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官场》 第63章

对于王清华而言,现在对检查工作主要也就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的时候。不过一下子给了这么重的担子,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好在对清水镇的情况自己还算比较熟悉。

所以两个人几乎同时说:“没有什么了。”

王清华接着道:“韩检,在介入调查小王庄水库溃坝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这是必要的程序,好在王清华在上任这个副检察长之前,通过学习了解了一些办案程序。知道检察院这块所有案件的决定都是由检委会决定,但议案一般都是由检察长,起码是副检察长提出来的。

这就明显存在一个对整个案件的了解情况和对案件的看法问题。检察长提出议案自然会有检察长的理由和意图。知道了这些理由和意图,就可以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办案中走弯路,也可以让自己在今后的办案中少一些阻碍和麻烦。

当然还有我们传统的请示汇报问题。多请示、勤汇报,才能得到领导的信赖和支持。工作中如果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和支持,就算你有再大的能耐,查的案子多么彻底,如果得不到领导的点头认可,最好还是徒劳。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费力不讨好。

韩舒静笑笑,显然对王清华的问话感到很满意:“小王庄水库溃坝,对小王庄造成了灭顶之灾,小王庄三百余口人,几乎全部罹难。这件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全世界,都引起了非常大轰动,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省里既然把这么重要的案件交给了我们,那么我们就要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为一旦出现纰漏,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要么使小王庄三百多百姓蒙冤而死,要么冤枉一大批干部。这两头,无论哪一头都不是你我能承担的起的。”

“所以,在调查过程中绝对不能出现半点马虎,无论得出任何结论,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这是我说的第一点。第二点,也是我们公检法部门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办案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用有色的眼睛看人、看事,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所谓公正的立场说白了就是没有任何立场,不以任何人和任何事的意志为意志,要把握好法律这个准绳。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一名人民检察官,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也要为人民负责。除此之外,我们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

“第三,要始终置身事外。这里所说的置身事外,并不是说让你不作为。相反,这样的置身事外,是要大作为,正确作为。我们现在党内有些领导,喜欢用‘打招呼’、‘作指示’这样的方法干预司法工作。作为我们检察官,一定要坚定立场。不参加任何帮派,不为任何卖力,不以任何人为靠山。如果真要我们找一个靠山,那就是人民。”

“这就是我对你今后工作的三点要求。小王庄事件,事关重大,我现在也不好提什么看法和意见。希望你今后在工作中好自为之,不要做人民的罪人,做历史的罪人。我就说这些吧。”

韩舒静的一番话,让王清华产生了不小的震惊,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惑。比如说,不以任何人为靠山。如果不以任何人为靠山,那么自己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学尚未毕业,一无学历,二无背景,如何能当上这个副检察长呢?再说,你韩舒静如果没有背景又是如何当上这个副检察长的呢?难道真的是凭个人过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说辞,好像说服力不是很大!

第八十六章 陈风

第八十六章 陈风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韩舒静的话当成了官场的金科玉律,那么现在的官场就不会有现象存在了。但是如果所有官场的人都把韩舒静的话,当成狗屁不通的官面话,那么官场比现在的情况肯定要严重的多,说不定已经是混乱不堪。只有一部分人,那怕这部分人的数量很少,坚守了信念,跟韩舒静一样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时刻挂在心上,才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不敢过分猖獗。

当然,像韩舒静这种人在官场中的作用到底能有多大?恐怕也没有人能说的清楚。因为官场还存在一个权利的制衡问题。权利的制衡才是阻止一切现象最有利的武器。我们国家现在之所以现象这么严重,从根本上来讲,不能完全归咎于某些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执政的不利,或者是有些“愤青”所说的从根本上的。

相信,无论那一个政党执政,都不会希望自己马上覆亡,都不会对现象听之任之。之所以现象得不到很好的遏制,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制度的不完善,让某些存心不良的人有空子可钻。第二体制还不够完善,权力制衡没有能够平衡。

像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等这些看上去政治比较清明的国家,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人的素质有多高。我们总不会说,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劣等民族吧。相反,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问话积淀,肯定有着比别的民族更加优秀的一面。强汉盛唐自不用说了,就连满清政府乾隆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在整个世界上都是绝对的老大。

只是在进入近代以后,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太过于温和了,民风淳朴,君王们治理的还算能够顺应民心,再加上,千百年老百姓对君王产生的天生的畏惧,所以老百姓就不愿意变革,不愿意走一条资本主义新路,不愿意把君王从神圣的宝座上推下来。这才使在近代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慢了一步,又遇上了满清政府的穷途末日,出了嘉靖、咸丰、道光、同治等一连串的窝囊皇帝,又有慈溪太后趋炎附势、崇洋媚外、一味忍让,才造成了中国的百年屈辱史。

当然这也是封建帝制的必然后果。后继之君一代不如一代,导致天怒人怨,群起而灭之,继而产生新的君王。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老百姓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体制,只是对具体的君王,准确说的官府产生了怨愤。在他们眼里,是无能的君王造就了的官府。无能这个词语是包含着同情的。他们对君王是同情的,痛恨的只有官府,更不用说对制度的推翻了。

只有一些绝世聪明的人,才似乎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病,比如曹雪芹、顾炎武、梁启超。但也是隐隐约约的,不是明朗的,他们的内心尚存疑虑。这一点毋庸置疑。要不然也不会搞什么君主立宪制了。

所以在我们这个国家,官场永远是众矢之的,而对清官的渴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唯一例外的只有文化大革命时期,但也被历史认定为是一种病态的社会。既然社会从根本上是病态的,那么在这个时期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被否定,甚至被贬斥,也就不存在好坏之分了,只能说一切都是坏的,一切都是疯狂的,连人性都是被扭曲了的。

这是一个民族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不是一个人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如果用这些来衡量韩舒静的话,韩舒静的话显然有些天真。或许韩舒静自己也知道,只是在说一些官话吧。这一点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也只能是猜测,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就目前而言,王清华没有掌握x市任何一个人的事实,因此也不能下任何结论。

想到这里,王清华突然感觉眼界更宽了,对官场的认识也更深了一步,明白了三个道理:一,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二,不是一个人造成的,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集团;三,权利失衡的地方必然有问题。这三点认识对他今后在调查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午王清华在陈风那里了解了一下水库溃坝的调查情况。

陈风说:“现在调查工作几乎还没有展开,主要是因为,刚刚抓了程越,公安局那边现在情绪很大,公安干警都愿意跟检察院这边合作。说什么合作完了,连自己也被抓了,还不如现在就被抓了。”

王清华问:“赵局长是什么意思?”

陈风说:“赵局长既不发表意见,也不做行动安排。”

陈风虽然没有说的很具体,但王清华也能猜出七八分。程越是赵金明的连襟,抓了程越,赵金明肯定是意见最大的,也是最难堪的。但是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所以就死扛着。

王清华又问:“那你们就没有给市委反应吗?”

陈风听了,鼻子哼了一下,好像有很大的不满说:“我和龙检不知道给市委反应多少回了,每次反应完要么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是被人家顶回来,说叫韩检直接给他们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市委和公安局那边穿一条裤子,都他妈的是混蛋;第二,市委衙门大,狗眼看人低。”

陈风不愧是干司法工作的,说什么都喜欢说出个一二三,不过就是脾气有点大,说话也很粗。

王清华说:“那总不能就样算了吧。现在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调查取证已经不太容易了。时间再长了,恐怕就更不好调查了。”

陈风听完,神秘兮兮地对王清华附耳道:“王检,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啊?”

王清华笑了笑道:“这跟糊涂不糊涂没什么关系吧。”

陈风道:“看来兄弟你是真糊涂。那我就给你说了。你是清水镇那边过来的,你应该知道清水镇镇长兰英是谁的吧?”

王清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陈风继续道:“既然这样,后面的就不用我说了吧。”

说到这里,陈风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清水镇镇长是市委书记兰沧海的千金,市委书记本身对这件事情就不想深究,只想做些表面文章完事。

王清华想了想道:“你的理解我明白了。但是你觉得兰书记会这么傻吗?”

陈风一下子愣住了,问道:“兰书记傻?此话怎讲,兰书记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怎么能说兰书记傻呢?”

王清华笑了笑道:“你想,大家都知道兰英是兰沧海的女儿,如果兰沧海这个时候阻止司法人员介入调查,不是明白着干预司法,包庇自己的女儿吗?这种欲盖弥彰的做法,别人一看就会认为,事故责任肯定完全在他女儿兰英身上。他这样做不仅救不了他女儿,而且会连他自己都被拖下水。你想兰沧海会这么笨吗?”

陈风好像突然醒悟道:“照你的意思说,阻止事故司法部门介入事故调查的另有其人?”

王清华道:“这个结论现在还不好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兰沧海绝不会阻止司法部门介入事故调查。我们不妨先给韩检说一下,让韩检出面,直接找兰书记,让兰书记做出批示。”

陈风听完,一拍大腿道:“你说的倒是个办法,不管行不行,我们先试试。我这就去找韩检。”

陈风是个急脾气,说干就干,说完起身就要走,刚起身又觉得不对劲,憨憨地笑了笑道:“差点忘了,你是副检察长,这件事情应该由你反应。越权了,你不要见怪。”

陈风说的很诚恳,没有半点虚情假意。王清华就笑了笑道:“其实谁说都一样,以后只要我们通力合作就是了。我新来,检察院的很多工作都不了解,以后还要你多多指教呢?职位问题,咱们就不要再见外了。”

在刚才和王清华的谈话中,陈风几乎已经忘记了王清华是一个新手了,对王清华的分析也觉得头头是道,要不然也不会马上做出去给韩舒静反应的决定了。王清华这样一说,陈风马上又反应过来了,从内心里对这?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玩转官场 倒序 正序

《玩转官场》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