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神经》 第12章

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沈宏非认为,宝黛二人“a书也同看了,心跳也玩了,情也调了,感情也促进了,然而整桩事情,从头到尾,发乎情,止乎礼,古人行事之风,乐而不淫,a而不伤,能不令今人羞愧乎?”不过要从礼教的角度严格要求的话,黛玉于此已行止有亏。她看完了说“果然有趣”,其心必已与之暗合,那比得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演讲时做记录的那位女学生举止端方,听得“梅毒”二字,便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最后的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一般。

神仙充任扫黄先锋

在现代人眼里,诸如《红楼梦》、《西厢记》这种书哪里算得上是黄书。然而自古以来,统治者关心老百姓的裤裆更甚于关心于他们的饭碗,用政治术语来说,就是封建礼教严酷压抑人的自然需求。当然,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所以中国古代的色情文学反而极端发达,正如茅盾《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一文中所说:不但在量的方面极多,即在“质”的方面,亦足推为世界各民族性欲文学的翘楚。

盘点古代a书现状,大致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如《肉蒲团》、《灯草和尚》之流,始终没摘下头上那顶小黄帽,代表着腐朽的落后的封建社会;一类却已登堂入室、修成正果,帽子由黄转红,变身为“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爱情的故事”,如《红楼梦》、《西厢记》等,“由于作者有进步的思想指导,有明确的反礼教的创作动机”,从而表现出了进步的光辉思想。当然还有一本《金瓶梅》,一直游走红黄两道之间,这个是特例。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古代的卫道士们对a书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禁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叫统治阶级的压迫,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统治阶级可以三妻四妾,二奶小蜜,却不准老百姓翻翻小说过干瘾。用时髦点的学术语言说,性是没有任何一个权力能够忽视的资源,权力能够通过对性的控制来控制人,给人留下较小的自由空间,从而使权力膨胀起来,占领更多的空间;如果失去了对性的控制,就意味着权力的堤防出现缺口,所以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扫黄打非”往往都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当然我也不怎么懂福柯,翻了几本都没看完,假装有学问而已。

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历代卫道士们都请神仙担任扫黄的先锋,一般都是天庭签发文件,凡间和冥界的诸神执行严打。这也很好理解,天庭男女关系本来就比较混乱,容易被人抓小辫子,而且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天庭的高级领导有重要的事情要忙,具体到抓人罚款这种事情,就交给基层执法人员好了。

神仙扫黄,是否出工不出力?

其实前面提到的严笛舟的运气已经算不错了,只是在胸口写了几个字,别的人就不一定有这么幸运。有一部阴间法律叫《冥罚淫律》,据说此件为玉帝同志签发,对有关处罚进行了详细规定:看淫书三次要减寿半月,看淫戏(a片)一次减寿三月;再推而广之,在路上碰到美女眼光发直,累积三次也要减寿半月;如果假托殷勤,实际心里想的是泡妞更要减寿三月。以此来算的话……算了,有些人还是别看了,赶快回去准备后事吧。(此律还注明,若对其进行毁谤者,定遭恶报或雷击,也不知道茅十七会不会遭到报应。虽然雷公眼神比较差,还是提防一点的好……)

看黄书的都受到如此重罚,写黄书的就更不用提了,有本《戒淫证辑》里就提到了黄书作者受到的报应,不过其中提到的黄书都是今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牡丹亭》一书,是描写男女青年情奔的书,而且文章华丽,人人爱读,所以受其影响,误认追逐情爱,淫奔之事为风雅的人很多。该书作者死后,曾有人死而复苏,亲见他被关在暗室,备受蒸心热骨,有如焚火难禁,肤裂肉开的痛苦。而《西厢记》一书专描写男女偷情私会之事,最容易令人见了引起邪思。据说作者因编此书而备受阴谴,书未完忽然无故昏倒,自己嚼舌而死。《会真记》的作者,因欲娶其姨表妹崔莺莺不得,愤而做此记,以诋诽其表妹和人有偷情的行为。致使崔莺莺无瑕白壁、蒙垢千秋。又复使后世青年男女,效学偷会之事,据说他死时很痛苦,死后又遭雷光焚尸之报。施耐庵因做《水浒传》,其中奸盗之事,描写如画,致使其子孙生而哑者有三世。金圣叹,好批《水浒传》、《西厢记》、《金瓶梅》等诲淫倡乱的书。以其敏绝的才识,不写砥品励志的文章,而专好评解稗官词曲。所以后来竟因文字狱,而受杀身灭族之祸。

这段话言之凿凿,然而提到的人除金圣叹之外,其死后之事仿佛都不可考,也就没了威慑力。另外还漏了最重要的一本黄书——《金瓶梅》,既然文中没有提到,估计其作者应该得了善终吧。神仙和鬼卒们的目光遍布凡间,不可能注意不到,为什么没找他的麻烦呢?说不定是神仙们也喜欢看这本书呢,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在很多地方,捕快们的两大财源就是抓赌和扫黄的罚款,甚至出现与赌场盗版共繁荣的双赢局面。神仙们很有可能也是这样,不愿意赶尽杀绝,要是天下太平了,没有人看黄书,他们也就没有了用处,怎么能享受到卫道士们的祭品呢?

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夫妻看黄碟事件,几个捕快肯定没经过神仙点拨,新捕快吧?

孙悟空为什么不穿裤子(1)

前两天看一篇文章,论及最新流行趋势,说豹纹乃是当今时尚音符之一。这不由让我想起,若当初孙悟空与唐僧初离两界山时,路边跳出的是一只豹子而非老虎,那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圣应该就是身着豹皮裙现身了。

千年前的孙大圣,如能身穿21世纪流行的豹纹皮短裙,肯定会被当今的时尚人士看作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不过与今天的时尚人士相比,孙悟空的作风更加大胆,他的皮裙下可是真空上阵,不仅不穿长裤,内裤也不曾有一条。比如《西游记》42回,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之时,不愿在观音面前飞行:“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啊,恐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

孙悟空不穿裤子的第一个直观结果,就是那这红通通的屁股经常被人看到。这红通通的屁股,也与毛脸雷公嘴并称为孙悟空的###特征。《西游记》34回,孙悟空变做小妖潜入平顶山莲花洞,却被绑着的八戒认出:“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悟空闻言,才到厨房锅底上摸了一把,将两臀擦黑。

《西游记》75回曾说明,原来悟空虽善变化,但变人物只能变了头脸,变不了身子,故此常被人从屁股上拆穿。不过同在《西游记》34回,悟空又变做小妖去套巴山虎、倚海龙情报,怕裙子被人认出,“将虎皮裙子倒插上来勒住”。这样一来,裙子虽然不会被认出,裙下春光却一览无余,大圣的作风还真是强悍。

大圣为何不穿裤子?他是不是存在着暴露癖之类的心理疾患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神经考古学会特举办了一届《孙悟空同志裤子及屁股学术讨论会》,大撒请贴,与会者一律报销所有费用,并有红包相赠,于是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与会学者们在会议上达成共识:孙悟空同志是我们树立的正面典型人物,怎么会是一个暴露狂呢?就算他是个暴露狂,我们也要把他打扮得不像个暴露狂。在此指导思想下,与会学者们发表了许多关于大圣屁股的学术文章,最有说服力的是以下两位:

胡岩宇博士认为:孙悟空为什么不穿裤子?这是一种与妖怪斗争的高明战术。人类与妖怪审美观不同,在人类眼中,孙大圣毛脸雷公嘴,丑陋非常,而在妖怪眼里,他可是风流潇洒的“美猴王”。悟空与妖怪战斗时,虎纹皮裙,真空上阵,腾挪间大腿飞舞,闪转时红臀闪现,充满着野性的诱惑和性感的挑逗,令妖怪们想入非非,心神散乱,从而战斗力大大降低,为大圣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连玺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不同的说法。他认为:西夷之国,素重交通规则,讲究红灯停,绿灯行,西方妖怪们耳濡目染,作风也是如此。大圣打斗之时,身子一转红臀突现,就像是两盏红灯,妖怪乍看之下,以为前方红灯忽亮,定然条件反射一停,这时大圣猛下杀手,必然十拿九稳。此法为大圣必杀技之一,有名的唤做“红灯照”。

此二说有理有据,推论高明,获得与会者的一致赞扬,认为神经考古学派开了一次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于是大会组委会将其文章推荐往核心期刊发表,胡夏二人亦以此作为评职称根据,各升一级不提。

按理此二说已为重要学术成果,但神经考古派宗旨向来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岂可小富则安?于是掌门茅十七寻章摘句,钩玄索隐,向史海中进一步寻求大圣不穿裤子的真相。

根据历史文献来看,上古之时中国人貌似是不穿裤子的,据说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裤子才开始流行,而那时候的裤子还都是开裆裤,目的是便于便溺。论者于此言之凿凿,茅十七却是心存疑惑,众所周知,上古习文断字是贵族专利,流传下的文献也都描写的是贵族生活,贵族们讲究礼让雍容,长袍及地,不穿裤子也无妨,但那劳动人民,上山砍柴,下田种地,必穿短衣才为方便,如果不穿裤子或有裤子却开裆,那岂不暴露下体,怎能符合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从流传下来的实物来看,秦俑倒是都穿着裤子,就是不知是否开裆,倒是有一类跪射俑,两腿错开半跪,倒可考究一番,无奈茅十七在网上寻找图片多时,跪射俑们一个个角度把握得恰到好处,难以看到要害之处,偷窥行动只好宣告失败。

想看书来

孙悟空为什么不穿裤子(2)

要是论到神仙头上,神仙的飞行以排气为动力,由此观点出发,为了飞行方便,似以穿开裆裤为宜。但那神仙品类繁多,有天仙、神仙、人仙、地仙、鬼仙各种名目,上流天仙凌空飞举,用不着炼丹服石做为动力。且神仙自天而降之时,在下面举头望去,若要害之处一览无余,岂不大大的不妥?想那天庭发兵攻打花果山,若十万天兵全光腚,三千神将齐走光,恐怕徒惹猴子们耻笑,不利于天兵天将们建?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本神经 倒序 正序

《一本神经》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