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388章

作品:醉迷红楼|作者:中国必胜|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16:15:53|下载:醉迷红楼TXT下载
  是不是比寻常竹帘,和苏绣、蜀绣都不同,有趣的多?

  还有这个,叫洛阳宫灯!

  样式很多,比都中的宫灯好看多了!

  听说都是从隋唐时传下来的老手艺……

  臣跟您说,可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臣可不是随便拿来献宝,这些东西,能卖出大价钱!

  不说别处,只神京一地,您瞧好吧,喜欢新鲜东西的有钱的多的是,有的是人买。

  把这几样推广一下,河洛之地,就不知要有多少百姓受益。

  日后再推行海外……

  河洛之地上,但凡愿意做事的,再不复有穷人。

  这才是陛下下驾洛阳,给当地百姓带来的真真益处!

  那个码头和那条路算什么?

  还有这个,梅花玉,这个,洛阳牡丹……

  这牡丹是臣送给皇后娘娘的……

  嘿嘿,有一千多种牡丹呢!

  也能行销天下!

  不愧是千年古都,好东西真多啊。

  这么好的东西,只要能流转起来,就能解决无数民生。

  所以……

  就更没有放过顾言那种混账的道理!”

  听他话音一转,又将话题转向政事,董皇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打发宫人内侍将东西都收了起来,让闲人出去。

  她自己倒没有出去,不是想听政,只是放心不下隆正帝。

  隆正帝淡淡道:“顾言,是老相国推荐给朕的。

  这些年,兢兢业业,也算得上是干吏了。

  比他好的,还有几个?

  你就这般拿下他?”

  贾环正色道:“正是因为如此,这顾言算得上陛下的心腹,又是李相的弟子,跟脚如此之硬,所以才应该先拿他开刀!

  连这样的人,因为倒行逆施,肆意妄为,都要被果断拿下。

  那么日后张廷玉他们,就知道该以怎样的尺度行事了。

  不给他们开个好头,怕是张廷玉日后也难打开局面。”

  隆正帝叹息一声,道:“朕虽然心痛,却能理解你,只是老相国这里……”

  李光地听至此,心中真真是又气又好笑。

  他这辈子什么样的幺蛾子没见过,什么样的政治手段没经历过?

  这一对君臣,连人都拿下了,竟还在他面前一唱一和的演戏!

  难道是日子过的太单调,这两人准备下海唱戏?

  李光地之前就纳闷儿,贾环分明一早就说过了,这次出门,只为给隆正帝散心,不理闲事,如今怎么又折腾起来了。

  现在想来,这根本不是临时起意的折腾。

  这一对君臣路过河洛,本就是为了办顾言!

  这会儿子,只是给他一个台阶下罢了。

  在隆正帝眼中,一个为他出过大力的顾言,分量怕是还没贾环刚送上的牡丹更重……

  念及此,李光地叹息一声,看着隆正帝道:“陛下,顾言小节有失,但罪不及死……”

  隆正帝细眸半张合着,看着李光地,道:“老相国说错人了,顾言之事,真与朕不相干。”

  李光地闻言,看向贾环。

  贾环忙笑道:“老爷子放心,如今秦人最值钱,小子怎会轻易开杀戒?

  这个要是都杀,那岂不是逼张廷玉把全天下的官儿都杀绝了!

  您放心,您这弟子是有真能为的。

  这几年河南之地能够平静无事,顾言的确出了大力。

  只是他适合在艰苦混乱之地做官,不适合在繁华之地为宦。

  因此,广阔无垠的海外大地,等着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边改造,一边出力。

  我怎么会杀人?

  笑话……”

  “阴险狡诈的小兔崽子!”

  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杀鸡儆猴

  怒骂一声后,李光地又心平气和下来,正色道:“贾环,一个顾言,只要不杀他,其他的都无足轻重。

  他这几年是走的太顺,老夫提点过他,如今看来,却是没甚作用。

  吃这一次教训,也是好事。

  只是……

  正如陛下所言,在那么多天下督抚中,顾言还算是好的了。

  他都要被拿下,那其他人怎么办?

  你就不怕,弄的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

  贾环简直不屑到了极点,嗤笑一声,道:“此刻非皇朝末年,而是正值盛世。

  朝廷不缺银不缺粮,没有天灾战乱。

  军权高度集中稳定,一切不安定因素,全已被拿下。

  还怎么天下大乱?

  靠那些吃喝嫖赌,耍嘴皮子的东西?

  若不趁着这个时候,重新立好规矩,往后才会更难。

  就要在国之盛时,打掉这些人的清高气,告诉他们,他们没有自以为的那样清贵,也不配那样高高在上,那样不可或缺。

  谁要是和顾千秋那样,自以为是什么大家文宗,圣人子弟,就敢生乱造事,那就是在逼朝廷开杀戒!”

  “贾环,你侍奉陛下南巡,到底是想干什么?”

  李光地面色肃穆,盯着贾环道。

  贾环嘿嘿一笑,道:“当然是将养龙体!

  不过,搂草打兔子,顺手除掉几个败类,也是好事。

  事关国运,总要摘几顶官帽祭旗。”

  李光地哼哼了声,道:“你将读书人的清高气打没了,也就辱没了他们的气节,临国难时,老夫倒要看看你怎么办?”

  贾环一挑眉尖,道:“老爷子,您说说看,读书人要这个气节,有什么用?

  杨嗣昌有没有气节,史可法有没有气节?

  都不畏死。

  可这气节有用吗?

  党争祸国,将国朝那点气运折腾干后,留下个破烂摊子,一死了之,倒成就了美名。

  这种气节,要他做什么?”

  李光地直起腰身,老眼死死盯着贾环,道:“你只说这两人,怎么不说说文天祥有没有气节,陆秀夫有没有气节,阎应元有没有气节,吴麟征有没有气节?”

  贾环正色道:“他们有气节,我从未否认过,也敬佩之。

  但是,败了就是败了!

  不管是著天地有正气,还是负少帝投海,不管是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还是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慷慨悲壮之气有,惨烈赴死之义有。

  只是李相爷,他们身为执掌国朝权柄者,统治阶层一份子,需要的不是他们的气节和惨烈悲壮啊!

  需要的,是他们治理好国家,不让黎庶蒙难!

  这,才是他们的本分!

  否则,光靠这几人的气节,有用吗?

  没用!

  唯有咱们整个民族,亿万百姓,全都有这种气节,才能让任何都欺负不得,欺侮不得!

  然而想让全天下百姓都能有此气节,不是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能做到的。

  只有国朝不断强大,百姓生活一日比一日好,才能培养出这种民族自信心,自强心和凝聚心!

  然而想要国朝不断强大,就不能要顾言这样的官员。

  他们已经过时了,已经落后了,已经不再合事宜了。

  若能听招呼还好,本分做事也就罢了,偏生还自行其事。

  这样的官,做的越大,危害越大!”

  李光地皱起白眉,看着贾环,道:“贾小子,老夫素来都知道你有大气魄,只是没想到,你的气魄竟这样大。

  你是想,毁了儒教的根基啊……

  圣人之言,你也敢毁谤?”

  “哈哈哈!”

  贾环忙摆手道:“老爷子,你可别与我扣大帽子!

  儒教传承几千年,能长存,必然有其道理。

  我也承认,经义中许多学问,也都是正确长远的。

  我还没有妄自尊大到想要毁灭一门学教的地步。

  但是,儒教弟子想要继续做官,就一定要转变思想。

  整日里吟诗作对,养着清客相公,饮酒作乐,自诩无为而治,到了灾难束手无策,只能让百姓等死。

  这样的人,绝不能再为官。

  至于有气节的,和百姓一起去死的……

  即使是这样的人,也一定会被清洗掉。

  想要做官,就要动脑筋。

  考虑如何改善民生,如何让百姓富庶,如何让百姓活的更好,如何让国家更强大!

  这才是好官。

  谁做不到,谁就下台。

  谁再用愚民之策去养猪,谁就该死!”

  大堂上沉寂了许久后,李光地老眼看着贾环,幽幽道:“道理是好道理,老夫也相信,你是一片赤诚爱国之心。

  只是……何其艰难呐!”

  贾环哈哈一笑,道:“老相爷,若是不难,这等事还轮得到小子来做?”

  “你不是就要出海吗?”

  李光地奇道。

  贾环点点头,道:“出海打江山容易,十分力里,出三分就够。

  可想要守江山,却要使出十三分的力。

  出海的目的,本身也是改革的一部分。

  对军权的改革!

  改革完军权,将天下军权收归中央,也就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接下来的事,虽然艰难,但只要上下一心,却是水到渠成的事。

  无非是杀一批祭旗罢了。

  虽然我极不想让大秦的百姓见血,但为了我大秦万世强盛之基,摘几百颗人头,也是值得的。”

  “那你同老夫说这些,是何意?”

  李光地心生不妙,问道。

  贾环打了个哈哈,道:“老相国虽年已逾百,但小子观您,极善保养之道,身体康健的紧。

  所以小子希望,老相国修养闲暇之际,帮朝廷给您那些徒子徒孙们吹吹风儿!

  享福受用了那么多年了,该换个脑筋,给百姓们出出力了!

  别再他娘的阳奉阴违,明着不敢,就暗中阻挠百姓进工厂作坊做工。

  不管心存怎样忧国忧民的念头,他们这样做,都是自寻死路!”

  “就这样?”

  李光地挑了挑稀疏的白眉,道。

  贾环看着隆正帝笑了笑后,对李光地道:“老爷子,这话你去说,还有几分效果。

  若是朝廷下旨意公文去说,和放屁没什么两样。

  文人嘛,素来崇敬白衣傲王侯的狂生。

  当了官,就更恣无忌惮了。

  江南各地的工厂和作坊,这些年因为各地文官的阻挠使坏,很是耽误了不少时间。

  他们若再继续下去,耽搁了海外大业……

  到那个时候,陛下和我不想开杀戒,都不得不动手。”

  李光地叹息了声,苦闷道:“老头子这棺材板儿都快盖过头了,还被你这王八贼羔子拉上了贼船……

  唉,等我死后,你不送我一副上等的楠木棺材,老头子我都闭不上眼!

  罢了,既然你和陛下有此等雄心壮志,老头子就豁出这把骨头,又能如何?

  往后,你先别忙着杀……

  嗯?不对!

  贾环,你个小王八羔子,是在杀鸡儆猴?”

  “哈哈哈!”

  ……

  东苑,贾家住地。

  虽然舟车行走了一天,但富贵人家出行,坐卧处与家中又有什么不同?

  吃穿用度都是世上第一等的,因此没谁感到疲倦。

  贾环归来时,众人正讨论着明日去白马寺上香,要不要叫几台戏……

  不过到底夜了,贾环与贾母请过安后,笑道:“老祖宗还是按点歇息吧,若是混乱了休息的时点,对身子骨可不好呢。”

  贾母正与薛姨妈说着越来越近的旧居金陵,说着枕霞亭和荣宁街,哪里有什么困意?

  一别数十载,即将归故里,近乡情怯之下,更睡不好了。

  不过她到底还是听进了贾环的话,与薛姨妈作别后,就由鸳鸯护着回了卧房休息。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