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13章

作品: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作者:孤独半圆|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07:43:50|下载: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TXT下载
  “那你说;我该怎么去做?”

  “不是你去做;是我们一起去做。”沈冲指了指她脚下的一摞报纸;说道:“那些报纸都是我看过的;帮个忙;找把剪刀来;把画过圈圈的新闻都剪下来;然后做个剪报合集;晚上贾秘书不是要请客给我们践行么?到时候拿着当礼物;送给他。”

  “送这个于什么?”李开元有点莫名其妙;说道:“身为席书记的秘书;这种党报;贾秘书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他看过了;不代表我们不能送啊;意义不一样的。”沈冲高深莫测的笑了笑;说道:“鱼翅鲍鱼;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回了;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可人家请客;咱们还得承情;你说对不?”

  “就你歪理多”李开元站起来;说道:“我去找服务员问问;看她们有没有剪刀和胶水。”

  “顺便在门口的店里买个大笔记本;记账用的那种。”

  李开元嗯了一声;走了出去;沈冲则埋头继续看报。

  所谓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影响深远的政策和言论;总是藏在不经意的地方;如果没有用超越常人的眼光;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5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丨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一是财政和外汇收入实行定额包于;二是物资、商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适当利用市场的调节;三是在计划、物价、劳动工资、企业管理和对外经济活动等方面;扩大地方权限;四是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试办经济特区;必须采取既积极、又慎重的方针;逐步实施。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特区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沈冲把这段新闻来回看了好几遍;然后用铅笔在“物价”“不同的体制和政策”“市场调节”等关键字眼上划了几圈;等李开元拿着工具回来后;他把报纸一折;说道:“把这个也剪下来;等会贴在第一页。”

  “你到底想做什么?”

  沈冲含笑看着她麻利的剪着报纸;说道:“前两天我放《虎胆龙威》给两个大佬看的时候;你不是都猜到了吗?”

  “我只知道你带着《虎胆龙威》的拷贝来内地;是另有目的。”李开元白了他一眼;说道:“你不要忘了;我小时候是在长城电影制片厂长大的;长城出品的所有电影;都是国语配音;可以直接在内地放映;《虎胆龙威》要搞配音;去找长城就是了;何必巴巴的来广州找珠影厂;所以你一定又是在玩花样

  “知夫莫如妻啊;我自以为天衣无缝;想不到还是被你看穿了。”沈冲哈哈大笑;说道:“其实我也是临时起意;才想到把这部电影的拷贝带到内地来

  他拿起胶水瓶子;把剪好的报纸对大本子上贴;说道:“前段时间;我买了不少九龙仓的股票;本来打算咬一口置地集团;弄几块好地皮;建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说简单点;就是片场;只不过要大很多;能做的东西也更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直到世纪末才出现;沈冲也解释不清;他看李开元点头后;继续说道:“只是计划比不上变化;权衡了一下后;我决定放弃这个计划;把九龙仓的股票转给包玉刚;股票卖出去后;手上大概有两亿美元的闲散资金;你也知道;钱捏在手上不花;就是一堆废纸;所以我打算把赚到的这笔钱;拿到内地来;盖一栋高楼。”

  “难怪你要带着电影拷贝来内地。”李开元闻弦歌而知雅意;问道:“建一栋比康乐大厦还高的楼?”

  “没错。”沈冲点头;说道:“内地急需改变保守落后的国际形象;一栋外商投资建设的摩天大楼;是再好不过的形象工程;现在建楼;可以拿到很多的优惠政策。”

  “建一栋大厦投资不小;内地土地国有;建成了我们也拿不到产权;不能转售;怎么赚钱?”

  “没有产权;但是可以租啊;有使用权就行。”沈冲吹了吹贴好的剪报;然后翻了一页;说道:“签个二三十年的合同;吃租金赚钱;现在租金便宜;十年后就未必便宜了;而且按照我的估计;用不着二三十年;等建好后;最多五年;各种各样的潜在利益;就能赚回本钱了。”

  “具体怎么操作?找内地单位合资还是像霍英东那样搞合作?”

  “这个先不急;我们以静制动;看内地怎么打算;慢慢谈;康乐大厦只有178米;我打算建一栋0米以上的大楼;这种投资规模;一定会惊动中央的

  “这样的大事你操作吧;我做不来。”李开元剪了一会报纸;又问道:“说来说去;你好像没有说在哪里建?”

  “深圳或者广州;二选一。”沈冲笑着说道:“至于到底建在哪里;就看哪个城市更给力了。”

  “你这么一说;十有八九是在深圳丨建了。”李开元撇了他一眼;说道:“深圳丨现在城镇人口刚刚超过3万;在那里建一栋摩天大楼;一下能把所有人都装进去;连街道都不用建了;大家都在里面生活吧。”

  “廖公说你心如明镜不染尘;真是没说错。”沈冲看着她明亮的眼睛;说道:“我什么心思都瞒不过你。”

  “那是你不想瞒而已。”李开元微微一笑;递给他一张剪好的报纸;说道:“你都认识国家领导人和广东省委书记了;广州和深圳丨还能有多少筹码?你捂着钱包;不指明在建楼地点;肯定有别的企图。”

  “只是附带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小企图而已。”沈冲一边涂着胶水;一边轻描淡写的说道:“内地的电影放映体制改革草案已经拟定完毕;几天前提交给了电影局;电影局还没有批复;这个草案里;规定只拿深圳丨做试点;你刚才说了;深圳丨才3万的城镇人口;在那里试点;有什么意义?我这栋楼;就是个大饼;画给广州人看的;如果他们能让电影局改口;也成为试点城市;我就在广州建;如果不能;我就在深圳丨建;这栋楼带动的经济效益;至少可以让深圳的城镇人口数量翻两番。”

  下载

  第三卷 第三十章 局面

  对并不缺钱的沈冲而言;摩天大楼建在深圳丨还是建在广州;真心没什么区别;一个是举国关注的经济特区;一个是历史悠久的南方名城;影响力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就是早两年还是晚两年收回成本;但对内地电影行业而言;放映改革试点有没有广州;效果可就天上地下了——广州市有500多万人口;深圳丨市把所有农民都加上;也才30万人;而在19ru年;没有几个农民舍得花钱去看电影;只在深圳丨搞试点;一年下来;十来万的票房;再搞个分账;给电影制片厂塞牙缝都不够。

  在哪建都一样;何不利用一把呢?因此沈冲决定活用《三国演义》里的“驱虎吞狼”的策略;用摩天大楼的大饼;推动广州地方官主动去争取加入电影放映改革试点;要知道此时的广州城里;除了省委书记;市委的杨书记同样是个超级大佬;而他的秘书孙铁钟;也参加了当晚的践行宴。

  当然了;以杨书记的履历、资本和眼界;摩天大楼建不建在广州;关系不大;建在广州;锦上添花;不在广州;也无伤大雅;但对下面的官员来说;意义就完全不同了;一栋中国甚至亚洲第一高楼;代表着耀眼的政绩和海量的利益;必须要全力争取的;身为广州市委书记;他不能不考虑下属的意见;而这种级别的大佬向电影局要政策;几乎是十拿九稳。

  当然了;把人当枪杆子使唤;不能做的太明显;否则效果不佳不说;还容易得罪人;因此沈冲在晚宴上;一个字都没提电影发行放映改革试点的事儿;他只是一个劲的诉苦;一边说广州配套设施好;劳动人口多;市场成熟;建起来很快;而且容易收回成本;一边又说深圳丨是特区;有政策优势;发展的快;还靠近香港;来往便利;总之是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

  第二天是六一儿童节;一大早;沈冲和李开元一起;去了一趟广州市少年宫;在那里以中港合资开元玩具厂的名义;向广州市教育局捐赠了100万套魔方;供他们免费发放给全市的中小学生;不出所料;出席捐赠仪式的官员不仅比预定的要多;而且级别也高了不少。

  捐赠仪式过后;沈冲谢绝了各路神仙的盛情挽留;坐进汽车;绝尘而去。

  “阿冲。”李开元回头;透过后车窗看了看少年宫门口的人群;问道:“你一个字都不提电影的事;他们会明白么?”

  “做官的都是人精。”沈冲竖起三根手指;说道:“我有电影公司;我和内地电影人交好;我是个喜欢为电影一掷千金的大富豪;如此明显的提示;他们要是还拎不清重点;不如回家种红薯。”

  “门道真多。”李开元撇嘴;说道:“不过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这事还未必能成呢。”

  “尽人事;听天命;努力过就好;而且就算小阴谋没能实现;我这次广州之行;也收获颇丰。”沈冲带着心满意足的笑容;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一桩大事。”

  “什么大事?”

  “还记得吗?前天我入股的广州的一家公司;就是那个太平洋影音公司。”沈冲笑呵呵的说道:“天上掉馅饼;正好砸中了我的头。”

  “哦;那个啊;一家磁带厂而已。”李开元不解;说道:“这种小厂子;在香港多得是;没有十家也有八家;有那么重要?”

  “不一样的。”沈冲抓着她的手;略带感慨的说道:“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整合两岸三地的文化娱乐资源;音乐是其中一部分;在香港;我有宝丽金;在台湾;我有滚石和飞碟;唯独在内地什么都没有;这家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好填补了空白;让我有了进军内地的跳板;完成了整个拼图;所以说完成了一桩大事。”

  下载

  “那恭喜你了。”李开元反握住他的手;笑着说道:“好久都没有看到你这么高兴了。”

  沈冲从穿越之后;一直把重心放在电影上;对流行音乐并不怎么重视;旗下的音乐公司;都处在放养状态;港台如此;内地的音乐公司自然也不怎么上心;不过不上心;不代表机会来了会放任它溜走——他在广州逗留期间;无意中听人说起;广州市广播电视局下属的太平洋影音公司;马上要完蛋了。

  这个消息;让他大为惊讶;太平洋影音公司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史上不得不提的名字;它是内地第一家生产盒式磁带的工厂;号称点燃内地流行音乐市场的火种;朱逢博、李谷一、蒋大为、郁钧剑等人的第一盒音乐磁带;都是由它发行的;而且根据前世记忆;这家公司发行的磁带;销量几乎都在百万以上;每年盈利上千万;比很多国营大型企业还赚钱;怎么会完蛋?

  仔细一打听;沈冲不由的感慨;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此时的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差一口气就要玩完了。

  1978年;香港有一家叫做百利唱片的公司;找广州市广播电视局合作;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在1979年l月创办了太平洋影音公司;百利唱片贷款400万港币;引进一条声道的立体声盒式磁带生产线;太平洋负责录制唱片和生产磁带;以产品收益偿还百利公司的贷款和利息。

  百利唱片公司觉得内地生活水平太低;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