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农夫[耽美]》 第61章

想起庭霜两眼放光拿着刀刮金皮的样子,宝琪微微而笑。

“算起来在城里盖房子开店铺也够了,就算不够,还有一些宝石和铜器银器什么的可以卖。”宝琪替他算了一下账。

庭霜做鄙视状:“金子怎么可以按重量计价呢?”

“不按两按斤称重,你还想怎么样?”

“除了金子本身的价值,还有附加值,懂吗?知道什么是附加值吗?看你一脸茫然的样子就知道你不懂。”庭霜拿出两只金镯子,一只是蒜条式,约摸二两重,一只是虾须镯,约摸不到七钱重。

“这两只镯子一轻一重,可是更有价值的却是这只轻的,你说为什么?”

下载

“当然是这只轻的做工精细。”宝琪不假思索答。

“对。”庭霜又细细观赏手里的虾须镯,以前在旧时冶金文献中看到,古代金匠可把黄金压得极薄,薄到一公厘的五十万分之一。还可以把一分黄金拉成四千公尺长的细丝。现在他亲眼看到了实物,这只虾须镯就是用细如虾须的金丝编成双龙戏珠式样,龙头互相衔在一起,中间含着一颗珠子,珠子可以活动却拿不出来,精巧之极。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手艺人的高超绝妙的手艺。

论大工业,是现代人强,但是比手工艺,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的现代人就不如古代手艺人了,在古代,随便在街上拉个妇女,女红手工都是响当当的,让现代连袜子都不会补的女生只有干瞪眼的份。

这只虾须镯是火场中唯一幸存完好的金器,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没有受害,珠子也晶莹明亮,在龙口微微晃动。庭霜越看越爱,说:“这只镯子七钱重,可是至少价值七两黄金,因为除了金子本身,手工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更贵重,这就是物品的附加值。”

宝琪撇嘴:“不就是做工精的贵,做工普通的便宜点嘛,什么附加值不附加值的。”

“那个紫檀柜子烧坏了,你要把它扔了当柴火,可是把没烧坏的部分打磨成如意和小摆件,就值点钱了,还有那些铜器,熔成铜块远不如制成铜器值钱,这也叫附加值。”

庭霜拿着镯子欣赏个没完:“这镯子这么精致,我还真舍不得卖,留着娶老婆的时候当定情物也不错。”

咦?怎么冷嗖嗖的?

哦,宝琪浑身散发冻死人的寒气。嗯,这次翻垃圾他也出了好些力,没有落好处,难怪他生气。庭霜赶紧说:“等你娶媳妇时,我已经赚钱了,到时给你打个更漂亮的镯子给你媳妇。”

寒气更重,宝琪脸黑如锅底,如一台大功率的空调散着冷气,庭霜缩缩脖子,收好金银宝石钻被子里睡觉。

一家人知道庭霜已经从垃圾里翻拣出了开店的资金,都非常高兴。齐重煜派来差役送来驾贴更让一家人的喜悦到达顶点。

齐重煜给省里上了手本,报告了灯节火灾的事,幸好只是烧了房子没有重大人员伤亡,特别表扬了见义勇为好村民庭霜同志临危不乱疏导群众逃生的光辉事迹,替他请求了一个九品官衔。还在县衙的旌善亭华丽丽地刻上他的大名表彰善行。

庭辉喜不自胜,打发了差役一笔跑腿钱,对家人说:“瞧瞧,爹生前常叨叨我们不争气,不能弄个官位什么的来光宗耀祖,这不,大哥现在也是官了,咱家不是白丁了。”

庭霜不象他那么高兴,说:“九品官好象……哦,是的确是最小的官位了。”

庭芝笑道:“大哥你还想要多高的位子?七品以下是佐杂官,七品以上是正印官,是给那些寒窗苦读考上功名的人的,如果想要,那得朝廷下旨褒奖才行。大哥你加把力,事迹能上达天听,就可以得到正印官位了。”

庭芝兴致勃勃提笔写了四个字:“九品农夫”。打算找块好木料雕出来挂在门楣在村里显摆一番。

庭霜看着那四个字撇撇嘴:“你还是等我做了一品农夫再刻匾额吧。”

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庭霜是人有黄金精神爽,也不嫌累,晚上在灯下做计划画图纸,白天跑到城里找银楼工匠把废黄金和银子重新熔炼,打成各样金银首饰,镶上宝石珠子。又和小,手里掂着烟袋锅子,却没心思抽一口。他知道村里人都在骂他,他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村里人骂他是把他当成顶事的人物,关键时候还指望他想办法哩。

可是想什么法子呢?

想来想去,越想越火大。李昌富扔掉烟袋锅子召来村里几个强人召开紧急会议。

神箭张,李大柱,麻药子,卫双全、李栓柱、村东头的孙生财几个都是村里的能人,因为孟家去年有了好收成又准备在城里开店,所以也被村里公认为能人,庭霜不在村里,庭辉代表孟家去开会。

大家见里正找他们,也知道是什么事。再不浇水,地就干种,干种就要大大减收,这是哪个庄稼汉都明白的道理,心急火燎的人们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拿不出好主意,说来说去,就是上游的村不好,害得他们没水的就是这些坏家伙。

孙生财是村里富户,人也很暴烈,挥拳头嚷嚷:“卫水是咱大家的,凭什么让上游的占了去,难道我们就这么等死?”

李大柱也激动的挥拳:“我们当然不能这么等死,他们霸占了属于我们的水,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的渠豁了?”

“对啊。”

所有的人都很激愤,里正觉得满意,村里人还是很心齐的,兴奋地说:“说干就干,咱们安排一下,马上动手。”

庭辉毕竟还读过书,由富家公子沦为贫困农户,在底层辛苦求生,心智比先前成熟许多,觉得这事有点问题,想了想,开口说:“这样干也可以,但是我们做事也得周到些,不要引起冲突,天黑再行动,悄悄挖开口子,等他们发现,水已经到咱村了,他们也只有瞪眼的份。”

孙生财几个撇嘴不以为然:“难道我们还怕他们?”

“不是怕不怕的问题。”庭辉再耐心解释,“能不起冲突尽量不要起冲突。还有,不要豁人家的主干渠,得给人家留些子,这样才不会出大事。”

李昌富点点头:“孟家二小儿说的有理,不愧是读过书的,就这么干了。”

全村所有人都被鼓动起来了,其实不用鼓动,老早就有人想这么干了,现在有人带了头,全村人都无比激动,后生们提着工具上阵。

个别人,比如神箭张大全和李东升觉得这样做不大妥当,可是身处这样热火朝天的集体,也很难保持正确冷静的判断,被裹挟着冲向后果难料的偷水行动。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村里人都吃了晚饭,兴奋的睡不着,准备夜里的行动,庭芝去邻村找同学,几个读书人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文章。回到家里,李婶把留的饭给他端上,庭芝感觉到村里气氛不对劲,问出了什么事。李婶小叶几个七嘴八舌说了事情经过。

庭芝听了脸色大变:“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怎么了?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庭芝放下饭碗冲出门,一边往外走一边叫庭秋:“小豆子,赶快骑上咱家的驴进城里找大哥,要快,告诉他村里要出大事了。赶紧。”

庭秋有些莫明其妙,二话没说,解下驴赶紧往外走。

李嫂提着气死风灯追出去:“死小子,把灯带上,当心摔在山路上。”

庭芝急慌慌跑到里正家,李昌富正和人商量偷水行动的具体细节,庭辉也在,看他过来,赶紧招呼:“老四,你来得正好,今晚咱们去桐柏村豁渠,你也去。”

庭芝又气又急:“二哥你怎么这样,村里人做这种事,你应该拦着,怎么还帮着煽火啊?”

庭辉被他教训很不高兴:“我煽什么火了,村里庄稼眼看都干死了,谁不着急啊?”

庭芝喘过一口气,说:“我也着急,可是再急也不能冲动蛮干。黑天半夜的,这么多人出去,万一出个事儿怎么办?再说,就算没出事,上游村子能乐意?一旦起了冲突,就不可控制,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庭辉哑然,开始考虑起来,李东升也直点头,其他人也有些犹豫。

孙生财却扯着大嗓门说:“怕这怕那,擎等饿死了。”

卫双全跟着点头:“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四小子读书太多,遇上事儿反而缩手缩脚的。”

多数人也赞成地点头,历史上弄出惊天动静的往往是一些泥腿子,读书人瞻前顾后,反而尽失许多?

返回

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品农夫[耽美] 倒序 正序

《一品农夫[耽美]》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