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芳菲2》 第280章

就连这二人自己也是大惑不解。

直到魏启元悄然找到二人,给了一幅画卷,耳语了几句。二人是何许人也?立即就醒悟过来了。尤其是李奕,看着那王昭君的画像,惊异地和王肃对视一眼。

弘文帝的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所以,在等候的时候,王肃便开头,和众大臣神侃起来。天南海北之后,便谈起了王昭君的故事。

王肃和这干人马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对这群莽夫的性子,虽然说不上了解得透透彻彻,但是,知道如何最能令他们反感!和汉臣唱反调,是他们一贯的做派。

他故作不屑:“汉家有云,一女不嫁二夫,王昭君此举虽然顾全了大义,却辜负了她自己的贞洁;对新单于来说,子承父妻,也太不应该了,这是乱伦,失去了大英雄的本色,算他人生的一个污点……”

一干鲜卑贵族,向来看他们不爽;而且,他们本身除了神殿,就没有其他的什么礼仪,听得王肃这番话,一个个大是不满:

“王肃,你这是什么话?”

“你们汉人就是臭规矩多;子承父妻妾,是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不止如此,兄弟死了,其他的兄弟也可以继承他们的妻子;你不懂别人的习俗,就不要随便批评别人的习惯。”

“王昭君的故事,我们也是知道一二的,这样的女人,别说新单于,我们也娶了,难道放她回去,让那些南人占便宜?。”

“我们这里面,几个人没有娶过自己父亲的小妾?那谁谁谁的三姨太不就是他父亲的妾?某某将军的正室,还是他父亲的妻子呢……对了,某某半个月前,才娶了他哥哥的十几名小妾,这有什么好稀奇的?真是少见多怪……”

孩子留不留8

“就是,自己父亲,兄弟的女人,自己不继承去,难道还便宜外人?真不知你们怎么汉人怎么想的,太愚蠢了!”

“汉人就是这样假模假样的,你们想想,老父亲死了,留下一大帮年轻貌美的妻妾,又不是自己的生母,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平心而论,有几个男人不想继承的?其实,汉人也想继承,但是,不敢痛快地公开承认,就装腔作势的,私下里无耻勾当不知道多少呢……”

“再说,娶了不是就可以更好地照顾她们的生活么?若是不娶,一帮子寡妇留给谁去照顾?谁乐意照顾?生活有着落和孤寒流离相比,你们说,那些女人怎么选择?几个女人愿意年纪轻轻就守寡到老?我们鲜卑人更有良心,也更有责任心!真正把一家子当成一家人!汉人就知道作假,其实,最没良心……”

“对了,不是说,汉人死了,他的妻妾都要殉葬的么?老皇帝死了,年轻的妃嫔都要殉葬,他们令可把女人杀了,也不给别人得了;听说我们以前杀汉女殉葬的规矩,还是跟他们学来的呢……”

“一帮假仁假义的家伙……”

这些人,七嘴八舌,把王肃和李奕好一顿损。

二人见达到了目的,便也不再对抗。

甚至还有些汗颜;这些莽夫,有时说的话,也不无道理。

二人又暗中交换了一下眼色,各自苦笑了一下。

现在他们倒是一个个慷慨激昂的,若是日后,弘文帝说出自己真正的意图,到时,他们又会如何的自圆其说?

能接受王昭君;但是,能否接受贞洁楷模冯太后重新回到冯皇后的位置?

一阵脚步声响起,魏启元的声音:“陛下驾到。”

山呼万岁。

“大家平身。”

阳光从廊庑的琉璃瓦上洒下来,龙椅在上。

弘文帝的脸,沐浴在一片阳光下,灿烂,辉煌,如凯旋归来的大王。

(bsp;孩子留不留9

众人这才发现,弘文帝竟然在笑,眉开眼笑;纵然是除掉乙浑的那次大宴,他也没有这么欢笑过。卧床已久的皇帝,御医太监们的传闻里,几乎要一病不起了,此时,不但身轻如燕,而且精神爽朗,仿佛他从来就不曾生过病一般。

尤其是任城王,他一直负责主持抢救,亲眼看到弘文帝如何长时间的昏迷不醒,甚至都下了病危的通知书了,此时,面对这个健旺异常之人,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这真是弘文帝?真是那个曾经奄奄一息的人?

难保不是别人冒充的?

可是,他怎么敢说出来?至少,他认识弘文帝——不顾冒犯陛下龙威,从头到脚地打量,的确是弘文帝!如服食了仙丹一般,一夜痊愈!

真是奇了怪了!大病初愈,再是灵验,哪有如此健旺的道理?

弘文帝龙椅上坐了,笑容可掬:“诸位爱卿忠心耿耿,一得到消息就赶来,朕真是不胜欣慰。哈,你们也都看到了,朕已经痊愈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是哪位御医如此妙手回春啊?”

“御医们都有功劳,各自赏赐黄金10两。任城王有大功,赏赐宅第一栋……”

各大臣都有赏赐,皆大欢喜。

任城王赏赐最多,当然有资格以大功臣自居,尽职尽责地提醒,:“说起功劳,陛下可别忘了一个真正的大功臣,冯太后啊。这次,真是多亏了太后。真是太后妙手回春,药到病除,……”

弘文帝哈哈大笑:“太后大功,朕怎么会忘?”

轻描淡写,却无封赏。

他的笑声,简直如变了一个人一般,从骨子里,透出那种喜悦和急切,几乎恨不得马上当着这帮子大臣大喊一声:“朕有儿子了!朕有儿子了!朕后继有人了,哈哈哈……”这是冯太后的大功,比治好自己 ,更大的功劳!

孩子留不留10

可是,他强行忍住那种危险的情绪,因为芳菲警告过,一个子也不许说!他不敢说——其实,不是不敢,而是不愿意违逆,此时,什么都不想违背她的意思。他只是笑着站起来,笑声一时竟然停不下去,仿佛一夜之间,曾经很讨厌很忌讳的一些大臣,一个个也变得忠心耿耿了。

弘文帝开心得实在是有点过头了。大臣们无不面面相觑,但是,都以为他是庆幸龙体安康了。

京兆王问:“陛下龙体既已康复,臣是否准备迎驾回平城?”

离开北武当?

不不不,此时,自己怎么可能离开北武当?弘文帝的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念头,芳菲怀孕,绝对不宜长途颠簸,骑马,坐马车都不行;此去千里,她不能受到半点的颠簸。

一次难产,一次小产!

他都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超级的警惕,不许任何意外的发生。

只有一个办法才能万无一失。

那就是留在北武当安胎。

既然她只能呆在北武当, 自己岂能舍却了她,独自回去?

他笑眯眯的,也不感到任何的为难,一个字“拖”。——能拖多久算多久。

“这次召集大家来北武当,是因为朕一个梦。”

众人伸长了脖子,什么梦?

“朕前些日子重病,梦见先皇。先皇手持一个小玉露瓶,洒向朕的头顶;朕醒来之后,病就好了大半;因此,为了感谢先皇的养育、救治恩德,朕准备暂时留在北武当,替先皇造一座承接玉露的铜台……”

弘文帝完全是一篇即兴的鬼话。可是,一众大臣们哪里想得到他这么多花样?而且,皇帝病危,忽然没事人一般,他说是他父皇保佑,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且,因为他的那种超乎寻常的健旺——大臣们倒也大部分地倾向于相信,否则,这奇迹如何解释?尤其是任城王,立即大声地附和。

孩子留不留11

历代皇帝,无不喜欢编造神话,让自己的身世看起来更加悬乎,真正——君权神授,天命所归。

众臣岂能不知好歹地去质疑?

立即一个个随声附和:“原来是先帝保佑,真真是国家的幸运啊。”

“是啊,我拓跋列祖列宗,应该畅享香烟。”

“陛下真是福星高照,难怪康复得如此神速。”

弘文帝看着这一群大臣,一挥手,“京兆王,你且率众回平城;东阳王,你负责材料的准备,任城王,你负责……王肃,李奕,你二人最善于工事,都留下帮忙……”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没有任何人错过!

“朕还要筹划先帝的铜台玉露,待建成了,祈福完毕,就回平城。”

“臣遵旨。”

打发了大臣,弘文帝的心底如放下了一块极大的石头。

眼看着群臣退下,却见东阳王单独留下来。

弘文帝心情愉悦,笑问:“老王爷还有何事?”

“实不相瞒,老臣想去拜见太后。”

“哦?”

“太后对老臣有再生之德,老臣也一直敬仰她的为人,感念她对先帝的忠贞,对江山社稷的巨大贡献,这次来,老臣带来了两根人参,都是有几百年的,一份给陛下,一份给太后……”

弘文帝忽然明白过来,显然是自己没有提到给冯太后的封赏,群臣里,便有些不满的。他们以为,弘文帝把功劳都推到了他梦中的先帝身上,却忽略了冯太后的诊治。故意贬低冯太后的功劳。

殊不知,弘文帝是根本没法开口,极大的喜悦冲击着他,只要一开口,一提到冯太后,只怕就会忍不住宣布自己要立皇后或者有了儿子之类的。

此时此刻,芳菲需要安胎,自己不能刺激她。

纵然再想说出口,也得过了这段时间,等她的情绪稳定一点再说。

孩子留不留12

弘文帝哈哈大笑:“老王爷真是有心了。这一次,若非是太后,朕就再也醒不来了。也罢,老王爷,朕就替太后把礼物收了。”

“这……”

弘文帝见他吞吞吐吐,之前的一番话,显然也是明里暗里提醒自己不要“忘恩负义”,他对东阳王,一向不是太有好感,但是,这一次,因着老王爷对冯太后的忠心,他倒也不以为然,只说: “太后这些日子为了替朕治病,殚精竭虑,身子很不好,不适宜见客,老王爷交给朕,莫非还不放心?”

“老臣岂敢?既是如此,就多谢陛下。”

自从弘文帝登基后,东阳王就在和乙浑的斗争中,落尽下风,甚至被罢免,直到冯太后启用,才恢复原来地位,甚至加官进爵;他内心对冯太后当然十分感激,此时被阻止见冯太后,心里自然十分遗憾。

等他告退,弘文帝方畅快大笑。

这一日,莫名的,一切都那么轻松,那么愉悦。

就连膳食,也变得分外的香甜可口。

他吃着可口的饭菜,却坐立不安,急问魏启元:“太后用膳没有?”

(bsp;魏启元老奸巨猾,明明知道冯太后的事情了,也要装得什么都不提:“回陛下,太后也许凤体欠安,一直昏睡着,老奴去打探过了,她还不曾用午膳,不过,张娘娘说,她早上服用了燕窝粥,想必是没有大碍的,陛下放心吧……。”

“这可怎么行?马上把朕的膳食给送一半过去。算了,朕过去,跟她一起吃,一定要盯着她吃……”

“陛下别急。这膳食不适合,老奴另外准备。”

“有什么不合适?”

“太后这……身子骨……”魏启元当然不好意思明说,很多孕妇是很忌口的,酸酸甜甜,呕吐不停是正常事情,弘文帝本人又不曾做过父亲,怎么晓得?

他还是尽量委婉:“当然需要讲究口味,一般人,到此时都很挑剔的。”

孩子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路芳菲2 倒序 正序

《一路芳菲2》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