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9章

  自家小肥啾这蔫头耷脑的样子实在是可怜,了几下,看他还是没有反应,只一味痴痴的笑着,叶言欢叹了一口气,索性将人丢到他自己的院子便也不管了。

  小舅舅啊……

  小姑娘叹了一口气,她离家这么久了,是真的有些想念小舅舅和白云城了。

  还没有走出叶孤鸿院子多远,方才一直在傻笑的叶孤鸿忽然又从院子之中追了出来,拍了拍小外甥女的肩膀,叶孤鸿神秘兮兮的对叶言欢说道:“小言欢好久没有回白云城了吧?回去了之后你得吓一跳。”

  “怎么了?”小言欢瞪大了眼睛,连忙问道。

  只是叶孤鸿也不回答,只是故作神秘的冲着她眨了眨眼睛,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啦。”

  叶言欢看他容色,估计不是城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松了一口气,小言欢却开始认认真真的盘算起归期了。

  再不理会有些还处在亢奋状态之中的叶孤鸿,小言欢转而去是找了自家师父,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师父解释道:“那个……师父……堂舅舅他平时不是这么不靠谱的。他就是,就是看见您太兴奋了。”

  原来是为了这个。叶英失笑,抬手揉了揉他们家小肥啾的脑袋,轻声道:“嗯,你们都是好孩子。辛苦了。”

  因为长辈的猝然长逝,所以那一城的重担不可避免的压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肩负着“叶”这个姓氏本身,就注定了无论是叶孤城还是叶孤鸿,甚至是更加年幼的叶言欢,都不可能有一个简单而快乐的童年。

  这些孩子辛苦了,从今以后,有他为他们遮风挡雨了。

  在小言欢看不见的地方,一头银发的男子握进了手中的焰归。

  焰归之下斩过无数贼子宵小,如今虽然数百年不曾饮血,却终归不曾有一日忘记自己是为谁出鞘。

  终于到了花如令花老爷五十大寿的这一日。

  在各位宾客齐聚一堂的时候,陆小凤公然揭穿了宋问草的身份,宋问草当然百般抵赖,可是藏在他的医药箱之中的铁鞋却成了铁证。

  见自己身份已然被揭穿,宋问草当真如同花家人所料想的那样,开始掏出怀中的药粉往外挥洒,纵然不能借此逃脱,也要和这些当年逼迫他如同丧家之犬东躲西藏多年的人来一个鱼死网破。

  不过花家早有准备,宋问草的药粉还没有挥洒出去,花家的“下仆”和花家的几位公子便果断出手,将早就准备好的酒坛猛然向着宋问草泼去。那酒坛之中装着的并不是酒,而是清水,而那些在一旁伺候的所谓“下仆”也不是花家的仆人,而是宫九手底下训练有素的暗卫。

  宫九有意无意的拉拢花家,特别是花三,因此这种举手之劳的小忙,他还是乐意帮的。

  宋问草很快就被浇了一个透心凉,那些药粉也顺着大量的清水流了出去,那些混着药粉的水流淌到了花圃里,纵然已经被稀释过,可是花圃里的花还是隐隐约约呈现出了败像。

  铁鞋大盗自知大势已去,便开始破罐破摔的刺激花满楼。花满楼很少用剑,却也不是不会用剑。可是叶先生的话他想了许久,最终没有选择让自己的手上沾染那个人的鲜血。

  他谅解。不是原谅铁鞋,而是放过自己,然后带着伤口重新开始生活。

  自始至终,叶英都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在花满楼松开了手中的剑的那一刻,叶英松了一口气。

  花家请的戏班子不知道厅内出了如此变故,还在咿咿呀呀的唱着,唱的是《紫钗记》里的一折。

  “拾钗人会薄命花,钗贬洛阳价,落絮飞花辱了君清雅……”

  幸而未曾辱了君清雅,小言欢也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时候,六扇门的人终于姗姗来迟,将这铁鞋大盗押解归案。

  也是凑巧,六扇门来的那位官员居然也是熟面孔。叶言欢站了起来,冲着他挥了挥手,笑道:“小顾!”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哈哈,不是城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说叶孤鸿小朋友木有露脸的那个姑娘,这回叔不是带着小堂弟玩儿了嘛~您的叶·大庄主迷弟·咩·孤鸿上线啦。

  以及继续想念城主。想他,想他,想他。

  ☆、皎洁如霜雪。

  第八十三章。皎洁如霜雪。

  其实六扇门的办事效率是很快的。

  花家在发现了宋问草就是铁鞋大盗的时候; 并没有直接报官。一来是他们苦于没有证据,二来是也怕打草惊蛇。一直到花家老爷的五十大寿前夜; 花家的人才出发去和朝廷通风报信。

  其实他们江湖人出了什么事情; 是不习惯借由朝廷的力量解决的。而花老爷思虑再三; 之所以还是让朝廷来押人; 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儿子。

  花老爷心里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自家儿子可以手刃仇人,解开多年心结。可是花老爷也会心中不安——他的儿子,真的会因为杀了一个人就解开心结么?哪怕那个人是害他多年只能身陷黑暗的元凶。

  隐约猜到自家七童最终还是不会动这个手的,因此花老爷才提前为宋问草安排了其他去处。

  宋问草害了许多人,而如今苦主就只剩下了他家七童一个。冤有头债有主,因此他家儿子也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向铁鞋大盗寻仇之人。而既然他的儿子不愿,那么就将铁鞋大盗交给官府好了,毕竟除却江湖规矩之外; 能够惩治恶人的; 还有朝廷律法。

  而以江南花家的影响力; 他们家的人过来报案,朝廷还是要重视几分的。恰好就要几位六扇门的捕头在此地办案,江南知府将此事一上报; 那位六扇门的大人当机立断,和他们往花家走这一趟。

  押解犯人不是六扇门的主要职责; 不过铁鞋大盗性质特殊,而且他们在此的案子已经办完了,因此押一个人犯人也是押; 押两个犯人还是押,于是也就随着衙门的人往花家走这一趟。

  说来也是凑巧,带领着六扇门的捕快来江南办案的人,正是顾惜朝。

  上一次出了金九龄的绣花大盗一案,皇帝对六扇门的信任大大下降。他倒是没有责怪诸葛神侯,毕竟诸葛神侯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可是皇帝也意识到,六扇门作为他手中的一柄快刃,也是时候被他握得再紧一些了。

  诸葛神侯毕竟已经老了,皇帝自己都到了要服老的年纪,如何又还能要求比他还要年长几岁的诸葛神侯始终精明强干,一如当年呢?而大安从不缺少青年才俊,皇帝的目光渐渐也就落在了那些年轻人身上。

  顾惜朝是他半年前派去六扇门的。按照惯例,六扇门中必要有几位朝廷官员。只是这朝廷官员的职责说的含糊,他仿佛什么都能干,也仿佛只是一个摆设。皇帝将顾惜朝放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朝中有人还在暗暗窃喜。

  他们以为这是皇帝厌弃了顾惜朝的信号。毕竟这几年来,顾惜朝升的太快了。他只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贫民小子,还有过“贱籍出身”的传言。虽然后来那传言被压了下去,可是他保住了探花的位置,得罪了孙子考了第四,无缘前三甲的丞相这也是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顾惜朝偏生一路青云直上,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便官至四品。虽然四品只是京官的最低级别,而且他前面还有一个和他同期入朝为官,已然官至二品的李寻欢,可是顾惜朝的发迹,还是让一些人又忌讳又嫉妒。

  他和李寻欢不同。

  李家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一状元,又是家底殷实的豪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