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9章

作品:淡如肉色|作者:童舟|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4 05:21:36|下载:淡如肉色TXT下载
  莫德私下里对这房子很满意,花了并不多的钱,便将它买了下来。

  买下了,一时并不能住人。房子久没人住,少了人气,散了架似的,得重新整修和布置过。

  请了几位村里的木匠,这村里的木匠大多是有着天然朴实的艺术感觉的能工巧匠。他们将屋子里原本就有的一些老家具重修重漆,虽是老家具,但经这些工匠的手把持过后,却别有一番味道,即大方又实用。

  木窗户和木门保持了原状,只是用清油漆刷了几遍。他们还按莫德的要求,做了一张笨重结实的长条大桌子,可当书桌、画桌,也可当餐桌。做了两张小巧的可以四处搬动的小四方桌子,一张朴素厚实的大木床,三张可以折叠的躺椅,这躺椅是有去处的,一张放在床旁边,另外两张莫德已经想好放在哪里了。

  莫德请木匠师傅在房前屋后的屋檐下,新修了宽宽的带栏杆的木走廊。剩下的两张躺椅,就放在前后的木走廊上。

  屋后的走廊对着田野和远处的青山。

  田野是种了庄稼的,青山栽满了绿茶和松柏。那茶有特别之处,茶远。“咚——嗡……嗡……嗡……”钟声的振幅是圆圈形的,就像石投入水中,水的圆纹一圈圈地扩散。“咚——嗡……嗡……嗡……”钟声撞出一个圆环,一个淡金色的光圈,就在水面上,莫德看到了金光。一个又一个光环,光环扩散着,一圈又一圈……

  邻家的小男孩在光圈中又钓起了一条青鱼,足有一斤多重。

  莫德这天一条都没钓上。

  临分手时,小男孩送了一条给她,回家后,莫德把它养在厨房的小水缸里。

  晚餐:鱼汤青菜泡米饭。

  在黄昏下,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子前吃饭,听加拿大著名诗人和民间歌手科恩的音乐,他以一颗敏感而细腻的诗人之心将民谣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细微的沉思发挥到了极致,而他独有的沙哑嗓音犹如历尽沧桑却又不忍弃绝尘世的智者,娓娓诉说着一个个夹杂着黑色幽默与宗教冥想的故事。

  饭后,在村子里散了一会儿步。

  一线光亮从莫德肩膀滑过去之后,暮色吞没了整个村庄。她返身回屋,房间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

  看书的时间。总有看不完的书,除了小说,还读绘画、艺术、地理、历史、宗教类的书籍,也读报纸和时尚杂志。

  十点准时睡觉。

  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5。

  杨婶家与莫德家隔着一条溪,有石板桥相通。

  这天,杨婶来莫德家串门。她穿了套新衣服,蓝底小白花的棉布衣服,黑裤子,清爽干净,简单中透出秀雅的漂亮来。

  整个早上,莫德都和她待在厨房里,就坐在那张餐桌兼书桌的长木桌子前。莫德在电脑前敲她的专栏文字,杨婶坐莫德对面,手里剥着刚从自家田地摘来的青豆荚,有一句没一句地和莫德说着话,她即便说着话,也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一个剥豆荚,一个敲电脑,静静的。狗在桌子底下来回穿梭,或者跑出去和隔壁阿朱老人家的鸡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快到吃中饭的时候,杨婶起身做午饭。

  莫德停下了手里的活,看杨婶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心里有着让人安宁的暖意。杨婶偶尔会抬头朝莫德笑笑,她的笑是简单含羞的,带着少女的青涩。莫德有时也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女人,要有怎样的内心,才会生出如此让人心动的姿态和韵味来?

  杨婶做饭的速度很快,她从不许莫德在旁边帮忙,她说这样反而会影响她的进展和思路。莫德只有乖乖的在一旁安静地等饭吃。

  第一部分 第36节:银藤屋(5)

  青椒炒鸡蛋、青豆肉片、红烧肉、葱花豆腐汤很快就上桌了,碗和筷子也随即摆在了莫德面前。

  在杨婶面前,莫德有种被宠爱的感觉,会生出些做孩子的心境来,放松,无忌,带点轻微的任性。还没等杨婶坐下来,就顾自先拿起碗筷,很开心地品尝起来。

  很少能吃到杨婶做的红烧肉,因为杨婶自己并不喜欢吃肉,但她做的红烧肉却是莫德吃过的最好吃的红烧肉。

  杨婶边擦洗灶台边问:“好吃吗?”

  莫德嚼着肉,点头:“好吃。呵呵,你可要经常过来做给我吃。”笑得很顽皮的样子,那刻,是莫德最初最真实的样子。

  杨婶擦完灶台,并不急着坐到桌子前,去门口站了站,招呼招呼莫德家的狗,赶走阿朱老人家的鸡,回头漫不经心地问了道:“莫德,家里有酒吗?”

  “有啊,上好的葡萄酒,也有绍兴花雕,上次我那做家装设计的朋友周格来玩时带来的,她好酒。”莫德说完,又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

  “在哪儿?我去取。”杨婶返身回屋。

  “楼梯口的柜子里,你想喝酒?”莫德好奇地问。

  “是啊,突然就想喝几口。”杨婶拿了瓶绍兴花雕,放在餐桌上,在莫德对面坐下,却并不动筷子。

  “喝点汤,杨婶,待会儿冷了不好吃的。”莫德帮她舀了一小碗热乎乎的豆腐汤。

  “似乎还没饿呢?”杨婶笑笑,笑意里显出微妙的心神不定来。

  “好香呀,老远就闻到了。”说话的是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