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封信》 第21章

笏械囊路15梦锶啃轮寐簟?月16日,王妈妈把圆圆送到当地镇中重读初中三年级,学校离她家有二里多路,王家父母怕她走路太累,8月20日,给她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王妈妈经常叮嘱圆圆,上下学路上要走在同学中间,注意新蔡县她姨家来人闹事…… 在圆圆的房间,屋子布置清爽,只摆放了一床、一桌、一椅。靠近窗和床的墙壁上有铅笔写下的几句话,那是圆圆的杰作,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圆圆也需要用榜样激励自己。床边的墙上,最醒目的一句是“一定要争气,向童第周学习。”而书桌前的墙上则是,“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多花时间做铺垫”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等立志的话。她是艾滋孤儿中年龄最大,也是学习最好的,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考了全校第二、班级第一。 在城市里的人看来,这些村民的日子非常拮据,但在艾滋孤儿眼里,这里是天堂。“没爹没娘的苦孩子,咱更得高看她一些,不能让她有一丁点委屈。”圆圆的爷爷说,“现在这孩子白胖多了,刚来的时候面黄肌瘦,才60斤,一小水桶水也拎不动,现在有百十斤重,给她钱从来舍不得花,捏着藏好,说是用来上学读书。” 高丽啊!你现在已经走出了苦难,可以安心读书了。  '返回目录'  

6艾滋孤儿闫宏桢(1)

小宏桢(化名)父母因艾滋病死亡之后,他一个人在家乡靠乞讨和拾荒养活自己,因此,正读小学五年级的他;已无法继续读书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人看他太可怜,同时又听说山东的高新庄收养孤儿;便租了一个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山东,被村长的哥哥收养。 村长的来信 老姑奶(乡亲们的尊称): 您好! 来信收到,我代表全家人向您老人家问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您老人家百忙之中,给我来信;心中十分感动。 更令我敬佩和激动的是您老人家无时不挂念孤儿的学习和成长、前景和命运,日夜在奔忙和操劳,可以说操碎了心。我替宏桢谢谢您老人家。随信寄上闫宏桢的成绩单。 好啦!老姑奶我有不到之处,请您老人家多原谅。 祝您 健康长寿! 闫某某 2003年1月26日 证 明 闫宏桢,男,12岁,自转入梁堂小学五年级以来;学习认真;遵守学校纪律,成绩优异,在2002至2003学年第一学期取得成绩如下:语文:963分,数学:954分,常识:90分。 获得我校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梁堂小学 2003年元月16号 闫宏桢的来信 尊敬的老姑奶: 您好!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不知写什么好。首先谢谢您对我的长期关照,同时也祝您身体健康。 我要向您说说我现在的情况。我的生活很好。两个姐姐对我的关心无微不至。妈妈什么事都依着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只要是对的,她都很支持。 有一次,我看见我们班的同学在用(沙)带(袋)系在(腿上)跑步,我回家就向妈妈要。妈妈毫不犹豫地说:“等明个(天)赶集去给你买。”等我第二天放学回家,看见桌子上放着(沙)带(袋)。这时妈妈走进来说:“只要你学习好,我什么都给你买。”听到这样的话我深受感动。 现在我再向您说说我的学习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赶在全班前三名之内。在这段时间内我和我的新同学和老师相处得非常融洽。 老姑奶我在这边情况一切都很好,谢谢您的关照,特别使(是)您给我寄的《作文报》,使我学到不少东西。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不辜负您对我的希望。最后祝您: 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随信寄上我的作文一篇。 闫宏桢 2003年4月15号 我的老师 在我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六位老师教过我。这六位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二年级的老师——张老师。 张老师已40多岁,中等身材,大大的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额头上有很深的皱纹。她是个温和而严肃的好老师。 记的有一次刚开学的第二天,张老师就开始检查我们的作业。当检查到我的作业时,老师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眼睛死死地盯着我的作业本;不时用红笔在我本子上写字。我好像看见老师严厉的目光在说:“你放假这么长时间不做好作业,整天就是玩。现在作业做的即(既)脏又乱。”我的脸渐渐红了。等了一会,老师看完了,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怎能在这个新世纪生存下去,以后再作(做)不完作业,或作(做)的脏,就把你的家长请来。”说着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还有一次,我们班练习赛跑,我跑了前十名,竟没有到乡里去比赛,我很不服气。张老师知道后,就安慰我说:“今年去不了明年再去;不要垂头丧气,要于(与)困难作斗争。”顿时我心里像落了块大石头,舒服了很多。 张老师确实是个严肃而温和的好老师。 老姑奶您好,我不知道这篇作文的质量是否好。希望您把阅后评价寄过来,让我也知道那些失误,我会以我的最大努力,去改好它。 闫宏桢姐姐的来信 尊敬的老姑奶: 我是闫宏桢的大姐闫玉,谢谢您给我找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几个月过去了,我和弟弟相处的很融洽。他刚来到我们家时学习不是很好,说实话,您收到的成绩单是假的,是我叔和老师商量好的。但在这几个月中,由于他的聪明和我的辅导,小桢成绩突飞猛进,很快跃到了班级第一名、全年级第二名(语文:87,数学:96)。有时日子是清苦点,但母亲视弟弟如同己出。 但是飞来横祸,母亲并非故意的一句话让叔叔听到了。尽管随后母亲就跟叔叔赔不是,但他不听,执意把弟弟拉走,还说要把小桢送走。我弟弟吓坏了,抱着树哭着喊着不走。但叔叔生拉硬拽,树被抓破了皮,弟弟被领走了。我和母亲找过他几回,想领回弟弟,但叔说:“我收留的我养,不用你们操心。”我母亲很难过又有哮喘病,常年吃药,这几天她打了十几天的吊针,人也瘦了十斤…… 现在弟弟见到妈妈就躲着走,母亲很伤心,为了躲避这一切,为了我的母亲,我已放弃我的学业,在离家十几里的工厂打工,上的是夜班,正好治疗我的失眠。就让弟弟在叔叔家吧。 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闫 玉 2003年6月2日 村里的邻居详细地介绍了这场变局。  '返回目录'   txt小说上传分享

6艾滋孤儿闫宏桢(2)

闫宏桢12月来到新家的,全家相处很好。一天,妈妈把蒸馒头发酵用的“面起子”晒在屋顶后下地干活了,家里的钥匙就留在了小桢手里。没多久,小桢到村子里玩,下雨时妈妈急匆匆赶回来收东西,却找不到小桢心急之下,说了一句“这个祸害”。不巧,被路过的叔叔听到了。 叔叔据此断定,妈妈在家里也不会待小桢好,便执意将小桢领回了自己的家。 此事在村子里也沸沸扬扬,他们都认同:妈妈对小桢很不错,叔叔这样做也出于好心。 据了解对于假成绩单,小桢有些惭愧,不过他说这一次的第一名绝不含水分。在庄上,小桢几乎没有朋友,在学校常在一起玩的也都是外村的同学。 对于不久前的变故,我和小桢没有谈及,希望他不要在心底藏下这桩事。小桢和其他5位孩子不同,是被好心人送到高新庄的。 变故后闫宏桢的来信 老姑奶: 你好! 一日不见如千年,我非常想念你。近因紧张地复习没能与您通信,请您谅解。今天晚上我与您谈谈学习与家庭情况吧! 现在正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而紧,我总是第一个做完交到组长那里去。下课后,一些不会的问题总是打破沙(砂)锅问到底,一直让老师说明白为止。有时学累了,我就看看你寄来的作文书,来放松自己。晚上回家叔叔给我加码,要求我做三道智力题。我在叔叔家伙食比较好,俺婶婶也比较贤惠,我生活的(得)十分开心和自在。俺叔婶决心把我抚养成人。无论现在有多忙,他也不误我的学习时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关于我的户口问题,俺叔没少为我操劳。俺叔婶对我真是好啊! 您在信中提到要我好好学习,超过王圆圆。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为我操劳。书面上我无法表白,只有我学业有成,才能向您老人家报恩。我想这也是您最想看到的吧。 祝:老姑奶健康长寿闫宏桢 2003年5月7日 闫村长有个5岁的女儿,现在已经办好了二胎的准生证。我看完信之后,小桢未改称呼,这样不影响他生第二胎。 作者曾与闫村长去信和当面谈过,并用开玩笑的方式说:“闫村长,你想当邓伯道吗?” 古时有个典故,“天道无知,邓伯道无儿”。这句成语是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一个叫邓伯道的人,他哥哥死了,他携着他的儿子和侄子一起逃难,因两个孩子再也走不动路,他认为自己年轻还可以再生育,于是就把儿子扔掉领着侄子逃出灾难。以后邓伯道再也没有生出儿子。 闫村长听后便说,这孩子很勤快,也聪明,下地,放牛样样都能干,学习也很好。我认为孩子是国家的,谁都应该关注,只要他好好读书,我一定会把他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老姑奶奶请你放心。  '返回目录'  

7鳏夫们的困苦生活(1)

因妻子死于艾滋病,而本人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男性称为“艾滋鳏夫”。还有一种称为“艾滋病鳏夫”;他也感染有艾滋病病毒,或已发病。这些鳏夫们常在冷落、孤独无助和疾病折磨中生活着,境况很是凄凉,而伴随着他生活的孩子们,其处境更是不可思议! 一位鳏夫的来信 高老: 您好! 您老人家忙吧,辛苦吧!贵体结实吧! 虽然未曾见面,但我从广播中听到过您亲切的话语,从电视屏幕上看见过您慈祥的面容。久违了老人家。可以说我对您老人家是一往情深的,苦于没能见过你。您呕心沥血为人类生灵操劳一辈子,都到这么大年纪了还不肯安享晚年的安逸。您老太辛苦了,我祝福您,人类都在祝福您,但愿老人家健康长寿,晚年美运,如柏如松,永远光照人间。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属相是一个会拉犁的牛,五十挂四了。我们和南边的艾滋病村仅三里地远。久病的妻子病重已经几个月了,开头光知道在附近几个诊所吃药、打针。早劝她去化验一下,她怕坏了名声迟迟不愿去。一个月前,在一位亲戚的劝导下,贤惠的妻子才极不情愿地去抽血化验。前天我得知那个叫人震惊的结果: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严重艾滋病感染者。我又不敢告诉任何人,只好一个人偷偷地哭。 天啊!灾难竟也降临到我的头上了。我再(在)撕心裂胆(肺)、我在痛不欲生、我在发疯……面对日渐消瘦、朝夕相处的妻子,我恨不能替她忍受。她在家里比我重要,老天太不公平了……一片天昏地暗,凄风苦雨。 近两年来到处求医求药,欠亲戚朋友近600元还不打紧,还欠四个诊所里180多元,几乎是不敢和人家照面啊!家里除了仅供糊口的几斤粮食之外,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上有近90岁的老母,下有已到婚配年龄?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万封信 倒序 正序

《一万封信》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