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匪徒;要犯有的正策划于密室,有的已做好近日潜逃的准备。他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和他们的主子一起落入人民的法网。
二.
敌人的重机枪也恢复了射击,一时间阵地上爆土扬场,土烟升腾,青草和掩体上的枯枝败叶四处飞扬。
对手的火力实在太强大了。
这种巨大的火力优势,将战斗部队优良的战术素质抵消了。
士兵们在敌人的火力前快速地推上一颗子弹,瞄准击发,但往往来不及做出第二个动作就被撂倒了。
有些人的枪栓也被冻住了,那些拉不开枪栓的士兵就端着刺刀向山顶猛冲,他们只想让刺刀见红。
然而猛烈火舌舔拭过的热血生命,如木桩般直挺挺地滚落,滚落。
伤亡,不断加剧。
攻击,继续进攻!
防御工事里,操纵枪的一双双手开始颤抖了。
工事前冲击的身影,逐渐让防御者自动枪的射击声从持续不断的连发,到急促的短点射,最终完全停止。
步枪单发射击的声音,喊杀声重新主导了战场。
不过,嘶哑的喊杀声比进攻发起时微弱了许多,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已扑到在前进之路上。
几分钟,也就几分钟,枪声停了,喊杀声也停了。
死寂覆盖了沙场。唯有一面猩红的战旗,在山头猎猎鼓风,皑皑荒野已冻结成片片斑驳的酱紫,和风长歌。
他们见过硬碰硬的博杀,却从未见过这样不要命的冲锋。
没有想到,共产党步兵的火力这么弱。
而且在发起冲锋时,几乎没有火力掩护,但共产党步兵的冲锋最令他们恐惧:";前面的士兵被枪弹打倒,后面的士兵仿佛没有看见,依然拼命地往前冲。
攻击从不停止,除非冲锋的士兵被全部击毙,或是最终夺取阵地。
他们感到,这样的冲锋比拥有强大的火力更可怕,它撼人心魄!
面对这样的冲锋,他们的神经已经绷到了极点。
曾经有机枪手被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摧垮。
阻击部队依托地形,每个人都用工兵锹在冰雪上刨出一个坑,人蹲在坑里,枪口直指下方公路。
整个阵地隐蔽巧妙,从下方根本看不到岭上的伏兵。
官兵们的战场纪律过硬,整个阵地只有风声在呜咽。
第二百章。 战争熔炉的砺练
一。
来无影,去无踪,如闪电,似轻风。
坚毅的脸庞透露出钢铁般的豪情,矫捷的肌体昭示着如山的责任!
官兵们用汗水和血水,铸就革命的意志。
女人的手,原本是一双稚嫩的手,是战争熔炉的砺练,让它增添了厚厚的老茧,是使命和责任的激励,赋予了它坚强和力量。
一双双犀利的眼睛潜伏在蚊虫肆虐的丛林中,正在搜寻着“猎物”。
蚊子在眼睛周围飞来飞去,时不时叮上几口。
两个小时过去了,警惕的双眼不曾有过动摇。
“啪!”
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猎物”应声而倒。
这双眼睛又瞄向了下一个目标。
这是铸造铁血儿女的地方。
开训第一天,陈颖弘的第一句话就令人毛骨悚然:“从今儿起,你们的好日子算到头了!”
新队员们顿时冒出一身冷汗。
接着,老兵们的表演再次让人目瞪口呆:矫健的身躯,铁塔似地立于操场上,随着一声声怒吼,大叠红砖被铁掌砍成两截。
一个个啤酒瓶狠砸向头部,玻璃碎片四散飞溅,她们眼都不眨一下,坚硬的砖石,猛一发力,两根指头竟将之捏成了粉末,几层高的楼房,她们十几秒钟就蹿上楼顶。
从没见过如此身手的新队员们还没回过神来,已被“凶神恶煞”般的教练逼进残酷的基本功训练中。
万米越野成了入队后的第一道“快餐”。
从周一到周六,5公里越野奔袭雷打不动,攀登,泅渡,潜水,散手是每天必修课。
新队员们无不是以忍受极端困苦甚至血肉模糊为代价。
不惧烈日的炙烤,不怕饥渴的煎熬,这张嘴里最多吐出的两个字是“我行!”
无数次与大地碰撞,无数次与峭壁搏击,渗一次血,结一次痂,就跃上一个新高度。
二.
国民党残余军队在纷纷被歼的同时,国民党却有计划地留置下大量的土匪,特务武装,他们在美蒋反动派支持下,负隅顽抗,进行各种破坏活动。
他们妄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国民党当局在大陆垮台之前夕,这些人秘密潜往各地,积极网罗骨干,建立土匪,特务武装组织,企图扼杀和颠覆人民民主政权。
他们趁新解放的地区社会秩序尚未安定之际,勾结恶霸地主,搜罗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利用反动会道门,发展反动组织,“采取了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煽动了一部分落后分子,和人民政府作斗争”。
这批反动残余数量较大,活动十分猖獗。
特务武装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分是:以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反动军官为领导,以惯匪,国民党残余部队和散兵游勇为骨干,以地主恶霸,封建势力,帮会团体为靠山,并以一部分被胁迫,受蒙蔽的落后群众作掩护的一种武装反革命集团。
集中优势兵力,选择匪情严重的地区,采取奔袭,合围,追击等军事行动,给匪以歼灭性打击,使其失去集中活动的能力。
他们时而集中,时而分散,时而隐蔽,时而出现,跳跃式地远距离流窜,袭击小部队及地方党,政机关,拦路抢劫,破坏交通运输及各种建设,危害社会治安。剿匪部队在这场极其艰苦复杂而又特殊的战斗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剿匪斗争,创造性地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对大股土匪实施军事进剿,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奔袭,全围,追击等战术,给匪特以歼灭性打击。
使其失去集中活动的能力。
在大股土匪被歼和击溃后,对小股或分散活动的土匪,采取分兵驻剿,分片包干的办法,军事打击,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者密切协同。
加强对面的控制,加强交通要道的控制,加强重点地区的控制;以集中对集中、分散对分散的灵活战术,打击土匪。
剿匪已成为南方地区的中心任务,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
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剿灭土匪保证生产”,剿匪工作应坚决贯彻“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
正确执行镇压和宽大相结合,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
在剿匪部署上,会议确定,加强对各主要交通干线的守备,采取分段包干办法,集中兵力首先歼灭平原地区大股土匪,
第二零一章。 奇袭战斗任务
一。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一辆“吉普车”急驰而至,打破了夜的沉寂。
从车上疾速跳下一名年轻的美女军官,神情严肃地向分队指挥所帐篷跑去,迅速将当前“敌我态势”向分队作了分析,下达了对“敌”指挥所实施“奇袭”的战斗任务。
官兵们紧张有序;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装备和物资器材的准备。
她们将在毫无补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在环境最恶劣的森林里,进行长途奔袭,陈颖弘和战友们与敌人开始了这场“死亡角逐”。
天蒙蒙亮;附近发现有小股匪特巡逻;侦察尖兵迅速上报发现情况。
只见陈颖弘举起右臂示意全体人员立即停止前进,就地隐蔽。
三名中队长随后向她靠拢,“张玉屏;李丽云迅速采取化装侦察,负责查明小股敌人,不要纠缠”!
“全体就地展开野炊,40分钟后继续出发!”
陈颖弘迅速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置,并将情况报告给部队领导。
只见所有人员按照分工派出了警戒,驾轻就熟地用自身携带的大米;水,利用竹筒和工兵锹烧饭;烙饼,整个场面井然有序,听不到嘈杂声,看不到炊烟袅袅。
陈颖弘仍在森林里,还没有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这时天开始放亮,我方的目标更暴露。
怎么办?
她借着黎明前微弱的光线,突然发现在“敌人”控制的道路下边,有一条两三公里长的深水沟,长满了齐腰深的杂草,远处是一个看不到头的排水涵洞。
这里是“敌匪特”活动猖獗地区,他们的车在公路上来回巡逻。
到了涵洞,才发现洞口太小,身上的背囊被卡住了,她只好卸下背囊拖着走。
每爬几步,前面的队员就得把脸紧贴着地面,让空气从头顶流过,以免后边的队员窒息。
爬了几米,陈颖弘的手触碰到一堆蠕动着的东西,她打开小手电筒一照,天哪,是条毒蛇!
不等毒蛇发起进攻,陈颖弘就一把捏住蛇的七寸,另一只手拽住缠臂的蛇尾使劲一扯,毒蛇顷刻毙命。
各路精兵正采取挂钩上,搭人梯上,三点固定上等方法,从悬崖峭壁攀登而上。
有一个组的兵力迅速沿通路向前搜索前进,凭借沉着稳健的心理素质,过硬精湛的军事技能,果断地对“敌匪特”几名巡逻哨兵实施捕俘。
二.
她跃身而起,双手抓住攀登绳,双腿蹬在峭壁上,臂腿交替,敏捷地向上攀跃。
脚蹬的一块崖石忽然脱落,膝盖狠狠地撞在了崖壁上,爬战术时留下的血痂随即裂开,暗红的淤血顿时顺着裤腿流了下来。
她用眼睛瞟了瞟,一副全然不顾的样子,又把眼光瞄向崖顶。
在执行一次任务中,因外界强光干扰,没有尽快调整好视觉转换误差,错过了最佳射击时间,让“猎物”在眼皮底下溜走。
由此她意识到,战场时机稍纵即逝。
一名狙击手必须有鹰一般的双眼,时刻等待“猎物”的出现。为了练就过硬的眼功,她每天坚持在一定距离内盯静止物体,练眼睛的定力。
刚开始时,眼睛流泪,浮肿充血,疼痛难忍,但她咬牙克服。
随着眼睛定力的提高,她又转入对运动目标的追寻练习,估算其速度和轨迹,打好提前量,把握射击最佳时机。
日久天长,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在无数次执行任务中,再狡猾的“猎物”都没能逃脱她的视线。
陈颖弘她们仅两个月时间,就充分发挥我党对敌斗争政策和策略的强大威力,对敌特进行分化瓦解,促使部分特务投案自首。
陆续破获了国民党保密局,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上海站。
中统上海潜伏区,毛森特务行动组,国民党空军等各系统特务电台几十起,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特务的嚣张气焰,有效地遏制了敌特机关的空中情报联络。
配合部队破获了在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隐蔽的“长江纵队”,“###救国独立旅”,“人民###救国军”,“第一军区突击纵队”,“###建国军”等30多个匪特组织,捕获匪特1200多人,缴?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