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3章

作品:驻地记者|作者:京文|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5 06:31:51|下载:驻地记者TXT下载
  汽车还没有开动,董晴就有些紧张地小声问:“我一会儿晕车了怎么办?”

  我轻轻拉过董晴的手,又开始给她按摩。董晴这次没有挣扎,还十分受用的闭上了眼睛。

  汽车里多数都是河西县人,这些纯朴的乡下人坐在一起也不陌生,没多大功夫,就像老邻旧居一样张家长李家短地聊开了。他们从镇州市说到广州市,从农村化肥说到城市打工,说着说着,一个老大爷问蓝头巾大嫂,“你们村于三家的事情解决了吗?”

  我与董晴一惊,老大爷提到的于三会不会是于家庄的于三?

  董晴睁开眼睛想回头,却被我一把揽过她的头摁到我的肩上。董晴似乎犹豫了一下,随后竟然扭动了几下身子,找了个舒服的姿势整个人躺靠在我身上。

  蓝头巾大嫂大着嗓门说:“还有他家摆不平的事情吗?另一家早吓得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哎,这年头,家里要是没个有头有脸的支撑着,在村里都受气。”老大爷感慨地说。

  “可不是吗,我们村二狗子家闺女嫁到乡派出所所长家后,二狗子走路都横着走,村上都快盛不下他了。”

  我认真听着他们的对话,开始盘算着自己下一步的暗访策略。

  一路上,董晴没有再与我说话,她闭着眼睛依旧靠在我的肩头,似乎早就睡着了。我停止了按摩,轻轻握着她柔软无骨的小手,突然有些心慌:我是不是爱上董晴了?可董晴对我有没有这种想法?她与丛忠生是不是又和好了?

  快进河西县汽车站时,我轻轻推了推董晴。

  董晴睁开眼懒洋洋地看看车外,头却依旧枕在我的肩头。她在我耳边温柔地问:“快到了吗?”

  “快要进站了,你醒醒吧。”

  董晴抬起头,突然伏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友明,我有些苦衷一直没有同你讲,希望你能理解我。”

  我迷惑地看着董晴,董晴却红着脸扭头看向窗外。

  河西县汽车站。

  我们下车后拦住了蓝头巾大嫂问:“大嫂,去于家庄怎么走?”

  蓝头巾大嫂高兴地说:“我就是于家庄的,你们跟我走吧。”

  我和董晴跟在大嫂身后一边走一边问:“去你们村远吗?”

  “不远,出了县城就到。”

  我们拦了辆动力三轮车,载上大嫂向于家庄奔去。

  路上,大嫂好奇地问:“你们是去谁家走亲戚啊?”

  “去我二姨家。我们在外边打工好多年了,这是结婚后专门回来看我二姨的。”

  “你二姨叫什么?”

  “崔露云。”

  蓝头巾大嫂一惊,“他们搬家了,你们不知道吗?”

  我和董晴装出很惊讶的样子,“我们刚从广州回来,不知道啊。”

  “他家搬什么地方去了?”

  “哎,”蓝头巾大嫂长长叹了口气,“我们也不知道啊。”

  “这可怎么办呢?”董晴故意装作失望地看着我。

  “大嫂”我恳求地问,“我们大老远地来趟不容易,能不能到你家坐会儿?”

  第一百一十一章 混混当道

  第一百一十一章混混当道(播音员哥们余阳同志,你广播我的《驻地记者》不要紧,但你最起码讲一下作者是“首越”好吗?另外,请与我联系一下,有家广播电台想用一下母带。我qq704200575)蓝头巾大嫂很热情,给我们俩沏上茶。

  我递给大嫂一枝烟,她笑了笑自己掏出火来点上。在农村,很多中年妇女都吸烟,她们有的人吸的还是些烟叶,味很浓、很呛。

  董晴把买来的礼品打开,取了些水果端了上来。大嫂说什么也不吃。

  “大嫂,你与我二姨家的辈份是怎么论?”我问。

  “我们是平辈。”

  “那我们称你大姨好吗?”我立即改口说,“我们这次来给你添麻烦了,这些水果就当看二姨和你了,你就全收下吧。我们坐一会儿就走,下午还要回广州。如果我二姨回来,你就代我们问候她一声。”

  蓝头巾大姨收了我们的礼品有些不好意思,立即喊了孩子们去地里割韭菜包饺子。

  我们再三推辞,蓝头巾大嫂有些不高兴了。

  “我家老头子也到外边打工去了,这常年家里也来不了几个外人,你们就陪我多聊会儿吧。”

  不一会儿,孩子们把韭菜割了回来,董晴与蓝头巾大姨一边择菜一边聊了起来。

  “二姨家怎么回事,怎么好好地就搬家了?”

  “闺女,你不知道我们村里的事。”大姨长叹了一声,“我们村有个于三,是个土匪,前几年在村里打伤人后就跑到北京去了,这几年在北京混成了一个大混混,听说他手下有好多人,专门帮人家看门、打架,然后收人家钱。他爹更不是个东西,把于三当成了家里的活神仙,家里有什么事都给他打电话,随后于三就带一帮子人拿了枪回来闹一通。现在四乡八村哪还有敢惹他家的。”

  蓝头巾大姨把面和好后递给董晴接着说,“你二姨家吃亏就吃亏到这个‘强’上。别人都不敢惹他家,他们却一点也不让,这不就打起来了吗?”

  “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董晴把赶好的饺子皮递给大姨。

  “去年于三家翻盖房,他们家把地基坐到了你二姨家院子里,你二姨家不同意,这不就打起来了吗。”

  “你是说于三家侵占了二姨家的宅基地?”我搬了个板凳也凑了过来。

  “嗯”大姨点点头,“这事要搁别人家,也就忍忍算了,可你二姨是个强驴,非要与他们家理论一下,结果同于三的爹就对骂了起来。第二天于三就带了一伙人回来把你二姨家打跑了。”

  大姨家的小男孩凑了过来,一边比划一边大声说:“那天于三还端着这么长的一枝枪,‘当’地一声把猪打死了,又‘当’地一声把牛打死了。”

  “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大姨瞪了孩子一眼,“去,把大门关上!”

  小孩子吐吐舌头跑了出去。

  “我的娘啊,于三他们还有枪。”我学着镇州方言惊奇地问,“他拿的是什么枪?”

  大姨放下饺子,也用手比划了一下长度,“这么老长(当地方言,意思是很长),我们家原先也有一枝,叫双管猎枪,可惜让公安局收走了。”

  “他们开枪打人了吗?”我接着问。

  “他们用枪托把你姨夫打倒在地,你二姨上去想拉你姨夫,又让他们一脚踢地上了,然后他们就开枪把院子里猪、牛都打死了,还进屋里把家具都砸了。”

  “我二姨怎么不报警?”我接着问。

  “他们报警了,可人家于三与当地的警察都是哥们,谁会向着你二姨家。”

  正说话间,有人敲院门。

  小男孩飞跑出去开了门。一个满头白发的大娘走了进来。

  “大白天的你们家关什么门啊。”人还没进屋,敞亮的嗓门就响了起来。

  我们都站了起来,大姨急忙介绍,“这是我外甥,刚从广州回来。”她又转身对我们说,“你们应该喊嫂子。”

  在农村,辈份与年龄无关,年长的不一定比年青的辈份高,有时八岁的小孩子能是爷爷辈的。董晴还在时,我急忙恭谨地喊了声“嫂子”,并从坑上拿了水果递给大嫂。

  白发大嫂接过水果同我们闲聊了几句就步入正题。

  “二狗子来过你们家吗?”白发大嫂问。

  “没有,他又操扯(管)什么闲事?”

  “听说市里一个头盯上了于三家的案子,二狗子又让大家护着于三家,还答应每家给一桶油。谁若是不护着他家,于三说了崔露云家就是他的下场。”

  “二狗子操扯这事干吗?”大姨问白发大嫂。

  “二狗子与派出所所长是亲家,一定是那个所长让他干的。”

  大姨看看呆若木鸡的我们,气愤地说:“这年头还有王法吗?还让这些平民百姓活吗?”。

  趁董晴与大姨煮饺子之机,我偷偷带着小男孩溜了出去。

  在小男孩的指引下,我来到崔露云家院门前,只见院门上的铁锁早已锈迹斑斑。

  我瞅瞅四下无人,向前紧跑几步,猛地向上一跃,双手就势扒住了墙头,身子向上一提,抬脚,偏腿,利落地翻入院子内。

  崔露云家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群麻雀“呼”地一声惊起飞走,远远地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我巡视了猪圈和牛栏,没有发现有用证据。转身来到窗户前。窗户上的玻璃都已破碎,我小心地钻了进去。

  屋子里扑鼻的潮气夹杂着一些霉气呛得人直咳嗽。地上一片狼藉,散落着被砸碎的家具。土坑上几件遗落的衣服正皱巴巴地堆在坑头上。

  我开始在屋子里仔细地翻找着。正当我失望地抬起头时,一缕阳光被窗台上的碎玻璃反射着正照在土坑上的衣服上。衣服里竟然反射出一丝光亮。我跳上土坑,抓起衣服一抖,“啪”地掉下一个弹壳。

  这真是上天的造化!

  于三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弹壳竟然飞入了屋内!

  我取出相机又在屋里及院子里拍了几张照片,然后转身跃出院墙外。

  让我没有料到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庄稼汉正站在崔露云家院门前,我们四目相对,一下子都愣住了。

  (中午十一点更新下一章节)

  第一百一十二章 委屈的泪水

  第一百一十二章委屈的泪水(播音员哥们余阳同志,你广播我的《驻地记者》不要紧,但你最起码讲一下作者是“首越”好吗?另外,请与我联系一下,有家广播电台想用一下母带。我qq704200575)我向小男孩招招手,“表弟,咱家的猫没跑到这里来,走,回家吃饭去。”

  小男孩跑过来拉住我的手走了。

  我们刚要坐下吃饭,那个四十多岁的庄稼汉走了进来。

  大姨沉下脸问:“二狗子,你有事吗?”

  “啊…啊…婶子,你家来客人了?”二狗子上下打量着我和董晴。

  “我家来客人关你屁事。你又闲着没事干了是不?”大姨见二狗子盯着董晴不放,立即不高兴了。

  二狗子还想没皮没脸地赖着不走,大姨重重放下碗,“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啊…没事了,没事了。”二狗子灰溜溜地急忙走了。

  吃过午饭,我与董晴告别大姨徒步回城。

  出了村,我向董晴汇报了在崔露云家的发现。董晴十分高兴,她也认为这次崔露云家有救了。

  我们正要走上去县城的大公路,一辆警车拦住了我们。车上跳下两名民警。

  “嗨,你们俩跟我到派出所去一趟。”

  “我们犯什么事了?”我问。

  “去了你就知道了。”民警把我与董晴搡上车。

  派出所里,一个黑黑脸庞的警察端坐在办公桌后边。“知道为什么叫你们来吗?”

  “不知道。”我生冷地回了一句。

  “哟喝,还挺横啊!”黑脸警察阴笑着,“我们接到报案,有人看见你翻入民宒,说说吧,偷了什么?”

  “一个被砸得七零八落的院子里还能有什么?”

  黑脸警察一愣,旋即镇定下来,“那是个案发现场,你们去那里想干什么?”

  “我们想暗访这个案子,可以吗?”我把记者证放到黑脸警察面前。

  黑脸警察抓过我们的证件看了看,吃惊地站起来,“对不起,莫记者,董站长,我们误会了。”

  黑脸警察急忙喊人给我们看座倒水,他却借机溜了出去。不一会儿,一辆警车鸣着警笛窜进院子,几个警察急急忙忙走了进来。

  来人似乎认识董晴,他握住董晴的手急忙说:“哎啊,董站长,这胡所长真是鲁莽,怎么也不验证一下身份,就把你们给扣下了。”。

  我和董晴几乎是被人强拉上车的。一路上,县公安局刘从新政委一个劲地打听是不是高强书记派我们来的。我与董晴否认了此事,刘政委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我们被带到了河西县宾馆,县刑侦队的已抱着卷宗等在那里。

  我在洗手间里给刘国亮发了个短信,通知他赶往县宾馆门口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