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8章

  你抓紧时间,写一篇大队工作总结报告,内容主要是围绕我们大队的干部职工们,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是如何活学活用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方面的思路去写。报告中,一定要突出大队职工们,在思想的指引下,在学习、工作当中发生的先进事迹。”

  李剑生在学校读书时就是班干部,工作总结报告可以说是经常写,并不需要费多大的精力,再说,现在报纸上宣传的口径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北大、清华二校)。”全国各地的大报、小报上,像这样的文章有得是,作为一个有心人,他在这方面早就有所准备,抓起报纸抄就是了。

  “好的。”李剑生听马鸣这百样一说,立刻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小李,这份大队的工作总结报告,公司领导要看的,你一定要保质保量的把它完成好,这对你今后的发展可是有好处的呀!”马鸣再三强调道。

  对于李剑生来大队后的工作表现,马鸣还是满意的。在政治学习上,李剑生很认真,讨论发言也很积极,在工作上,李剑生也表现得不错,能吃苦耐劳。马鸣细数了一下队部机关的这几个人,在工作能力上面,李剑生要算是强的。

  马鸣决定给李剑生增加一点工作压力,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培养的人。

  “马大队长,你就放心吧。”李剑生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将这份工作总结报告写好,不辜负大队领导对我的期望。”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马鸣高兴地说道。“好,你回去抓紧时间准备吧!”

  “是。”李剑生回到办公室,拿起纸笔,翻开报纸写了起来。

  本来,李剑生是大队的技术员,具体的工作是负责大队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等工作的。

  可是,别看建筑六大队是个近千人的大单位,担负着铁路局管辖范围内的房屋住宅工程建设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就是三个,做起来的事情很多的。但是,处在“文革”前期,很多单位都处于停产闹革命的阶段,大队的工程任务也不是很多,有大队长罗明理和工程师周海英在工地上管理把关就够了。

  另外,李剑生正跟着陈伟平,一边熟悉大队的工程业务情况,一边管理着罗平火车站的工程,所以李剑生有空就在办公室看罗平火车站的工程施工图纸,有问题陈伟平会去处理,其它的并没有什么具体工作。

  李剑生是不属于那种“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类型的人,而是属于那种除了干好自身的工作之外,还想着干好其它工作,来表现自己的那种人。

  在当时那种疯狂的年代,有不少大、中院校的学生和工厂里的青年工人,他们认为政治斗争高于一切,当前的中心工作,就是造“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反,打倒“地、富、反、坏、右”和“牛、鬼、蛇、神”,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造反派”。

  但是,也有不少的人,他们不问世事,埋头工作,做一个“逍遥派”。

  李剑生这二种人都不属于,而是属于另外一种即想参加当前的政治运动,从政治上投机钻营,以图发展的人,而又想学习技术业务,吃技术饭的人。

  在李剑生大队,罗明理是属于“逍遥派”的那种人物,而副大队长马鸣又是属于“造反派”那种类型的人。这二方都在争取他,而他自己就摇摆在这二种势力当中,寻找着适合自己发展的时机。

  现在,马鸣给李剑生创造了这样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李剑生当然不会放过。

  李剑生接受马鸣交给的任务后,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写了一份题目为《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工作总结报告。

  在这份工作总结中,李剑生除了套用各大报纸上的政治口号外,另外加入了一些大队长罗明理是怎样抓生产的,副大队长马鸣是怎样抓政治学习的,全大队干部职工们是如何在思想的指引下,开展“抓革命,促生产”的,的具体事例。

  另外,李剑生为了将工作总结写得具体、动人,他还特意将陈伟平在马路上抢救小孩的动人事迹写了进去。

  这篇有血有肉的工作总结,李剑生洋洋洒洒地写了几万字,经过几易其稿的反复修改,直写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这天“早请示”过后,李剑生来到马鸣的办公室,双手将自己写好的工作总结报告递了过去:“马大队长,大队的工作总结报告我写好了,请您过目。”

  马鸣正在看报纸,他接过李剑生递来的总结报告,看了看,笑着说道:“好,你先回去,我看看再说。”

  李剑生回到办公室,终于轻松了下来。他喝了一口茶水,靠在椅子上休息起来。

  说实在的,这些天来,李剑生为写好这篇工作总结,确实是累得够呛!

  陈伟平在翻看着一份图纸,李剑生好像听施工队长胡大毛说过,图纸设计方面好像有点问题,陈伟平正在修改。

  潘金枝低着头,正在做着大队的财务报表。年底了,财务上的事情很多,潘金枝总在没完没了地忙着,不是写,就是往公司财务处跑。

  裘桂花也是经常待在楼下的仓库里,陈伟平有空就往那儿跑。

  休息过一会后,李剑生拿起办公室的报纸,认真地看了起来,他想多收集些报纸上的资料,以备后用。

  第35章文章(二)

  下午上班,李剑生在办公室刚喝了几口茶水,马鸣的电话就来了:“小李,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放下电话后,李剑生猜想,马鸣找他,一定是为了自己写的那份工作总结的事情,于是起身,往马鸣的办公室走去。

  路上,李剑生心中七上八下的,一点底都没有,心想:“我在写这份工作总结报告的时侯,虽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自己认为不错,但马鸣会认为怎么样呢?到底符合不符合他的味口?”

  对于这些,李剑生还是挺担心的。因为他知道,这是马鸣交给他的第一项任务,所以这项任务完成得好坏,也许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呀!

  李剑生走进马鸣的办公室,心情紧张地问道:“马大队长,我写的工作总结报告,你看过了?”

  “嗯。”马鸣点点头,放下主手中的笔,笑着说道:“小李,这篇工作总结报告,我看了一下,写得不错,字也写得漂亮。但是,关于报告中的政治学习方面,我修改了几个地方,加了一些政治内容和职工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突出这份总结报告的政治性。另外,你把陈伟平抢救小孩的事迹,从他本人的政治思想角度上,再进行一些拔高。这样,这份工作总结报告的政治性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李剑生听马鸣首先肯定了自己写的工作总结报告不错,心中暗自一阵高兴,然后又听马鸣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认为合情合理,于是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好的,我一定按照马大队长提出的意见,将这份工作总结再认认真真地修改一遍。”

  “行!就这样说。”马鸣将稿子递给李剑生说道:“你把稿子拿回去,重新修改一下再给我。”

  “是。”李剑生恭敬地接过马鸣手上的稿子,回到办公室认真地修改起来。

  他发现,马鸣在文章的有些地方,加上了当前的一些政治口号,确确实实把文章的政治性进一步突出来了。

  “嗯,不错。”李剑生一边修改着稿子,一边在心中暗暗敬佩起马鸣的政治敏锐性来。

  第二天上午,李剑生将自己花了一个晚上,从新修改好的工作总结报告交给了马鸣。

  马鸣认真看了看,笑着对李剑生说道:“不错!我下午就把这份工作总结报告,送到公司政治部去。”

  李剑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重重地吐了一口气,高兴地想道:“现在,我总算完成了这一任务呀!“

  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大队机关人员照例坐在学习室,进行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

  大家学习了一篇《人民日报》社论后,主持会议的副大队长马鸣,手中拿着一张省报,走到李剑生跟前,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说道:“小李,你把这篇报道给大家念一下。”

  李剑生接过报纸一看,一条醒目的标题出现在他的眼前:“舍己救人的好青年——陈伟平”。标题下面印着自己的名字:李剑生。

  “这……?”李剑生一愣,十分意外地看着马鸣。

  “你念吧。”马鸣笑着继续说道。

  李剑生稳了稳神,小声念道:“舍己救人的好青年——陈伟平”。

  学习室立刻“哄!”地一声,所有的目光都射向坐在李剑生身边的陈伟平。

  陈伟平也感到很意外,脸顿时就红了。他扭头看了看李剑生手中的报纸,见是李剑生写自己抢救小孩的事情,立刻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李剑生面色得意地看了陈伟平一眼,对着手中的报纸,大声念道:

  八月的一天清晨,南城铁路局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六大队的技术员陈伟平同志,在家“早读“完后,兴冲冲地去单位上班。

  路上,陈伟平见一位三十来岁的妇女,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手中玩着个小皮球,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哪知,那小男孩手中玩着的小皮球,从他手中掉下,向马路中间滚去。小男孩见皮球掉了,想去捡球,也向马路中间跑去。

  突然,一辆消防车,风驰电击般地向着那小男孩驶来,吓得那小男孩的妈妈,向过路人大声呼叫道:“你们谁能帮我救救孩子?”

  陈伟平见情况危急,刚想冲上前去抢救那小孩,可又怕自己有生命危险,不敢上前。

  正当陈伟平犹豫不决时,在他的脑海里,突然响起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声。

  于是,陈伟平毫不犹豫地飞奔上前,抱起那小男孩,跑向了马路边。

  这时,过路的群众立刻将陈伟平团团围住,小男孩的家长激动的拉住陈伟平的手,问他的姓名,陈伟平无比自豪地说道:“我是新中国的年青人,党的好儿女,做这一点小小的事情是应该的。”

  “好!”一个围观的群众,竖起大拇指赞道:“小伙子,你这种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

  真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呀!”……

  听完李剑生念的这篇报道后,潘金枝用敬佩的眼光看了陈伟平一眼,神色感动地说道:“哇!陈伟平,你做了这样的好事,怎么连我们都不告诉一声哪?”

  “我……”陈伟平神情尴尬的看了潘金枝一眼,不知如何解释才好。

  “其实,这件事情是这样的。”看着面红耳赤,神情尴尬的陈伟平,马鸣对大家解释道:“李剑生同志在写给公司的大队工作总结报告中,加入陈伟平同志的这一典型事例,

  公司政治部的同志经过整理后,以李剑生同志的名义投稿给了报社,报社就发表了这篇报道。大家听完了陈伟平同志的英雄事迹后,有何感想呢?开始讨论吧。”

  “我,我首先声明一下,我可没有报纸上说得那么伟大。”陈伟平脸儿红红地解释道:“当时,我在来上班的路上,见那个小男孩有生命危险,根本就来不及想那么多,心中一急就冲上去救人。事后,我想起这件事,心里还觉得有点害怕呢。”

  马鸣听陈伟平这样一说,当即脸色就沉下来了。

  第36章出名(一)

  副大队长马鸣,听李剑生读完了那篇表扬陈伟平的报道后,便组织大队参加学习的人开始讨论。

  陈伟平一听要讨论自己的事迹,当时就急眼了,脸儿红红地解释道:“同志们,那天,我在抢救那个小男孩的时候,根本就来不及想那么多,也不像报纸说得那样高尚,而是一心想着救人。事后,当我回过神来,想起这件事的时侯,到现在我心里还觉得挺害怕的。”

  马鸣听陈伟平这样一说,脸色一沉,立刻变得难看起来,心想:“你这不是跟我唱对台戏吗?”

  想到这,他刚想发作,可又一想,觉得自己是这个会议的主持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能因为陈伟平的一句实话,而影响了大家的政治学习气氛。

  “陈伟平说得好!”马鸣立刻恢复了常态,笑着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觉得像陈伟平同志这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这就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了。”

  “那我就先发言吧。”潘金装枝笑着说道:“我刚才听了李剑生同志写的,关于陈伟平同志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这篇报道后,心里确实很受感动。他能在那小男孩生命危急之时,不顾个人的安危,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这种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也要像李剑生同志学习,多多宣传我们大队的好人好事。”

  说完,潘金枝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剑生一眼。

  李剑生听潘金枝在发言中,二次提到自己的名字,然后又见她面带微笑地看自己,心中已明白了她得用意,便在心中兴奋地想道:“潘金枝这是特意在宣传我,在单位上提高我的知名度。我一定要好好的把握这样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寻求更大的发展。”

  想到这,李剑生说道:“刚才潘金枝同志的发言,给我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我一定不辜负同志们的希望,用我手中的笔,多多宣传我们大队的好人好事。”

  马鸣听李剑生这样表态,心想:“我今天不如在众人面前,趁机把李剑生往上推一推,这样一来可以增加李剑生的威信,二来也可以让李剑生感谢自己,更加为自己卖力了。”

  想到这,马鸣对李剑生表扬鼓励道:“李剑生同志的发言很好,表态也很好!我们大队的干部职工,都要向李剑生同志那样,积极宣传我们大队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中队长胡大毛是个很会看风使舵的人,他听马鸣这样一说,立刻挥动着手中的“红宝书”,带头喊起了口号:“向李剑生同志学习!”

  “向李剑生同志致敬!”学习室的人跟着齐声喊道。洪亮的口号声,在学习室的上空,久久的回荡着。

  学习陈伟平的先进事迹讨论会,在马鸣的诱导下,立刻变成了学习李剑生的先进事迹讨论会

  李剑生知道,这是马鸣故意在大队干部职工们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便感激对他笑了笑。

  马鸣见李剑生明白了自己的苦心,也对着他相视一笑。

  这时,突然从楼下传来一阵“叮叮咚咚”地敲锣打鼓声,将正在进行政治学习的大队管理人员们给惊动了。

  马鸣赶紧对李剑生说道:“小李,你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剑生赶紧跑到四楼的走廊上观看,只见办公楼前的操场上,停着一辆高级小轿车,后面跟着一辆小型货车。在货车的前车厢上,横挂着“向舍己救人的陈伟平同志学习、致敬!”的条幅,白字红布,分外引人注目。小型货车车厢里,几名工人正在起劲地打着锣鼓。

  李剑生见此,立刻对着学习室叫道:“大队长,楼下有人给我们大队送喜报来了。”

  马鸣一听,立刻对学习室里的众人说道:“散会!”

  然后,他跟罗明理一道,赶紧从学习室出来,下楼迎了上去。

  这时,从那辆高级小轿车的副驾驶座位上,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他伸手拉开轿车后座车门,只见一男一女两人,从轿车里走了出来。

  那男的三十五、六岁的年纪,中等的个头,身穿一套深蓝色中山装,挺着个“将军肚”,面露微笑地看着向他走来的罗明理和马鸣。

  在那个身穿深蓝色中山装男人的身边,站着一位三十岁出头,长得水灵灵的少妇。在她的身材上,穿着一套色泽鲜艳的连衣裙,一头乌黑的长发,自然地批散在肩上;她那张皮肤白净,好看的瓜子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胸前是一对高耸的,柔软的腰肢,裙子下面是二只修长的,全身彰显出一股成熟、艳丽的少妇风韵。

  “啊,这不是戴丽萍吗?”李剑生心中一喜,对站在身边的陈伟平说道:“走,我们下楼去看看。”

  “我,我不去。”陈伟平转身回学习室去了。

  李剑生赶紧从楼上跑下来。

  那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见罗明理和马鸣向他们迎来,也向他们走来问道:“请问你们谁是这儿的负责人?”

  “这是大队长罗明理同志。”马鸣对那年青人介绍道:“我是副大队长马鸣。”

  “你好。你好。”那年青人笑着对罗明理和马鸣说道:“我们是南城机械厂的。”

  马鸣握着那年青人的手,热情地说道:“哎呀,你们可是我们的老大哥呀!欢迎!欢迎!”

  南城机械厂是本省的一家大型中央直属军工企业,厂内有着七、八万名职工,省内最大的一个造反派组织,就是这个厂的。

  作为南城机械厂造反派的头头,现在南城机械厂革委会主任的万扬名,已经被结合进了省革委会,并担任了省革委会的副主任,是个省内出名的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现在,马鸣听说来人是南城机械厂,真是欣喜万分哪!

  那年青人指着那身穿深蓝色中山装的男子,对罗明理和马鸣说道:“这位是我们厂的革委会主任万扬名同志。”

  “什、什么?”马鸣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双眼呆望着对方。

  第37章出名(二)

  “哦,罗大队长、马副大队长,你们好!”万扬名伸出手,笑着说道。

  罗明理虽然不是造反派,但万扬名的名头他也是听知道,于是跨前一步,握着万扬名的手,热情地说道。“万主任,欢迎您!”

  “谢谢!”万扬名握着罗明理的手说道。然后又伸出手,对马鸣客气地说道:“马副大队长,你好。”

  “万、万主任,您好!”马鸣急忙跨步上前,伸手握着万扬名的手,激动地说道。

  对于这个站在面前的万扬名,马鸣对他真可以说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今天有缘结识,对马鸣来讲,真是太幸运了。

  于是,马鸣微微弓着身子,兴卑颜地说道:“万主任,请到我们办公室坐。”

  “好。”万扬名微微点了一下头,看着罗明理说道:“罗大队长,为了感谢你大队职工陈伟平,舍己抢救我小孩的英勇行为,我特意给他送来了表扬的喜报,另外给你们单位送来了一百本《语录》,一百套《选集》,以表示感谢!”

  “谢谢!”罗明理激动地握着万名扬的手,连声说道:“谢谢万主任给我们送来了‘精神粮食’,我们一定好好学习。”

  戴丽萍见到从楼上下来的李剑生,对他招了招手,欣喜地叫道:“哎呀,小李!你过来。”

  “戴大姐。”李剑生高兴地走到戴丽萍身边。

  戴丽萍亲热地拉着李剑生的手,对万扬名说道:“他就是我跟你说的,送我们母子回家的李剑生同志。”

  万扬名伸手握住李剑生的手,满脸笑容地说道:“小李同志,谢谢你呀!”

  “没什么。”李剑生笑着摇摇头,客气地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我说小李呀,我要不是看见报上你写的那篇报道,还真找不到你跟陈伟平呢。”戴丽萍埋怨地说着,四处看了看,接着问道:“陈伟平呢?”

  “他在楼上,不好意思下来。”李剑生指着四楼说道。

  “走,我们上楼找他去。”戴丽萍看了万扬名一眼,拉着李剑生就往楼上走去。

  “万主任,请!”马鸣说着,在前头引路。

  罗明理陪着万扬名往楼上走去。

  一行人,来到四楼的学习室。

  陈伟平见李剑生带着戴丽萍等人来到学习室,只好笑着对戴丽萍客气地点点头。

  戴丽萍走到陈伟平身边,将他拉到万扬名跟前,激动地说道:“老万,这就是抢救我们小孩的陈伟平同志。”

  “陈伟平同志,谢谢你呀!”万扬名握着陈伟平的手,客气地说道。

  陈伟平摇摇头,淡淡地笑着说道:“不用谢。”

  “万主任请坐。”马鸣指着学习室里的主席台,对万扬名说道。

  “我看还是随便坐吧。”万扬名说着,在学习室里的一张长椅子上坐下。

  罗明理、马鸣、戴丽萍、陈伟平、李剑生、还有万扬名的秘书,一起围着万扬名坐下。

  万扬名抬头看了看学习室的布置,见正面墙上挂着一条横幅标语,上面写着:“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四周的墙壁上,贴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万岁!”

  “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开炮!”

  “打倒‘地、富、反、坏、右’份子!”

  “打倒一切‘牛、鬼、蛇、神’和反革命份子!”

  “……”

  看着墙壁上的这二十几条标语,万扬名点点头,看着罗明理满意地笑道:“我从你们大院和学习室墙壁上的这些标语,就已经看出,你们大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气氛浓厚,干部、职工思想觉悟高,值得表扬呀!”

  罗明理不好意思地笑着解释道:“万主任,我平时只抓生产。政治学习由马副大队长抓,这些都是他的功劳。”

  “哦?”万扬名扭头看着马鸣说道:“年轻人,看来你还有二下子呀!”

  “万主任,我做的工作还很不够。”马鸣谦虚地说道:“下面,我将大队的工作向领导汇报一下,请您批评指正。”

  “算了,我今天是来你们大队送表扬信的,不是来检查工作,还是免了吧。”万扬名摇摇手,客气地说道。

  马鸣知道,这是万扬名在跟自己客气,现在的领导,没有不喜欢听汇报的。于是,他继续坚持说道:“万主任,请您还是听我向您汇报一下工作吧。”

  万扬名见推脱不掉,立刻变得严肃起来,摆出一付官架子,微微点点头说道:“那好吧。”

  马鸣想了想,认真地说道:“我们南城铁路建筑工程公司,是属于南城铁路局领导下的企业,担负着路局管辖内,三个省的铁路、桥梁、隧道、房屋等建筑工程任务。公司下属八个大队,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名职工。我们建筑六大队有一千六百八十九名职工,负责着公司内的房屋建设任务……”

  戴丽萍见马鸣在汇报工作,懒得听,对坐在身边的李剑生轻声说道:“小李,你在这工作还好吧?”

  “还好。”李剑生点点头说道:“我在单位吃住,挺方便的。”

  “什么?”戴丽萍奇怪地问道:“你家不在本地?”

  “我是本地人。”李剑生轻声说道:“我家住在市内,因单位事情比较多,就住在单位上,还和陈伟平一个房间呢。”

  戴丽萍看着坐在李剑生身边的陈伟平,笑着说道:“他说得是真的?”

  “嗯。”陈伟平点点头说道。

  戴丽萍关切地说道:“你们住的地方条件怎么样,可以带我去参观一下吗?”

  “行。”李剑生答应道。

  “你呢?”戴丽萍对陈伟平问道。

  陈伟平说道:“可以。”

  戴丽萍对坐在身边的万扬名轻声说道:“老万,你们谈你们的。我去参观一下小李和小陈的住处行吗?”

  万扬名看了罗明理一眼,没有吭声。

  罗明理也听见了戴丽萍地说话,看着李剑生和陈伟平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去吧。”

  李剑生见罗明理同意了,对陈伟平使个眼色,笑着对戴丽萍轻声说道:“戴姐,我们走。”

  戴丽萍、李剑生、陈伟平三人起身离开了学习室,向单身宿舍走去。

  第38章自摸

  李剑生和陈伟平住的房间在二楼,是一间只有十来个平方米的房间,里面铺着二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二人的床上被子都没叠,衣服和裤子乱七八糟地堆在床上,桌子和凳子上面布满了灰尘。

  李剑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戴姐,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让你见笑了。”

  “你们二个懒虫,房间乱成这个样子都不收拾。”戴丽萍说着,挽起袖子,就要动手收拾起房间来。

  李剑生急忙拉住戴丽萍,不好意思地说道:“戴姐,不用麻烦你了,待会我们自己来收拾得了。”

  陈伟平脸儿红红地看着戴丽萍说道:“是呀,还是我们自己来吧。”

  说着,他手忙脚乱地收拾起当房间来。

  “你们二个小懒虫,笨手笨脚的,还是等你戴姐来吧。”戴丽萍伸手推开陈伟平,一边整理着他床上的被子,嘴中一边说道:“小陈哪,你看这床单都黑了,还有这枕巾,都快变成刮刀布了,也不换一下。”

  陈伟平脸儿红红地解释道:“戴姐,因为我只是中午在这床上休息一下,晚上很少在这睡,所以也没顾得上整理这房间。”

  “小李,你也是中午在这睡一下吗?”戴丽萍整理完陈伟平的床铺后,一边为李剑生叠着被子,一边问李剑生道。

  李剑生不好意思地说道:“戴姐,我除了星期天回家外,一般都在这儿睡。”

  “一个小伙子,也应该注意一下宿舍的卫生。”戴丽萍整理完李剑生的床铺后,站起身说道:“床上乱糟糟的,如果进来一个人,让人看见也不好意思呀。”

  “嘿嘿。”李剑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戴姐,我们房间从来没有女人进来,你是第一个。”

  戴丽萍帮助李剑生、陈伟平整理完房间后,便又一起回到学习室。

  这时,马鸣的工作汇报已经结束了,万扬名正在向罗明理和马鸣作着指示,见戴丽萍、李剑生、陈伟平三人进来后,笑着站起身来,对罗明理和马鸣说道:“好了,今天我们就到这吧。”

  “谢谢万主任对我们大队工作提出的指示和要求。”罗明理一边送万扬名,一边客气地说道:“欢迎领导经常来我们大队检查指导工作。”

  “行。”万扬名点点头说道:“有空,我一定来看望你们。”

  临上车前,戴丽萍看了站在一边的李剑生和陈伟平一眼,笑着对罗明理和马鸣说道:“二位队长大人,小李和小陈都是我的老弟,今后还请你们多多关照呀!”

  “没问题!”马鸣立刻笑着对戴丽萍说道。“这二个小伙子都不错,我和罗大队长一定会关照他们的。”

  看着万扬名夫妇离开后,马鸣拍着李剑生的肩膀,亲热地说道:“小李,你做了好事,怎么没听你说过呀?”

  李剑生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当时见戴丽萍身体虚弱,就送她们回家了,也不算什么好事,所以就没说。”

  马鸣见李剑生对这件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心想:“这小子真是走了运,无意之中,攀上了这样一棵高枝,说不定我今后还要他帮忙呢!”

  想到这,马鸣拍着李剑生的肩头,笑着鼓励道:“小李呀,今后一定要好好干,我和罗大队长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