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章

作品:逆袭农民工|作者:京文|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3 22:57:36|下载:逆袭农民工TXT下载
  用很简单的来说,大家都不会看熟人写的书,哪怕他是大神也一样,因为你对这个大神太熟悉了,熟悉到你知道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平凡人。没有了神秘感以及超然感,作者作品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作者:千幻冰云

  顺眼——谈文章的画面感

  最近看的很多新手的书,都是第一眼就看不下去了,根本没心情看。

  但是这些新手都要求我对他们的作品的内容和情节做出品评其实,就算我对作品的情节和内容做出指点,作者也不会马上改正因为这些能力,不是什么人指指点点就可以马上获得的。

  但是有一点,就是我经常说的基础,却是只要点明了,就可以马上获得好处的今天的主题是顺眼——谈文章的画面感我想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你第一眼看一个女孩子的时候,你是先感觉这个长得不错呢?还是具体到这个女孩子的眼睛眉毛嘴巴不错?

  这个第一眼的感觉,就是顺眼,我们不看一个人的具体外貌,第一眼的感觉,就是顺不顺眼的感觉只有当我们感觉这个人长得很顺眼,我们才会继续从细的地方看,比如五官,比如身高体型身材看小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曾经有不少写了十万字,收藏没破百的作者找上我,让我看他们的书个人感觉,这些作品其实都有很不错的创意,有不少闪光点比如人物刻画,布局,创意,情节,或搞笑或凝重的文风,都是这些作品吸引我读下去的优点试问,一本书的开头,如果2000字一章的篇幅,只有三四个段落,作为作者的我们,换成读者的角度看,你,会不会读下去?

  试问,一个句子,有二十个字以上,甚至有的超过三十四十个字,谁有那个耐心读得下去?

  试问,一本书,错字百漏,前言不搭后语,形容词一大堆却分不清文章的主宾,说白了就是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这种书,谁看得下去?

  试问,如果有这么一个章节,开头全部都是引号开头,干巴巴的一点变化都没有,看书的人会不会有种难受的感觉?

  这一些东西,都是读者们,第一眼,还没有看到作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到的东西。

  它叫做画面感。

  我已经讲过长段,长句,因为过于密集的文字堆砌,导致整个电脑屏幕,都是文字,看起来会很累。

  当一个读者,感觉到作品看起来累的时候,其实这本书已经完蛋了。

  千万不要拿大神们的红络文学,是以电脑屏幕为载体的文学我们不可能象纸质媒体那样,看一整天眼睛都不会累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把传统文学创作的一些毛病改掉。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有好的画面感呢?

  第一要求,是不单调。这个不单调,不只是指对话形式不能全用引号开头,还有对那些,喜欢用名字灌水的,喜欢用形容词灌水的如果有这么一个章节,每一章的开头都是主角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情节吧,大家会不会感觉怪怪的?

  如果有这么一个章节,每一段的开头都是主角的名字,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样的情节吧,大家会不会感觉怪怪的?

  这个就是主角过于单调的行文方式造成的第二,不要有过多密集的文字和段落。今天我的同事跟我说,如果硬生生的把文章分段,感觉文章的整体和谐性会下降。

  我说,可能会破坏文章的整体,但是,如果太过密集,你的读者略过不看,那么,你文章的整体和谐性,不是照样被破坏?

  我同事想想说:也是,我看到超过二十个字都没标点的,都是看头看尾,扫过去的。

  我后来给他一句话:不管以什么理由,只要你的文章,让读者感到累,感到可以忽略过去的东西,那你写再多再完整也是没用。

  因为人家:不看。

  这就是文章画面感的重要性其实,说白了,这个东西我已经讲了几十次,作者们都有点烦了。无非就是单句、复句和段落短一点,描述的方式多变一点别太单一而已。

  ok;今天的主题到此为止,接下来是提问时间。

  何谓单句:没有标点符号的叫做单句何谓复句:完整的一个句子,以句号或者感叹号或者冒号问号等结尾。

  何谓长段:超过300个字就长段了作者:千幻冰云

  网络文学创作的几个误区

  写小说,大家都在写,起码我们这个群里面的人都是写小说的,问题是,谁知道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1927年以后的中国历史不能写?我问他,如果写你穿越成蒋介石,把干掉,变成你的夫人,后果会怎么样?

  他反问我,为什么抗战的小说很火,这个是1938年后的事情了。

  我回答:这个时期,刚好是抗战时期,不管你是红的白的黑的青的,都有一个仇人,那就是日本。

  你不写内战,写抗战,自然就可以写了诸如此类的问答,我经常遇到,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到底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网络文学创作误区第一,基础误区,基础到底要不要?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基础我讲了很多次,无非就是不要有长句,长段,不要乱用标点符号,不要很单纯的用引号开头的对话方式,不要有逻辑错误,不要有太多的错字曾经有无数人跟我说,人家谁谁谁,书里面错误一大堆,还那么火……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基础存在的必要在哪里一本小说,我们会看是谁写的,如果是很出名的人,或者是以前写过很好的作品的人写的,那么,我们会给他加几分印象分,这个印象分叫做粉丝分数新人,以及不老不新的作者,粉丝分数多不多呢?

  出名的作者,比如经常被拿来当做挡箭牌的烽火戏诸侯,他的粉丝分数,是新人的多少倍?

  读者都已经到了可以忽视他一切错误的地步了,你的读者能否忽视?

  基础重要吗?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为主,实话说,基础不重要。

  但是,基础好的作品,印象分会增加,基础差的作品,印象分会减少更重要的是,基础的东西,真要认真去掌握,三四天内就可以完全达到最低的标准,比如分段,只是多按几个回车键而已,连三岁小孩都会。

  这么一个最容易掌握,又最容易被扣分的东西,重要吗?

  个人觉得基础是态度问题基础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会认为这个作者是个牛逼的人,还是个傻逼的人……

  试问一个连话都说不完全的,写出来的东西读者都看不明白的,看你一个段落看到读者差点断气的作者,是牛逼,还是傻逼?

  好了,基础说到这里,接下来说第二个误区,细节描写的性价比大家写作文的时候,如果形容词用得好的话,老师会夸奖文笔很好,文采很华丽因此大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带入这种习惯,喜欢把一些细节描写得很精致,很唯美最直接的是人物外貌描写我刚写小说的时候,曾经为了琢磨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搜索了几十个网页,最后只得到三个形容词问题是,这三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物之后,我发现,这个人物的外貌并没有被读者记住这样的事情,相信很多作者遇到过,描写细节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但是读者却是匆匆扫过这就是性价比的问题了现在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取胜,读者呢,一天看一万字根本不会感觉过瘾单纯的情节,一万字作者要写四五个小时。

  如果是那种喜欢描写细节,喜欢华丽文采的,一个小时一千字就很多了一边是大量文字需求,一边是细节越来越难写有个作者曾经写了三千个字,花了五个小时,平心而言,这三千个字写得很好,文笔文采都很不错,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面感十足发到网站上,读者一说:我等了五个小时就看你这些形容词?

  以该作者的创作速度,五个小时一万二根本不在话下所以说,细节描写,相对的性价比比较差,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写出至少是三倍以上数字的章节了而其中的误区在于,既然性价比这么差,那……干脆别写了?

  这肯定是不行的有一句话,可以解决这个误区好钢,用在刀刃上。

  在这里,想给那些想通篇都写出心理细节,战斗细节,人物外貌细节,场景细节,背景细节的作者说一句:整篇都是细节,那么,你这本书根本就没办法看。

  倒不如在某些重要的地方突出细节,反而更容易让读者记住我记得很清楚,古龙写李寻欢的时候,总是突出他的手,写楚留香,总是写他摸鼻子不停的强调某个细节,强化这个细节在读者脑子里的印象,其效果,远远高于那种星眉剑目,鼻若悬胆,眼睛射出凌厉目光,令人浑身一震,想要趴到在地,这样的描写请记住:能够让读者记住的细节,才是真正的细节。

  写一大堆东西,具体描述很精彩,结果人家记不住,这叫什么细节?

  第三个误区,网络小说靠的是情节和速度,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网络小说靠的是情节和速度,这句话我刚才有说过,现在怎么拿来做批判教材了?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内容应该是:网络小说靠的是能保证质量的情节和快速的更新速度情节前面加了保证质量,这个是我们不生产劣质产品的要求,也是读者的需求,更是身为一个作者的基本原则快速的更新速度,可不是快速的创作速度以三少为例,他一个小时能保证质量的创作速度,是六千,每天在保证质量这个前提下,应该可以达到六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他每天可以拼到三万六但是如果他遇到一个有三十六万字存稿的人,速度再快也没辙不要傻傻的听人家说,一定要更新多一点快一点,然后就一天拼一万字两万字三万字告诉你,在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你就是写10000万字一天,也没人看在这里希望飞库的作者,能够找出自己保证质量的创作速度多留一点存稿,这样子既可以保证创作速度,又可以保证创作质量,还可以保证更新速度第四个误区,读者评论很多的作者,非常的注重读者的评论甚至有的人会因为读者的一句话,辗转反侧睡不着其实,读者的评论,神马都是浮云……

  作者是作品的生产厂家,读者是什么?只是产品所针对的一个客户而已就好像臭豆腐,有的人喜欢吃,有的人嫌弃难道就因为读者的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评论,我们作者就得停下来反思,修改?

  是那种普通的错误还好,如果突然间跑出来一个人,跟你说,这人物怎么样怎么样,这情节该如何该如何,这个这样,那个那样若是作者没有一点主见的话,那么,我建议作者让那个读者来写请记住,读者的意见,只是参考,只是建议,我们是作者,我们是上帝,我们的作品,允许你批评指出错误,不允许你来指手画脚再说了,作者就算满足了某个读者的要求,他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吗?

  所以说,读者的评论,神马都是浮云……

  第五个误区,修改误区这个我记得也有说过了……

  新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接受别人的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因为新作者想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拿给读者看问题是,文学作品,靠的是灵感,而不是修改甚至,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新人作者,都死在了修改上为什么呢?

  我们以举重来举例,相信大家会比较清楚的知道为什么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