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 第117章

最后,是史蒂夫提出了那个尼克不敢提的问题:

“还有幸存者吗?”

消防队员耸了耸肩。他脸上一层汗,这使他的脸色显得更加苍白。

“我们还没能够到近处去看。不过,我想像不出来怎么还会有人幸存下来。”

尼克也觉得这难以想像。

消防队员陪他们走过去。面对火车残骸,人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结伴而行的愿望,会产生一种推迟行动的愿望。

他和史蒂夫的任务就是辨认尸体。

尼克差一点笑了起来;这是因为神经过度紧张。努力辨认尸体;努力把尸体复原;统计数字;计算遇难者人数。

首先,要等残骸的温度降下来。

“你知道究竟是什么爆炸了吗?”史蒂夫问。

消防队员点了点头,两眼无神地说:

“化肥。”

“什么?”尼克吃惊地问。

“化学肥料。另外一列火车,从对面开来的那列货车上装的是化肥。”

沉默。

“他们是这么说的。”

又是一阵沉默。这一次比前一次沉默的时间更长。

一旦可能,他们就开始投入工作了。他们从破坏最轻的尾部车厢开始。这些车厢就像任性的孩子发脾气时把自己的玩具火车一巴掌推倒似的,倒在铁轨外面。底朝天,或者侧身躺在地上,完全被烧化了。这还是受破坏最轻的车厢。

他们没有进到车厢里面,因为里面还太热。他们站在路边等着,等着身穿闪闪发光的工作服的消防队员给他们送来第一批需要辨认的尸体。

竟然还有幸存者,这简直是奇迹。那些翻倒在地上的车厢本身为那几个幸运儿提供了足够的防热保护,使他们后来可以向《邮报》“出售”自己的见证。这是以后的事。眼下,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还都毫无知觉地躺在担架上,医疗队的人正在进行紧急抢救。

尼克很想笑。鉴于目前的情况,“紧急抢救”这个词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接着,他们搬出了第一具尸体,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去想,这是眼下惟一可取的做法。让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就像你在洗碗的时候那样。一具尸体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尽管尼克的任务是要证明那些尸体也是人。然而,尸体就是尸体,即使他还有一张人的面孔,还有一张身份证。

并不是所有的尸体情况都是如此。

此刻,他们正在填写另外一张表格,对死者进行描述的表格。大约的年龄,身长,性别,眼睛的颜色,身体特征,服装,头发,用语言描写他的外表。

这一切已经是丝毫没有人性的东西了。

他们来到第五节车厢,天已经黑了。人们在火车残骸四周架起了卤素探照灯。还支了一个帐篷,在里面分发三明治,把热饮料送到牧场上。他们准备在那里过夜。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喋血快车(5)

“你想要一杯茶吗?”尼克问史蒂夫。

警探史蒂文?沃伦正在检查一个手提箱,箱子的铁链还系在主人的手腕上。又是一具尸体。

“一杯什么?”

“茶。你知道,那味道就跟刷锅水差不多,不过比刷锅水热一点。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加些牛奶和糖。”

“好吧。”

史蒂夫比他小十来岁,可是今天晚上,他却像个百岁老人。

“好吧,一杯茶。”他又重复了一遍,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个手提箱,“这箱子怎么打开呢?”

“在正常情况下,是用钥匙打开。”尼克一边回答,一边在尸体衣袋里翻找着。

史蒂夫开始翻动那依然鲜血淋漓的衣服。

这只是一具尸体。一具尸体而已。

在供应食品的帐篷周围,就像围着昏暗的路灯飞舞的小虫子似的,聚集着尼克最讨厌的两种社会寄生虫:政客和电视记者。这后一类人中的一个典型的代表手里拿着话筒朝尼克走来,但是,当遇到警察那严厉的目光以后,他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又退了回去。

“请给我两杯茶。”尼克对警察局的年轻实习警察说道,今晚,这个年轻人被提升为茶馆老板。

“怎么样?”实习警察问。

“还行吧。”

他点了点头,目光严峻。

“两杯茶。还行,老板。”

就在他们旁边,两个来自首都的议员正在和一个尼克不认识的人一起讨论媒体报道的策略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那就只剩下人为的因素了。”其中的一人说,他们代表着国家。

“这是一个我们永远不应该排除的因素。”那个陌生人坚持说,“人的因素必然要在一定的时候起作用,即使是在世界上最自动化的领域,零风险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您是否意识到,我们又需要实行国有化了?二十年里发生了两次这样的事故!我们要受到口诛笔伐了。这件事会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陌生人耸了耸肩。

“如果不这样做,代价可能会更大。”

“来两杯茶,老板!”

尼克慢慢走开了。什么都不想。他看到史蒂夫蹲在打开的手提箱前。

“你有什么想法?”年轻的警察站起来,接过茶杯,这样问道。

尼克看着那台被烧得变了形的手提电脑。

“完蛋了。除非能把硬盘取出来,可我根本就不相信还能做到这一点。”

“不,我不是说电脑。”史蒂夫指着一个看上去完好无缺的保温容器,“我是说这个东西。”

尼克耸耸肩。

“毫无概念。你先把它放在一边,等咱们回去的时候把它送到化验室去。”

3

尼克怀疑地摇了摇头。

“我不相信。”

他琢磨着局长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似乎看到一种既是个人的,又是职业的询问,就又强调了一遍:

“非常抱歉,但这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他的上司搔了搔自己的头顶。

“你们昨天晚上分手的时候,他的状态怎么样?”

“是今天早晨,先生。我们是凌晨3点钟离开那里的。史蒂夫的状态也和所有跟尸体打了十二个小时交道的人一样,全身都带着一种死人味。我也一样。我们大家都带着一种死人味。”

“这就对了。”

“不,这就恰恰不对了。当一个人跟尸体打了十二个小时的交道以后,他会产生各种想法,惟独不想再增加死亡人数。”

局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生活中没有女人吗?会不会是女朋友把他给甩了?”

尼克停顿了很长时间才回答,至少他自己觉得是这样。

“史蒂夫更喜欢男人,如果您想知道一切的话。”他冷冰冰地回答道,“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情况,但他也并不以此为耻。请不要对我大发议论,说同性恋者会因为更重感情而采取了这种过激的行动。史蒂夫并不比您或者我更加多情,他也不觉得自己的性倾向有什么不好。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性倾向成为一件国家大事。”

尼克说话的时候冷不丁地想到,自己说话到底是应当用现在时呢,还是用过去时。他实在难以做到。史蒂夫自杀?这决不可能。

局长抬起手,手心朝前。

“请您心平气和一点,警官。其实,我也和您的观点一致。我之所以在这里诡辩,是想考虑各种可能性。我说的很明白:各种可能性。我本人对沃伦警官也十分尊重。”

“他不是自杀的。”尼克再次肯定地说,“史蒂夫不是那种人,根本不是。”

喋血快车(6)

他的上司吸了一口气,接着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事实,好吗?沃伦警官具有携带私人武器和拥有一支猎枪的许可,对吗?”

尼克笑了一下。

“他是个出色的猎手。一个百发百中的猎手。在他手下,不会有活着的猎物。”

“这支猎枪,他放在哪里?”

“放在他家里。”

尼克犹豫了一下。

“我想是放在他的车库里。”他又补充了一句。

“不会放在车里吗?”

“不会。”

“也不会放在巡逻车里?”

“那辆卡车?更不可能了。”

“那他把这支猎枪拿到巡逻车里做什么呢?”

尼克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先生。我一点都不明白。”

“你们是什么时候分手的?”

尼克想了一下。

“我们是3点钟离开那里的。史蒂夫把我送到家里,因为顺路。分手的时候他对我说,他把卡车送回警察局,然后开他自己的车回家。我建议他直接开警车回家,他说反正顺路,这也是真的。我们大概是在3点20到25之间分开的。最迟是3点半。”

局长沉默良久,然后才说:

“法医估计,死亡时间是4点30分左右。”

尼克皱了皱眉。

“把我送回家一个小时以后,他还呆在停车场里?这根本不可能。他和大家一样,已经筋疲力尽了。我们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睡觉。”

“您没有觉得他情绪低落吗?”

“没有,先生。”

“您没觉得他想说什么?想到哪里喝一杯吗?”

“我们喝了一夜的茶,先生。”

“我指的是一杯别的东西,烈一点的。”

“史蒂夫不喝烈酒,先生。”

局长皱了皱眉。

“从来不喝?”

“是的,先生,从来不喝。”

一声叹息。

“真的!”

尼克微微一笑。

“他属于新的一代,先生。只吃汉堡,喝可乐,每天早晨散步。他是一个健康的青年人。”

他的上司怀疑地撇了撇嘴。

“我不认为偶尔喝一杯黑啤酒或者麦芽威士忌,会比他们那种臭烘烘的苏打饮料更有害。我始终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喝那种饮料。不过,咱们走题了。他最近在忙什么案子?”

尼克想了想,在脑子里回忆了一下这几个星期的案件。

“没什么大事,先生。诸如市中心偷小型摩托车案件;在霍利路发生的一起盗窃案;监视那些买卖赃物的家伙。总之,都是些普通的一般性案件。”

“没有什么让他处于危险,使他成为别人谋杀的目标的事?”

“没有,先生。”

“那么,就是自杀。”

“不可能,先生。”

“现场留下了几个字。”

下载

尼克闭上眼睛。

“请说吧。”

“在挡风玻璃后面,有几个用手在水雾上写的字。got to go。其中两个‘g’都是大写的。”

“可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这究竟是谁写的。”

“没错。但这句话不会让您想到什么吗?”

尼克叹了口气。

“这是一句大家平时经常说的话。昨天我们下车以前可能说过这句话。说这句话是为了彼此鼓气,当我们预感到面临的是地狱般的工作时。它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完全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

他的上司慢慢地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警官。”

“让我来调查这个案子吧,先生。”

被诅咒的府邸(1)

1

已经好几天了,一场浓浓的大雾让你伸手不见五指,所有的交通都中断了,人们只能在这座当年的总督府的城市里步行。这是污染造成的又一个后果,乔尔齐奥·左尔齐心里想道,同时,用?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 倒序 正序

《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