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6章

  宝玉点头受教。

  柳湘莲命家人安排酒菜,三人痛饮。

  宝玉这副身边,打小练就的,酒量不错;柳湘莲也是能会吃酒的。

  然两人绑在一起,不及武松一半。没多久两人伏案沉沉睡去,只留吴松一人自斟自饮。

  武松盯着宝玉的头顶左看右看,喃喃自语:“师父他老人家素日不喜纨绔子弟,怎么就看中这小子了。巴巴儿的托人带信儿,命我代收为徒。”

  仰头灌下一碗酒,晃晃空酒坛,回头叫:“去打酒来!”

  门外焙茗和柳湘莲的小厮杏奴相视苦笑。焙茗伸手入怀掏了半天掏出一块银子,肉痛道:“二爷给的钱都打酒了。这个是我攒的老婆本儿。”

  杏奴喜道:“我的哥哥!老婆本儿以后再攒,当下先打发了这位太爷是正经。”遂接了钱去打酒,顺便买了几个包子,两人分着吃了。

  三更时分宝玉醒来,已经在自己的床上了。袭人、晴雯、麝月三人守在床边。

  细问原来是焙茗辛辛苦苦把自己背回来的。

  钱都打酒了,没钱雇车了。

  焙茗一进园门就累瘫在地上,说了一句“快去告诉袭人姐姐”,头一歪直接睡着了。

  宝玉暗道惭愧,心中大不忍。

  第二天叫来焙茗骂道:“糊涂东西!没钱雇车不知道回家来要吗?这么远的路,累坏了你,要我如何自处?怎么跟你爹娘交代?”

  焙茗又感动又委屈,嘟着道:“小的累点没要紧。要把二爷一个人丢下,自己回来叫车,这如何使得?万一,要是……小的这颗脑袋还要不要了。”

  宝玉一时语塞。

  是啊,这是古代,等级森严,主仆有别。

  只得好言安慰道:“是我考虑不周,错怪了你。以后出门多带点钱,多留个心眼儿就是了。”

  焙茗红了眼圈道:“二爷说哪里话来。小的人是二爷的,命也是二爷的,骂两句算什么呢。别人家的奴才谁不是朝打暮骂的,是小的有福,托生到咱们家,又跟了二爷。”

  一番话说得宝玉又笑了。遂命袭人拿了几两银子并一包点心瓜果给他,命他回家休养两天。

  焙茗感动的眼泪汪汪,打了个千儿,自去了。

  宝玉盘算一回,自去贾母这边,将如何结识柳湘莲,柳湘莲如何引荐吴松,一一说了,只不提拜师一事。

  贾母沉思一回,道:“你放心去跟你老爷说。有我呢,成与不成,不教你老爷打你就是了。”

  遂命一个婆子去打听贾政在不在家。

  宝玉笑嘻嘻的忙上前去,替贾母捶腿献勤儿。

  一时婆子回来说:“老爷在书房看书呢。”

  贾母命两个老妈妈跟着宝玉去见贾政。

  外书房。

  贾政笔走龙蛇,宝玉侍立一旁。

  宝玉嘻嘻笑道:“父亲这幅字写的好,方正刚直,恢宏大气,就赏了儿子如何?儿子回去贴在墙上,就当父亲每日督促儿子念书一样了。”

  贾政嘴角微微上扬,并不抬头,道:“说吧,何事?”

  宝玉笑着将前话说了一遍,道:“以儿子冷眼看来,那位壮士当个护院恐怕屈才,不如请来做武师。我们兄弟叔侄除了骑射,还可学些拳脚刀剑功夫,早晚强身健体也好。”

  说着奉茶。

  贾政吃茶不语,只是思量。半晌方道:“后日这个时候,你请了人来,我见一见。”

  宝玉大喜。又略站了一回告退出来,不忘讨了那幅字,带着两个老妈妈出来了。

  打发了两个妈妈去回复贾母,自己去找贾琏。

  贾琏出去了,便同凤姐说了几句话,逗着大姐儿玩了一会子。

  回至,一头扎进书房,写了一封信,命麝月亲手交给李贵,命他亲自送去。

  这边安排妥当便去潇湘馆找黛玉商量。

  两人将丫头婆子支开,远远在外间候着,只留紫娟服侍。二人谈谈讲讲,写写画画,直到晚饭时分。

  两天后,外书房。

  贾政与姜先生相谈甚欢。

  自从姜先生来了,贾政一有空就命人请来谈讲,或亲自去梨香院拜会。倒把原来那些清客幕僚冷落了。

  姜先生不但学识渊博,且早年常年游学在外,游历山水,所见所闻甚广。

  两人或谈学问,或说些朝堂民间趣闻轶事,乐此不疲。

  今天因贾兰生病连日不曾上学,姜先生闲来无事,便来与贾政闲话。

  忽小厮进来回说:“宝二爷带了一个大个子来,求见老爷。”

  贾政命进来。

  一时吴松随了宝玉进来,请安问好毕,猛抬头看到姜先生,脸色大变,心头一阵狂喜。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吴松的形象,是参照;梁山好汉武松来设计 的。

  第26章 吴松进贾府

  话说吴松见了姜先生,欣喜若狂,行跪拜大礼。

  姜先生笑吟吟受了,上前扶了,上下打量着道:“贤侄,一别数年,向来可好?”

  吴松虎目含泪道:“师……是啊,师……伯父,我,我很好,很好。您老人家安好?”

  姜文抚其肩笑道:“托老朋友的福,我很好。也多谢贤侄挂念。”

  姜先生又笑向贾政道:“这年青人,是我一位至交好友的后人,不期在府上相逢,实在是意外之喜啊!”

  贾政大喜。

  一面请坐看茶,问了几句话,愈发欢喜,遂传命厨房准备酒宴。一方面庆贺姜先生故人重逢,一方面为吴松洗尘。

  而宝玉,凭借前世看了太多电视剧的经验,瞬间做出判断:这两个人,有问题!

  莫非姜先生与令狐影大侠有极深的渊缘?或者姜先生就是令狐影本人!

  念及此,不由心中雀跃。面上却不动声色。

  越来越有意思了哈!

  吴松顺理成章的在贾府留了下来,充当武师兼护院。住处就安排在姜先生的梨香院。

  很快吴松的妹妹吴小妹也被接进府来。小丫头十三岁,皮肤有点黑,模样与吴松有几分相似,笑起来憨憨的。微胖,看起来很结实。

  宝玉做主暂时留吴小妹在,命袭人等将府上规矩慢慢教给她。小丫头倒十分乐业。

  没几天,吴小妹无意间在灵儿小丫头面前露了几手功夫,可把灵儿迷住了,天天缠着要学。吴小妹也乐意教她。

  灵儿送的手工小挂件小荷包,吴小妹也稀罕的不得了。

  一来二去两个小丫头成了好基友,一胖一瘦,一黑一白,一文一武,特别有喜感。

  有时贾母不开心,灵儿就和吴小妹合作耍一套拳给老人家看,逗得贾母开怀大笑。

  且说宝玉,自从怀疑姜先生就是令狐影,再观其言谈举止,举手投足间怎么看都像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不过没有确凿依据也不敢点破。

  另一个原因就是潜意识里,姜先生此人对自己对贾府都无恶意。索性顺其自然。

  而吴松,除了初入贾府那天的失态之外,再无异常,嘴巴紧的如同上了锁。宝玉多次试探甚至直言相问,吴松干脆闭口不言。

  只是此后宝玉和贾兰叔侄未免辛苦了。每日早起一个时辰扎马步,练拳。两人拼着一口气,互不服输,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不出一个月,身体明显硬朗起来,骑射功夫也有长进。

  后来贾珍命贾蓉每日早起过来和宝玉等一起操练,贾琏也遵从贾政的意思加入进来。

  再后来贾珍同贾政商议,专门在天香楼附近开辟出一个练武场来。规定族中青年子弟皆可来切磋交流。一时间吴松的手下多了起来。

  吴松性子耿直,见贾政看重自己,越发上心。将府中的小厮分成几组,每日召集一拨或两拨操练一番,教几手粗浅的拳脚功夫,数日一轮。

  他身手俊俏,性情豪爽,难得的是守规矩知进退,且又有几分侠义心肠。小厮们都肯服他,渐渐的成了贾府下人中的大哥级人物。

  对本家的公子们,吴松一概一视同仁,绝不心软。至于私下里给宝玉开小灶传授一下心法,那另当别论。

  那些青年子弟或有知难而退,或有不服输咬牙硬撑的,也有真心好武的。更有习文不成又有心上进的,遂改学武,得了这个良机自然牢牢抓住。后来贾府还真出了几员武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当前,宝玉一面读书一面习武,一头为开铺子做筹划,忙忙碌碌的倒十分充实。

  好在买铺面找帮工活计等繁琐事务自有贾琏在外料理,宝玉单考虑主打产品、经营策略、营销方案诸如此类。想到好点子马上记下来反复推敲,或找黛玉研讨,或和贾琏商议。

  每天忙来忙去,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两三个月过去,新铺子筹备的差不多了。

  转眼到了八月二十日。原来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今日动身。

  是日贾政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宝玉诸子弟等送至洒泪亭。宝玉眼巴巴目送贾政一行车马渐行渐远,久久不忍离去。

  原来学差即提督学政一职,由朝廷直接委派到各省,主持各省的院试和岁考,并督察各地的学官和生员,级别大抵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

  这个职务肩负着替朝廷选拔人才的重任,且需要常年奔波在外四处巡查,是个很辛苦的差事。

  李贵、焙茗等催促劝说再三再四,宝玉方打马回来,回复贾母。

  这个便宜父亲虽然相处不久,却感情渐深。更念及原著中贾政晚景凄凉,不觉又添一层悲悯。

  谁知贾政前脚走了才两天,王夫人病倒了。

  第27章 王夫人有孕

  话说王夫人进来自觉神思疲倦,常常思睡。连日来打点行装预备贾政起身,未免又劳乏了些。支撑了两天,竟一头病倒。

  贾母听说忙命人请了王太医太问诊。太医细细诊脉,面色有些古怪。半晌方向贾母道:“老夫人大喜,太太这是喜脉。”

  王夫人登时红了一张老脸,一时做声不得。方记起月信已有两月没来,但自己年近五十,万万没有想到这上面来。

  贾母愣怔了一刻,猛的立起身来问道:“此话当真?你,你再说一遍!”吓的鸳鸯连忙搀着。

  王太医躬身笑道:“恭喜老太太,太太已有了两个月的身孕。晚生不敢说谎。”

  贾母大笑道:“好,好!咱们家好久没有添丁进口了!”

  命包了一个厚厚的红包封赏王太医。又一连声吩咐下去,命厨房炖补品与王夫人补元气,吩咐丫头们小心服侍。

  又交代凤姐,当月王夫人房中的丫头们月钱加倍,贾府上下人等皆有赏赐。

  一面命人快马加鞭报之贾政。

  两日后元春命太监送了许多补品并赏赐之物。又几日贾政书信至,也命人稍了一大堆补品来。

  北静王妃亲自送了厚厚的贺礼来,接二连三素来交好的世家同仁皆有贺礼。

  王夫人老年得子,又是高兴又是害羞,只北静王妃来时亲自接待了一回,其余都交与凤姐打理。

  贾府上下一片欢腾,连日忙乱。

  宝玉虽然意外,欢喜却更甚于旁人。怀孕的毕竟是这具身体的亲娘。说不定是个男孩子,最好是个做官的材料,将来可以撑起一片天。自己本就无心仕途,将来带着林妹妹甩手一走,游山玩水,何其自在。

  因见今日事情甚多,凤姐独立支撑未免吃力。且又想起一见事来:原著中凤姐小产是过了来年的元宵,距今不过四五个月,那么现在没准自己的小侄子正在赶来的路上呢。

  是时候为贾府培养管家人才的时候了。

  计议已定,遂去贾母处请安。

  贾母随意歪在榻上,王夫人坐在一旁,李纨和凤姐立于一旁说笑,贾兰也在。因为连日事情多,宝玉和贾兰须陪着迎送宾客,所以连日不曾上学。

  宝玉请过安,笑向凤姐脸上瞅了瞅,道:“凤姐姐连日劳乏,都有黑眼圈了。”

  贾母忙命进前细细看了,道:“还真是的。你太太不能管事,你一个人确实太过劳累了。从明儿起珠儿媳妇帮着料理料理。”

  李纨只得应了。

  宝玉笑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