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倩如把几天以来心中的苦闷与烦恼一下子全发泄了出来,
“倩如啊,乖,别哭,怎么还是当年的小丫头的模样。”
陈颖弘用一只轻轻拍着柴倩如的背,另一只手悄悄地抹着自己的眼泪,可是抹了半天也没抹干。
只有她才真正知道柴倩如心中隐隐的痛。
当然她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受了极其严重的打击才会变得这么憔悴,尽管柴倩如淡淡地涂了胭脂,可颧骨处的苍白却是那么触目惊心。
蔡映雪压住悲痛大声地说:“巾帼儿女流血不流泪,看到我们现在这样,高兴的只有是小日本鬼子,我们要向她们讨回欠我们的笔笔血债,并要加倍偿还。”
蔡映雪的父亲和哥哥最近在南方的战场上,一次与小日本鬼子的战斗中父子双双英英勇牺牲,她的心里也苦的很。
当你春风得意极尽潇洒的时候,当你听到她人的不幸而轻声啜泣的时候,你还有雅兴高谈阔论吗?
你还能为一点不顺心小事而郁郁寡欢吗?
此时,你又是何等的心情呢?
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女,大家都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信念坚持完成了每一次任务,没有一个人提出中途突逃的,真正是发扬了特别不怕死,特别能忍耐的精神。
用满腔的热血去敲开那一道道通向死神的大门,向国人宣布:她们是一群真正的抗日巾帼豪杰。
一声深情的问候,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岁月丝毫没有冲淡她们珍藏在心底的那份相互间的关爱,她们之间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结下了生死与共的友谊。
二.
姐妹们在此相聚庆祝,点几道纯正地道的上海菜,喝一杯法国红酒,品味一番老上海的独特风情。
是必不可少的,客厅里的西式壁炉,透出阵阵温馨。
精致的摆设,海派情调显露无遗,古色古香的中式家具与西式沙发交相辉映。
无论普通顾客还是政要名流;频频光顾上海老饭店;不仅仅因为它的美食。
也是提供一种美食的文化精神享受。
陈颖弘她们预订上海老饭店的菜单里,除了冷盘外,第一道菜就是上海菜中有名的清炒河虾仁。
淡红色的虾仁看上去晶莹剔透,每一粒都亮晶晶地展现在面前,一般淡水河虾个头比较小,所以选料时要挑最大的,我们一般在珠三角的南,番,顺入货,接着是剥壳、落浆。
落浆工序至关重要,一定要大师傅做。”
将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部位施以不同的烹制方法,吸取了苏,浙,皖的烹调特色,改浓油赤酱为重原味,重烹调,保持香,脆,鲜,嫩而不失营养成分,从而发展并丰富了本帮菜,形成了独特的上海风味。
“经营几十年,分量已固定,师傅先把剥好的虾仁晾乾,连味道一齐落浆,经雪藏后,吃时才会爽口。”
上海人称水鱼为圆菜,菜单中的“虫草火朣/ 圆菜”就颇为讲究,火朣是火腿没有肥肉的下半部分,这道菜最少要/ 8个小时。
老上海喜用蟹粉,这道清炒鲜蟹粉便是用新鲜蟹拆后连肉带膏炒成。
据悉饭店每天有女工专事拆蟹,成箩成箩的拆,而每天的蟹粉均可售完。
八宝辣酱,上海老饭店的招牌菜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上海特色菜。
以八种禽,肉,菜果为主要原料,通过拌,炒烹饪而成。
味道香中带辣,故名“八宝辣酱”。
由于菜的原料多样,因此颜色丰富,润泽光亮,鲜香微辣,咸甜适中。
酒席之间大家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一改刚才那沉闷的气氛,恢复了她们少女嘻笑打闹无忧无虑的欢乐本性。
人生又有几个在魔鬼横行的关口徘徊而又能洁身自好安全而退的,她们在痛苦中并没有放弃,自己苦苦挣扎,努力寻找着未来的抗日光明。
她们之间相互碰酒,你来我往地让酒,划拳行令地猜酒,将聚会推向了高潮,此时,只能听到酒杯的撞击声,女人们的谈笑声,以及猜拳者的大喊声。
就着或轻或浓的醉意,孙美萍一展歌喉,献上了她对休戚与共的战友深深地祝福。
潘淑琴极富内涵,做事从不张扬;待人和气;虑事周到,聚会酒宴上,她不紧不慢的说话;不紧不慢的喝酒,虽没有豪气干云的气势,却隐隐富含大家闺秀的风范。
女人的感情大都是很人性的,哪怕是亲情友情, 也大多是真爱,不然,自己都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女人就为爱和被爱而生的,爱主宰女人的生命,女人自出生那一天起就梦想着和感情相伴。
女人的心没有变,她们仍是一群水做的骨肉,天真无邪起舞的爱的精灵。
当那各种爱来临的时候,她愿意付出一切,灵魂,肉体,健康和一辈子的忠诚,来换取做人的尊严。
可是,有的人总是让女人伤心,他们只愿拿,不肯给,只愿走,不肯留。
江湖险恶,魔窟难熬,这是不可争也不可改变的事实,如果这些女人不能以万分的清醒认识这一点,因而只能一次次坠入地狱和魔窟中倍受折磨和煎熬。
第三十六章.炽热的报国之情
一.
雨的色泽也是嫩绿的,当那细淋淋的绿雨落遍江南时,你会觉着那大大是被雨染绿的,到处都在吐着新芽,毫不理会时令,不像北方的植物那样严守着季节所赋予的规律。
在这里,只要一场雨,黑土里便拱出绿色生命。
新生的植物们迅速长大,湿湿地挤满了原野,只要一场雨,那些被炮火轰摧毁的无名高地很快就被绿色覆盖。
生命是多么强劲啊!
在雨中,黑土充分显示出旺盛的生养力,似乎每一分钟,草都在生长,树都在拔高,花都在开放。
在这里,让你一点都不觉得绿色植物不仅仅只是植物,它们简直是一群充满了理想和思维的生灵。
携带着强烈的繁殖和生存的欲望,在这个时代不停地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空气中飘荡阵阵鲜花的清香,画眉鸟和百灵鸟一些稀有的小鸟在林间啾啾鸣叫。
一道飞泉由假山崖壁跌下,湍急的流水穿过竹林奔向远处的沟谷,经过几个急转弯后冲出狭窄的谷道,在某个开阔的地域茁壮成大河,成为养育上海一方人的苏州河。
大上海的花香也是格外浓烈的,各路花气汹涌而来竟形成一股子席卷的阵势,她们那些女人突遭花气入侵,又是怎样一种柔情缠绵的侵犯,花气浸透了空气,随着你的每一口呼吸进入肺腑,你简直无法躲藏,无处回避,可你也许并不想躲。
田秋芬看惯北方平原秃山,习惯北方干风冷雨的,在一个早上醒来,就被滚荡而来的花潮花浪弄得颠颠倒倒,认为一切都不对劲儿了,甚至有点嫉妒地想:这些烂漫绚丽的东西怎么可以这么密集地拥挤在这一片天地。
在这里檐廊布局紧凑,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青瓦飞檐,朱栏花窗的水榭,荷花满池。
当游人散步行走在园子里,看到山水风光的和谐融合,既可发思古幽情,又能享受大自然的浪漫。
当明媚的晨光出现的一刻。
但是当花瓣上的露珠被阳光蒸发消失之时,因爱生出的无情可以让她在最关键的一秒击杀敌人。
或许这就是她的信条。
“血债必须由血来偿还。
但是她自己不能完全陷入其中。
那样她就会永远生活在仇恨之中。
“人应该快乐的活着,即使活着的理由是痛苦的。”
二.
由于日本鬼子的严厉控制,残酷镇压,上海又是形同一座孤岛,缺少外援,这就使得爱国同胞无法在这座孤岛内形成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斗争。
有的投奔国民政府,有的直接奔赴杀敌前线,有的费尽千辛万苦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也有的在日寇统治的沦陷区从事抗日活动。
不同的去向决定了他们后来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但在当时,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抗日卫国,光复家园。
他们的抗日斗争与根据地民众的抗日斗争融为一体,血肉不分。
参加抗日斗争的同胞,无一不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不论环境何等艰苦,凶险,他们都保持着炽热的报国之情,甚至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这与他们的父兄们冒死守土,舍命保国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升,以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国同胞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又一首保家卫国的壮歌。
他们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行动,极大地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
抗战的爆发,也给了陈颖弘她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利用租界来进行抗日宣传,收集情报,获取军事物资,密谋暗杀,进行抗日的神经战。
在汪伪警察的协助下,日本人也以牙还牙,大肆报复。
尽管号称中立,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实际上成了各方争斗的血腥战场。
军统在组织特工核心成员时往往注重其出身籍贯,然后工于心计地利用其亲朋好友同学老乡的关系来扩招特工。
抗战之初,开办军统训练班时尤其讲究这种关系。
戴笠十分倚重这些亲友老乡关系,他的男女部属主要来自南方几大省份。
但是这种关系网最终也导致了谍报机构内部的败落。
她们擅长伪装,精通各种新发明,为完成一生中最危险的任务,她们搜集各种各样的科技利器,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她们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有特殊技能的人。
豺狼总是要吃人的,更何况在汪伪特务“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口号下,注定一些被俘抗日志士的牺牲命运。
他们要镇压反抗的人,要转嫁多次失败的责任。
第三十七章.浓缩着人们的情谊
一.
杀戮,鞭笞,压榨,在敌后沦陷区的苦难经历如梦魇般侵蚀她们每个人的大脑。日寇这两个字,像刀一样戳进她们的心窝,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刻骨铭心的仇恨。
日军在沦陷区推行“愚民”政策和“奴化教育”,企图毁灭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于是,日本法西斯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满亲善”和“武士道精神”成了学校教育的毒瘤。
日本鬼子侵华期间,多次颁布双好教育宗旨。
这充分说明,日伪办学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将“日中亲善”、“###防共”,“共谋东亚和平”,“抗日是害国”,“亲日才是爱国”等彻头彻尾的汉奸思想灌输到纯洁的青少年们的脑子里去。
使他们没有祖国观念,没有中华民族意识,更进而消灭他们的复仇心理,一切听从日伪政权的摆布,日本鬼子企图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野心昭然若接。
但沦陷区的人民没有向日本侵略者低头,“奴化教育”非但没“愚”倒青少年们,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