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武状元》 第382章

秦霄定了定心神,拿出一份卷轴,大声说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与将士们见面。在这里,我立下三个誓言,颁布十斩军令。每个将士们,都要听进心里。”

“第一誓:决不舍弃一个将士!从今天起,秦霄视将士们为同胞骨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战场之上,决不舍弃任何一人!”

“第二誓:决不轻视任何一名将士!晋升面前,人人机会均等。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有困难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有功则赏,有过必罚;有才者提升,无才者罢免。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有信心、有能力,都有晋升的机会!希望兄弟们,都要有一颗当元帅的心。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

“第三誓:决不让兄弟们有后顾之忧!不管是粮饷还是用具,我都会尽早发放。如果你英勇的阵亡了,我秦霄以祖先的名义发誓,大唐王朝将供养你的家人,一生衣食无忧!”

三条誓言,都很实在。将士们都牢牢的记在了心中,各自有了希望与盼头,又免不得一阵激动的大吼起来——“大唐、大帅!”

接下来,秦霄让军师金梁凤宣读了“十斩令”——“违抗军令者斩;擂鼓不进者斩;鸣金不退者斩;举旗不起者斩;按旗不伏者斩;遇敌退缩者斩;私逃离军者斩;破坏、贪污、盗贩军资军器者斩;欺压百姓、抢夺百姓财物淫人妻女者斩;自相残杀、戕害、污辱者斩。”

另外还有大小的军规与守则,一并印刷成册,下发到每一个营帐中。刚柔相济,方能治军。既要理解将士们的苦处,也要严于律法,加以约束。狂热而又人性化的氛围加上严明的军纪,那就是培养虎狼之师的肥沃土壤。

做了这么多煽情与场面的功夫,秦霄知道,要想让自己在这些人面前威信更佳,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给他们好处!

秦霄最后宣布的一条消息,让所有人都对他这个大帅更加信服和感激本月末下月初,将补发齐所有将士亏欠的军饷。另有从河东购来的牛羊,从此每三天可以吃一顿肉!

这对将士们来说,可是最好的消息了。

秦霄看着每个人脸上洋溢的那种感激、狂热、满足的表情,牵动嘴角,笑了。

第六卷 盛世霸图 第395章 虎骑师

长安,辽东军机处。

姚崇有些发愣的拿着秦霄寄来的上表,暗自苦笑。正巧张九龄来了,一看姚崇的表情,大抵明白了是怎么回来,在一旁笑道:“姚阁老,可是有河北的折子来了?”

“九龄啊,你看看。“姚崇哭笑不得的将折子递给了他:“秦霄又来打劫了。这一回不要钱要粮,改要人、要马、要铁了。五千工匠,五万匹马,三百万斤铁。狮子大开口哇!”

张九龄呵呵的笑了起来:“阁老的意思如何?”

姚崇继续苦笑:“你以为呢?”

张九龄笑:“看来,只能给他了。马匹与铁自然不好运送,只好折成银货给他送去。”

姚崇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他都能派人到淮南打劫,现在上书请求要东西,已经是很给面子了。给吧,给吧……皇帝的心思,也全在河北。现在我大唐是全力支持河北战事,其实他秦霄身上的压力,实在是挺大。我们这些人,可不能拉他后腿给他小鞋穿。要不然,到时候河北战局不利,我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张九龄面带微笑:“五千将作监的工人和匠师也给么?昨天朝会上,皇帝还叫住了几个工部的官员,说是要建一个‘芙蓉园’当作行宫,正缺人手。”

姚崇拧着眉头沉思了一会:“走,我们去见皇帝。请他来定夺就最好了。”

张九龄会心一笑:“阁老英明!”

御书房里,李隆基拿着秦霄的折子左右看了看,心下寻思道:又来了?这回要的东西更古怪了。

思索了一阵,李隆基对姚、张二人道:“二位卿家的意思以为如何?”

姚崇道:“秦霄要人要铁要马,看似是为幽州新军添置装备,这无可厚非。臣以为,当给。”

张九龄道:“臣附议。”

李隆基心中暗自寻思:你们这两个心怀鬼胎的家伙,我要建芙蓉园,你们不好直谏。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劝阻是吧?

李隆基沉思了一阵,微微一笑:“给吧。幽州那里前番惨败,辎重马匹遗失得厉害。他要添置东西,也是应该的。另外,传朕旨意,芙蓉园的工程,暂时按下不表。将作监派出大匠卢大海,领八千工匠赶赴幽州,听命于秦霄。另外,着令高力士,在淮南、河东、河北三地,采办生铁与马匹。他秦霄要多少,朕就给多少,直到给得他满意为止!另外由军机处发出制令,告诉秦霄,类似地要东西的折子,不必再递上来了。直接让高力士去办就是,定期发张清单上来汇报。”

姚崇和张九龄顿时喜笑颜开:“陛下圣明!”

李隆基心中暗自又恨又好笑:秦霄,你这个要钱大帅,什么时候给我来个大胜仗安慰一下呢?我可是连自家的房子都不建了,拆了墙角拿去给你打仗……

姚崇又奏道:“陛下,幽州军历来番号有些不明,时而称作幽州大都督府兵,时而幽州军,时而河北军。秦霄上表,请求确定幽州大军番号为‘辽东军’,以对应长安的‘辽东军机处’。臣建议加封秦霄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如当年李靖故事。”

看似是个细微末节的小事,李隆基却心里未免有些高兴起来:改军号为‘辽东军’,那意旨就在整个东北的辽东半岛。看来秦霄的意向已经定下来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捷报传来,好事么,当然要同意。反正他已经是河北道行军大元帅了,加个分管行军大总管,也没什么大不了。

此时的辽东军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秦霄将辽东军中的马匹集中挑选了一万匹好马出来,另外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十里挑一,选拔了一万名擅长马术与骑射的好手,编组成了中军‘虎骑师’,直接由自己统领。

秦霄的用意很明显。一来,想以这一万人为实验品,摸索骑兵训练方式,借以日后带动整个辽东军的骑兵。若不是因为马匹太少,他想一次性训练两万人才好。二来,竖立榜样的作用,让全军上下刮起一股训练热潮。中军虎骑的将士,每人每月俸禄要多一百文钱,伙食上也是优先照顾。而且每月会进行虎骑师淘汰练兵赛,十二万人共同观瞻,就比的马术与骑射。到时,每队(五十人)每次淘汰一到五人不等,由另外选拔的人顶上来。而且,淘汰练兵赛上以队为单位,成绩名列前茅的队,也会有待遇上的奖励。

有榜样、有竞争、有赏赐、有惩罚,更有了荣辱感,将士们顿时更有了动力。一时间,辽东军中掀起了一阵训练比拼的大热潮,人人以加入中军虎骑为荣。而且,中军虎骑的一万人,分为两百队,每队都有一名天兵监将士作为专职指导训练的副队长。天兵监,象征大唐军人最高级别的机构,无数人梦寐以求加入的地方;天兵,荣誉与实力的标志!有了这些人领头当‘教官’,中军虎骑师的士气空前暴涨,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时已盛夏,烈日晒得大校场上一阵白烟腾起,热浪滚滚。秦霄光着膀子,晒得一身乌黑发亮挥汗如雨,在大校场上亲自指导、监督中军的训练。万名健儿驱驰着跨下的骏马,大声哟喝的来回冲刺劈刀、射箭。天兵监的那些人,对于这种程序的训练早已是看作小菜一碟。一场训练下来,粗气不喘,神色淡然,让那些新兵蛋子惊为天人。同时,虎骑师的训练,不管是从体力还是技巧上,都很大程度的参照了一些天兵监的训练方式。

可以说,这种程序的训练,对于新兵来说堪称‘残酷’,但又偏偏很有乐趣。想着自己头上顶着荣誉的光环,将士们咬着牙坚持。将意志与体魄,炼得如同钢铁般顽强和坚硬。

烈日晒到身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秦霄整个人都像是变成了一个漏水的筛子,刚刚喝下的水,瞬时化作汗水流出来,挥发到空气里,流淌到地下的尘土里。他站在点将台上驻足眺望了一阵大校场,心下一阵满足。抹了一把脸,尽是渗杂着沙尘的黑水。自己所站的地方,脚下已是一圈儿水渍,全是被汗水打湿的。

就在刚才,他骑着马亲自演练了一下骑射与劈刺的技巧。将士们大呼过瘾,一时间训练热情再度高涨。炎炎烈日之下,这些不怕死不怕苦的儿郎们都在拼命地训练,生怕月底大练兵的时候,会被淘汰。

秦霄看了一阵,满意地微笑起来。拿起大磁碗,喝下一碗水,准备再下校场,亲自指导训练。正巧此时,金梁凤来了,将他叫住。

天气如此炎热,金梁凤却依旧神采奕奕,潇洒自如。看不出一点他怕热的样子。他今天心情看似不错,扬着手里的一份折子,冲秦霄笑。

秦霄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上表军机处的折子批回来了?你就说吧,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金梁凤笑道:“自然是好消息。”

“那便不用看了。”

秦霄心情一阵大畅。看来这个皇帝兄弟还是挺仗义的,有求必应啊。

金梁凤说道:“不过,军机处在后面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皇帝取消了修建芙蓉园行宫的计划。”

“哦?”

秦霄微有些吃惊:“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折子,拿来我看看。”

前后将上表的批复看了一遍以后,秦霄心中暗自寻思道:看来,皇帝很是希望看到捷报了。前番他催促薛讷进兵,结果弄得惨败;现在他汲取了教训,不来催我了……军机处的人何尝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敢情这是暗示我,该上传捷报了?

金梁凤微微笑道:“大帅可曾有了什么计划?”

“计划?暂时没有。”

秦霄将折子扔回给金梁凤,抹着脸上的黑汗说道:“眼下,我只想将虎骑师训好,装备打造好,部队操练好。别的事情,都不作计划。或许半年,或许三五年。在训好部队以前,我不打算进兵。”

“这不好吧?”

金梁凤道:“大帅莫非没有看出,皇帝已经有些心急的要一场胜利了?可以想象,大帅在这边挥金如土花费无度,他的压力也挺大的。毕竟,这是皇帝登基以来采取的第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如果费尽财力人力还没有好消息,我估计,朝堂之上,必会有反面的言论传出来。”

秦霄牵动嘴角,有些傲然的微笑起来:“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朝臣们,不知道在外行军打仗的苦。想怎么嚼舌根子,就让他们嚼去吧。我只管按我的计划来办事。急功近利、好战喜功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我不想任何一名将士,做无畏的牺牲。就算有一天皇帝真的坐不住了要下旨催我出兵,我只会按当前的形势,继续干我该干的事情。若要因我一人的前途荣辱去牺牲十万将士的性命,我办不到。不过我相信,皇帝肯定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虽然他不是很懂军事,但他了解我。我从来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情,也从来不干哗众取宠的事情。”

金梁凤微微摇了摇了头:“大帅,请恕卑职直言。大帅将整个辽东军的存亡干系,都寄托在你与皇帝二人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之上……这个,是不是有点太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盛唐风流武状元 倒序 正序

《盛唐风流武状元》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