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去”
高德全白了一眼,又语重心长道:“飞白,叫你不要总是查资料资料再详细,也只是水中看月,自以为了解本质,其实差别很大的古人早就证明了,按图索骥,生搬硬套,会闹出笑话来的”
“德叔,这我知道不过,你总要给我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俞飞白笑道:“现在,就是我向你请教的时间了这块紫玉光,是不是真的?”
“对啊,德叔,我也很好奇”王观也点头笑道:“我的几万块,到底花得值不值”
“东西……应该是真品”
高德全掂量了下墨锭,又反复摩挲观察,敲打,轻嗅,终于确认道:“从质地来说,比较容易区分墨和旧墨例如,墨带灰色,旧墨纯黑朗润,色泽纯黑,色感厚实”
“旧墨有一股自身的古朴淡远的馨香之气,且显出一种古朴的色调墨有点儿怪味,是胶质太重的缘故而且,古墨由于年代久远,胶质自然退去,质地就显得坚如玉石,表面丝丝起发理,显示浑厚气魄,颜色黑而带紫,手掂沉重……”
高德全滔滔不绝的述说起来:“有些古墨,表面有漆皮凡年代越远,漆皮越显浑厚,并呈现蛇皮断纹,与古琴上漆皮断纹极相似又像古瓷开片,有纹不裂,隐蕴在漆皮之间,同时闪出蓝色光彩近现代仿品漆皮上没有蛇皮断纹,只有断裂纹”
十几分钟时间,高德全拿着手中的墨锭,从头到尾,再到分量、气味、墨锭上的文字,以及纹理,逐一评点下来,不带丝毫的重复
王观认真聆听之余,心时难免有些感叹,一个收藏鉴定家,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要嘴巴子利索,能说……
“可惜啊”
点评完之后,高德全意犹未尽,摇头叹道:“这墨,只是普通的商品墨而已,并不是曹素功的特制贡墨漱金紫玉光”
“这墨锭,也有分类?”王观有些好奇
“那是当然”高德全点头道:“像瓷器,有实用器,观赏器之分墨当然也有,第一肯定是御墨,皇家自己制作的第二就是贡墨了,都是由各地方制墨大家特制的第三是一些文人雅士,自己定制的墨第四是珍玩墨,也就是观赏墨第五,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墨最后就是用来书写的商业墨了”
“其实,第三第四,可以合称为雅玩墨这类墨多由雅好此尚的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的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礼品之用”
高德全侃侃而谈道:“这类墨,最有名的,就是07年的时候,一套完整的乾隆御墨西湖十景彩墨,以四百四十八万的天价成交这个高价直至今天也没有被过”
“四百万……”
王观惊喜交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在买之前,他已经料到,这些古墨,或许比较值钱,但是绝对没有想过,竟然这么值钱
“王观,我不说了么,那是雅玩墨,你这是普通的书写用墨,价格自然不能相提并论”高德全笑道:“就算同是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制墨的选料与工艺不同,值钱也相差悬殊”
“这倒也是”
王观理解点头道:“一些书籍记载,古人制墨的时候,会在墨里添加一些贵重的中药材精制而成,那些自然是值钱的精品”
“这么说,王观花几万块,买这些墨亏了?”俞飞白问道
“话可不能这样说”
高德全摇头道:“古墨收藏盛行于明代,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到晚清民国达到极致不过在建国之后,就衰落了下去直到八、九十年代,是日本那边率先兴起收藏古墨的风潮,才引起国内藏家的重视”
“九七之后,经济危机,古墨的收藏,也走了下坡路不过,近几年来,又重反弹比如这块紫玉光,在几年前最多值几千块可是现在,没有一万以上,也拿不下来”。
书,求收藏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34章 内有乾坤
“特别是这两年,文房类藏品受热捧,令古墨行情加快向上”
高德全笑道:“如果是纯粹的投资,古墨的回报率肯定不如瓷器、玉器、书画但是现在一些书画家,越来越喜欢用古墨来书写画画”
“毕竟,真正的好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不是现在的墨能够比拟的通常好的留起来玩赏,断的残的用来写字”
这时,高德全伸手示意道:“比如这些残缺断墨,就算标价几千块,也能买得出去也就是说,如果箱中的其他墨锭,都是紫玉光之类的名品,你的几万块不仅没亏,反而能赚了好几倍的钱”
“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王观笑道,其实心里得意,不过嘴上肯定要说得好听一些
“这种心态很好”高德全点头道:“以后你们就会明白了,收藏的目的,不是投资赚钱,而是一种文化传承”
“看来,好东西都在乡下啊”
与此同时,俞飞白感叹莫名道:“难怪那些大藏家,总是喜欢去掏老宅子果然,老宅子出真品的几率不仅高,而且好东西不少所以啊,想要拣漏,或者买到真东西,就得深入基层,到广大农村之中去”
“你的想法没错,不过也要注意,小心被人埋地雷”高德全微笑提醒道:“现在一些人,就是利用你们这样的心理,专门布好陷阱等你们钻进来”
“这话没错”王观深有体会道:“现在的国内,除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穷乡僻壤,谁不知道老东西值钱想占他们的便宜,小心反被坑了”
“谁叫我们晚生了几十年呢”俞飞白叹气道:“好东西,都让德叔他们收走了”
“屁话”
高德全笑骂道:“这话,你去和钱老说”
听到这话,王观与俞飞白会心一笑,看来高德全也有这样的感叹,收藏热潮兴起的时候,特别是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期,他也还年轻,资金有限,有心而无力大多数东西,恐怕都被钱老一辈人买下来了
笑过之后,王观想起了正事,连忙说道:“德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古墨分类,顺便断一下具体的年代”
“好”
高德全当然不会拒绝,非常专业的拿了一双白手套戴上,半蹲在箱子旁边,一边拿墨出来观赏,一边评点道:“我不是鉴墨的行家,所以只能从墨锭的墨质、题识、图案、墨品来大致判断墨锭的年代”
“而且,你们要知道,所谓的名家墨,并不一定是名家亲手制作的比如说清代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他们都是墨业中的一代翘楚,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制墨作坊,而且经营店铺,一直传承下去”
“刚才那块紫玉光,虽说是曹素功的名墨,但是曹家制墨,从康熙时期开始,历经十三代都没有中断,曹家墨肆,才与胡开文的作坊,合并成为上/海墨石”
“紫玉光是名墨佳品,曹家子孙,肯定会把制作的工艺传承下来”
高德全皱眉道:“所以,我也不敢肯定,刚才那块紫玉光,是不是康熙本朝的不过,看墨质的干透程度,我也可以断定,也差不了多少不是康熙,就是雍正乾隆年间的墨”
王观与俞飞白认真的点头,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要用心记下来
高德全口中说着,一块块把墨锭拿出来,时而摇头,时而点头,颇有感叹道:“王观,我可以肯定,这箱墨锭必是出自藏墨家之手,你真的是在乡下老农家收来的么?”
“怎么说?”王观不明其意
“我看了二十多块墨锭,都是一些出名的墨品比如曹素功的紫玉光,汪近圣的青云络,汪节庵的青麟髓,胡开文的玉蝉墨……”
高德全列数,啧啧称奇道:“尽管都不是精品佳藏,但也算是上品墨锭这样的东西,只有喜欢收藏古墨的有心人,才会费心收集一个乡村大爷,恐怕没有这份精力玩这些”
“那大爷说,这墨和魁星砚台一样,都是他祖上传下来的”王观笑道,把曹大爷的说辞复述了一遍
不是他存心撒谎,主要是不想节外生枝毕竟,东西的来历,有些不够光明正大传扬出去,也是不大不小的麻烦
“嗯,不仅是做官的,应该还是一位风雅文士”
听了解释,高德全比较认可的点头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句废话,认为古代做官的,不都是文人吗
其实不然,清代中晚期,除了正经通过科举做官的,还有监官、捐官、勋官等等,加不用说赫赫有名的王公贵族八/旗子弟,一生下来就是官身了
那些官,大多数只会吃喝玩乐,谈不上什么风雅
书归正传,一会儿时间,高德全把箱中的墨锭,全部拿了出来,分成几堆,摆放整齐他自己看了,都有些惊奇道:“还真是,不仅四大名家的墨齐了,甚至从康熙到光绪,排序下来,几乎是一部清代皇帝年表了”
王观闻声,立即悄悄地开启了特殊能力,仔细的打量这些墨锭一看之下,王观就发现,墨锭的宝光,与高德全的排放顺序,都符合自己的推测
在王观的眼中,这些墨锭,由淡白色,到金黄色递进其中,年代浅的,如光绪、同治时期的墨锭,宝光是淡白色的到了咸丰道光,就是银白色嘉定乾隆,那是白中泛黄,淡黄的颜色,而雍正到康熙,就是由黄色,向金黄色转变了
也就是说,年代越久,宝光的色泽,也随之加深自然,其中蕴含的宝气,也相对浓郁珠光宝气嘛,王观现在已经摸到了规律,一件物件散发的光芒强烈,蕴含的气息浓厚,肯定是非常值钱的东西
看到古墨上散发出来的黄光与白光,相互交织起来,好像是黄金白银一样,十分绚烂,而且非常的赏心悦目
至少,在王观眼中,就是这样
欣赏了片刻,王观心情舒畅,眼睛眨了下,无意之中一瞥,目光落在箱子上,气机自然的扑了过去然后一幅箱内的立体剖析图像,就传送到了王观的脑中,让他彻底的愣住了
“王观……”
就在这时,俞飞白叫了起来
第二,继续求推荐票,还有收藏,请大家多支持
第35章 夹层中的宝物
“怎么了?”
听到声音,王观恍然惊醒,感觉脑子有些眩晕,立即明白这是特殊能力使用过度,连忙闭上了眼睛,收了用力,调养起来
“看你呆愣半天,在想什么呢?”俞飞白笑问道
“我在想……”
王观揉了揉眉心,恢复了几分精力,然后十分自然的走到箱子旁边,敲了敲木板,微笑说道:“这些都是古墨,那装墨的箱子,会不会也是古董”
“咦,好像有这个可能”
俞飞白眼睛一亮,上前仔细打量箱子
这个箱子,不算很大,但也不显小有一尺多高,正方体不过,在箱上沾了不少灰土与蛛网,看不出本来面目了
“笃笃”
伸手敲敲箱子板盖,听到比较沉闷的声音,俞飞白点头道:“看不到木质纹理,但是听声音就知道,结实坚硬,是不错的木料”
“我来看看”
高德全也有几分兴趣,拿了条毛巾,轻轻的擦去箱子上的灰土蛛网
时间不久,灰尘抹去,箱子也恢复了原来的面目从整体来看,箱子的做工比较简约,没有那么多边饰
不过,在箱盖的四个边角,以及箱锁栓梢位置,镶嵌了薄薄的铜片,那是蝙蝠的造型,具有五福临门的吉祥寓意
“做工谈不上多么精致”俞飞白笑道:“现在,就要看木的材料了如果说紫檀、黄花梨之类的,那就发了”
“呵呵,这我可不敢想”王观笑道:“你看,在这里都有虫眼了如是名贵木料,哪里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嗯,有点儿糠了”
高德全摸了摸王观所指的地方,?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