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第109章

第二零六章。 将一切付于战火

一。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七万五千余人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港登陆。

此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退却。

从8月起,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进行侦察和轰炸扫射。

10月,美伪军越过三八线,随后侵占平壤,并继续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进犯。

斯大林在最后时刻决定不再出动苏联空军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把北朝鲜的精锐部队包围在巨大的半块国土之中。

联合国军的目标是:“摧毁北朝鲜的武装力量,可能的话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在东京通过广播电台向北朝鲜军队的总指挥金日成发出了投降敦促书。

当天,金日成紧急召见中国驻北朝鲜大使,表示了北朝鲜人民军决不投降的态度。

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10月,毛泽东代表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冷雨霏霏,细密如麻,浓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在充满寒意的秋雨中,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从安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渡过鸭绿江,正式进入朝鲜参战。

人民志愿军是成6路纵队从丹东直接过江的,跑步通过的鸭绿江桥。

向前面机动过程中,他们白天隐蔽,晚上强行军。以这种方式,他们正好走了十天,来到云山龙头洞附近。

这是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开打的第一仗,就在中朝边境的云山。

“中国军队几乎看不出队形的攻击人流在各个方向时隐时现,瞬间便冲到美军面前。”

美军战史记载,“中国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检查弹道,发现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的,让德军胆战心惊的82毫米的苏制“喀秋莎”火炮。

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进攻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军队。”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精神支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战斗,甚至可以牺牲,这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像是口号,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只有这样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从来没想过失败,一直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二.

“炮兵是战争之神。”在热兵器时代,火力始终是战斗力的核心。

在许多战役战斗中,炮兵甚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炮兵第一次以师以上规模出国作战,尽展国威军魂。其中首战云山,成为中国炮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炮兵进入朝鲜后,一路上不断遇到老百姓和撤退的人民军官兵,尽管志愿军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军服,可是由于武器同人民军不同,而且是大部队行动,有的人已猜出了是中国军队。他们指着志愿军炮兵简陋的装备问:“这就是你们的大炮?”

“是的。”

“你们有飞机坦克吗?”

“没有。”

“没有飞机坦克,要打美国鬼子不行啊”

中国炮手笑而不语,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打败美式装备的蒋介石的战争中,中国军队还没有这样的炮兵配置呢。

有关中国军队越过鸭绿江的消息一再传到东京麦克阿瑟司令部里,麦克阿瑟一子进入了思维盲区,他不相信中国敢冒着和美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介入朝鲜战争。

而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彭德怀已经勾勒出了第一次战役的蓝图。

在三幅图上,云山是一个重要的战役支点。

那里山高路险,极利于我军的徒步行军和夜间的山地战。

彭德怀的战役意图是,以 39军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地域。

准备在第40军围歼南朝鲜第6师调动李承晚军第1师来援时,将其阻于云山附近,并吸引;抓住;监视云山之敌,先围而不歼,以吸引敌人来援。

然后三面合围,切断其后路,来个瓮中捉鳖。

晨雾渐散。眼前的一切开始逐渐清晰起来,炮1师师长文击举起望远镜向南朝鲜1师阵地望去,敌人在阵地上来回走动,丝毫没有察觉已被我军包围,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时已初冬,树木都光秃秃的,伪装条件很差,万一被敌人发现逃脱了,就前功尽弃了。

这些天,他的炮1师什么困难都碰到了。

朝鲜北部道路崎岖,夜里行军,不是翻车就是翻炮,前5天仅25团1营就翻车翻炮一百多次,天亮后伪装稍微不好,又遭敌机空袭,损失了一些火炮,还伤亡了大量的人员及马匹。所幸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没影响战斗。

第二零七章。提前敲响的丧钟

一。

五颜六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

炮兵开始炮火准备,炮弹就如同雨点般倾泻在敌军阵地上,剧烈的爆炸声震荡着云山的峡谷。

每门炮都拿出了最大的发射速度,炮火从不同的角度射向主要攻击点;主要目标,炮兵观察哨里不时报告着敌情,指示打击目标,有些前沿步兵观察所也主动报告敌情,充当义务炮兵观察员,炮兵则根据报告不时调整角度;方向。

美军第一次尝到志愿军炮弹的厉害。

有些敌炮阵地,在我炮火压制下,竟几十分钟没有打出一发炮弹。

中国的炮火十分猛烈,一检查弹道,发现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的,让德军胆战心惊的132毫米的苏制“喀秋莎”火炮。

其实,当时“喀秋莎”火炮尚未装备中国军队。

美国只不过是在为失败寻找自欺欺人的借口罢了。

此时的美军,士气已被我炮火覆盖。

在炮火的掩护下,我步兵瞬间就冲到美军眼前,敌阵地被迅速压缩。

骄横的美1师挨了一顿打之后,并不甘心,马上组织炮兵反击,他们的炮火虽然凌厉,但却不知我炮兵方位,四面八方,一阵乱射。

但是美军步坦协同下的冲击却对中国炮兵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凭借着坦克坚固的装甲,他们很快就冲到炮25团1营前沿,步兵几次冲锋,都没能阻止住敌人,怎么办,撤退吧,包围圈如果被冲了个口子,再堵就难了,再说,我们是骡马炮兵,敌人是坦克装甲,怎么能跑得过敌人?

炮兵阵地上沉寂了,美国坦克冲得更加起劲,双方只剩下三四百米的距离。

突然山谷发出巨响,中国炮兵阵地“复活”了,炮弹长了眼睛般飞向敌人的坦克—这是中国炮兵在国内战争中发明的“大炮拼刺刀的战法”。

美国大兵还从来没有领教过这样勇敢的炮兵,丢下尸体和被击毁的汽车、坦克,慌不择路地争相逃命。

中国的大炮闹得更欢了,这是为美骑1师8团提前敲响的丧钟。

二.

战斗空前残酷,美军死伤过半,仍与冲进来的中国士兵展开肉搏。

双方使用了能够使用的一切器械,镐;锹;枪托;刺刀和拳头。

士兵扭在一起在黑暗中滚动,互相掐喉咙;挖眼睛;咬面部。

山顶一度被志愿军占领,但很快又被美军反击下去。

“接近早晨6时,随着一声尖厉的哨声,中国士兵迅速撤出战斗。”

一个士兵在部队受到机枪阻击时,绕到这个机枪阵地后,他有枪不用,而是抱住美军机枪手一起滚下山崖─类似的情景在中美两军第一次战斗中到处发生,美国人在“奇怪的呐喊声”中不断死伤,争相逃命。

陆战一师确实是南朝鲜军和其他美国兵不能比的,竟然敢跟中国军队打肉搏战和夜战,但还是被中国士兵的勇气震摄了:“中国士兵突然就在大雪中出现,有的人脚上连鞋都没有,这令美军士兵在零下40c的气温中看上去简直如一种幻觉。 ”

为了打好出国作战第一仗,彭德怀要第38军于1950年10月31日晚或11月1日拂晓前攻占军隅里,向新安州突击,截断进占云山,泰川美军退路并同另三个军对敌实施全歼。

但是第38军军长梁兴初接到彭德怀10月30日晚的命令后,没能立即率部出动,第二天才开始发起攻击。

而且在前进途中,又和沿途零散敌人恋战,打打停停,结果又耽误了一天时间。

当他们比预定时间晚两天即11月2日赶到军隅里地区时,美军凭借先进的侦察设备早已发现了志愿军的作战意图,开始全线向南撤退,攻击线上的志愿军战士们虽英勇作战,但两只脚撵不上快速逃跑的机械化美军,以致使彭德怀入朝第一仗的作战计划没能够很好实现。

志愿军党委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

党委副书记邓华总结中讲到这次战役由于第38军对敌情估计过高不敢大胆穿插,致使敌人乘机逃跑的情况时,彭德怀怒气冲冲地站起来,用手掌猛地向桌子一击,只听“啪”的一声响,震得桌上的东西都跳动起来。

在座的将领们全都吓了一大跳,会场顷刻鸦雀无声。

大家的视线都紧张地集中在彭德怀阴云密布的脸上。

寂静中,彭德怀吼道:“梁兴初!

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违抗军令,你38军为什么不敢大胆攻击敌人?

为什么那样慢慢腾腾地前进?

为什么不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命令插到敌人后面去?

你说!你们为什么不敢插?

听说你梁兴初是员虎将,我看你不过是个鼠将。

一个美军黑人团就把你给吓坏了?

我看你就是临战怯阵!

就是贻误战机!

就是违抗军令!

这是犯罪的行为!

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从10月至12月,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初步扭转了朝鲜的战局。

有人说军人;别是中国军人不懂得爱惜生命,其实没有喜爱死亡的人,每个人都会惜生命,特别是那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的战士,他们对“活着”的意义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零八章。判断上的灾难

一。

十一月中旬,麦克阿瑟坐飞机侦察,其总部又对所属广播:“要加紧准备,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

我军判断敌将进攻,我按上述部署作战。

以小部队节节抗击,引诱敌进攻。

待敌进至云山;龟城一线我预定战场反击阵地前沿,时近黄昏,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又是一天疲劳之时,以小部插入敌军后方,我兵力、火力预先适当配备,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入敌阵,用手榴弹;刺刀与敌短兵混战,使敌优势火力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 倒序 正序

《霹雳娇娃-之巾帼八杰》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