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飘落水自流》 第23章

半天我说,你为什么想念大学?

小晏看上去显得平静许多,她说,学好文化,想回我们老家当老师。

你们那里的老师工资是不是相对比较高啊?一个月挣多少钱?

我们那里早些年很穷的,饭都吃不上,哪还重视什么教育。

不挣钱你回去干嘛?

挣不挣钱不要紧,反正在乡下有钱也没处花。

我不解地望着小晏,她也用一种“我的心思你永远不会懂”的眼神看了看我,然后她说,小时候,以为全世界就只有那一个地方,以为全世界就只有那么几个人,总之以为那个小山沟就是全世界,那儿很穷,有很多小孩上不起学,他们的童年在麦田稻地里度过,有的才几岁大,就要挑起家庭沉重的担子,和这儿的孩子相比,他们没有玩具没有图书没有零用钱没有新衣服,有的甚至连饭都吃不饱,那种挨穷的生活是你根本想象不到的。生活在大山里的人都靠土地吃饭,因为山里进不去车,每家每户只能住着稻草房,你知道什么是稻草吗?漏雨的!

漏雨?

嗯,在我们村里只有一间学校,那间学校也是用稻草搭的,四周都用黄泥垒的,学校没有什么年级的区分,也没有更多的座位,大孩子小孩子都搬着自家的板凳坐在一块,条件可想而知,哪会有人愿意去那种穷乡僻壤的小山沟教书啊?你不知道,有时候学校挺长一段时间都没老师!

小晏说的这所学校,就感觉那么有印象,我突然想起念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看过《一个都不能少》那部电影,特逗儿。我记得当时我和刘星俩坐在一块,看那些小孩一个个灰头土面地搬砖头把我俩乐得都岔气。后来老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班上爱耍宝的男生都跟女生面前掐着腰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什么的,可谓风行一时!在那个当时我特崇拜那部电影的导演,我觉得他挺搞乐儿,就像我妈说的小铅笔头的故事,说她们小时候有些小孩吃野菜吃得大便不出来,说什么十粒米一条命,我就感觉他们岁数大的人跟孩子面前特能瞎编乱造,特没谱儿!可是当小晏跟我这么说,她说的她老家的那个贫困山区,不知道为什么,我听了一点儿都不觉得可笑,我的心甚至被她的哪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特疼!

我问小晏说,那你也在那草房里上学吗?

小晏说,在山里,我爷爷家还算比较富裕的人家了。我七岁那年,到了上学的岁数,我爸就把我接到城里上学,这可把全村的小孩都羡慕坏了,他们一起送我,一直把我送出村里的山路,他们让我记得回去看他们,大家都哭了。那天的情景我一直没有忘,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最初的梦想,梦想自己可以站在村里的讲台上当老师,让山里的孩子也可以走出来脱离穷困的生活。但现在,我却呆在这儿,每天规规矩矩上这个课那个课,被表扬过来表扬过去的,我似乎永远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可我却永远不会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从头到尾,我都在想,要是自己考上大学,我妈那老太太肯定砸锅卖铁也会供我念,我想到小晏她妈眼巴巴地求她放弃,然后再想到我妈眼巴巴地求我努力,我趴在窗台上,真是有很大的震撼。

那天晚上,我和小晏聊了很多很多,我跟她说了我小时候的事情,说到刘星也提到悠的灯,还有池塘里青蛙欢快的叫声,那些田地里泥土散发出的香味是一种不关乎任何因素的绝对安生。

这天晚上,在小晏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很高兴,也很感动,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激烈的感情破茧而出,我不知道它算不算同情,总之再看小晏的时候,真想抱抱她,就觉得处在某个角度上很舍不得她。

我们离开晾衣房的时候天都快亮了,但走廊里还有一撮小尼姑在闹。我们走到二区的那排寝室,就是我们寝室的那个区,每个屋都是灯光通明,有的宿舍门外放着大旅行箱,各式各样的手提包塑胶袋什么的,看来就等天亮回家了。

我跟小晏站在我们俩的寝室门口,就像上回送她熊的时候那样面对面地站着,我刚想说点什么,康健突然从小晏她们屋里钻出来,康健望着我好像也想说点什么,结果话倒没说,吐了一地,她边吐边踉踉跄跄往厕所里走,撞了走廊里的小尼姑,还拿双眼横人家,一瞅就是喝大的德行。

〈22〉

我们屋只有柳仲一个人,企鹅和袋鼠也不知去向了,光剩下横在床上的旅行袋。柳仲挺舒服地坐在桌子上,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拿根棉棒,看见我回来,她把那根沾满黄色碎状物的棉棒从耳朵里捞出来,跟扔标枪似的扔给我,算是打了招呼。

我把门关好,我说你也真是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是不对的!

柳仲用手捂住话筒咯咯笑,她说,大■■,你丫爱上罗家英了咋的?我可不是至尊宝,我是他姥姥!说完继续电话熬粥,看她那样不用问都知道电话那头是谁,什么忠心良心的小夏利,没跑儿!我拿出旅行袋开始收拾,主要还是挑几件比较干净的衣服,好回家炫耀一下自立能力,跟老太太叫叫嚣。

柳仲讲到200卡警告没钱,只好跟男朋友挂断电话,她说,真幸亏了马忠良,要不美丽她们不能走,她们追根究底,还让我找你去,真要命!

我说,你那都是自找的,该!

柳仲从桌子上蹦下来,她挺正经地说,姐姐今天真高兴,打香港回归就没这么高兴过,听小美丽她们上竿子讨你欢喜,姐姐觉得特体面,特光彩,那心情就跟住进五星大宾馆一样,特牛b!

bsp;第二章 抚摸灰尘(46)

你刚才不是说,你爷爷家在村里还算比较富裕的人家吗?

嗯,但那个时候还是要靠地吃饭的,实际上,我爷爷含冤了大半辈子,他过去是军人。

原来,小晏的爷爷是一名文化兵,抗日战争解放以后被安排在城里做播音工作,这件事传到村里算得上光宗耀祖,因为在那个年代小广播如同现在的电视机一样,老百姓都是通过它了解外界的动态和局势的。后来文化大革命,有一天小晏的爷爷正在广播站上班,突然就冲进来一群人把他抓走,接下来又是游街又是批斗,也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事儿。就这样,这位老爷爷稀里糊涂地丢了工作,用小晏的话说那本来也是一段稀里糊涂的岁月。

七六年文革终于结束,老爷爷得到平反的时候哭得老泪纵横,党虽然还给他清白,可是他的青春已经在冤屈之中耗尽了,他不可能再回到当年的岗位上去。那个年代有一个政策就是子替父班,于是小晏的父亲作为长子理所当然地进城接班,但他对播音的工作一无所知,最后也只是被安排在安东的某个国营企业。小晏就出生在安东,不过这个地方老早以前,早在他们家还没有搬来大连以前就改名叫丹东了。小晏说,由于当时的条件所致,她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送回老家,当年老家的那个穷山沟想通一封信都难,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一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花自飘落水自流 倒序 正序

《花自飘落水自流》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