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小插曲很快过去了,日子还要继续过,地球离开了任何人还照样转,一个上午很快过去了。
……
下午,就在叶问以为还是没人来,继续无聊的训练着姜友达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响起。
姜友达和叶问侧头望去,却见上午的那青年领着三个小伙伴奔上天台,他向叶问一指,道:“就是他!”
“这位大叔的功夫能有多厉害啊,看他的样子打人都未必会痛。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他是洗衣服的呢。”其中一位方脸青年讥笑道。
叶问虽然急需用钱,但却不愿为五元学费摧眉折腰事无赖。还以为他们只是闹着玩,不是真心练武的。
当下看了看他们,心平气和地说到:“呵呵,你们不是真心学功夫的,走吧。”
那几个青年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个道:“听说你上午三招两式就把黄梁兄弟打倒,我们不信,现在我们就向你挑战。”说罢便将外套脱去。
“不用脱了。”叶问抬手道。
听着师傅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姜友达激动莫名,这不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最高境界吗?不由低声道:“师傅真会装逼。”
不料这时叶问突然问了一句:“阿达,你在说什么?”
“啊!师傅,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说。”听到叶问的问话,姜友达一个机灵,连忙说到。
不过,经怎么一打岔,但见着四人已经将衣服脱了一半,所以,叶问也不再阻止,只静静地等在一旁。
待等到四人将衣服脱下,他一步踏出,摆了个起手式,轻声道:“阿达,看好!”
“问手。”
“摊手。”
“挫手。”
“撩手。”
“沉桥。”
“黏打。”
“追马。”
“三星锤。”
“标指。”
叶问一边出招,一边讲解,招式的名字从他嘴里一一吐出,一套咏春拳在他这里彷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就眨眼的功夫,来挑衅的四个人便被一一放倒,毫无还手之力。
“阿达,看清楚了吗?”叶问抱着手,转身向姜友达问道。
姜友达摇了摇头,道:“师傅,你打的太快了,看不清。”不由让叶问无言以对。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上午来的那青年眼珠子一转,当即“噗通”一声随着叶问的后背跪了下来,纳头便拜:“师傅,我叫黄梁,请受徒弟一拜!”
见此,剩下的三个青年也不甘落后,紧接拜倒:“师傅,我叫徐世昌。”
“魏国庆。”
“王坤”
“请受徒弟一拜。”
叶问转过身来,看在跪在地上的黄粱四人,微微一怔,旋即笑了起来,有人拜师自然是好事,他既然开了武馆,怎么也不会嫌徒弟太多。
“好,好。都起来吧。”
四人起身后,叶问道:“这是阿达,你们的师兄。”
“嗨,师弟们,我先拜师的,以后记得叫我大师兄啊!记住,你们师兄叫姜友达。”姜友达笑着出声道。
“你?”黄粱等人看着眼前还没自己大的小年轻,但是,眼见叶问在旁,虽然感觉有些丢面儿,但也不想错过这个厉害的师父,当下只得无奈叫道:“大师兄。”
“嘿嘿,”姜友达干笑了几声,当下随之将手伸出,口中道:“好了,既然已经拜了师,先交学费,先交学费!”
正所谓,师傅有事弟子服其劳,他知道叶问的根底,这种掉面子的事情,当然得由他这个徒弟顶上,想要学到咏春真传,不讨好一下师傅怎么行。
不管是什么人,都是有私心的,就算是一代宗师,教东西也不可能对所有人掏心掏肺。
果然,旁边叶问看他的眼神越来越温和了……
……
……
通知,如无意外,作者君将会尽量在每天的20:30更新,其他时间诸位书友不用等待。
………………………………
第五章 黄梁惹事
就这样,黄粱和他带来的三人就拜叶问为师。姜友达也不用天天受叶问的监督,叶问也增加了收入。
不过,凡事都有利有弊,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收获了什么,同样也要失去什么。
这不,叶问一离开,黄粱就走向姜友达,淡然出声问道:“喂,小子,你也是在这里学拳的吗?”
“是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姜友达也没计较黄粱没有喊他师兄,笑着回答道:“师弟有什么事吗?”
“小子,不要叫我师弟,你看看,你这小胳膊小腿的,能打的过我吗?”黄粱看了看姜友达,威逼利诱道:“你看,要不我来当大师兄,以后师兄我罩着你,怎么样?”
“可是是我先拜师傅为师的,凭什么你要当师兄?”
黄粱想要哄骗姜友达也是做梦,要知姜友达虽然看着才14,15岁左右,但其心里年龄一点都比黄粱小。
听到这话,黄粱有点羞愧,看来他也知道他做的有点不地道。
不过让他天天喊一个还没他大的小年轻师兄那还不如杀了他,当下说到:“要不我们打一架,谁赢谁是师兄,你敢不敢?”
“师弟,你看你师兄我傻不傻?”
听到这话,黄粱一愣,也没计较姜友达喊他师弟,下意思的摇了摇头。
“你也知道啊!你赢了你能当师兄,我赢了却什么都没有,傻子才会同意!”
说完,姜友达扭头就走,留下凌乱的黄粱在原地发愣……
……
不过,在黄粱同姜友达签下n条不平等和谐共处条约之后,姜友达还是把“大师兄”这个虚名让给了黄粱。
在姜友达看来,谁是师兄谁是师弟一点关系都没有,还不如让黄粱来给他跑跑腿,洗洗袜子实在。
而且姜友达还依稀记得,包括另外三个青年在内许多未来叶问的徒弟都是黄粱拉过来的,他们肯定是站在黄粱那边的。
最重要的是,姜友达虽然跟着叶问练了一周多的咏春拳,但绝对不是黄粱的对手。
在跟叶问学的这几天,结合穿越前在某点所看的小说,姜友达也慢慢对此方世界的武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打架,除了招式,更重要的是反应能力,打击能力和抗打击能力。
其实平常练咏春拳,除了学习招式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身体素质。
所有,身体年仅15岁左右的姜友达身体素质绝对拼不过黄粱,而至于打斗经验?更是怕马屁都撵不上,。
要知道姜友达在没穿越前可是个乖宝宝,从不知打架为何物。
至于穿越后?平时和叶问对练与和别人真手真脚的对打是两会事。
叶问已经和姜友达说过,他现在学的更多是武术套路,借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当然,要是姜友达能像叶问那样虐他们四个,不!就算能虐黄粱一个人,姜友达就会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
不过,这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至于现在?当然是装孙子啊!姜友达可不相信自己能在打斗中小宇宙爆发,一朝顿悟,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
也就从这天起,叶问开的武馆才有了起色。慢慢的,叶问徒弟的队伍逐渐发展状大,在黄梁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弟子来找叶问拜师,学习咏春。
不得不说,酒香也怕巷子深。
现在,有了地头蛇黄粱的加入,许多人抱着来看看的态度来了,不过一来就服在叶问的双拳之下。
哦!不,说错了,是服在叶问的宗师风度之下。在这一点上,姜友达便是佩服黄粱的。
现如今叶问的徒弟也有二十多位,与某些小武馆相比也不遑多让。
不过树大招风,财大招贼。叶问武馆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
一天中午,黄粱请命带了几个师弟出去发传单了,当然,抱着好奇的态度,姜友达也曾经去了一次,不过就那一次姜友达就迷路了,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嘴才在多位热心大叔,大婶的帮助下再次回到天台这里。
这事成了姜友达未来几十年心里唯一的一个痛,每次和师兄弟们还有师傅见面都要调笑他几句。
但到了下午练功的时候,却只有几个师弟回来了,唯独不见了黄粱。
叶问正要问黄粱去哪了的时候,忽然,楼梯口,一群人冲了上来。
“谁是叶问?”
来者一上来便开口叫道。
姜友达等人都被惊动,叶问看这些人来者不善,心中虽然疑惑非常,但口中还是温声应道:“我就是,什么事情?”
“你徒弟黄粱打伤我们的兄弟,现在在我们手上,记得拿钱到李洪记鱼档来赎人。走!”
来人一声冷哼,丢下这么一句话,也不等众人回应,当即便是带着人转身离去。
姜友达这才恍然想起,黄粱应该是在张贴广告的时候,和洪拳门下的几个弟子起了冲突,结果寡不敌众,被抓了起来。不过最终他也没事,心中稍安,向叶问问道:“师傅,怎么办?要不带几个人把师兄救出来。”
“师父,我们跟你一起去吧。”
“他们敢扣人,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对啊,师父。”
这时,弟子们也纷纷叫嚣道。
“你们都留在这,谁都不许去。”叶问拿出师父的威严,对众弟子说道:“你们继续练习,我去接阿梁回来。”
众弟子立刻静声。
“姜兄弟,师傅一个人去,会不会有危险啊?”
眼见着叶问独自一人出门,徐世昌不禁有些担心,连忙向姜友达问道:“不如,我们一起去帮帮师傅吧?”
虽然姜友达不是大师兄,但毕竟是第一个拜在叶问门下,又有黄粱这个大靠山,所以平时姜友达说的话还是有人听的。此时听到徐世昌的问话,从弟子也倾耳听着。
“不用了。”姜友达淡然笑道:“师傅的功夫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如果连师傅都搞不定,我们去了,也只会是累赘,好好练功吧。”
众人见姜友达说到的有理,当下都继续开始练拳了……
………………………………
第六章 赎人
当众人都去练拳时,姜友达开始暗中思考接下来的打算。
看过电影,姜友达事先已经知道叶问,黄粱二人还有叶问的旧友接下来就会因为打架斗殴被抓进警察局。所以姜友达绝对不会同叶问一同去救黄粱的。
至于为什么在刚开始说要和叶问一同去救黄粱?那当然是要表现姜友达团结友爱的高尚品德了!
要知道对于叶问这样的一代宗师,选徒弟(是那种准备传承衣钵,手把手,掏心掏肺的那种),除了看重关系远近,好感度外,更重要的是看徒弟的人品!
如果要是让叶问对姜友达的人品产生了怀疑,那么无论以后姜友达的表现多好,叶问评价他的时候将会不可避免地带上有色眼镜。
要知道,即使是宗师,那也是人。观察一个人也要从其平时的所作所为着手,不可能一眼就看出一个人的好坏。
相反,若是叶问认为姜友达是个团结友爱的好徒弟,那么即使不能得到真传,传授他时多说一两句,平时多一点耐心,那么有可能就使姜友达受益终生!
要知道,姜友达虽然平时懒点,但还是想练好?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