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8部分阅读

作品: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作者:vava9|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2 09:40:20|下载: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TXT下载
  肛运动,每次十五至三十分钟,可以提高疗效。具体方法是:有节奏地如忍

  大便状缓慢收提肛门,然后缓慢放松,一紧一松弛交替进行。

  验案:

  程某,男性,六岁,自小经常尿床,有时每晚遗二至三次,曾采用针刺

  疗法未愈。取肾俞、膀胱俞、气海俞为第一组穴位,命门、关元俞、腰阳关、

  关元为第二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应用,每次取一组穴位施行单纯罐法,留

  罐八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均于晚间施术。第一疗程每天施术一次,此

  间只尿床三次。停治七天,继续进行第二个疗程,改为隔天施术一次。此后

  一年内,除偶然发生一至两次遗尿外,再无规律性遗尿发生。

  杨某,女性,二十六岁。首胎顺产后八个月间,经常于打喷嚏、咳嗽、

  大笑或用力致腹压增加时尿液自然遗出。曾服补中益气汤等中药治疗三个多

  月未见好转。遂于第一腰椎至骶尾段脊柱正中线及其两旁的膀眈经内侧循行

  线上,施行艾条温和灸后密排罐法,留罐十五分钟左右,隔日施术一次,连

  治十次,并嘱其每日进行数次提肛运动配合治疗,尿失禁逐渐好转至愈。

  【敷脐疗法】

  1方

  药物:两寸长连须葱白三支。硫黄三十克。

  制法:共捣如泥。

  用法:等患儿临睡前将上药敷脐上,外用纱布胶布覆盖固定,八至十小

  时后除掉。用于无器质性原因之小儿遗尿症。

  疗效:治疗七例,多在二至三次获效,经随访未复发。

  来源:《中医杂志》(十二):六十三,一九八二。

  2方

  药物:生硫黄三克,葱白一节。制法:将两药合捣如膏。

  用法:睡前将药膏外敷脐上,用绷带固定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晨起取

  下,每晚一次,连用三至五次。用于小儿遗尿。

  疗效:治二十余例(年龄均在十五岁以下),三至五次症状均控制。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五):四十二,一九八三。

  3方

  药物:黑胡椒适量。

  制法:研成粉末。

  用法:每晚睡前将胡椒粉放在肚脐窝中,以填满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

  膏贴盖封固,二十四小时后去掉或更换,七次为一疗程。用于非器质性的小

  儿遗尿症,一般用药一至三个疗程可愈。

  来源:《中医杂志》(七):二十八,一九八六。

  4方

  (桑益贞丝散敷脐法)

  药物:(1)内服:桑螵蛸三十克,益智仁、女贞子各五十克,菟丝子三

  十克。(2)敷脐:硫黄十克,葱白七段。

  制法:内服药焙黄,共研为极细未,装空心胶囊备用;敷脐药捣如泥状。

  用法:内服药每次六克,一日三次,开水送服;敷脐药临睡前贴神网穴,

  次晨取下,十八天为一疗程。用于小儿遗尿。

  疗效:治疗五例全部治愈。显效时间最短两天,一般一至两个疗程,便

  可痊愈,半年随访无复发。如撤去敷脐之法,则疗效顿减或无效。

  来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四):二十一,一九九○。

  5 方(遗尿散)

  药物:丁香、肉桂、五倍子、补骨脂各三十克。

  制法:研细末,备用。

  用法:每取适量,白酒调敷肚脐,每晚一次。用于小儿遗尿。

  验案:柴x,男,九岁,一九七七年十月八日初诊。患儿遗尿已三年,

  每晚尿床两次以上,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用

  遗尿散敷脐,三次后遗尿减少,五次后遗尿之症若失,继敷五次痊愈,迄今

  未复发。

  来源:《陕西中医》(六):二百六十一,一九八五。

  6方

  药物:白术、白芍、白矾、硫黄、甘草各等份。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法:每次取药粉十克,葱计(或用水)

  调糊,敷于脐部,三日换药一次。用于小儿遗尿。

  来源:《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7方

  药物:丁香三粒,米饭适量。制法:丁香研细末,同米饭捣作饼。

  用法:贴患儿肚脐。用于遗尿。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8方

  药物:五倍子、桑螵蛸、芡实、硫黄。

  制法:共为末,醋调。

  用法:临睡时敷于脐部。用于小儿遗尿。

  来源:《湖南中医杂志》

  (六):四十六,一九九○。

  9 方(加味生姜膏)

  药物:生姜三十克,炮附子六克,补骨脂十二克。

  制法:生姜捣泥,余药研细末,合为膏状。用法:填入脐中,外用无菌

  纱布覆盖,胶布固封,五天换药一次。用于下元虚寒遗尿。

  疗效:治小儿遗尿二十五例,换药二至六次,痊愈二十例,显效三例,

  无效两例。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二):封三,一九八四。

  【体针疗法】

  1法

  取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太溪。针用补法,并灸。若睡眠深

  后加百会、神门;小便数遗灸大敦。

  主治:肾阳不足,睡中遗尿,醒后,兼见面色苍白,小便清长、频数,

  舌淡,脉沉迟弱。

  2法

  取穴:气海,大渊、足三里、三阴交。针用补法、并灸。

  若便溏加脾俞、肾俞,尿频数加百会,次髎。

  主治:脾肺气虚、病后或身体虚弱者,睡中遗尿,频而量少,兼见面色

  苍白,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舌淡、脉弱或沉细。

  【耳针疗法】

  1法

  取耳穴:膀胱、肾、脾、胃、心、神门、脑点。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常规消毒一侧耳廓,把生王不留行贴在零点六

  厘米正方形的医用橡皮膏上,选穴压籽,嘱其家长每日按压三次,每次按压

  五分钟,睡前必按一次,每六日两耳交替贴压一次。

  治疗效果,采用此法治疗一百例,治愈七十四例,占百分之七十四,显

  效十三例,占百分之十三,好转九例,占百分之九,无效四例,占百分之四。

  来源:《中医药学报》,(四):三十二,一九八七。

  按:遗尿者有多数夜眠不易唤醒,所以取耳穴心、神门、脑点,以通元

  神之府,取脾、肾、膀胱以培补脾肾之阳,使膀胱复职。在治疗期间,嘱其

  家长配合,晚间定时叫醒孩子起床小便。使其逐渐养成排尿的习惯。本疗法

  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但对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无效。

  2法

  取耳穴:肾、膀胱、脾、肺、缘中、皮质下、耳中、额、骶椎。

  注:伴有尿路感染者加内分泌,尿频者加尿道。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用长城牌jk—1 型耳穴探测器,在所选耳穴的

  相应区探寻敏感点,常规消毒后,将粘有黄精籽药粒的小胶布块置于选好的

  耳穴上,进行按压,使患者感到酸、麻、痛或发热感。两侧耳穴同时贴压。

  并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五至六次。五天更换一次,五次为一疗程。

  疗效:采用此法治疗七十例,其中男三十二例,女三十八例;年龄最小

  三岁,最大二十岁,其中三至七岁二十六例,七至十五岁二十八例,十六至

  二十岁十六例;病程最短三年,最长二十年,除两例每周遗尿两至三次外,

  其余患者均为每夜遗尿最少一次,多者三至四次,其中十五例在白天睡觉也

  有遗尿。以往曾作过针灸、磁疗以及药物治疗而无效者二十五例。病因分类:

  原发性遗尿(自幼遗尿伴沉睡不易唤醒者)六十二例、占百分之八十八点六,

  继发性遗尿八例,占百分之十一点四。疗效标准:痊愈:经耳穴贴压疗法治

  疗后遗尿停止,或能自行起床排尿者。好转:治疗后遗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已

  基本控制,但遇过度疲劳、过饮等情况又有复发,或夜间需唤醒一次,唤之

  即醒,能自己排尿者。无效:经五次治疗后遗尿次数无变化或仅有轻微变化

  者。治疗结果:痊愈三十一例,占百分之四十四点三,其中经贴压耳穴(双

  耳)一次后,当晚稍唤即醒,未再遗尿者十三例。好转三十六例,占百分之

  五十七点四,无效三例,占百分之四点三,均为继发性遗尿之患者。总有效

  率达百分之九十五点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

  来源:《中国针灸》(四):二十一,一九八九。

  3 法:

  取耳穴,膀胱、脑点、支点。配穴:脾、肝、遗尿点、内分泌、皮质下。

  注:肺热加热穴,肾虚加骶椎穴。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常规消毒耳部,将王不留行籽贴在5x5 毫米胶

  布上,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将胶布对准穴位贴压好,稍施加压力。留豆六天,

  留豆期间患者每天自行按摩两至三次。并配合心理疗法,消除引起遗尿的精

  神因素。嘱家长晚间少给患儿饮水,夜间有规律地唤醒患儿排尿,治疗期间

  避免过于疲劳。

  疗效:用此法治疗十七例患儿,其中男七例,女十例,最大十四岁,最

  小五岁,除一例偶发外,余皆治愈。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一):十九,一九八八。

  4法

  取耳穴:主穴、肾、膀胱、支点,遗尿点、膀胱括约肌(在交感穴左上

  处,拨左耳言)、脑点、脑于、枕、皮质下、兴奋点、脊髓一至二。配穴:

  种门、三焦、交感、脾、肺、肝、太阳。

  治疗方法:耳穴针刺法:每次选四至六个主穴和一至两个配穴进行针刺,

  留针三十至四十分钟,其中每隔五至十分钟行针一次。一日一次。十次为一

  疗程。

  疗效:用此法治三十例,其中男二十五例,女五例,年龄最小五岁,最

  大二十二岁。治疗前病程最长达十九年,最短两年。治愈二十七人,好转三

  人。一次治愈六例,三次治愈九例,五次治愈八例,一至两个疗程治愈四例,

  好转三例。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学报》(四):六十,一九七七。

  5 法:

  取耳穴:肾、膀胱、尿道、脑点、兴奋点,内分泌(均双取)。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耳部穴位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消毒,在小方块

  胶布中央放一粒饱满的王不留行籽,将之贴于选好的穴位上,再用手指紧捏

  压实。嘱患者每天按压两至三次,每次按压三至四下即可,按压时要有酸痛

  感,一般三天换贴一次。

  疗效:用此法治疗一百零三例,其中男四十六例,女五十六例,年龄最

  小四岁,最大十七岁,均无器质性病变,发育、智力正常。治疗结果:痊愈

  十六例,显效五十四例,有效二十九例,无效四例。

  来源:《中国针灸》(六):二十一,一九八七。

  6法

  取耳穴:肾、膀胱、支点(膀胱穴与缘中连线中点,在耳轮脚上)、缘

  中,皮质下、枕。

  临证配穴:肾气不足者加内分泌,因睡眠过深,大脑自控功能失调者加

  耳尖,兴奋点;因外阴受异常刺激而致者加外生殖器:因稳性骶椎裂引起者

  加腰骶椎。

  治疗方法:同上法。

  疗效:一般疗程最短者一周,最长者四周可收痊愈或明显效果。部分患

  儿可在治疗后的当晚遗尿即止,家长在治疗初期,每晚应按时叫醒小孩排尿

  一至两次,以形成条件反射,提高疗效。

  【摩肾堂疗法】

  操作方法:每日早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坐于床上,两足下垂,宽衣松

  带,舌舐上腭,闭目内视头顶,两手掌心置肾俞穴处。以鼻慢慢吸气,同时

  提肛,吸满后闭气不息,同时两手上下摩擦肾区各一百二十次以上,多多益

  善。闭气至极则慢慢放气,同时放松全身。临睡前作毕即可卧睡,早起时作

  毕,则可小憩片刻后起床。

  主治:遗尿。

  【小儿推拿疗法】

  以旋推手法推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旋推五次直推一次,经常推拿,

  可治遗尿。

  【按摩疗法】

  1 法:

  患者仰卧,术者摩气海、关元、中极、按三阴交,拿太溪;再俯卧,揉

  肾俞、膀胱俞、擦八髎。

  2 法:

  将患儿扶抱或者卧位,用滑石粉作介质。先推脾土穴,再推三关穴,各

  推二百至三百次;拿住患儿小指,推小指关节罗纹面,从指尖到指根方向为

  肾经穴,可推二百至三百次。然后在小指的第二指关节掌面横纹中点处,即

  所谓夜尿点,掐五至六次,也可用针刺,留针十至十五分钟,再拿住患儿手

  背,揉外劳宫一百至二百次;让患儿仰卧,揉关元穴五至六次,也可配合摩

  揉小腹部五分钟,最后按揉三阴交穴两分钟。

  如小儿体虚弱,应多推脾上、三关穴以助运化,增强体质。如小便次数

  很多,应加揉阴陵泉、肾水穴。如夜里多梦,不能熟睡,有夜游症,可推神

  门、内关等穴。如便秘可推大肠穴、六腑穴。

  【灸疗】

  1。艾条

  取穴:肾俞、关元、中极,尺泽、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点燃艾条,靠近穴位(距离约三厘米)进行熏灸。每次选用两至

  三穴,每穴灸十至十五分钟,每日灸一至两次,六次为一疗程。

  主治:遗尿。

  【耳穴贴膏疗法】

  取耳穴:肾(双侧)、膀胱(双侧),遗尿点、兴奋点、脑点。

  治疗方法:将耳廓擦干净,把新鲜药用橡皮膏贴于以上耳穴部位,贴二

  十四小时后,先用热水浸湿再撕下。

  注意:1。孕妇慎用,未满周岁儿童,耳廓汗毛粗密者不宜膏贴。

  2。贴膏治疗时,应避免劳累,受寒、暴食,情绪激动等。

  【磁场敷贴穴位疗法】

  磁疗对小儿大脑排尿中枢发育迟缓所致的夜尿症有一定疗效。取关元、

  三阴交和肾俞、膀胱俞两组穴位交替应用。选用五百至一千高斯的磁片,敷

  贴一组穴位,一周后更换第二组穴位。亦可用交变磁疗仪,每组穴位治疗三

  十分钟,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一周。

  【穴位埋线疗法】

  取穴,遗尿穴。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镊取一段约一至二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

  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

  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

  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三

  十天一次。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在一个穴位上作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部位。

  【激光针疗法】

  应用二十五毫瓦氦氖激光器,照射曲骨、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

  等穴,每次照射三至四穴,每穴五分钟。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陶针疗法】

  取穴:腰骶夹脊、尾骨丛、下肢内侧棱、手中指甲根。

  治疗方法:取旧瓷片经洗清后,敲成锋利的陶片针,煮沸半小时消毒,

  或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浸泡一小时。用消毒后的陶针对所选穴位施刺。

  【皮内针疗法】

  取穴:列缺(双侧)。治疗方法:以颗粒型皮内针,针尖向手指方向沿

  皮刺下,固定。埋针三至五天。

  【腕踝针疗法】取穴,上肢内侧面的尺侧三分之一,下肢内侧面的后侧

  三分之一。

  治疗方法:将选取穴位部位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进针点上部,右手拇、

  食、中指夹持针柄、针与皮肤呈三十度快速进入皮下,针体贴于皮肤表面,

  针体沿皮下刺入一定深度,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若患者有酸、胀、麻、沉

  感觉,说明针体进针过深,已深入筋膜下层,应将针调至皮下浅表层。针刺

  深度为一点五寸。

  注意事项:

  1。腕踝针进针,应以不痛为佳,如进针时有痛感,需调整针的方向或将

  针退至皮下表浅部位,再重新进针。

  2。留针时不应有酸、胀和重麻感,以无感应为佳,如有较强感应,说明

  针刺过深。

  3。若出现头昏、心悸等症需将针退出,以防晕针。

  【手针疗法】

  取手穴:肾(夜尿点),位于手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

  治疗方法:使用二十八至三十号、一至二寸长的毫针,消毒后直刺或斜

  进入穴位,采用中强刺激,留针三至五分钟。针宜刺入肌腱与骨膜间,不要

  伤及骨膜。

  【脊背针疗法】

  取主穴,胸六穴(位于第六胸椎棘实上缘)。配穴;腰一(位于第一腰

  椎棘突上缘)、腰四(第四腰椎棘突上缘)。

  方法:患者取端坐位,两臂交叉于胸前,头部尽量前倾,两肩下垂,使

  背部皮肤紧张。将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对准穴位,右手持针,针尖向

  下,与皮肤呈三十至四十度角,快速刺入皮肤,顺脊椎向下沿皮下刺入一点

  五至两寸,每日一次,续针三日后改为隔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注:孕妇及有严重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本法。

  【鼻针疗法】

  取鼻穴:心穴、肾穴、前阴、生殖器穴。

  方法:消毒后,刺心穴,待得气后,针尖可向下沿肾穴、前阴、生殖器

  穴透刺,进针不宜垂直刺入,避免过深(一般以不刺及软骨为标准)。

  【酒疗法】

  老姜一块,捣烂后在一百毫升白酒中浸泡三天。每天于睡觉前用此酒沿

  肚脐下正中线擦拭,待皮肤稍发红后停止,连用六至七天,治小儿遗尿。

  【点穴疗法】

  1,患儿仰卧,点打百会三十次,然后点揉中院、关元、气海及耻骨上部,

  每穴点揉三分钟,用补法;接着依次点按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穴各一分钟,

  用补法。

  2。使患儿俯卧,用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揉双肺俞、脾俞、肾俞、膀胱俞

  各一分钟,用补法。

  注意事项:

  1。点打百会时手法要轻快,力量适中;点揉腹部及背腰部穴位时力量要

  达到穴位深部,能产生热感效果最好。每日治疗一次。

  2。白天勿使患儿过于疲劳,睡前勿饮水过多。

  验案:

  刘x,男,十二岁。一九六○年五月九日初诊。

  主诉:自小尿床,每晚必犯。由一九五九年九月开始针灸,前后治疗二

  十多次,现在每隔两至三天,即尿床一次。处理:教给患者点穴方法,让其

  每晚临睡前,点三阴交、郑元、列缺等穴一次。复诊:一周内,只尿床一次,

  仍嘱其继续点穴。三诊(六月十二日):两周内,仅尿床一次。嘱其坚持自

  疗。

  【食疗】

  1。羊肚汤用料:羊肚一个。

  用法:将羊肚洗净加水煮汤,调味后空腹食用,每天一次,连服七至八

  天。

  2。玉竹茶用料:玉竹五十克。用法:以上药洗净水煎代茶饮。

  功效:补阴益肾。

  主治:小儿遗尿。因体质虚弱,肾气不固小便多,夜晚遗尿。

  来源:民间验方。

  3。柿蒂茶用料:柿蒂十二克。用法:以上药加入水煎代茶饮。

  功效:和胃调气。

  主治:遗尿。因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小儿饮食减少,夜晚遗尿。

  来源:民间验方。

  4。韭菜根饮用料:韭菜根二十五克。用

  法: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温服。一日两次,

  连服十天。功效:健胃提神,温中行气,壮阳。

  主治:小儿遗尿。

  来源:民间验方。

  5。蛋茶

  用料:茶叶八克,食盐三克,鸡蛋十枚。用法:将茶、蛋共放锅中煮约

  八分钟,将蛋壳击破,加盐再煮十至十五分钟,取蛋去皮蘸酱油食。

  功效:补精强骨。

  主治:小儿夜尿、腰膝酸痛。来源:民间验方。

  6。狗棍鱼煲粥

  用料:狗棍鱼(又名梭鱼、鲻鱼)二百五十至三百克,大米适量。

  用法:将鱼去鳞、肠脏和鱼头,与大米同煮成粥,调味服食,食时注意

  骨哽。

  功效:健脾益气,固肾缩小便。主治:遗尿,夜尿多,小儿麻痹后遗症

  等。

  来源:《食物本草》。

  7。杏实汤

  用料:芡实(鸡头米)二十克,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各十五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两次服。

  功效:滋阴益肾。

  主治:小儿虚弱遗尿症。

  来源:经验方

  8。饴糖桂芍汤

  用料:饴糖两匙、桂枝十五克,白芍十克,甘草十克。

  用法:先将三味中药煎汤,去渣,冲入饴糖,一日两次分服。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小儿体虚遗尿。

  来源:经验方。

  9。鸡蛋白胡椒方

  用料:鸡蛋一个,白胡椒七粒。用法:将鸡蛋一端敲破一个孔,放白胡

  椒,然后用纸糊住小孔,蒸熟即可食。

  功效:暖肠胃,除寒湿。

  主治:小儿遗尿。来源:经验方。

  10。猪尿泡方

  用料:猪尿泡(猪膀胱)一个,槐花二十五克,车前子二十五克。

  用法:加水共煮熟,去药服食。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小儿遗尿,尿频,尿多症。

  来源:经验方。

  11。韭菜籽面饼

  用料:韭菜籽、白面各适量。用法:将韭菜籽研成细粉,和入白面少许,

  加水揉作饼蒸食。功效:温肾壮阳,固摄。

  主治:小儿遗尿等症。来源:民间验方。

  12。白胡椒鸡蛋

  用料:白胡椒六粒,鸡蛋一枚。

  用法:将白胡椒研为细未,鸡蛋打一小孔,把胡椒未装入鸡蛋中,湿纸

  封口,蒸熟去壳食蛋,午饭时吃,一日一次,连服七日。

  功效:益精强阴,涩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来源:民间偏方。

  13。荔枝干茶

  用料:荔枝干十个。

  用法:将上药泡茶饮,一日一次,连服六至七天。

  主治:小儿遗尿。

  来源:民间验方。

  14。荔枝糯米泡

  用料:荔枝肉五十克,糯米五十克,猪尿泡一个。

  用法:将荔枝肉,糯米塞人猪尿泡内煮熟食,连服五至六天。

  15。鸡肠面饼

  用料:公鸡肠一具,面粉二百五十克。

  用法:将公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碎,与面粉混匀,加水适量,合

  面成团,可稍加油盐佐料,如常法烙成小薄饼,一顿或分顿食用。主治:用

  于脾肺气虚遗尿。

  16。三粉糖包

  用料:山药粉、茯苓粉各一百克,面粉二百克,白糖三百克。

  用法: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内,加水适量,浸泡成糊,蒸半小时,

  调面粉与白糖,再加入猪油、青丝,红丝(或果料)少许成馅。取发酵调碱

  后的软面与馅料包成包子,蒸熟食用,连续用。

  主治:用于脾肺气虚遗尿。

  17。覆盆猪肉汤

  用料:覆盆子三十克、猪肉一百至一百五十克。

  用法:将覆盆子放入五百毫升水中,文火煎至二百五十毫升,去渣取汤,

  加入猪肉炖煮,不加佐料,将肉和汤同时吃下。每日一次,一般两至三次可

  愈。

  主治:用于肾气不足遗尿。

  【穴位注射疗法】

  药物:百分之一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取穴:中极,三阴交,足三里。

  方法:每穴位注入药液零点三至零点五毫升,每隔两日一次,十次为一

  疗程(应作过敏试验)。

  【外敷疗法】

  1。桑螵蛸七个,葱白七根。将二药捣成糊状,敷于石门、关元、中极穴

  位,用纱布固定三天。一般连用两至三次可愈。

  2。麝香三克,蟾蜍三克,桂枝五克,麻黄五克,雄黄五克,没药五克,

  乳香五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取穴:主穴、内关(双)、气海、中极、三阴交(双);配穴:肾穴、

  膀胱俞。

  方法:取药粉加入适量酒精调成膏状,贴在所选的穴上,病情较轻者只

  用主穴,病情较重,则酌用配穴每三至四天换药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第一

  疗程未愈者,可间隔三日再行第二疗程。少数患者贴敷后,局部皮肤发痒,

  个别患者发生皮疹,可用紫药水涂患处,待皮疹消失后再继续贴药。

  【醋蛋疗法】

  1。杞枣鸡蛋方

  用料:杞子二十克,大枣三至四枚,鸡蛋两枚。

  用法:杞子二十克,大枣三至四枚与鸡蛋两枚同煮,蛋熟去壳复煮片刻,

  吃蛋喝汤。每日或隔日一服。三次左右可见效。

  主治:遗尿。

  2。胡椒蛋方

  用料,白胡椒七粒,鸡蛋一枚。

  用法,将鸡蛋一枚一端打一小孔,放入白胡椒七粒,封口蒸熟,每晚临

  睡前吃两至三只鸡蛋,不喝水。

  主治:夜间遗尿。

  3。金樱子蛋

  用料:金樱子十克(去外刺及内瓢),鸡蛋一枚。

  制用法:金樱子十克与鸡蛋一枚同煮,喝汤吃蛋。

  主治:遗尿。

  【验方】

  1。益智仁九克。

  制用:将上药醋炒研细末,分三次开水冲服,连服六至七天。

  2。青梅(乌梅)六克,蚕茧二十只,红枣十枚,白糖五十克。

  制用:将上药水煎,每天下午四时前服完,连眼十天。

  3。桑螵蛸、白果、蝉蜕、益智仁各七个。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4。补骨脂三十克。

  制用:焙干研末,每服二克,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5。人参、肉桂、益智仁,补骨脂各三十克。

  制用:将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九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6。益智仁十二克,麻黄九克,桑螵蛸十五克,石菖蒲九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次,六至八岁服二分之一剂,九至十四岁服三分

  之二剂。

  7。远志三克,琥珀六克(分四次冲服),细辛三克,石菖蒲六克,龙齿

  十五克,桑螵蛸六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8。桑螵蛸十五克,肉桂三克,黄芪十五克,龙骨十五克。

  制用:以上四味加水煎服,每日一次(为七至十二岁儿童量),一般连

  服三至四剂。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9。生龙骨三十克,鸡蛋若干。

  制用:将生龙骨加水适量煎煮,取汤煮荷包鸡蛋。三岁以下每次一个,

  三岁以上每次两个,每晚服一次。第二次龙骨三十克,加入第一次煮后之龙

  骨汤煎,如此逐日加入,连用三至六日。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10。补骨脂(盐炒)六十克,益智仁(盐炒)六十克。

  制用:将上药研细末过筛,分作六包,每日早晨用米汤泡服一包,一次

  顿服(成人量加倍),六日为一疗程。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11。补骨脂五十克。

  制用:将补骨脂放锅内炒十至二十分钟,至发出爆声,放冷后,研为细

  末,每晚睡前用温开水冲服。三至九岁患儿每服一点五克,十至十二岁每服

  二点四克,病程在一年左右的服一周,病程在两年以上的早饭前加服一次。

  连续服两周左右。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12。益智仁三十克,淮山药五十克,乌药三十克,桑螵蛸三十克,黄明胶

  一百二十克,金樱子一百克,吴茱萸十五克,糯米五百克。

  制用:将上药放入铁锅里用小火焙干,糯米用锅炒熟(变黄即可),分

  别研碎,装入袋内备用。以上为一疗程量。根据年龄大小,一次十五至三十

  克,加白糖少许,用开水调服,每日两次,服完为止。

  主治:肾气不足,下元不固的遗尿。

  13。鸡肠和鸡内金及白果的比例是8:1:1。

  制用:将鸡肠用水洗净焙干(或烘干),研末过筛,再将鸡内金和白果

  焙干研碎,混合均匀,入胶囊备用。五至十岁患儿每次三至四粒,十一岁以

  上每次服用五至六粒,日服三次。

  主治:脾肺气虚的遗尿

  14。桑椹子、炒白术、白芍、茯苓,甘草梢各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剂,上午服头煎,下午四时服二煎,连服五至十

  剂。

  【偏方】

  1。药物:乌龟一只,葱、姜、盐、酱油适量。

  制法:乌龟去内脏,洗净切块(龟壳可整用),加盐、葱、姜及调料,

  放入盆内盖好盖,清蒸至熟。当菜吃完为止,可隔几天吃一次。

  功效:滋阴补血,理虚止遗。用治三岁以上的小儿睡熟后自己不能控制

  小便,经年累月不愈,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顿怕冷。

  2。药物:核桃肉一百克,蜂蜜十五克。

  制用:将核桃肉放在锅内干炒发焦,取出晾干调蜂蜜吃。

  功效:补肾温肺,定喘润肠。用治小儿久咳引起的遗尿气喘,面眼微肿。

  3。药物:羊肉二十克,虾十克,调料、盐等适量。

  用法:煮熟吃,每日一次。

  4。药物:鲜花生叶十克,山药十克,甘草二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5。药物:乌龟肉十五克,生姜三克,盐适量。

  用法:水煎,喝汤吃肉,每日一次。

  6。药物:韭菜子三克,黑豆十克,复盆子五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

  至两次。

  7。药物:淫羊藿三克,黄豆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两至三次。

  8。药物:莲子十克,五味子三克,益智仁五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9。药物:狗肉三十克,韭菜根六克。

  用法:水煎,喝汤吃肉,每日一次。

  10。药物:鸡肝三十克,补骨脂十五克。

  用法:焙干,研末,每服一至二克,每日两次。

  11。药物:黑豆十克,大枣五个,鸡内金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12。药物:金英子六克,益智仁六克,炙甘草三克。用法:水煎服,每日

  一至两次。

  13。药物:五倍子十克,刺猬皮十克。用法:微炒,共研未,每服一至二

  克,每日两次。

  14。药物:麻雀一只,蜈蚣一条。用法:将麻雀去毛及内脏,与蜈蚣同煎,

  喝汤吃麻雀肉,每日一至二次。

  15。药物:向日葵茎芯十五克,丹皮三克,炙甘草三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至二次。

  16。药物:核桃仁十五克,黑芝麻六克,大枣五个(去核)。用法:共捣

  烂,一次吃完,每日一至二次。

  17。药物:玉米棒一个,陈皮三十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18。药物:山药十克,大米三十克,益智仁三克。用法:煮粥食用,每日

  一次。

  【秘方】

  1。处方:用龟尿滴入脐中即愈。制法:将荷叶放盆内龟放叶上以镜照之,

  龟见自影即撒。来源:信阳光山县,曹全阶供秘方。

  2。处方:川断,酒白芍、桂枝、龙骨、菟丝子,益智仁、淮山药各六克,

  巴戟天,破故纸各三克,远志六克,甘草六克,炮姜,党参为引。服法:小

  儿量,水煎口服,日服一剂,一般三至六剂愈。方源:《福建中医药》,一

  九八一年第三期。

  3。处方:益智仁十五克,桑螵蛸七个。

  制法:二味共研末。

  服法:鸡肠一具(男用雄鸡的,女用雌鸡的),将药一半炖汤服,一半

  吞服。

  来源:四川乐山县任仕明祖传秘方。

  4。处方,瞿麦、石韦、龙胆、皂荚、桂心各十五克,鸡肠草、人参各三

  十克,车前子四十八克。

  制法:八味共研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一日三次,每次眼五丸。

  5。处方:白纸一张,白酒适量。

  制法:将白纸铺于遗尿者席下,若遗尿于上,即取纸晒干,烧灰,以酒

  调服即愈。如一次不愈,如法再服一次,无不神效。

  【注意事项】

  1。小儿遗尿者忌食或少食过咸的饮食,以及汤、粥等。

  2。忌食或少食赤小豆,茶、茭白、西瓜、冬瓜、甜瓜、丝瓜、冰镇的冷

  饮、冷食等寒凉,渗利之品。

  3。忌服或慎用竹叶、木通、科瓜皮、西瓜翠衣、栀子、槟榔、沉香等渗

  湿,利水,寒凉、下气之药,以及避免长期服用含有此类药物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