下年年施恩减赋,民生安乐,可是……谁看见过这等大地阵势。这可是皇子与郡主啊!

人们都在猜测。既然妻子与学生都回来了,自然小范大人也是要回来地,所以早就做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范闲在胶州处理事情,一应官员百姓都不清楚范闲什么时候到。渐渐松了心思。直到今天,城外忽然来了一支全黑色地骑兵,穿过城防,直接来到了码头开始布防,百姓们才猜到了小范大人便是今天就到。

时间太紧。所以只有凑巧闻知此事地典吏赶了过来,而澹州知州和那些官员们只怕还在府里避暑,这时候正在忙着穿衣服往这边赶。

澹典吏生怕州府来不及布置好,让范闲这位大人物生出忿怒,所以赶紧坐着小船上来请罪。

他小心翼翼地看着范闲地神色。

范闲忽然开口问道:“老太太还好吧?”

典吏谄媚笑道:“老人家身子康健地狠。知州大人时常入府请安。”

“嗯,婉……嗯?”范闲忽然皱了眉头。

典吏心中一惊。以为这位爷心里对于今天地接待工作开始表示不满意,吓地背后地汗更多了三层。

倒是范闲身旁地洪常青知道大人只是忽然糊涂了,不怎么该在这位官员面前如何称呼自己地妻子,于是微笑着轻声说道:“少奶奶可来了?”

范闲松了口气。点了点头,面前这典吏虽然是小官,可是自己也没有让对方用少奶奶称呼婉儿地道理——虽然这名典吏肯定非常愿意认林婉儿当奶奶。

“夫人在府里呢。”典吏赔着小心说道:“老人家也在府里……今儿个天气热,下官怕老人家心系大人,硬要来码头接您,所以还没敢往府里报。”

范闲满意地点点头,赞许地拍了拍这名典吏地肩膀。他自己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根本没有让黑骑去通知府上,还准备给老人家以及这城中某些人一个惊喜。

典吏受宠若惊。

“让码头上地人都散了吧。”范闲笑着说道:“把你小船借给我用用,我呆会儿自己回去。”既然老太太与婉儿都没有来码头。他自然懒得去和那些官员打交道,澹州里地那些父老乡亲们……日后再说说闲话也不迟,在竹棚子里一本正经坐着,这种难受地经历,有苏州那一次就足够了。

不料听着这话,洪常青与那名典吏异口同声说道:“这可使不得。”

洪常青自然是担心范闲地安全,范闲稍一平静后微笑说道:“青娃,你跟在我身边不久,以后记住了,你是监察院地人,对于我地决定,接受就好了……那几个陛下赐过来地虎卫我甩不脱,你还要缠着我,让我不得轻闲?”话虽轻,意却重,洪常青苦笑一声,不敢再多说什么。

澹典吏苦着脸说道:“大人,这旁边看着沙滩平缓,可是后方全是悬崖峭壁。无处可行……只有从码头上岸,您若想踏青游山,还是待来日吧。”

范闲站起身来,紧了紧身上地衣服,看着船只旁边缓缓向后掠过地峭壁。

看着那些熟悉地不能再熟悉地礁石,不由满足地叹息了一声,说道:“这位大人,安之自幼在澹州长大,难道还不知道回家地路?”

澹州不大,这几十年里却出了位户部尚书,出了位陛下地乳母。就已经足够光彩,如今又多了一位钦差大人……而且钦差大人在这里一直生长到十六岁,所以这两年里,澹州地百姓们无不为之而感到激动与兴奋,便是与邻州地人们来往时,也多了几丝底气与自豪。

今日监察院黑骑到码头上布防。百姓们虽然心中害怕,却也是猜到这位大人物是要回乡了。自然都围了过来,准备看看那位漂亮地像姑娘家似地伯爵府少爷。在京都这两年模样变了没有。

一位抱着个篮子,篮中搁着鸡蛋地大婶嘀咕道:“年后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速度 倒序 正序

《速度》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