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标准,甚至超过这些标准。”
“当然,古代传下来的琴,并不一定是越古声音越好。有许多实例表明,唐宋的琴也有因为种种原因而声音平庸的,相反明清稍晚时候的琴也有声音极佳的。”
张老先是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言论,又马上转折道:“但是焦尾琴却不同,能够受到世人的传诵,绝对不是因为蔡邕的名气大而已。古代文人名士没有那么虚伪,焦尾不是好琴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违心赞誉。”
“就好像是九霄环佩、春雷、太古遗音、大圣遗音之类的名琴。不是由于它们的年代久远才被称为名琴,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才有现在的地位。”
田老也跟着帮腔道:“所以我们先把诸多的争议放到一边,先听一听这琴的音色。如果音色美妙动听,再慢慢考评它的来历。要是音色平庸,那就不用再争了,回头摆在书房里,当个纪念品也不错。”
大家都明白田老的意思,如果这古琴音色平庸的话,也没有什么价值,干脆作为观赏陈列品算了。再深入一点,说句诛心的话,就算以后能够考证出这是真正的焦尾琴,大家也绝对不会承认的。
毕竟,在大家的印象之中,焦尾琴的音色应该十分完美,怎么可能平庸无奇?哪怕这个就是真品,只不过是在传世的过程中,琴身受到损伤,所以再也弹奏不出美妙的韵律。
对此,大家肯定宁愿相信这就是假琴,也不想让沦落平庸的真琴,摧毁了经过两千年才建立起来的传奇神话,更加不想因此动摇了四大名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这就是人性,对于触及不到的东西,世人总是充满了幻想,赋予了种种赞誉。但是某一天大家发现被自己捧上神坛的事物,竟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那么在幻想破灭的同时,那件东西估计也会让大家弃之如敝履。
“要试音色的话,那就要把琴修好。”
这个时候,俞飞白挠头道:“张老、秦老,你们会修琴吗?”
“不会!”张老等人纷纷摇头,让他们对着古琴品头论足可以,而且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但是真正要动手修理,没人敢接这个活。术业有专攻,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我们不懂,可是有人精通啊。”秦老笑呵呵道:“要是让那些修琴师傅知道这里有这张可能是焦尾的名琴,根本不用怎么邀请,他们就会眼巴巴飞过来了。”
“那是当然。”
张老深以为然,随后说道:“王观,你没有意见的话,我就打电话叫人过来了。”
“呃……”
王观犹豫了下,还没等他回应,旁边几个老人家已经开始商量叫谁了。
“要说古琴修复,肯定是虞山琴派的石师傅手艺超绝。”田老首先说道:“他本身就是斫琴大师,又是虞山琴派的正宗传承人,可以是琴艺双绝。”
“石师傅的手艺肯定不错,但是岭南琴派的赵师傅经验更加丰富……”
“要说经验丰富,还是广陵派的刘师傅更加厉害。他曾经修复过明代名琴冰泉,完全是采取复古工艺,让古琴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保持了原有的古朴气息。”
“诶,以古修古,那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修理古琴,最重要的还是音质的平稳。说白了就是利用岳山、承露、轸池条、冠角等等配件,把古琴的音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白老沉吟道:“我认识一位行家,就是专门做这些配件的……”
“偏门,太偏门了。”秦老手掌揉动两枚文玩核桃,摇头说道:“修琴要讲究一个整体,不能以偏概全……
就在几个老人家激烈讨论的时候,俞飞白碰了碰王观的手臂,低声道:“貌似琴玥姑娘是个斫琴师,也应该懂修琴吧,你怎么不提议让她来试试。”
“这个时候,哪里轮得到我们说话。”王观苦笑起来,示意道:“要不,你去提议?”
“算了,我可不想找骂。”俞飞白连忙摇头。
王观轻轻一笑,其实也没有怪几个老人家自作主张,无视自己。因为他清楚,几个老前辈是热心肠,急于证实这张古琴的来历而已。现在之所以争论不休,更是想把古琴修得尽善尽美,所以才积极提议他们心目中最厉害的修琴专家。
只不过是人多了,难免意见不统一,各持己见。争论了许久,田老忽然回头道:“老张,你干嘛不说话,是不是也有不同的意见?”
“吵完了吧?”这个时候,张老慢条斯理道:“不是我有不同的意见,而是知道你们的小心思、花花肠子。”
“什么小心思,花花肠子。”白老不满道:“张大炮,不要随便污蔑人呀。”
“我有污蔑你们吗。”张老瞪眼道:“看看你们提的人,什么虞山琴派、广陵琴派、岭南琴派……都是南方的。而真正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修琴专家,大多数是在京城故宫博物院,怎么没见你们提到。”
刹那间,秦老等人不说话了,纷纷低头喝茶,有几分不好意思。
“怎么不吱声了,不吱声更说明你们心里有鬼。”张老没好气道:“亏你们也是一把年纪的老前辈了,居然还有这么浓重的私心,也不怕小辈笑话。”
“什么私心?”俞飞白有些莫名其妙。
王观微微摇头,悄声道:“别管,听张老说下去。”(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61章 不去,叫他来!
“你们那点小心思,谁不清楚啊。”
这个时候,张老摇头道:“本来看见古代的传世名琴大多数是在北方现世,就已经十分的眼红了。现在自然不可能邀请北方的修琴专家过来帮忙,免得丢了面子。”
“老张,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白老不满道:“我们和北方的修琴专家又没有什么交情, 第 365 章 特征逐一描述出来,然后说道:“现在我们就是想借小吕的巧手把古琴修好,试一试它的音色,这样才能更好的鉴别它的来历。”
一时之间,对边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像是在消化这个让人震撼的消息。
半响之后,钱老才沉声问道:“东西怎么来的?传承有序吗?”
“哎呀,居然忘记这茬了。”张老猛然醒起,不顾通话中,连忙回头问道:“王观,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王观?原来是他的东西……”
与此同时,钱老感觉有些意外,似乎又有些理所当然。
“钱老,是我。”
这个时候,王观走了上来,先通过电话打了个招呼,这才解释道:“古琴是我在新加坡的时候,遇到一个法号半山的高僧……”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之后,王观分析道:“据半山大师所说,这琴应该是他的师父当年拣回来的。不过,两个人好像对古琴不太了解,就当成杂物搁在角落了,所以也应该不知道东西的具体出处。”
“没有想到,远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位让人敬佩的高僧。”
钱老轻叹起来,对于半山和尚师父珍惜爱护文物的举动非常钦佩。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默默的守护,才能够让各种各样的文物流传至今。
“有机会到新加坡,一定要去找那个和尚好好交流一下。”张老轻轻的点头,然后把话题拉了回来:“老钱,别感叹了,赶紧让小吕过来,大家都等着呢。”
这个时候,对边又没动静了。一会儿之后,才听钱老说道:“你们不用等了……”
“怎么了?”张老闻声,有些错愕道:“她有事要忙?”
“她没事,很清闲。”钱老轻轻笑道:“不过,为什么让她过去,叫王观把那琴带过来不就行了吗。”
“啊!”
众人愣住了,却听钱老继续说道:“怎么说小吕也是长辈,不是年轻人过来,难道让小吕跑来跑去呀?况且京城这边各种检测仪器齐全,经验丰富的琴师更是不少,可以科学合理的给那琴做一个最全面的诊断。到时候,要经验有经验,要技术有技术,肯定能够轻易的鉴别出那张古琴的真伪,并且把它修复一新。”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张老喃喃自语道:“不过,为什么有种自投罗网的感觉呢?”
毕竟叫人过来修琴,可以在旁边观看,第一时间知道结果。如果送去京城的话,那就要通过别人才知道具体情况了。这个,就是直播和转播之间的区别。
“东峰,不要闹情绪。”
似乎明白张老的想法,钱老劝慰道:“你也应该知道,鉴别古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修复古琴更不简单,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具。而且有些工具也不好带过去……”
“知道了。”张老没好气道:“我们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
说话之间,张老果断挂了电话。
“这个张大炮……”千里之外,钱老苦笑起来。
“王观,你怎么看。”
与此同时,张老皱眉道:“你也听到了,老钱让你带东西过去。”
“进京?”
说实话,王观有些意外,但是也没有拒绝的意思,点头道:“也没问题,不过我想先回家一趟,整理一些东西。对了,各位前辈,我在国外也给你们买了点礼物……”
说话之间,王观匆匆跑到客房,在行李箱提了两扎东西返回。
“好像是古籍。”
白老看了一眼,就很感兴趣道:“似乎有些年头了,是什么时候的刻本?”
“光绪年间,民国时期的都有。”
王观笑着说道:“不过只是民刻本,而且都是比较常见的儒家经典著作。当时我和飞白看见了,感觉还不错,就买回来了。一点心意,希望几位前辈不要嫌弃。”
“确实是不错的东西,以前常见,现在可不常见。”田老笑道:“你们有心了。”
礼物不算多贵重,按照市场的价格,最贵的一本古籍也不过是七八万左右。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相当于“小钱”。不过,他们却很开心,你一本我一本就瓜分完了。
“还是海外的好东西比较多啊。”张老笑容满面道:“王观、飞白,让你们破费了,下次不准这样客气。”
听到这话,俞飞白感激的看了眼王观,要知道东西是王观买的,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王观一句话就成了两人合买的礼物,让他也受了人情。(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剑
“对了,王观……”
随手翻看两页古籍之后,张老抬头道:“那个斗彩鸡缸杯,在电话说得不是很清楚,你现在再具体说说。”
“嗯,没错。”
秦老点头道:“对着相片打量,总是隔了一层,如果拿把实物拿回来就好了。”
“东西在外国的藏家手上,他不愿意出手,我也不好花钱买下来。”王观有些无奈道:“而且外国人也不知道朱大先生,说了他也未必相信,所以只能拍照了。”
“这个倒也是。”田老笑道:“王观都确认过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我在西雅图认识有朋友,已经托他帮忙去打探情况,过两天应该有回信。这事先放一放,我现在想听一听王观这次旅程的具体经过。”
“对对对……”张老一脸笑容,看着王观道:“以你的运气,出国一趟,除了这张古琴以外,应该也遇到其他好东西吧。”
“这个我知道。”
适时,俞飞白羡慕说道:“在新加坡的时候,他遇上了唐寅的鸦阵图,而是两幅!”
“唐寅的鸦阵图?”
“就是传说之中,唐寅把画悬挂家中,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称奇绝的鸦阵图?”
一时之间,秦老等人急忙追问起来。
“不?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