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第195章

建立起信用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要是问起来,他们是不是相信这个朝廷,保管他们一个比一个答得有信心。但是,这要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去换成等价的货币,那就要打一下折扣了。

老百姓是淳朴的善良的,同时也是谨慎的精明的。

林瑜虽然为了皇家学院而推掉了关于纸币的会议,但是在他回宫之后,关于会议的总结还是出现在了他的案几上,同时出现的还有着一套的纸币的母版。

母版是木质的,若是有需要的改动的话,方便直接改动。等全都定下之后,才会做成正式的模具,投入生产。

经过了之前的国债,无论是纸张的寻找还是母版的雕刻,速度都快了许多。林瑜拿起一张一文纸币的母版,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却见这个雕刻非常的精致,包括上面人物的发丝、衣物都细细地刻出了纹路。就算是知道国中这些老匠人拥有着惊人手艺的林瑜都目露赞叹,这个国家的文明太过璀璨,难怪会压得边上的一众小国喘不过气来。

一文纸币上的头像还是林瑜特地请来的刘姥姥,代表着这个国家最朴实无华、心中却存着忠义的农户。一文顾名思义,就是一文铜钱所有的购买力。接下来就是五文、十文,这些组成了纸币中最小的单位。

十文往上便是五十文、一百文。对一般的百姓来说,这些就足够日常使用,以及偶尔购买一些大件了。接下来,就是一贯、也就相当于一千文,这已经是最高的钱币数额。若是商业中需要用上大比的交易,银行会给有这方面需要的商户开支票簿。

林瑜没有将自己的头像往纸币上刻的习惯,总觉得纸币发行出去被千百人拿在手里感觉不大好。是以,他拒绝了户部的提议。反而像刘姥姥一样,选出了工匠中最新评上大匠称号的老人。原本他还想着将戴梓的头像放上去,但是鉴于他现在属于保密级别相当高的人物,为了老人家的安全,就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就像这样,第一版的纸币上的人物头像没有一个如今的皇室,全都是各行各业最出彩的人物。也不知道地支们怎么从犄角嘎达里头将这些人给挖出来的。倒是一贯纸币上面的头像,经过林瑜的坚持,用了始皇帝的画像。

随着林瑜一步步地表露出自己的倾向,并逼迫着旧有的儒家弟子,身在倭国的洪铭泽也逐渐地逼近了京都。

众所周知,倭国地长而狭,洪铭泽一路急行军,几乎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就赶到了京都的边缘。这时候,长州藩的一场大火也终于将整个倭国的舆论烧了起来。

恍然如身坠梦中的公卿贵族们终于知道了国土上出现了一支来自于隔壁新朝的强军,而这样的灾祸却是由着这一任的征夷大将军所直接导致的。

底下的贫苦百姓不清楚,但是他们这些彼此之间常有往来的人都知道,这一任的大将军体态痴肥,没什么脑子。维护威严全靠着身边有一个中井大川,而这个任着家老的本是小贵族出身,本不该有这样的资格担任家老这样重要的位置。这两人彼此支撑,倒是各得其所。

不过,这样稳定的局面,随着那一个愚蠢的决定而彻底泡汤了。

洪铭泽一路有城破城,还顺带着宣传了一下‘天皇’对新朝皇帝陛下的不敬之举。用已经倒在他枪下的数位大名的鲜血表示,他们绝不只是轻飘飘的问责而已。

而是要让这个国家付出血的代价。

第109章

倭国地小,即使从德川家康开启了幕府时代的太平年景之后; 到现在为止; 也不过一千多万的人口。这其中除开大多数看见洪铭泽的军队只知道躲起来的农民,刨开手无缚鸡之力的贵族阶级; 身处于中层的武士能多少?按照后世统计的数字; 武士阶级占据着整个国家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的人口。也就是说; 按照最大的比例来算; 顶天了也就一百万。

然而在德川幕府下了封刀令之后; 大多数的下级武士因为生活困顿; 连祖上传来的刀与铠甲都给卖了,这一部分的武士打小没有接受军事训练,除了祖传的一个名号; 早就和平民没有多少的区别。

再往上的上级武士,他们倒是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传武勇。这些人接受着来自各地大名以及幕府的供养; 的确能够不事生产专心练武。但是,这些人又有多少呢?整个倭国大大小小的大名、并江户中心的所谓精英们; 加起来能有十几二十万吗?

除了幕府手下有着最大的一个武士团以外,地方上的大名私自驯养这么多的武士; 岂不就是造反,这是要犯忌讳的。

幕府为了控制地方而采取的这一番举动,终于在今天吃到了苦头。

仅仅五千兵士; 其中两千人还带着辎重; 真正发挥着作用的也不过三千步兵,洪铭泽拿下那几个大名几乎没有花费多少的力气。轻松地几乎让人以为这是在郊外踏青; 然后不小心碾死了几只蝼蚁。

“第一次装备上射程更远火力更强的火|炮的时候,我对自己将会面对怎样的战争没有什么概念。直到我严阵以待、结果却不费吹灰之力全歼了那个老对头方珏,这才知道器物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本战争中之中所仰仗的人力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影响。”

洪铭泽在煤油灯明亮的灯光下,写着行军日记。晃着笔杆子停顿了一会子,继续写到:“但是,遇到像现在这样只能用轻松来形容的战争、不,更确切地说,单方面屠杀,还是第一次。

并非对方不反抗,只不过这样的反抗就像婴儿对着大人挥舞拳头一般无力。而在敌人也明白了这一点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洪铭泽皱着眉头回忆了一下自己看到的景象,继续写道:“有些武士选择为了他们的大名战斗到最后,有些武士选择就地自尽,更多的,却选择了转身背弃他们的大名离去。选择死亡的武士们却并不谴责那些背弃了他们的同伴,反而放心的将自己的妻儿交托给他们照顾。那些人也坦然受之,郑重答应,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这个国家可真是奇怪。”写到这里,他不由得出声叹道。临行之前,皇帝陛下的确给他们说过一些关于倭国如何的话,但是浅白的话语哪有真正发生在自己面前的事实来的震撼人心。

“倭人慕强,当他们觉得自己的主人不再值得效忠,或者面前有一个更强大的对象之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抱着一叠的文件走进来的参谋正好听见这一句,便笑道,“因此选择死亡的人固然会被尊敬,但是也不会有人觉得选择存活有什么不好。”

“怪不得皇帝陛下会说,只要咱们一直强下去,这里就会一直当一条合格的看门犬。”反之,坏处就是容易反噬己身。这样的国家,可以用但是不可以信,还得时不时给顿棒子,才能让他们乖觉。

“咱们此行可不就是训狗么!”参谋笑着将手里的文件堆到洪铭泽的面前,这些都是要他这个大将查阅确认无误之后签字的,关于这段时间以来的粮饷消耗,人员伤亡、抚恤等内容。不过,自从到了倭国之后,最大的也就是粮饷消耗,暂时还没有出现战斗伤亡。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除非几万人悍不畏死地堆在汉军面前,让他们杀得;来不及换子弹,这一战会出现大规模伤亡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但这却是不可能的,就像是之前说的,一个幕府还真养不起几万的武士。更何况,和平年代也不需要养这么多。按照几个参谋的预计,前往江户的那一支军队能遇上一万的武士已经顶天了。

洪铭泽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预计的,他们手中的那些弯弯绕的数字计算他一点都看不懂,不过他已经习惯了相信他们的数据,并随之做出战略调整。事实证明,也从来都没有出过大褶子。

“前面就是倭国的京都了吧!”洪铭泽转身看了看背后的舆图,道,“也不知道杨小子那边怎么样了。”这一次和他一起出征的不是老搭档史玉城或是刘士央,而是杨成栋那个小子。

这家伙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族兄之后因为族中的清洗而沉寂了一段时间,要他说,他这个被老部下给背叛了还差点弄死了的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几个族兄弟什么时候关系那么好了。别以为他不知道,这杨家几个支脉之间一向斗得跟乌眼鸡似的。

再说了皇帝陛下自己都不是很在意,照样重用与他,也就是他自己想不开。幸好皇帝陛下也信任与他,在外征战以来一直让他领着兵士驻守东番大本营,他也不负信任,将东番守好了,并且没有再和郑氏藕断丝连。

不是说洪铭泽换了一个效忠的对象之后,就不再念旧情。应该说,正是因为念旧情,他才渐渐地减少了和延平郡王之间的联系。就算在相处过这么长的时间之后,知道林瑜不是计较这些的人。但是,皇帝陛下不愿意计较,有的是愿意替他计较的。是以,疏远一点,两厢便宜。

真正的念旧情可不是在面子上做出来的,他这一次出征就带上了几个郑氏子弟,还特地和皇帝陛下说了,陛下不也痛快的一挥手放行了么。叫他说,那次的宴会上跟随了皇帝陛下绝对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同样的,也是郑家做得最划算的一笔买卖。

杨成栋领着另一军向着江户行去,因为江户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不是不能从水路登陆,但是却需要经过一个非常狭窄的地方,狭窄到两面的渔民都能架着渔船往来。

江户作为这个时代倭国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周围本就生存着大量的贵族和上级武士。这些人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只要这些人中还有些骨头的人死得差不多了,林瑜的下一步就好推行多了。

是以,就算杨成栋能够从水路上直接登陆江户,他也秉持着军中制定好的计划,并没有贪功。他原也不是那样的人,否则也不会在诸位同僚征战立功的时候,安稳地守在大后方勤勤恳恳练兵,一练就练到了新朝建立。

这一次还是东番的地理位置比较适合,林瑜直接给他下了军令,他才领着兵士出现在了倭国的战场之上。

在洪铭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他就带着手下的整一万兵士从横须贺登陆了。他这一回是主力,手中的兵力要比洪铭泽多出整整五千,两人留在船上看守的军士倒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留下一千人来。不是他们自大,不担心会有人抄他们的后路,而是他们对自己手下的兵士足够的放心。

更何况,这么多兵士在外一天就多一天的嚼用,军舰为了保持行军速度上面是不会带多少的粮食的。后期还有从扬州那边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补给。原本从松江府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这时候的松江府才被定为开放的口岸,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从扬州港那边出发也便宜。

从扬州港那边运过去的不只是满船满船的粮食,还有白|花|花的精盐。一开始船上的力夫还羡慕着,但是随着城内官盐的价钱越来越低、质量越来越好,就算他们这些卖苦力的也完全能吃得起之后,这些人对于新朝更加感恩戴德起来。

“听说了没,城里头的钱家又被下狱了。”午间吃饭的空隙,一个穿着简薄衣裳的汉子就着咸菜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夹着寥寥几片薄薄肉片的大馒头,细细地嚼了嚼,叫那肉味都盈满了口腔,方珍?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倒序 正序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