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部分阅读

作品:汉献帝与曹操三女|作者:美眉歆|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2 12:33:02|下载:汉献帝与曹操三女TXT下载
  我再加上建安二十九年某月某日,有什么益处呢?”

  曹睿:“好,我一定转达。我看山阳的风景很好,我也希望山阳成为一个人们都愿意来旅游的绿色特区。”

  这时有人推开了书房的门,原来是曹华来了。她道:“曹睿,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去休息?”

  曹睿:“三姑姑,你没看到嘛,我正在和我姑夫山阳公说话呢。”

  曹华:“都后半夜了,有话明天再说吧。”

  曹睿:“好,那我就告辞了。”

  曹华:“你知道在哪里休息吧?”

  曹睿:“知道。”

  这时赵兴从外边进来:“让老妈去照料小王爷休息吧。”

  他们两个人走后,刘协对曹华道:“你也回去休息吧。”

  曹华:“我不走了,今晚我就陪你在这儿睡觉。”

  刘协:“你母亲还会在房中等着你吧?”

  曹华:“我又不是三两岁小孩子,她不会等我。”

  刘协:“这书房里放的是一张小床,躺两个人睡觉有点不得劲。”

  曹华:“什么不得劲,分明是嫌弃我,你让赵兴去许昌劝我改嫁他人,你是什么意思?你给我当面说清楚。你不要我,我明天就走。”

  刘协:“曹华,你误会了,我想让你和曹宪都有一条新的出路,不必跟我来山阳受苦。”

  曹华:“还是把话挑明吧,只因刘康在毓秀台遭人欺骗绑架,我怕他被人害死,就求华歆寻找,老贼欺辱我。后来得不到你的消息,华歆又想放出风来娶我为妾,我断然拒绝了。我一时糊涂,也全是为了刘康啊。你嫌弃我,我就走。”

  曹华痛哭起来,刘协安慰她,她抽泣着:“我知道,你听到这事,是要恨我的,但我还是来到了你的身边,我听从你的发落。”

  刘协:“我不恨你,一点都不恨你,相反更爱你了。我恨华歆,也恨我自己,我为什么不早一点除掉华歆这个奸贼!现在你和曹宪都来了,咱又全家团圆,我很高兴,我们就同甘苦共患难吧。以后我死了,你和曹宪都可以嫁人,曹节也可以嫁人,但你千万不要嫁给华歆,他太坏了。”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常乐郡主(9)

  曹华哽咽着:“你对我好,我就愿意跟着你,我谁也不嫁,我谁也不嫁。”

  刘协:“两年多不见了,现在见面了,应该高兴起来,不要再哭了。”他把她抱到床上。

  刘协和曹氏三女在山阳大团圆,又有了女儿刘曼这颗掌上明珠,给他增添了无尽的人间乐趣,精神大振,又做起好梦来。他想:帝王医家当不成了,那就当个平民医家吧!

  藏梅宝寺(1)

  赏梅

  “刘曼庆满月办过了宴席,按照风俗应该回娘家了,我带你们母女回洛阳住满月吧。”卞太后向曹节道。

  “我们还是不去吧,路远,山阳到洛阳又不是十里八里,一路颠簸,怕孩子受不了。”

  “我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外孙女,不让去住满月,我过意不去呀。”卞太后道。

  “那就请母亲在山阳多住些天,陪刘曼玩几天吧。”曹节道。

  按照山阳一带地方的风俗,孩子满月后,母亲要带小孩到外祖母家去玩耍,使小孩呼吸点新鲜空气,见见世面,有利于孩子成长,俗称“挪臊窝”。不过,要叫曹节带刚满月的孩子去洛阳,也的确太不方便,另外,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没有魏帝曹丕的宣召,她和山阳公刘协是不能回京城的。

  卞太后听了曹节之言,也就只得顺水推舟道:“我也情愿在山阳多住几天,你说带刘曼到哪里玩呢?”

  曹节:“先选个近的地方,就去藏梅寺观赏梅花吧。”

  卞太后:“寺院在什么地方?”

  曹节:“这府衙在山阳城的中心,出后门往北就到了太行门,出正门沿着府前街往南,就到了黄河门。这黄河门是山阳的正南门,南门内往东的一座大寺院,就是藏梅寺。”

  卞太后:“为什么叫做藏梅寺呢?那里边养着梅花鹿,还是种有梅花?”

  曹节:“老娘呀,你真说对了,那里边既有鹿苑,又有梅园。”

  卞太后:“那到底是因何命名的?”

  曹节:“传说不一,主要还是因为栽种着大量梅花树吧。现在梅花正盛开着,恰好刘曼刚满月,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这处寺院还有几个特色,我把刘曼她父亲喊来,给你说一说吧。”

  曹节吩咐赵兴去大堂请山阳公刘协,又让秋兰去叫曹宪和曹华她们,准备一起去游藏梅寺。

  赵兴到了前边府衙大堂,山阳公刘协正在与几个人商量事情,原来是曹睿要请他一同去察看山阳城西边的雍城和东边的涿鹿城,好回去向父亲汇报,为山阳国修一座都城。刘协本不想再花钱去另修都城,正好赵兴来请,他就借着陪卞太后去游藏梅寺,向王业道:“王相,那就请你和李固督军陪平原王和抚军大将军去察看吧,我得去陪卞太后呢。”

  王业:“遵命。”

  刘协回到后堂,向卞太后道:“老人家,想游藏梅寺,那太好了。”

  曹节:“你给老娘先介绍一下吧。”

  刘协:“这座寺院,有四大特色,一是寺中园。寺院西边跨院,是个很大的梅园,梅树早春开花,现在正盛,万紫千红,清香宜人。二是寺名医。寺院代代方丈都是名医,寺中有极乐堂,施舍良药,普济众生。三是寺坐城。就是说寺庙的山门,原来坐落在南边城墙上,所以叫做寺坐城。可惜这山门已毁于火灾,早被垒死了,进寺只能走后门。这山门原本是十分壮观的,两边原来还各有一个小门洞。第一进殿是天王殿,殿前广场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天王殿正中供有大型木刻贴金的弥勒佛像,就是大肚子布袋和尚;第二进殿大雄宝殿是正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左边配殿是伽蓝殿,右边配殿是祖师殿;第三进殿是千佛殿,也遭了火灾,至今未能修复,有一通千佛造像石碑,尚存在那里;第四进殿是观音阁;第五进后殿是禅堂。禅堂东边有藏经楼,西边有极乐堂,是禅师为有病游客治病的地方。再往后,就是北门了。若是前边山门能修好,出山门就到了城外的大湖了。还有第四个特色,是寺庙会。每月逢八,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以寺院为中心,都要举行庙会,四面八方的客商到庙会时日,都云集而来,到山阳做买卖,很是热闹。明天十八就有庙会,今天游寺,明天逛会吧。”

  卞太后:“听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不知真假,那寺若是真好,我拿钱去修修山门也可以。只要你和曹节她们在这里能高兴,我就放心啦。”

  藏梅宝寺(2)

  山阳公刘协让赵兴去喊来几顶轿子,让卞太后、环夫人、李夫人,曹氏三姐妹都坐了轿子去游藏梅寺。他自己带着刘曼,也坐一顶轿子走在最后边,而让赵兴到最前边领路。

  赵兴带领轿夫从北门进了藏梅寺,智行大师正和僧人们在后殿禅堂打坐,闭目盘膝,双手放在腿上,口诵经文。听说卞太后一行来到寺院,迎上前去叩拜道:“贫僧叩见皇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僧徒齐呼:“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智行大师让僧徒仍去念经,他亲自陪着卞太后和山阳公刘协,领着去西院梅园赏梅。

  卞太后一进梅园,就看到了满园梅花绽放,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梅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梅花和桃花嫁接的桃梅,开的是深红色和紫红色的花,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西院梅园中还辟有金鱼池,池中养殖各色金鱼,正中建有小巧玲珑的水心亭,可凭栏赏鱼。那小刘曼虽然什么事情也不懂得,但是似乎看见了游鱼,她的小眼睛中露出了笑意。卞太后看到了这春意盎然的景象,也显得十分高兴。

  卞太后:“人们都说孩子是花朵,你们看刘曼的小脸蛋儿,又白又红,多么像这鲜艳的梅花啊!”

  刘曼的两脚被山阳公刘协托在手掌上,腰被刘协用另一只手揽着,她似乎是想要与这春天的鲜花媲美,眼珠子不停地左右看看。

  刘康向拉着他手的曹宪道:“大奶奶,你给我折下一枝梅花吧,我回去把它插到瓶里,灌上水,看它还能开多久。”

  曹宪哄他:“这花不能折,折下来就枯萎。刘康是个乖孩子,刘康爱护花,如果每个来游园的孩子都折上一枝花,花很快也就完了。”

  刘康:“那我就不要了。”

  卞太后:“刘康,你这就对了,以后你爷爷老了,不能再干山阳公了,就让你来继承,你到那时,就是小山阳公了,你要学会爱护山阳的百姓,爱护山阳的一草一木。”

  刘康:“谢谢太后。”

  刘协把刘曼递给了曹节抱着,他亲自和智行大师两个搀扶着卞太后登上了城墙,在原来修着山门的地方向南望,隔过护城河,南边还有一个大湖,被称为南湖,传说修山阳城时挖土很多,就形成了这个湖。如今还可看到湖水清澈,岸柳披绿,围湖的竹林郁郁葱葱。

  智行大师向卞太后道:“这寺的山门,也就是寺的正南门,原来就坐落在城墙上,山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小门,对着山门的护城河上原来也架有桥,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卞太后:“我给你出资,你还把这山门修起来吧。”

  智行大师:“太后有此善举,真是积了大德了,贫僧要专为您在寺里立下一座功德碑。”

  卞太后下了城墙,又到各个殿中进香,她问智行大师:“烧毁的那座大殿是啥殿呀?”

  智行大师回答:“是千佛殿。殿中原有一尊千手佛,还有一千个泥塑小佛,还有一座千佛造像石,现在就仅有一座千佛造像石了。”

  卞太后:“我先捐五铢钱三十万,你把这座山门和这座大殿修起来。把东跨院的僧房也修一修,还得多少银钱,我帮你去筹集。”

  智行大师:“太后万福,贫僧祝您长寿百年,年年来寺赏花。”

  睿愿

  藏梅寺的寺规很严格,它的北门和东西跨院上的门,平日里都是关闭的,一般不开放。只有过年过节和每月庙会之日才开庙。

  这日庙会,清早开庙之时,游人便在北门聚集很多。朝佛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极盛。老百姓听说先一天卞氏皇太后也来寺中游园进香,捐资修寺庙,山阳公夫妇也抱新生女儿到寺中浏览进香,人们一时传为美谈。附近村社民间自发组织表演队,到庙中献艺竞技,幡旗招展,锣鼓喧天。

  藏梅寺庙会引起了平原王曹睿的极大兴趣,他只带了两个贴身保镖丁力和王冲去逛庙会。出府门顺着衙前街向南走,第一条东西大街是从西阳门到东阳门的太行路,大街上整洁而安静。第二条大街是从望洛门到通汴门的黄河路,情况却完全不同了:街道两边帐篷林立,百货云集,风味食品,儿童玩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卖怀药的一段地方,摊位很多,加工成不同类型的山药、地黄、牛膝、菊花,这四大怀药,外地客商争相选购。曹睿虽也听说过四大怀药之名,可是分辨不清。丁力是他从京城带来的,也是一窍不通。王冲是李固新派到他身边的人,老家就是山阳的,自然能给曹睿一一指明。

  藏梅宝寺(3)

  曹睿向王冲问道:“这四大怀药,各有什么用途?”

  王冲:“我不能说得很周全,但大体知道:怀地黄,清热凉血,生精补肾;怀山药健脾补虚,滋精强身;牛膝破淤活血,主壮腰肾;怀菊花疏风解毒,清肝明目。”

  曹睿:“好啊,都是良药。我要买些带给我的父皇。”

  王冲向曹睿:“王爷,这个您就不用费心了,李固将军说过了,山阳公已经交代,让买好怀川特产,送太后和王爷走时,一起送往京城的。”

  三人来到寺院北门口时,见有两个老汉挑着箩筐从北面走过来。一人挑的是出了雪白色柿霜的柿饼;另一人挑的是剥去了外壳的金黄色的核桃仁。

  曹睿问道:“他们挑的是什么?”

  王冲:“是柿饼和核桃。”

  曹睿:“有这么好的柿饼和核桃吗?”

  王冲:“这也是这里太行山上的特产,特别好吃。”

  两个老汉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就在寺院墙边瞅到了一小块空地方,放下了担子,招呼道:“核桃仁,夹干柿,一家人,都爱吃。请你们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两个老汉迅速夹好了三个柿饼,递了过来,三个人各接了一个,曹睿吃到嘴里,感到又甜又香,连道:“好吃,让我奶奶也尝尝。”

  曹睿说着就叫丁力去掏钱,丁力忙道:“王爷,咱还去别处转悠哩,回去时再买吧。”

  两个老汉齐声惊问:“你是王爷?”

  王冲赶忙道:“他姓王,老人家别误会,我们回来再买。”说着,就护着曹睿从后门进了寺院。

  寺院中几进院落的空场上都很热闹。有说书的;有表演杂技的;有踩高跷的。观众很多,摩肩接踵,有的小孩,坐在大人的肩上,大上一点的孩子,竟然爬到了寺院中的一些树上。

  这时他们又听说,李固将军赤手空拳活捉的一只老虎,也在西园展出,供人们观赏。曹睿道:“走吧,咱们也去看看。”他们到了西园,只能从远处看到很大的铁笼里,一只猛虎正在不停走动,时时发出吼声,有兵士在旁边把守,周围的游人拥挤得水泄不通。

  丁力:“李固将军真的能赤手擒虎吗?”

  王冲:“这是真的,我亲眼见到的,那情景,真把我的魂都吓飞了。”

  曹睿:“李固真是一员打虎猛将啊!”

  王冲正准备领曹睿去南门外,看湖中赛船和校场赛马,此时藏梅寺的佛像出巡开始了,他们三人就又跟着去看。

  他们看到庙里有一尊佛像,雕刻成一只白象驮着佛祖释迦牟尼在空中的形状,装饰佛像用的材料全是镀金发光的,制作的工艺奇妙精巧。佛像出巡时,化装而成的辟邪与狮子在前边引路,佛像一停留下来,打开场地,就有人表演吞刀吐火的技艺、变化无常的幻术。围看的人围成了人墙,你跳我跃,甚至有人被踩伤。过去佛像出巡,常会发生围观人的互相践踏,还有过踩死人的事情发生,因此现在山阳公就命令李固派兵保护,维持秩序。

  司马懿对庙会情况十分了解,没有逛会的兴趣。因此,他从承恩镇进山阳城,经过庙会时,没有停留。他来到山阳公府,见了刘协,就提出护送卞太后和平原王曹睿回京的事情。这时,刘协才发现不见了曹睿,估计他去逛庙会了,于是就赶快派人分头去找,他和司马懿也亲自去找。王业和李固知道后,也赶快去找了。最后,还是在城外赛马场找到了曹睿。

  司马懿:“王爷,你若有个闪失,魏帝就是要了我的命,也无法挽回啊!我们还是赶快回京吧。”

  曹睿:“我奶奶不回去,怎么办?”

  司马懿:“卞太后若是还想多住几天,我也没有办法,那只好以后让李固送她老人家回去了。我要保护你先回去,顺便还请王爷到我老家温县一游。”

  曹睿向刘协道:“姑夫,你看这样中不中?”

  刘协:“我看也中,咱先回府见了你奶奶,再决定吧。”

  藏梅宝寺(4)

  回府后,山阳公刘协向卞太后说了司马懿的意见,卞太后表示同意。她又安置曹睿:“睿儿,你就先随司马将军回京吧,免得你父亲挂念。你回去后,要记住到我的永宁宫,让人把我捐助修藏梅寺的钱送来。”

  曹睿:“奶奶放心,孙儿记住了。我在藏梅寺大雄宝殿也有许愿:祈祷佛祖保佑实现华夏统一,让全国各地都像山阳一样繁荣和谐。奶奶捐资修庙,也正合我的心愿。”

  情僧

  晚上,山阳公刘协来到东厢房曹宪房中,他问曹宪:“刘康呢?”

  “你到床上看看吧,刘康已经睡着啦,”曹宪笑着回答,“你就只记着你的孙子,心中还有别人吗?”

  刘协:“心中还有你嘛,我这不是来看你了!”

  曹宪:“你不是早就要劝我改嫁哩,不过我就是不听,我从许昌又改到了这里来找你。”

  刘协:“我是为你和曹华好,不想让你们都来山阳受罪,才违心出此下策。既然来了,我也感谢你。过去在许昌,你照管刘康就很多,这现在曹节又生了刘曼,恐怕你更得多照看刘康啦。”

  曹宪:“刘康懂事了,不淘气,他跟着我,我很高兴。我母亲暂不愿回洛阳,也住在山阳,你看如何?”

  刘协:“那太好了,就让老人家不要走了,有我们的一口饭吃,也会有老人家的饭吃。”

  曹宪:“那就谢谢你啦。”

  刘协:“你别弄颠倒了,我该谢你,怎么你要来谢我呢?”

  曹宪:“皇上,你今天夜里要召幸谁哩?”

  刘协:“请不要再喊我皇上了,你也喊我主公吧,今天晚上我就住在这里。”

  这时,环夫人从另一个套间里出来道:“把康儿给我抱过来,你们在一块儿休息吧。”

  刘协对环夫人道:“娘,谢谢你。”

  曹宪把刘康抱到母亲床上,自己又过来陪刘协说话。她对刘协道:“你转眼到山阳来,快有两年半了,你可知道臣妾无时无刻都在忧念你啊!”

  刘协把她拉过来,都坐到床上,道:“别再称臣妾了,江山早就易主了。”

  “都是我的哥哥曹丕害了你,也苦了我和曹节、曹华。”

  “话不要再这样说了,也怪我没有能耐,连累你们三姐妹也跟着我来这里苦度光阴。”

  “只要能跟着你,就是过日子苦一点,我也毫无怨言。”

  刘协深情地把曹宪搂在怀里,同她热烈地亲吻着,咬着她的舌头,同时用手抚摸她丰满的乳房。刘协忽然吃了一惊,他在她的乳头下部摸到了一个杏核大的硬疙瘩,这时曹宪感到有点疼痛,就“唉哟”了一声,刘协问她:“怎么了,痛吗?”

  “你轻一点,稍微有点痛。”

  “你这里有个硬块,怕是乳瘤吧?”

  “那该怎么办呢?”

  “不要紧,我领你到藏梅寺,请智行大师看一看。”

  “我才不让僧医看我的乳房呢?那多不好意思。”

  “看病嘛,还能怕这怕那。”

  “那里的僧医还能治妇女的病?我不相信。”

  “你可不要轻看那里的僧医,他们比坐堂的大夫、游方的郎中医术都高明许多,智行大师是已故念一大师的高徒,不是一般医家所能相比的。”

  次日上午,刘协陪曹宪去藏梅寺里,请智行大师为曹宪诊断乳疾。

  智行大师从禅堂迎出来:“山阳公好兴致,一连三天都光临寒寺,贫僧感到非常荣幸。”

  山阳公刘协:“前天来寺是陪卞太后游园,昨天来寺是到庙会上寻找曹睿,今天到寺是为了请大师给曹宪治病。”

  智行大师:“那咱就到极乐堂吧。”

  到极乐堂,坐下之后,智行大师吩咐僧医们来拜见山阳公刘协,刘协道:“免礼,免礼,快起来,快起来。”

  智行大师:“要为夫人看病吗?”

  刘协:“正是。大夫人曹宪两个乳房下部,都有一个小硬块,触摸时有些疼痛,特来请大师诊断。”

  藏梅宝寺(5)

  这时,智行大师让一位僧医拿出一个白色的象牙雕刻成的裸女像模型,起明发光,十分逼真。大师让曹宪在雕像上指出乳块的部位,曹宪就在裸女像的乳房上指出来。

  智行大师又问:“两边乳房上的硬块儿一样大吗?”

  刘协:“右边乳房上的硬块儿有小枣儿那样大,左边的小一点,也有玉米粒那样大,大师不妨亲自摸一下。”

  智行大师:“不好意思。”

  刘协:“那大师如何诊断呢?”

  智行大师:“我初步认为是乳瘤,我亲自熬有一种膏药,可以贴上去试试。第一帖可以阻止乳瘤增大;第二帖就会使乳瘤变小;第三帖就会使乳瘤基本消失。”

  刘协:“那就请大师给曹宪贴膏药吧。”

  智行大师:“山阳公也懂得医术,膏药请拿回去贴吧。三帖膏药若不见效,那就请山阳公自己为夫人手术切除吧。”

  曹宪:“我不想切除,就是要了我的命,我也不愿意切除自己的乳房。”

  智行大师:“那就先贴膏药吧。”

  曹宪一连贴了三帖膏药,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个乳房上的硬块儿果然消失了。她为寺院捐了十万五铢钱,还要拜智行大师为师学医。她道:“智行大师,我拜你为师,跟你学医好吗?”

  智行大师:“你想学医,跟着山阳公学就很好嘛,何必舍近求远呢?”

  曹宪:“请你收下我这个徒弟,先教我熬膏药吧。”

  智行大师:“这是念一大师圆寂之前传授给我的,这些绝技是不外传的。”

  曹宪:“大师和其他僧医都是男的,为妇女医治乳房这一类病不甚方便,若能收下我这个女徒弟,我学会了,为妇女治病,大师也就积下大德了。”

  智行大师:“你跟着我学医,山阳公能答应吗?”

  刘协:“我同意。”

  曹宪向智行大师跪下磕头:“师父在上,请接受徒弟一拜。”

  大师忙道:“不敢当,不敢当。”

  曹宪:“理应如此。”

  智行大师对收下曹宪这个女徒弟,感到很为难,有难言之隐。他觉得自己对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即使看一眼她美丽的容貌,偶尔触一下她白嫩的肌肤,都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曹宪面前,变成了一个情种。他担心接触多了,会控制不住自己,做出有失体面的事情来。就道:“你是山阳公的一位夫人,是一位女施主,不是出家人,要拜我为师,真是强人所难喽!”

  曹宪:“大师若不答应,我就削发为尼。”

  刘协:“请大师收下她吧。”

  智行大师无可奈何道:“好吧,恭敬不如从命哦。”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合救王弼(1)

  村遇

  魏文帝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夏四月,曹丕下诏,在京都洛阳建立太学,并要求各郡县兴办学校。山阳公刘协让赵兴去请来山阳国相王业,向他道:“昔日大汉朝太学最兴盛时,太学生达到三万多人。我先父孝灵皇帝在熹平四年还让蔡中郎负责刻石经几十块,立碑于太学门外。我即帝位,不幸太学也被董卓焚烧,以后在许都也未能复兴太学,实为憾事。今魏帝曹丕重建太学,再设《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增置《春秋榖梁传》博士,设制五经课试的法则,是一件得人心的好事。这山阳书院,过去在河内郡,甚至司隶州,都很有名气,如今已残破不堪,我想重新修建,不知王大人以为如何,特请你来商仪。”

  王业:“公欲兴学,我很赞成。前时三夫人曹华捐钱十万给山阳书院,也真是善举,解了书院的燃眉之急。”

  刘协:“曹华送刘康进书院学习,看那校舍,全是危房,才倾其所有,捐钱给书院,但杯水车薪,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王业:“魏帝下诏朝廷不再征收山阳之税,我想拨出部分款项修建山阳书院还是可以的吧。”

  刘协:“好,就按你说的去办。我们可以把山阳书院办成义学性质的书院,太学里只招收皇族及大臣子弟,年龄也都要在十五岁以上。这山阳书院,不论贫富人家的子弟都可以接收学习,年龄从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都行,人数多寡也不必固定。请先生采用个别教授法,先识字,后学经书。这选聘先生也是个大事,没有严师不能出高徒。”

  王业:“是啊,严师出高徒。我听说战国时期,魏文侯修建山阳城后,还建了邑校,他亲自拜孔子的高徒卜商为老师。卜商字子夏,是温县卜杨门村人,他就亲自来山阳邑校讲学。现在卜商的后裔有一位叫卜尚的,字伯仁,在温县办私塾很有名,他很有学问,可以请他来当这山阳书院的首席教授,就是怕他不肯来。”

  刘协:“我可以亲自去拜会他,尽力请他来执教。”

  王业:“那太好了,你的孙子刘康已经十来岁了,以后还要继承山阳公的爵位,我看也该聘请名师教育啦。”

  刘协:“你的孩子王强快一岁了吧,长大也要上学堂,你就加把劲把这山阳书院办好吧。”

  王业:“王强现在长得挺结实,爬得很快,这也多亏是你和夫人接生,他出生还算顺利,可是一落地就没气儿,只说是不能活了,硬是你和二夫人把他救过来了。”

  曹节本是皇后,是正妻,到山阳后,就称山阳公夫人。又等到曹宪和曹华也来到山阳,人们便把她们还按姐妹大小称为大夫人、二夫人、三夫人了。

  刘协向曹节说了他要去温县请卜尚先生来山阳书院当首席教授,曹节道:“我陪你一同去吧,万一他不肯来,我还可以帮你劝说他的家属。”

  “那刘曼怎么办?”

  “刘曼一岁多了,会说话、会走路、会要东西吃,让柴嫔和秋兰照顾就行啦。”

  “那就带着孩子一块儿去吧。”

  “天气炎热,怕孩子路上受不了,不要带她吧。”

  “行。那一两天不见孩子,你可不要不放心。”

  赵兴赶着两匹马拉的一辆轿车向温县出发了,到了卜杨门村,又问到了卜尚的家。正遇卜尚的儿媳妇临产,大呼小叫生不下来,渐渐没有了力气,眼看就要出人命,曹节向卜尚之妻说明自己可以接生,卜妻喜出望外道:“这真是观音菩萨从天而降,快请给我儿媳妇看一看吧。”

  曹节随卜妻到内室,用手摸了摸产妇的腹部,感觉是胎位不正,所以生不下来。于是就向老妇人道:“老人家,你的儿媳腹中胎位不正,所以难产。”

  卜妻:“这该怎么办呢,我都烧了两炉香了,正巧来了你这活菩萨,你就救救我的儿媳妇吧。”

  曹节:“能不能让我当家的进来看看呢?”

  合救王弼(2)

  卜妻:“要男人来接生,不行啊!”

  曹节没法子,只得请老妇人把刘协喊到外间,向他说了情况。刘协道:“你生刘曼时,和这情况相似呀,你小心把胎儿头部转到下边,就会顺利生下来的。”

  产妇痛苦地喊叫着,曹节劝她:“你别喊,我正在给你调整胎位,你积聚力气,用劲生下来。”

  一会儿,产妇果然安全地把孩子生了下来,是个男孩,孩子哭出了声,曹节提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

  这时卜尚在外边才想到问刘协:“你们真是救命的恩人,请问是从何处来到这里?”

  刘协:“我们是从山阳来的。”

  卜尚:“只听说落难的汉帝山阳公和曹皇后很会接生,没想到你们从山阳来的人,都能接生。”

  赵兴:“卜先生,不瞒你说吧,到你这里来的,正是山阳公和夫人。”

  卜尚:“敝人乃一介村夫,有眼无珠,不知是帝后光临寒舍。”说着赶忙跪下叩头。

  刘协忙扶起卜尚,道:“久闻先生乃儒家百代宗师卜子夏后人,知识渊博,特来请先生到山阳书院,任首席教授,主持院务。恰巧遇到贵府有事,帮点小忙,不足挂齿。我和曹节曾为帝后,而今也是大魏臣民,和先生是平等的,若能赴山阳,感谢不尽,自当厚待。”

  卜尚:“稍过几天,我把家事安排停当,自去山阳效力,请公放心,今日已晚,就请屈尊留宿寒舍吧。”

  曹节:“我认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听说她现在正住在老家,我们去拜访她就是了。恭喜你家新得了孙子,你们忙着吧,来日方长,以后到山阳再见吧。”

  数日之后,卜尚先生来到山阳。刘协、王业和李固都热情接见了他,设宴招待,共同交流了办好书院事宜。

  旧的书院位置,在山阳城正南门,即黄河门内路西,它的东门与藏梅寺的西园门正好相对。残垣断壁,面目全非。卜尚提出一边修校舍,一边聘教师,一边招学生。初学识字的学生,没有书,由教师把每个单字写在小方块茅纸上,教学生认读。学读五经者,教材也由教师抄写,或指导学生抄写。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对学生进行六艺教育。刘协和王业等人,都表示要给予全力支持。

  新的山阳书院,在几个月时间里就办了起来,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示在百姓面前,有钱人家的子弟可以来读书,贫穷人家的子弟也有了读书的机会。

  柳骨

  刘康在山阳书院读书一年,颇有长进,认字增加了很多,还跟卜尚先生学会了写端端正正的隶书。他聪明活泼,只是有点儿贪玩儿。曹氏三位夫人也都娇惯他,有时他不想去书院,也都不强迫他去。

  刘康正在书房练习写字,忽然发现院子里下了厚厚一层雪,就惊喜地跑到院子里喊道:“下大雪喽,下柿霜儿喽,下白糖喽!”一边喊着,一边在雪地上跑着。刘曼听到了他的喊声,也从上房屋里出来,跟在他后边小跑。刘康道:“小姑姑,你别跑,小心把你滑倒。”

  刘曼:“不怕,不怕。”

  刘康:“让我拉住你跑吧。”

  刘曼:“不让拉,不让拉。”

  刘康看到刘曼不听他的话,就抓了一小把雪,团成团儿,丢到了刘曼的脖子里,冰得刘曼一屁股坐在雪地上号啕大哭起来。这时曹节和曹宪、曹华都急忙从屋里赶了出来,齐问:“哭啥哩?哭啥哩?”

  刘曼:“刘康把雪塞到我脖子里啦。”

  曹节抱起刘曼:“外边冷,咱回屋里呀,不跟他玩儿啦。”

  曹华拉着刘康道:“你也赶快回书房读书写字吧,你爷爷回来,还要检查呢。”

  刘康:“我《论语》背了一则;《诗》背了一首;习字写了一张。不少吧?”

  曹宪:“让我先看一看你写的字吧。”

  这时,恰好刘协走进了后院,听到了刘曼的哭声,道:“谁惹刘曼不高兴啦!”

  曹华:“是刘康逗她玩雪呢。”

  华人小说吧 m.hrsxb

  合救王弼(3)

  刘协:“刘康,你还是到山阳书院去读书吧。”

  刘康:“我不去,在家里爷爷,还有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都可以教我。”

  刘协:“我们的学问,都不如书院的先生们,你在书院能学到更多知识。”

  曹宪:“以后你还要承袭爷爷的爵位,当小山阳公呢,没有学问能行吗?”

  刘康:“那叫刘曼也去吧,魏帝封她为常乐郡主,她也得有学问。”

  曹华:“刘康,你十二岁了,刘曼才三岁,你怎么要和你小姑姑比呢?”

  刘协:“刘康,你要听话,这次再不能由着你了。我已经和卜尚先生说过了,请他收下你做个关门弟子,尽力培养你。现在我就要领你去给卜先生行拜师大礼。以后每天都由你三奶奶去送你、接你,不要跟其他人到别的地方去。”

  刘协、曹华和赵兴一同送刘康到山阳书院去,刘协让刘康向卜尚先生行跪拜之礼,正式拜卜尚为师。

  刘协:“卜先生,我把小孙子刘康托付给你了,请你费心调教。”

  卜尚:“三夫人曾为书院捐钱十万,在下想请三夫人曹华担任学监,她每天都要来书院送孙子的,有事也好与山阳公沟通。”

  刘协:“有妇人担任学监吗?”

  卜尚:“只要你准许,不就有了嘛!”

  刘协:“不知曹华是否愿意?”

  曹华:“可以。我每天都来送接刘康,有事情可以商量。”

  刘康的父母被华歆鸩杀,那时他还在襁褓之中,他是在曹氏三女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刘协对他更是十分溺爱。他像是一匹小野马,不愿意受到圈养的拘束,一得到机会就和几个同窗小友跑出书院,到藏梅寺里,或城外湖边玩耍。书院的规矩也极严,学生贪玩,常被罚站和罚跪,甚至被老师用板打手心或打屁股。为防止学生外出玩耍,就锁住大门,派人看守。一段时间过去了,平安无事。

  一次,刘康和一个小朋友翻墙出去,结果从墙上跌了下来。左胳膊上肱骨被摔断,右腿的小腿骨,也被墙砖砸成粉碎性骨折。书院的老师闻讯,赶快去请寺里的僧医救治,僧医不懂骨科,毫无办法。卜尚先生对两名教师道:“你们赶快把他送回山阳公府吧,山阳公也许自己有救治的办法。”

  刘康被送回府,不能站也不能坐,哭得死去活来。

  曹华也哭着:“我为啥这样倒霉,一心想照看好刘康,怎么他老出事情呢?”

  曹华心里太难过了,过去在许昌,刘康在毓秀台上遭遇拐骗绑架,为了能找到他,曹华忍辱失身于华歆。现在她每天都管接送刘康,他却又受了如此严重的骨伤。她呼天抢地,痛不欲生。

  曹宪:“三妹,你别难过,又没人埋怨你呀!”

  曹节:“刘康还小,骨肉都长得快,也许能治好,不会落下大的毛病。”

  刘协亲自为刘康做了检查,他的胳膊是斜茬骨折,小心翼翼地用手接好后,又用竹板为他固定绑紧,估计百日之内就可长好。右腿小腿骨粉碎性骨折,是很难让许多碎骨长在一起的,这该怎么办呢?刘协犯了愁。他听华佗讲过柳枝接骨的方法,但他自己没有亲眼见过,更没有为病人做过这种手术,如果在小孙子身上做试验,一时接不好,刘康就得被截去小腿,成为终身残废。不做吧,孩子也走不成路呀,能叫活活把孩子痛死吗?想来想去,他决定对刘康的腿部施行柳枝接骨的手术。

  刘协和曹宪、曹节、曹华反复商讨,考虑到手术的各个细节,尽量做好充分准备。山阳公刘协亲自熬“沸心汤”,对刘康道:“康儿,你把这汤喝下,爷爷要把你的腿治好,让你重新站起来,会跑、会游泳。”这沸心汤是他依据华佗传授给他的麻沸散熬成的,他要对孙子进行全身麻醉。

  刘康:“爷爷,我害怕痛。”

  刘协:“好孙子,你喝了这汤,就不怕痛了。”

  刘康喝下去沸心汤后,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刘协主刀,曹氏三姐妹各负其责,站在一边给他当助手。先由曹宪用烧酒在刘康腿部消毒,曹节帮他扶着刘康的腿;曹华端着刀、剪、钳等手术器具。刘协小心切开受伤的部位,用钳止血,取出碎骨。迅速截好柳枝,接在上下骨茬之间,然后又用针缝好伤腿,上了药,包扎好,又用竹板固定。差不多用了两个时辰,顺利完成了柳枝接骨手术。但能不能长好,他还是没有一点把握。

  合救王弼(4)

  由于刘康胳膊和腿都受了伤,躺在床上不能动,夏天炎热,又怕伤口发炎,刘协和曹氏三姐妹就轮流护理、照看刘康。给他擦身子,扇扇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王业的夫人刘琰领着儿子王强,李固的夫人严芬带着女儿李霞,都到山阳公府来看望刘康。王强和李霞比刘曼小一岁,都以为刘康是刘曼的小哥哥。

  王强:“刘曼,你小哥哥胳膊好了吗?”

  刘曼摇了摇头。

  李霞:“刘曼,你小哥哥腿会走了吗?”

  刘曼:“你们都说错了,刘康还得喊我小姑姑哩。”

  刘琰向曹节道:“刘康受伤三个多月了吧,现在长得如何呢?”

  严芬也道:“这柳枝接骨若能成功,可真是一个大奇迹呀!”

  曹节:“今日正准备为刘康拆取腿上的竹摽,胳膊骨折已长好,这腿上接的柳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