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父》 第35章

醉酒的人固然想不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都不会胆小,这是来惠如楼之前梁管跟刘老七定计的“基幢。

金城果然“酒胆包天”,只见他一拍餐台,叫道:“敢!

有大生意做,有什么不敢的!“

“城哥果然是好汉!”刘老七也一拍餐台,先赞了一句,然后压低声音,“有一批货,”边说边做了个举枪的手势,“价值十万大洋,要运去给香山县海洲乡的英义堂。想拜托贵堂运送。”

也不知金城有没有听清,只见他猛点了两下头:“好!

好!“

“不过有言在先,”刘老七这回倒有点担心他听不清,“如果出了事,贵堂要照价赔偿!”

金城点点头,有点口舌不清:“这个自然。这个自然。”

发了一阵呆,“具体货品是什么?有多少?”

刘老七从怀中掏出张清单,递给金城:“城哥请过目。”

金城眯着那双醉眼,把货单看了一遍,上面写着机枪两挺、步枪若干、手枪若干、手榴弹若干、子弹若干发等等,而且清楚地标了价,合起来刚好十万大洋。金城在心中盘算,觉得所标价格还算公道——这涉及到万一失手时的赔偿问题。

刘老七看着金城那种醉态,也不知他有没有看清,只见金城似乎是看完了,把清单翻过来,眼睛眨了两眨:“酬金多少?”

“你看清楚了?”刘老七提醒一句,好使他以后不得反口。

“清楚清楚。”金城的舌头在口腔里打着转。

“酬金以前跟贵堂江堂主讲好的,二万大洋。”刘老七竖起两个指头,他担心对方看不清,便往金城的面前一伸。

“太少了,”金城摆摆手,仍是很醉态,“风险这么大。”

“好吧,”刘老七犹豫了一下,把右手掌一张,“加五千。”

金城连想也不想,把手又摆了摆。

“一口价,”刘老七这回反而没犹豫,三只手指一竖,“三万!”

在当年黑道上,黑货的运输费加保险费一般是所运黑货价值的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现在刘老七竟愿付百分之三十,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这就是梁管说的“利以诱之”。当然刘老七心中明白,二万三万还是五万,在这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金城根本就得不到,他掉进陷阱,就等着卖掉广龙堂的所有产业来偿还这批货款——共十万大洋。

“这还算公道。”金城对刘老七的阴谋好像根本没提防,举起酒杯跟刘老七碰了碰,“饮胜!”也不管刘老七,自己便一饮而尽——不过,当时他的酒杯只有小半杯酒。

金城这时似乎醉得更厉害了,话说得更加含糊,只见他把酒杯往餐台上一放,头顺势一低,嘴里却问:“什么时候……起……起货?”

“明晚子时。”

“在……哪里?”

“敝堂对出的江面。”

“那就一言……为定!”

“城哥醉了,来,醒醒酒!”刘老七给金城递过来一杯浓茶。

第十六章 险中求生

刘老七离开惠如楼时真个是满脸红光,得意非常。回到洪胜堂,与梁管来到密室,屏退左右,关上门,伸手一拍梁管的肩膊,大笑道:“我说金城这小子‘嫩’,果然是‘嫩’!

军师妙计!妙计!哈哈!这回他黄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广州方言:死不了也惹来很大的麻烦)“情况如何?”梁管还是比较能克制,语气较为冷静。

刘老七把引金城入彀的经过说了一遍,边说边夸耀自己的“智谋”,说完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梁管赔着刘老七大笑,还向刘老七竖起大拇指:“七哥确是高手!确是高手!”——刘老七的棋下得好,喜欢别人这样赞他;其实梁管心中总是隐隐觉得,事情进行得太过顺利了,但他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妥。他不敢在这个时候扫刘老七的兴。

梁管的“隐忧”是不错的。当时金城是有点醉了——十杯八杯下肚,哪能一点醉意也没有——但他的醉意远未达到表面装出来的程度。金城是大西北人——兰州人,那里气候寒冷,喝的又是性寒的黄河水,当地人喜喝酒以祛寒,尤其在冬季。一般说来,其酒量比地处严热的广东人可大得多了。当年笔者在兰州读大学,有一次聚餐,有位当地的女同学两大杯二锅头(约半斤)下肚,面不变色,没事一样,简直令人咋舌。金城正是得了这祖上的“遗传基因”,而精明的刘老七却恰恰反略了这一点。

刘老七在洪胜堂哈哈大笑的时候,金城正坐在小洋楼自己的房间里沉思。从在惠如楼见到刘老七的那一刻开始,直到离开惠如楼止,金城把这整个过程仔仔细细地回忆了一遍,尤其是细细地“分析”了刘老七和梁管当时的神态、手势和说话时的语气,最后还是得出了当时自己在听到刘老七说愿意付三万大洋酬金时就已大致作出的结论:这是个陷阱。

但明知是陷阱也得踩,如果答应了又反悔,自己新任堂主便会成为江湖上的笑柄,随后定必声威扫地,广龙堂也就难以在江湖上叫响了,更莫说发展扩张。金城双手一拍扶椅,站起身来,同时心中作出决定:将计就计,反害为利,经此役树立声威,并把那三万大洋巨款夺到手,这样广龙堂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金城用冷水洗了把脸,让精神清醒清醒,然后走出小洋楼。当时已是深夜,但气温仍甚炎热,长仁里不少居民仍在自己的家门口纳凉,一些人躺在竹床上,一些人躺在木板上,一些人躺在躺椅上,有些人干脆就躺在地上。不少人已经入睡,小巷中只偶闻低语声。四周非常安静。金城慢慢踱出巷口,看看已无行人车辆的惠爱路,笔直笔直地向东西方向延伸;再仰首望望夜空,一轮明月正挂中天,月辉洒落灰白一片;万籁俱寂,夜景凄迷。

金城在巷口默默地站了好一会儿。

第二天清早,林氏宗祠内的八仙桌上摊着一张特大的广东省地图,桌旁坐着广龙堂堂主金城、他的好兄弟姜雄和广龙航运有限公司主管万良。金城先把昨天刘老七设宴惠如楼的经过详述了一遍,最后道:“我断定,这是一个陷阱!”说完,目视姜万二人,看他们有什么意见。

万良点点头。

姜雄一下子站起来:“城哥,你说得对!”

金城拍拍姜雄的肩膊,让他坐下来,随后一边指点着地图,一边把自己经昨晚一夜苦思定下的如何“将计就计”详详尽尽他说了一遍,说得姜万二人拍桌子叫好。

金城见他二人没有补充了,才缓缓道:“现在看来,最有可能在中途拦劫的是洪胜堂的人,不过,他们极可能不会硬抢,而是用计——让公安局的人打头阵。就我所知,公安局侦缉科副科长马凡,在几个月前加入了洪胜堂,拜了刘老七做老头子,公安局里还有好几个人是洪胜堂的人。你二人记住,如果中途有公安局的人要查船,你们首先向他们声明,船上的货物是广州绵纶公司的,他们想必知道公司的真正老板是周宏泽,这样好镇住他们。如果他们硬要上船,你们就要做足戒备,并且只可以让他们上三个。如果不是公安局的人敢中途拦劫,那就不管是洪胜堂的人还是三山会的人,还是其他什么人,都要先下手为强,决不可手软!”金城神色庄重他说完,双目炯炯地看着二人。

“遵命!堂主放心!”姜万二人几乎是同时站起身。

“那现在就立即分头行动!”

当晚子夜时分,洪胜堂三层小洋楼对出的珠江江面上,开过来广龙航运有限公司的一艘大货轮,刚靠岸泊定,洪胜堂的大门就开了,从里面急步走出一长列“苦力”,人人肩膊上都扛着一个沉重的大麻袋,走向大货轮。只十来分钟的功夫,二十多个大麻袋就装船完毕。几十个苦力就在岸边领了工钱,立即走得一个不剩。

刘老七与金城各自放好刚签完字的各式单据,刘老七拍拍金城的肩头:“货必须在明天送达,英义堂有人在码头接应。金城兄,我就不送了,一路顺风!”

金城拱手,脸上微微一笑:“多谢刘爷关照!请留步。”

转身走出洪胜堂,史同杰、方中阁紧随其后。三人急步穿过马路,走下大货轮。

大货轮也不拉响气笛,便徐徐离开江岸,顺流向东而去。

这一夜,起了风,天上翻滚着浓云,星月无光,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宽阔的珠江江面上,翻起了些小波浪。江面上的渡轮已停止营运,那些小艇、划子、舢板、游舫等更是早已泊岸。江面航道上没有什么船只,不过金城注意到,在自己的大货轮后面,不远不近地尾随着一只小拖轮——从大货轮开过天字码头后,这只小拖轮就在后面跟着了。

金城冷笑了一下。

这时大货轮刚开过大沙头,金城一声令下,大货轮立即全速前进,拉开了跟尾随在后面的小拖轮的距离,同时船上二三十个广龙堂的兄弟立即把原来藏在舱底的二三十个大麻袋扛上货轮左舷,把一捆捆丝绸布匹移向右舷,以保持船体的平衡。

当一切做妥,后面的小拖轮已被甩开了一大段距离,而大货轮正好来到二沙岛东边的江面。今天的二沙岛是广东省著名的体育人才培训基地,在当年却是一个远离市区的荒岛,与海心沙相对的江岸,长着一大片茂密的竹丛。大货轮减速左拐,向这大片竹丛靠过去——航道本来就要这样走,而这样后面的小拖轮就完全看不见了——同时从竹林阴影下已划出了五艘小艇,靠向大货轮左舷。货轮上的人与小艇上的人谁也没哼声,但动作却是非常默契,只几分钟工夫,仍在前进的货轮上的二三十个大麻袋就已无声无息地卸到了五艘小艇上,金城也跳落小艇。五艘小艇随即划进二沙岛和海心沙之间的河道,在夜色中隐去。大货轮立即再全速前进,就在这时,后面的小拖轮刚好进入视线。

大货轮继续向东走了一段航程,来到琶洲塔对出的江面上,慢慢停了下来,好像是机器出了故障。小拖轮靠到了琶洲塔对出的岸边,似乎机器也坏了。

当晚茫茫夜色下的这段珠江江面上,就停着这两艘船。

这一停,直停到东方发白。

当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慢慢地“跳”出来,整个东面天空现出一片美丽的朝霞时,大货轮的机器故障似乎排除了,拉响了一声长笛,继续向东开去。小拖轮似乎也修好了,又在后尾随。走了一会,遥望前面不远处便是长洲镇,大货轮正要打右舵拐进右边的航道,突然从左边的沉沙岛后面“冲”出来了一艘货轮,船头站着六名警察,向着广龙堂的大货轮大声叫喊:“停船检查!”

这时,天已大亮。

万良沉声下令:“兄弟们!我们已别无去路!做好‘开片’准备!”然后也向警察大叫:“你们是准?为什么要停船!”

这时两艘货轮距离已近,冲出来的货轮已冲到了大货轮的前面,挡住了去路,万良不得不下令减速。这时,为首的警察大叫:“我们是省城公安局侦缉科的!奉陈总司令的命令,在此检查来往船只!你们立即停船,接受检查!”

“我们是为广州绵纶公司运货的!”万良记得金城的嘱咐,然后回敬一句:“彼此彼此!”

为首的警察是马凡,他知道广州绵纶公司的真正老板是周宏泽,一个同盟会的元老,原来手下的干?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广州教父 倒序 正序

《广州教父》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