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 第92章

保护她?在这么个我连自己都照看不好的地方?笑话。

我真想挺身而出,抓住霍莉的手,两人远远离开这里。但她是不会走的。如果她不走,我也不会走。我不能走。

只要有我,人人快活

十岁时我就做了第一次性格测试。我们学校发展到了这么个阶段,觉得让学生回答诸如“你喜欢户外工作吗?”或者“你喜欢动物吗?”之类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他们不明白,在我们那个岁数,只觉得成天坐办公室的工作闷死人,跟我们自己设想的多彩人生完全是两码事。那时我们还不懂,户外工作意味着累死人的体力活儿,还有几小时两手夹在胳肢窝里取暖。

年纪这么小就接受测试,这在我们那个区还是第一次。我想,测验结果出来后,他们肯定真心实意地大吃一惊:根据测试,最适合我们的工作全是林木修整工、动物园管理员、海洋生物学家或是护林员之类的活计——最后一项是我的最爱。(他们说不希望助长我们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凡是跟体育界、娱乐界有关的全被剔掉了。不然的话,肯定有一半人希望当上职业足球运动员,另一半则必将在明星圈子、好莱坞或伦敦舞台上大放异彩。)

和鳄鱼搏斗,和狗熊角力,照料受伤的火鹤,在无人涉足的茫茫林海中巡逻……这些景象让我们憧憬了好几个星期。那时《猎鳄人》还没上演呢,史蒂夫?欧文澳大利亚著名的捕鳄专家。还没有向世人一一展示与鳄鱼周旋的种种惊险。我们小时候要是看了这个节目,肯定会觉得他简直神了。我们会认为他真是太酷了,大伙儿全都会一心盼着成为他。“史蒂夫能做到,咱们也能。”我们肯定会这么说。无比高涨的自信精神止不住地往外冒,谁都别想拦着我们。我们会出发前往动物园,观察鳄鱼的活动,看它们的大嘴如何凶猛地开开合合。老师们人人心怀内疚,家长们个个提心吊胆。他们准会拼命劝说,让我们相信当医生或律师要比做那些强得多。可我们才不会听呢。他们会吓唬我们,说会丢掉胳膊或腿什么的,最糟的情况下,还可能丢掉脑袋瓜。可无论怎么样,都别想让我们回头——我们只想成为史蒂夫。 电子站

免费午餐(3)

当时如果有他这种榜样,我们会更加渴望成为人猿泰山式的丛林保护神,这种渴望也会持续更长时间。幸好没有。否则的话,待梦想破灭的那一刻无可避免地来临,我们肯定经受不起那种晴天霹雳式的打击。即使没有他,打击已经够沉重了。我们渐渐明白了,英国的户外工作跟鳄鱼不沾边,也没有火鹤、丛林和棕榈树,只能半夜三更在泥浆里追狗獾,一连几周双脚没个干的时候,惟恐一不小心脚趾缝里长出霉菌来。

世事用它酸涩的幻灭之牙不断咬啮着我们,渐渐地,我们脱离懵懂,明白了事理。我认识到,自己不是下力气干苦活的料。知道这一点后,眼前的现实就没什么可选择的了:我更适合坐办公室。

权且屈服于办公室的束缚,同时等待名气落到我头上。我等待着被发掘。唉,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转到另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期望成为护林员了——我期待成名。

声名鹊起之前,我暂且容忍坐办公室的人生,把它视为一种无法避免的罪孽。我穿西装打领带,大办公区的小隔间里是我的办公桌,还有照明的日光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我干了漫长的六年。起初,坚守自己的梦想还不难,可现实生活让我越陷越深,劲歌狂舞和好莱坞离我越来越远。接下来,大概六个月前,我被提拔进了一个带窗户的办公隔间——我高兴极了。一扇窗户。耶!没错,一天多半时间我得拉下百叶窗,免得电脑显示器反射阳光,可窗户毕竟是窗户。总算成就了点什么,我骄傲。熬更守夜,加班加点,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看见放在屋角的那把吉他。好几个星期都没碰过了,吉他上布满灰尘。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我非得做点什么才行。

生活的发展和我的设想大不一样

我再也成不了名了。

我不可能成名,但我仍旧不希望一辈子跟办公桌、办公椅和电脑显示器捆在一块儿。肯定有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接着,我找到了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它很适合我。

我干的不是户外工作,也不坐办公室。两种生活各有缺陷。我高兴什么时候工作就什么时候工作,喜欢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工作,而且不坐办公室。

我究竟做什么工作?

我是个幸福使者,我的工作就是传播幸福。我把欢乐和阳光带进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生活目的,也是对我的工作的准确描述。我真想把自己的职业写在护照上,可惜不行。我知道,移民局或海关准会截住我,把我当成嗜药过多的摇头丸贩子、身携迷幻剂的毒贩子,用种种不愉快的手段把我里里外外搜个遍。

我不是个满腹智慧的老哲学家,我从没说自己是个什么大师,可我对人生目的自有一套见解。我不会对大众宣讲人生真谛、宇宙要义之类,但我知道我们每个人应该怎么生活:生活就是为了幸福。

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自己幸福,也让他人幸福。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目的。让子孙后代过得更好只是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附带收获。这个收获不错,也许吧,但它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我觉得撒撒谎没什么好内疚的。这里那里撒点谎没什么不对,如果谎言能让某人感觉更好,那就更没什么不对的了。想想吧,如果每个人必须说实话,随时随地、直截了当、绝对真实的大实话,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个何等冷酷、恶毒的地方啊。

“你穿白的真难看,太不衬了。”

“皮肤怎么斑斑点点的,瞧这些黑圈——你真该多睡会儿才是。”

“瞧你下巴上这块脏东西,恶心。”

“没错,你确实胖。”

“别生气呀,你自己问我的想法来着。”

“说这话有点对不住你,可是,你的床上功夫实在没她棒。”

不……不,这样可不行。会让我们生活在无尽的折磨之中,比现在更糟。给我一大筐玫瑰色的眼镜吧,我会把它们分发给遇上的每一个人,我会上下求索,直到这个星球上的男男女女每人都戴上一副。

也许我说得太含混,也许我想模糊过去,只说一句我是个幸福使者完事。怎么才能传播幸福?究竟什么是幸福使者?可能是迪斯尼游乐园的工作人员,可能是亿万富翁慈善家,也可能是《哈利?波特》的作者(我巴不得),或者是在儿童聚会上表演戏法的魔术师。我的工作不是这些。

免费午餐(4)

我专门冒充名人的亲戚。这就是我的职业,既合我的心意,我又胜任愉快。不是整日欢歌笑语,这是一份艰辛的工作,我必须机智灵活、风趣怡人、耐心细致。一天二十四小时,随时准备响应工作的召唤。

是的,我告诉别人我是罗素?克洛的哥哥、罗伯特?雷德福的儿子、布鲁斯?威利斯的兄弟。不用说,不能同一场合一股脑儿全用上,那就白痴了。还有,我不像《天才雷普利》中的马特?戴蒙,假冒他人搞成神经病。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算不上诚实,又怎么样?诚不诚实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不觉得自己是个骗子。这个词用在我身上,还有我干的这一行,未免太苛刻了。我不骗人钱财,也不拿别人的要紧东西。我接受礼物,价值适度,不会让我的赞助人无法承受。对,我就是这么看待他们的。我从事的是艺术活动,他们则是这一门艺术的赞助人。

没有谁受损失,没有谁因此变穷了。我既风趣又和善,我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同凡响,我把浪漫和兴奋带进他们的生活。邂逅凯文?科斯特纳的兄弟,或是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儿子,这种事能让大多数人说好几年,也许直到他们的人生尽头。看见我时,人们露出微笑;我离开后,笑意仍旧在他们脸上盘桓,希望有一天能再见到我。他们全都那么激动、幸福,我让所有人感到无比幸福。

我的亲戚们也有好处。我替他们免费宣传——全是好话。我总是说他们是如何如何出色的大好人:杰西卡?兰格是多么好的母亲;汤姆?汉克斯是多么了不起的大哥;有格温尼丝?帕特罗这样的妹妹,我这个当哥哥的是多么幸运。

这些正是我的听众渴望听到的,也正是我告诉他们的。

我使他们幸福,世界由此运转得更加顺畅。

沉闷的现实生活

(简单提几句)我没生在好莱坞,跟无论哪个名人都扯不上关系。(惟一的例外是英国女王,不过这种关系牵强了点儿:她跟我,外加好几百万非皇室出身的英国人,都是征服者威廉的后代子孙。)

把伦敦远郊看成一顶皇冠,我就出生在皇冠的宝石上,当地的大名是萨宾顿。(高雅人士喜欢指出,这里就是旧时的萨里。过去的萨里、现在的萨宾顿希望自己能脱离大伦敦西南地区,唤醒人们心中对于往昔乡村生活的向往:绿色的田畴、起伏的山丘、鲜花烂漫的田野。)

我不是抱怨。这地方挺可爱,尽管有人不怀好意地说它城不城、乡不乡。这地方的生活安宁舒适,没什么不对劲的。宽阔的泰晤士河流经此地,河上没有川流如织的轮船,有的是划船扬帆的地方,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河对岸就是汉普顿宫,笙歌不断的金斯顿就在往上走大约一英里的地方,很可以过点不过分奢靡的夜生活,充分满足你的购物欲望。

我的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体面人。我舒舒服服地长大,从没受过什么虐待,没什么可自伤自怜的。我们家不是什么超级大富豪,也没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中产阶级,就是指我们这种人家。

我在学校里不算出类拔萃,不过还不错。没遇上《死亡诗人协会》里那种明师,但也不能说自个儿所受的教育有什么可抱怨的。

我的空闲时间都花在排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上(我演过哈姆雷特、帕克和奥塞罗,全在同一年)。我还是男生乐队的首席吉他手、词曲作者。乐队名叫葡萄牙女同志,简称同志。想出这个名字时我才十五岁,当时大伙儿都觉得这个名字有意思极了,又机灵又滑稽。那时我们喜欢乌七八糟的衣服、怪里怪气的发式。现在想起来,我得说,我们同志乐队的风格介于说唱摇滚林普?巴兹提特和约翰?佛格蒂之间。想想那是什么玩意儿吧,如果你有胆子的话。

就算在那时,我做这些事也不全是为了好玩,虽说确实好玩。我是想成就点儿什么。我想阔步离开这块舒舒服服却没多大意思的郊区。这儿的生活充斥着无聊琐事,云山雾罩地把我裹在里面。惬意、温暖,但没什么出大名的机会。当时我觉得自己不同凡响。但是现在,脱离少不更事、自视不凡的时代几年之后,我认识到,我只是个普通人。你认识的毛头小子中有多少怀有同样梦想?全部?说对了。 bsp;免费午餐(5)

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虽说本人不是劳伦斯?奥利弗,没那么耀眼的才华,但我还是有一点的,而且我学东西很快。我有才能,我有潜力?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 倒序 正序

《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