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流》 第39章

回衡阳,向唐皆能告罪。唐皆能说:鸟长大了,翅膀硬了,我们也管不了了,再说你们不是洪福堂之人,我们只求共生死,而不求共富贵。祖元连忙点头:大哥为军旅所思甚是,实无隐瞒不利之事。唐皆能就说:世事如棋,苟且偷生,也不失为从军之路,但是军刺情报不可疏漏,若缺疏通费用,但支现洋无妨。祖元说:不敢,以万人众,何愁无饷。唐皆能就说:汉如兄,甚爱飞莹伶人,我愿作月下之老,成人之美。祖元马上说:堂哥的意思,我愿代为传达,想必师座自会高兴的。

再说“民意”省长赵恒惕见湘军一统,而北洋军吴佩孚赖在湖南,要钱要粮,丝毫没有想走的意思,想当初自己低声下气求援,已经自视低人一等,整日低三下四,感到北军实难侍候,也就打起了广州政府的主意,把从广东来的李汉如任命为第四师师长。表面上看是招降,实际上是以广东势力牵制吴,左右逢源,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南撤的赵云湘军,经此一变,回师顿生周折,直到11月底才全部返回广东,而这时孙文在蒋介石的护卫下,早已流亡南洋多月。

民国十一年底,洪福堂的例行形势分析会,小香按时拿给唐皆能一份电稿,由唐皆能负责向二十位二排以上的大哥进行周告。堂主给一排大哥唐皆能的报告是关于工农运动及直奉战争之背景的说明:

2月5日 张作霖与日本人密谈后,宣布满蒙独立。

5月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本月 中共上海执行委员会成立。

6月16日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9日 陈独秀再次被北平政府逮捕,问话后旋释放。

25日 马林作为苏俄使者与孙中山商议合作问题。

9月 4日 孙文决定改组国民党。

6日 粤汉铁路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罢工。

13日 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向导》周刊在上海创刊。

14日 安源路矿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罢工。

10月26日 开滦煤矿工人罢工持续25天后,以失败告终。

12月 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12月 苏俄第三次声明废除帝俄时代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唐皆能看了后,在电稿上另加了唐家龙送来的湖南共产党活动情况两条:

10月23日 毛泽东率领长沙泥木工人罢工请愿;截至1923年,湖南共产党从10人发展至123人。

唐皆能在堂会上说:根据目前的形势,一个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高潮即将来临,而以直系为首的英美法外治权派,将面临着日本扶持奉系的挑战,中国内战,将是一场国际之战争,唯有大力发展自身之经济实力,迎合工农之愿望,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祖荣在下面听了,起来问堂哥:洪福堂以氏族之劳力,无工农之愿望,应当怎么办?唐皆能说:以氏族之身而劳工农之力,所求过于工农,愿与识时务者共享荣耀。在座的洪福堂弟兄们,见唐皆能如此坦率,纷纷表态:愿在洪福堂里,以吃饱饭,拿到薪酬为最大之快乐;共享荣华富贵,是前世造化,要靠堂主、香长及唐兄的提携。唐皆能说:以汉如兄为榜样,洪福堂决不强留人材,乱世出英雄,唐皆能愿尽力相助。

民国十年3月 百合在衡阳家中流产,同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小燕受泰记电灯公司李俊荐,正式入读该校,美国人杜威到会演讲《大学之旨趣》。 电子站

第22章护湘北伐两战衡 显德归国电灯厂

显德归国电灯厂 护湘北伐两战衡

吴一甲离开广东后,将孙文密信交与冯玉祥,冯开始对孙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派吴一甲长驻衡阳,准备南北共同行事。这天吴一甲大摇大摆地来到“醉不归”,钟奎问他来点什么?吴说有没有洋酒。钟奎说:吴大哥,不是我不愿请客,只是这洋酒太贵,要现洋去买的。钟奎连忙拿出三块袁大头,问:够不够?钟奎说,行,瞧你今天这样,肯定有什么喜事。吴说:是不是我找了个寡妇,看不起我?钟奎说:得了吧,寡妇下面那个地方大,缺了男人还过不了,这是你的福气。钟奎又笑咪咪地说:那是嫌我整天瞎跑,没个名堂?钟奎答道:瞎跑还能跑了一趟又一趟,那叫花子也不讨二趟呢。钟奎又问:那是不是看我三天两头换主,觉得我不够义气?钟奎就说:马脱了嚼子就撒野,是个人才哪里都是朋友。暗号对上了,吴一甲高兴了,“行,兄弟,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说到底咱们还是姓‘渡’的死铁。”钟奎就拉着吴的胳膊:兄弟,你今儿是咱的?就不怕‘五’了?吴一甲说:现在天亮了,咱也得白天走道了。钟还是不明白,吴就说:广东那边孙大总统回来了!原来,民国十二(1923)年1月,孙文得返粤赵云之师及桂军旧部、朱培德等联军组成的西路讨赋军击败,陈炯明率部退守东江。钟奎不是不知道这个消息,但还是不放心:兄弟,你可得小心从事啊,毕竟咱们是出来跑(江湖)的。吴一甲拿出一大叠报纸说:你看这报纸上写的都是啥?民主党、共进会、社会党均纷纷改旗易帜,造舆论,宣传北伐。还有那共产主义也开始宣传了,这大风大浪之下,岂有小鱼小虾藏身之处?钟奎恍然大悟:原来老兄弃暗投明,装起正经来了!还是你行,以后有事可得多多包涵小弟!吴一甲就说:你赶快摇个电话,让皆能大哥也来,咱们几个开开心心地喝它几杯。

钟奎就打电话,接连打了几个,杨子和司徒华都说不在,打到祖荣那儿,才找到他。唐皆能接到电话后,从洪福银行赶来。吴一甲说:唐大哥一个大忙人,还真是说到就到了。唐皆能说:再忙也没你忙,这两条腿跑得比电报还快。钟奎在旁边斟酒:吴大哥今天让你来,肯定是相帮助咱们,不然咱也不会这么不识趣。吴一甲笑着说:唐老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然知道该怎么做的了!唐皆能苦笑着:要是换了我去打仗,那还不是没上战场,就先举小白旗了啊?对,这叫明则怯,暗则勇,钟奎在旁边附合道。那反之不是,盛誉之下,其实难负吗?吴一甲狡邪地笑着:我那北方的媳妇说,在保定府,家里出过陪着皇上转的太监的人多了,在袁大人登皇位的那年,都说袁大总统是想让大家惦记他推翻帝制的功劳,才当皇帝的。唐皆能想起民国五年“反袁”时香长邓世耀的一番说话,觉得吴一甲的话也真是入骨。

你想想看,就说这平定广西的桂林三杰: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从一个排长出道才短短九年时间,现在也不过三十四五,基本上都是民国长大的青年,能不奉孙先生的话吗?吴一甲继续说道:冯玉祥将军可不是连嘴毛都不长的,跟着他混,不会吃亏。

唐皆能说:既然今天吴大哥这么坦率,那我还得找一个人来。钟奎说我去打电话。唐皆能就说:把司徒给叫来,让他也听听吴大哥的高见。

吴一甲见司徒华到了,兴头更足了:北伐这仗,谁也不愿意打,谁愿意去死吗?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据说苏俄的军舰开到了广州,运来了几十万支枪,很快就要北伐了,第一个就是湖南,你说这湖南这块地盘谁还保得住啊?

吴大哥怎么尽讲华北话,是不是呆在北方这些日子变调了?司徒华在旁边表态。

你说这打仗啊,南方兵还真不是北方兵的对手,北方人头大,扛根枪跑起来跟没事一样;塞炮弹,南方兵要两个人干的,北方兵一个就行了;再说行军吃的,北方兵咋吃都行,馒头就咸菜;这南方兵就不行,吃了尽拉稀,所以这南边跟北边打啊,南边要吃大亏。

那是陆军,现在打仗可不全靠陆军了,再说这汽车四个轮子,还能不快过两条腿啊?司徒华跟吴一甲抬扛。

当然了,你要说出师有名,那还得看南方,北方哪象个事?先说这曹锟,当总统是买出来的,抬他上去的这帮议员,还不得说一套做一套啊。吴一甲打开了话匣子,说个没完,唐皆能一看,今天要等他说正事,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就说:吴大哥这趟的车马费和活动经费,就由洪福堂包了,以后有什么事,你还得多关照点咱们这些乡下人。

哪能啊,无功不受禄,咱也得懂规矩,吴一甲说:你们都是民国的大功臣,论资历哪轮得上咱说话。

钟奎也等得有些不耐烦,就说话了:吴大哥,这“醉不归”看来说话不方便,要不咱几个晚上到香草园去,那里可以尽兴些。

呵呵,这更不成了,吴一甲低声地对唐皆能说:今天咱来,主要说两件事:一是孙先生同意冯将军与苏俄联系,由苏俄直接在北方接济冯军火;二是孙先生得了肺病,快没治了。今后何去何从,你们可得及早作主。

唐皆能听了说:哦,第一条,猜也猜得到,广东征兵数额有限,从远东船运军火,周转也太慢;第二个嘛,还真是没听过。我说老兄,你这消息可打哪儿来的?

是广州教会那边传出来的,这可是绝秘,全天下知道这件事的,也不过就那么几个。吴一甲说:孙先生已经给国民党###们去信了,要求跟他们见上一面,这都是教会在操弄的。

哦,真有这事?邓大哥要过几天才能回来,要不要咱们到时到候再仔细地核计核计?今天晚上司徒陪你去香草园,不尽兴不归。

不用了,不用了,这么客气干啥?吴一甲假心假义地推辞着。

晚上,李汉如奉黄天明的密电,赶到香草园与司徒华等见面。唐皆能则把杨子和阿兰打发去了仙姬巷桂花那里,让她们做好迎接邓香长回衡阳的准备,自己一个人去看菊灵。不知道为什么,唐皆能总是在心情很复杂、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来看表妹。虽然他和表妹的事已经过去差不多二十年了,自己早已经成家立业,是六个女儿的父亲了。但苦闷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去看看表妹。哪怕跟她随便扯扯家常,也会宽心许多。

天心码头菊灵的寓所,菊灵正在和显德媳妇唐皆能的女儿百合、唐五妹聊家常。五妹说:少爷最近没有来信吗?菊灵说:显德到明年初就要回来了,本来是今年夏天就结束学业的。那少爷怎么不今年回来呢?百合说:少爷说是大学给学生一年的实习考察,显德想趁这个机会到处看看。

正说话的当儿,唐皆能来了。菊灵连忙招呼五妹:把显德邮来的花旗参茶给唐老爷泡上。皆能说:又见外了,不要老爷老爷的,就叫我大哥不就行了嘛。菊灵说:这不行,五妹是金溪大房那边的,也算是亲戚,按辈份她是添字辈的,跟叔父是同辈,不叫你老爷,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唐皆能笑了:哦,这我还不知道;按说衡山唐家跟金溪唐家是一家人的,明朝末年时候,十五代老太公分家,一个人跑到衡山墟作生意,到清朝的时候,老太公在衙门里当小差,金溪唐家就跟老太公断了关系;后来十二代老太公行医发了点财,要给唐家修谱,这才重新来往;但金溪那边说衡山唐家算是小房,不能按大房宗谙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百年风流 倒序 正序

《百年风流》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