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末代爱情|作者:啊唛|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1 07:13:44|下载:末代爱情TXT下载
  自序

  九三年遥远的波黑依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我经常从电视上看见一些年轻英俊的斯拉夫人种的士兵在硝烟中穿行的镜头(或是断了一条腿躺在担架上),也是在电视上,我看见无数男欢女爱纠缠不清没完没了的连续剧,每剧必有一首凄怆动情的主题歌,每天夜里准时刺痛你的耳膜。那恰恰是世界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真实而平静的血,一个是虚幻的赚人眼泪的戏。我们只能生活在其中,玩味他人或者被他人玩味,去打仗或者制造打仗的武器,去演戏或者欣赏别人演戏。我们只能这样,不管是九三年,还是九二年或九四年。九三年像所有的年份一样,对于我也是有苦有乐。九三年南京的夏天并不很热,相信冬天也不应太冷,正如我蜗居在阁楼上写出的作品,不是很精采,但也不会让我很失望。写作者为自己作品的好坏担惊受怕,本身是一件令人忧虑的事,但我不想避讳这种忐忑的心情。好在那篇作品完了,我又可以寄希望于下一部小说了。

  与我同住南京的作家叶兆言说,作家就他ma的得写。随遇而安,随遇而乐,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创作心情——是不是这样?我想应该是这样。九三年冬天的夜晚,窗外寒风呼啸,我听见一个声音在冥冥中说,你一个字一个字地到底要写到什么时候?另一个声音却说,写你的吧,别东张西望,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除了写作你还能干什么?还能干什么?嗯?

  美人失踪

  请设想二十年前的香椿树街,深秋的一个傍晚,来自北方的凉风开始摇动屋檐上那些塔状的瓦楞草,石子路上有标语的碎片或糖果纸沙沙地奔跑。这条南方小街在南方的怀抱里仍然显得寻常甚至乏味,但是有一个惊人消息突然在街头传开,于是许多人,主要是妇女和孩子从各个门洞里跑出来,向化工厂门口聚集的人群围拢过来。

  请设想化工厂门口那群交头接耳的妇女,她们把毛线团夹在腋下,一边织着毛衣一边谈论着那件事情,孩子们拉着母亲的衣角听大人说话,听见一个熟悉的女孩的名字被频频提及,珠儿,珠儿。原来是珠儿失踪了。

  香椿树街有三个著名的美人儿,珠儿是其中之一。蓓蕾、贞贞和珠儿,珠儿是最乖巧最讨人喜欢的一个,珠儿还没有结婚,珠儿一直在苍蝇一样围绕着她的男子中间左躲右闪,人们说她找的丈夫肯定比蓓蕾和贞贞她们强,但是现在珠儿突然失踪了。珠儿失踪已经有三天了。

  珠儿的母亲站在蓓蕾家门口大声地哭泣,那个苍老干瘦的妇人脸上的悲伤已经僵滞,当她哀哀地哭诉时,两只红肿的眼睛不停地眨巴着,这使旁边围观的孩子觉得她很可笑。珠儿的母亲用力撑着蓓蕾家刚刚油漆过的那扇门,她必须用力撑着门,否则蓓蕾就在里边把门撞上了。据蓓蕾的丈夫小顾说,那个悲伤的妇人已经是第三次到他家来哭闹了,他们已经烦透了她,他们觉得与珠儿从前的来往现在成了一件倒霉的事情。“我不知道珠儿在哪里。”美人儿蓓蕾在门的里侧愤怒地尖叫着,“说过多少遍了,我不知道,我又不是她的佣人,凭什么非要知道她的下落?”

  “可是珠儿临出门时说上你家去了,她说你约她一起出去看电影。”珠儿的母亲说。

  “那她是骗你的,我又不是她的男朋友,约她看什么电影?”门内的蓓蕾冷笑着说,“是你生的女儿,你难道不知道她一向喜欢骗人?”珠儿的母亲这时候松开了手,她的眼睛里掠过某种灰暗而绝望的光芒,门砰地一声撞上了,蓓蕾趁机把那个讨厌的妇人关在了门外。人们看见蓓蕾的一只穿玻璃丝袜和红色拖鞋的脚,那只美丽的脚在门后一闪而过。

  蓓蕾的丈夫小顾抱着臂冷静地睨视珠儿的母亲,小顾总是用两根手指梳理他油光锃亮的头发,那天他就那样梳着头发对围观者说:“女儿失踪了,她应该向公安局报案,这样在街上哭哭笑笑的有什么用?”

  说到珠儿的美丽,香椿树街上的人们各有各的观点,那些在桥边茶馆闲坐的老人看见珠儿从石桥上走下来,他们说这女孩是街上水色最好的一个了。老人们毕竟老眼昏花,他们只能分辨出珠儿特有的冰清玉洁的肌肤。珠儿的美丽其实何止于此?街上的许多小伙主要是被珠儿的眼睛所打动的,珠儿的眼睛一泓秋水,低头时静若清泉,顾盼时就是千娇百媚了,他们说珠儿的眼睛会说话,珠儿的眼睛说了什么话?那便是她的美丽与街头小伙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也是珠儿的故事所滋生的渊源。

  女孩子则说,珠儿不过是走路姿态好看罢了,说珠儿不及蓓蕾和贞贞美丽,珠儿的眼睛其实还是单眼皮。女孩子们的评价当然是缺乏公正的,因为她们在议论街上另两个美人时,同样也会说,蓓蕾哪有珠儿和贞贞好看?她的腰很粗,你们注意没有?蓓蕾从来不穿紧身的衣服。

  就说珠儿独特的步态,假如你恰巧看见她从石桥上走下来,你真的觉得那是风吹柳枝的过程,那个穿浅绿色裙子的女孩袅袅婷婷地走下石桥,在走过香椿树街的每一只垃圾箱前,她轻轻抖开一块花手绢隔绝讨厌的臭气,那时候她会疾行几步,但步态仍然是像风中柳枝一样袅袅婷婷的。九月的一个傍晚,珠儿就这样走过长长的香椿树街,走过护城河上刚修筑的水泥大桥,有人看见她跳上了2路公共汽车。“她是一个人出门的,”那个目击者的回忆后来使蓓蕾摆脱了干系,她对珠儿的母亲说,“她是一个人,我下2路车,她上2路车,我问她去哪里,她对我笑了笑,只用手朝汽车的前方指了指,珠儿没告诉我她要去哪里。”

  珠儿的母亲开始追着贞贞不放了。珠儿的母亲假如不是急出了病,就是对贞贞产生了某种怀疑,她说珠儿以前从来不出家门,是贞贞把珠儿带出去结交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时髦男女,珠儿的母亲觉得贞贞对这件事负有责任,贞贞至少该向她提供一些寻找珠儿的线索。

  贞贞用梳子敲打着面前的桌子,她的头发仍然散乱着,早晨起来她一直想着梳头,但那个妇人的问题总是使她把抬高的手放下来,·珠·儿·的·母·亲·快·疯·了,贞贞就一次次地用梳子敲打桌沿,似乎想让对方清醒过来。

  “我告诉过你,珠儿在谈恋爱,那天她准是去约会了,这种事情她怎么会告诉我?”贞贞说,“连你做母亲的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珠儿以前从来不跟男的乱搭,她认识那些人都是你牵的线。”珠儿的母亲用一种谴责的目光死死盯着贞贞,还有贞贞手中的梳子,她说,“你得告诉我,那天她跟谁去约会了?”“你真要逼死我了。她认识许多男的,他们都追她,她对谁都不讨厌,我怎么知道她跟谁去约会?”贞贞说着突然轻蔑地笑了一声,她的目光充满讥讽的意味在珠儿的母亲脸上掠过,停留在一只玻璃花瓶和瓶中的塑料花上,贞贞说,“你以为你女儿是什么人?她在外面什么样子你不知道,要问那些男人,那些男人都说珠儿对他有意思,个个这么说。”

  珠儿的母亲这时候脸色已经苍白如纸,她的身体在方凳上摇晃了一下,几乎要昏厥在贞贞的房间里。贞贞很怕她出什么事,她站起来把珠儿的母亲扶起来往外架,贞贞叹了口气说:“好吧,好吧,算我把屎盆往自己头上扣,我把那些男人的名单开给你,你就一个个去找他们一个个去打听吧。”贞贞写的字与她的美貌相反,很难看而且不易辨认,它们像一些蜘蛛爬在一张前门牌香烟的烟壳上,而且名单上的人多为绰号,可见贞贞与那些男人的交往也是杂乱无章的。大马:印尼华侨,家住柳巷8号

  苍蝇:红旗照相馆刘医生:第三医院外科

  猪八戒:轧钢厂工人眼镜:食品公司采购员

  王刚:高干子弟,家住干休所

  长脚:高干子弟,家住干休所

  这张烟壳纸后来被珠儿的母亲交给了穿蓝制服的警察,绰号或者情况不详并没有难倒警察们,他们很快逐一找到了名单上的那些人,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得到任何重要的线索。名单上的那些男人都承认自己认识珠儿,在工人文化宫的游艺晚会上,或者在贞贞家里,或者是在干休所王刚家的花园里。但是他们矢口否认与珠儿的失踪有关,他们有证据证明自己在珠儿失踪那天是清白无辜的。

  轧钢厂的猪八戒回忆与珠儿的交往时充满怨愤的情绪,他说,你们别看她外表文静,装得像个仙女似的,骨子里其实是个烂货,她以为自己长得美就想往高枝上飞,你们知道吗她脚踩两条船,不,脚踩八条船,她让我为她买裙子,我二话不说就掏钱买了,可是她穿上新裙子就去找大马了。这个烂货,她光想着要嫁华侨,嫁高干子弟。警察们觉得猪八戒是个吃不着葡萄的倒霉鬼,他对失踪者的攻讦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后来警察们找到了本城最著名的风流青年王刚,王刚在他父亲的花园里练习拳击,他把拳击手套摘下来噗噗地拍击着,非常傲慢地回答警察的提问,“谁是珠儿?”王刚心不在焉地说:“香椿树街有三个美女,我都见过,一个是杨贵妃,一个是朝天椒,一个是小狐狸,珠儿就是小狐狸吗?”警察把珠儿的一张照片给王刚看,照片上的珠儿在拉小提琴,王刚突然嘻嘻笑起来,“果然是小狐狸,小狐狸拉小提琴?她哪里会拉提琴?”王刚不屑地把照片还给警察,“你们说她失踪了?那小狐狸比谁都精明,谁也拐不走她,肯定是出事了,肯定是让谁灭掉了吧?”王刚最后那句话使警察们的表情凝重起来,他们其实是赞同王刚对事件的推测的,问题是失踪者身上所牵拉的头绪紊乱无序,警察们的想像中已经有一个凶手的影子在飘动,但它是模糊变幻的,现在警察们仍然无从下手。浑浊的护城河就在香椿树街的南端散发着微微发臭的气息,平均每隔一个月,护城河里会出现一具浮尸,站在酒厂的小码头上,或者干脆跳到长年闲置的河边的木排上,你可以清晰地看清溺死者的性别、头发、衣饰和别的什么,一般说来男的俯卧,女的则仰面漂浮,这是香椿树街居民经过多次观察得出的经验。九月出现在河上的是一具女尸,人们看见了她水草般随波游动的头发,看见她的内衣变成丝丝缕缕的布条,露出青紫色的异常饱满的双乳,人们觉得自己应该背过脸去,但谁也没有背过脸,那些人出于习惯一直目送浮尸穿过水泥大桥的桥洞,朝护城河的下游漂走。

  珠儿的母亲也站在木排上,目光呆滞神气凄凉,旁边有好心的妇女挽住她胳膊说,“别胡思乱想,那女的起码有四十岁了,大概是西大门自寻短见的那个女教师。”珠儿的母亲喃喃地说,“不是珠儿,珠儿会游水。”但是说着说着她又嚎啕大哭起来。木排上的人们都体谅她此时此地的心情,假如河里的浮尸是珠儿,她会哭晕在木排上,不是珠儿并非证明珠儿就活着,所以,珠儿的母亲的哭号也是天经地义的。不管怎么说,那是护城河上出现的令人伤心的风景。秋天的那些日子,珠儿的母亲站在干休所高高的围墙外,透过一个洞孔朝里张望,她在窥视王刚家的小楼和花园,看王刚在家干些什么,看王刚会不会在花园里埋些什么东西。珠儿的母亲认为王刚倚仗父亲的权势无恶不作,当她听说珠儿曾经与王刚有过多次幽会后,脑子里立刻浮出一个可怕的画面:挖地埋尸。不知为什么她害怕珠儿死于王刚之手,而挖地埋尸的推想无疑是受到了一年前城东一起凶杀案的影响。珠儿的母亲守在那个洞孔窥视了三天,终于一无所获,到了第四天,这个忧郁过度的女人突然克制不住歇斯底里的情绪,珠儿,珠儿,你在哪里?她对着那堵高墙一遍遍地呼喊起来。有几个穿军装的人从干休所里跑出来,他们把珠儿的母亲从墙洞边赶走了。根据女人当时的眼神和表情判断,她好像是个疯子。穿军装的人互相交换着眼神,他们断定那个女人是疯子。国庆节前夕香椿树街已经飘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化工厂大门口挂出了巨大的欢庆标语,而糖果店门口煎烤鲜肉月饼的香气积漫了整个街区。香椿树街的人们记得珠儿就是在这么个明朗热闹的天气回家的,失踪了许多天的美人珠儿突然出现在香椿树街上,珠儿穿着一套式样新颖裹紧胸部的衣裙,穿着一双上了塔钉的白皮鞋,人们看见她拎着一只旅行包咯噔咯噔地走上石桥,美丽的瓜籽脸上洋溢着某种骄矜的微笑,她几乎是昂着头穿过了那些目瞪口呆的人们的视线圈,步态仍然那么优美和独特。

  在桥头上珠儿巧遇她的两位女友蓓蕾和贞贞,蓓蕾和贞贞手挽着手往桥下走,她们听见一个熟悉的甜甜的声音在喊她们的名字,回头一瞥之间两个人竟然吓得失声尖叫起来。“珠儿,怎么是你?”蓓蕾捂住胸口说。

  “你怎么啦?”珠儿微笑着说,“看见我怎么像看见鬼一样?”“真以为是见了鬼,都以为你——”贞贞欲言又止,她伸手摸了摸珠儿的新裙子,“都以为你回不来了,这些天你到底跑哪儿去了?”“去了上海,杭州,还有安徽黄山。”

  “你一个人去的?”“一个人,两个人。”珠儿有点忸怩地朝桥下瞟了一眼,“玩嘛,一个人两个人不都一样?”

  “你把你母亲急疯了还害了我们,她天天到门上来找我们要人。”蓓蕾说,“你怎么不跟家里说一声就出门了?”“这事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珠儿说到这里似有难言之隐,她朝自己家的屋顶方向眺望着,突然文不对题地埋怨起来,“这条街没劲透了,闷死了,呆在这里真把人闷死了。这里的人也没劲透了,女的庸俗,男的下流,”珠儿低头凄楚地一笑说,“不过走到哪里都一样,尤其是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珠儿这番话让两个女友觉得莫名其妙,贞贞的注意力完全被珠儿的新衣裙和白皮鞋吸引了,贞贞又蹲下来摸摸珠儿的白皮鞋,她说,“是牛皮的,是上海货?谁给你买的?”贞贞抬起头来观察着珠儿的表情,突然干涩地笑着诘问,“是肉联厂小胖给你买的吧?我猜到了,你肯定是跟小胖一起出去了。”“小胖?小胖是你的户头,我不认识他。”珠儿脸上明显流露出不悦之色,她鄙夷地扫了贞贞一眼,然后拎起旅行包咯噔咯噔地朝桥下走去。走下几级桥阶,珠儿回过头来说了一句更加莫名其妙的话,“为什么我做什么都要让你们知道?我就是不让你们知道。”美人珠儿又回家了,有关珠儿失踪的故事成了一个谜。一般来说香椿树街的生活是没有秘密可言的,许多人向珠儿或她的家人拐弯抹角地打听这个谜底,珠儿像戏台上的角色一样重复她的台词,我闷死了,到外地去玩玩,去散散心,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珠儿的父亲和兄弟说起这事仍然迁怒于蓓蕾和贞贞,他们说,那两个妖精,珠儿是让那两个妖精带坏了。没有人知道珠儿失踪的那段日子和谁在一起,换句话说没有人知道那个男人是谁,那个男人无疑不在贞贞开列的名单中间,那么他是谁呢?美人珠儿成功地守住了她的一个秘密,但是众所周知珠儿的那次失踪贻害了她的母亲,从那个秋天开始,珠儿的母亲不再是个正常的香椿树街妇女了,人们经常看见她站在河边木排上,听见她在护城河边呼喊失踪的珠儿,她的声音异常凄厉惊人。这样的结局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正如一些艳阳高照的日子,护城河水古老而宁静的流淌着,你发现从上游漂来一条巨大的死鱼,但是等它靠近了你突然看清楚那不是死鱼,那是一具浮尸。请设想二十年前我们香椿树街人的茫然和惊喜,一个名叫珠儿的美人无声无息地失踪了,但是最后她又穿着一双新皮鞋回家啦!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穿越乡村的长途汽车上挤满了人、蔬菜、水果和装有鸡鸭的篓筐,两侧的车窗洞开,但外面的热风却吹不散车厢里的浊气和浓烈的无以鉴别的臭味。人们在夏日午后的旅途上昏昏沉沉地瞌睡,每次被汽车的突然颠动惊醒时便下意识地瞥一眼窗外,窗外依然是闽粤一带犹如刀削似平直的海岸线,青青的甘蔗田,还有如出一辙的水泥碉堡式的农舍。那些疲乏的目光收回到车厢内,最后便落在过道里的两只帆布旅行袋上,它们一只鲜红一只翠绿,体积同样地庞大无比,你不知道那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你不得不朝它们多看几眼。旅行包的主人是来自北方的两个商贩,老马和小马,他们都在车上,小马倚窗睡着,年轻稚气的脸上有几点阳光斑斑驳驳地跳跃,而老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他的双眼一直严密监视着两只旅行包和旁边的座位上几个窃窃私语的当地男人。作为一个资深商贩,老马对南方了如指掌,他的鹰鹫般锐利的目光从不留恋南方秀丽的景色和风情万种的美女,只用它们来留意那些形迹可疑的人。

  临近停车的时候,老马突然挺了一下身子,因为他看见那个矮小的黑衣男人正在摸那只红色旅行包,动作轻柔而快捷,那个男人沿着红包摸了一圈,又去摸那只绿色旅行包。老马一边伸手去推小马,一边站了起来,与此同时他看见那个男人跨过了两只旅行包,率先靠近车门,老马注意到他手上除一截吃剩的香蕉,别无他物。老马想他们要动手肯定是在车门开启的一刹那,他的一只脚便果断地踩在那只红色旅行包上,一直睡着的小马终于醒来,他回老马,“到板墟啦?”老马说,“快到了,小心点,你拿绿包,我来拿红包。”汽车靠在板墟车站,车厢里立刻混乱起来,在一片嘈杂声中老马的北方口音听来镇定自若,老马对小马说:“小心点,这地方乱,把包抓紧了。”

  现在他们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临海小镇。汽车站前有一条沥青路,路边的树木寥寥可数,只有一望无际的甘蔗地衬托出这条唯一的道路。一根电线杆上刷着几个红漆大字:板墟镇,向南一公里。“怎么还要走一公里?”小马指着那块路标苦笑着说,“还要走一公里,热死人了,汽车为什么不直接停到镇上?”“走了一千里路还怕这一公里?走吧。”老马说着朝四周张望了一番,他说,“得先把绿包存起来,那儿有两个行李寄存处,窗口大的估计是国营的,我们把包存那儿。”两个行李寄存处其实是两间简易棚屋,他们走近棚屋时发现有一群人聚拢在中间狭窄的空地上,用本地的方言大声议论着什么。“他们在吵什么?”小马问老马。老马说,“不关我们的事,存好东西就去镇上办货。”小马又说,“那帮人盯着我们看。”老马有点不耐烦,他说,“你不看他们怎么知道看你?告诉你别管他们,来,把绿包递给我!”窗口里的那个女人也穿着黑衣服,她的眼睛眍着,显得很深,有一种怀疑的光毫无顾忌地射向两个北方商贩。她接过绿色旅行包后递给老马一个小卡片,然后问:“存几天?”“半天,不,也许一天。”

  “一天不行,起码存两天。”

  “莫名其妙,我想存多长时间是我的自由,为什么非要存两天?”“为什么?”女人冷笑了一声,突然提高嗓门说,“这里刚出了人命案,杀了一个人!”

  “杀了一个人?”老马悚然一惊,说,“谁杀了谁?”“谁杀谁?”女人仍然愤怒地模仿着老马的口音,挥了挥手说,“自己去看吧,今天血还没干透呢。”

  他们这才意识到空地上那群人是在议论什么。老马拉着小马挤进人群,看见地上果然有一滩血迹,血迹周围用白粉画了一圈,一个男人朝他们厉声喊道:“不要踩白圈,这里出了杀人案。”老马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折,这时候他发现朝他叫喊的就是长途汽车上的黑衣男人。那人下颏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一颗黄豆般大小的黑痣。

  “杀了一个人?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老马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在安慰满脸惊惶之色的小马,“这地方乱,出人命案是常有的事,别害怕,我们赶我们的路。”

  他们离开汽车站一段距离后不禁回首张望了一眼,那群人依然围在出事地点交头接耳,那群人正对着老马和小马的背影指指戳戳。板墟镇也许靠着海滨,他们在那条沥青路上奔走时觉得海水和鱼类的咸腥味越来越浓了。亚热带八月的天空像一片火海蒸发着热气,海风吹进茂密的甘蔗地,两个来自北方的商贩被暑热炙烤得喘不过气来,小马突然往水沟边一蹲,他说,“得歇一会儿,要不我会中暑的。”小马捧了水沟里的水泼到脸上,就是这时候他看见了地上的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印着三棵椰子树,还有用圆珠笔潦草书写的编号:17。小马以为那是从他裤袋里滑落的,但当他捡起卡片时发现它的周遭布满了血指印,很明显那是另外一张存物卡片。小马想起汽车站前的那桩杀人案,手里的存物卡片也许与案件相关,小马就吓得扔掉了卡片,他对老马喊道,“你来看,凶手扔掉的卡片!”老马狐疑地弯下腰审视那张卡片,并且用一根草茎将它翻了个身,“也不一定是凶手的,”老马沉吟着说,“没准是那个被杀的人的,我们不管这些了,我们得赶路了。”他们带着那只红色旅行包继续往板墟镇走,现在两个人都开始后悔这次行程,小马嘀咕着说,“板墟的东西也不见得有多便宜,要是出什么事就把本也搭进去了。”老马沉默着,只是一个劲地催促小马快走,他说,“到了板墟就好了,这次别的货不办,就买走私的手表,买完手表我们就离开这里。”路上他们遇见几个头戴竹笠肩背草筐的农妇,农妇们推推搡搡地一路打闹着,但看见老马和小马便突然噤声,一齐盯住他们的脸和红色旅行包看,小马被那些不敬的目光看得浑身紧张,千脆吼了一声,“看什么?”农妇们受到了惊吓,快步从两个男人身边通过,在离他们七八米远的地方农妇们一齐站住了,她们一边张望一边窃窃低语,老马和小马猜到她们在议论自己,但却不知道她们在怀疑什么。甘蔗地快走到头了,沥青路面也宽敞平坦了一些,他们看见了板城镇的高高低低的晒楼、椰林和椰林后面的海水。老马说,“到了,到了就好啦。”而那辆红色摩托车就是这时候追上两个东北商贩的,随着马达引擎的轰鸣由远而近,路边的甘蔗叶不断发出折裂之声,老马机警地拉着小马闪到水沟边,他说,“不好,他们跟着我们。”

  即使是小马也认出了那个驾驶摩托的黑衣男人,他的又瘦又黄的脸上泛出一种古怪的笑容,“手表要吗?”他对老马说,“香烟要吗?还有打火机、折叠伞、计算器,价钱最便宜。”“货在哪里?”老马镇静地问。

  “在镇上,你们跟我去拿。”

  “那就算了,我们不要。”

  “我的货最便宜,你们不要会后悔的。”黑衣男人仍然注视着老马,似乎在等待他改变主意。在紧接着的沉默的对峙中老马慢慢弯下了腰,老马慢慢地打开红色旅行包的拉链。“我也有货。”老马突然直起身,朝摩托车上的男人亮出一把匕首,“这种货,你敢要吗?”

  那个男人明白了老马此举的意味,因为他几乎在同时推上了摩托车的排档,奇怪的是他看见匕首后的反应,他们听见他鼻孔里发出一声短促而轻蔑的嗤笑。然后那辆摩托车轰鸣着剐倒了几棵甘蔗,朝镇子驶去。

  “他给你吓跑了。”小马对老马说。

  “还会再来。”老马说,“这种人我见多了,小心点就行。”真正的板墟镇被椰林和海水怀抱着,以青石和竹木建成的房舍拥着一条百年老街。八月的午后,蓝绸般的海水在椰林后睡着了,没有潮浪声,但咸腥的海风在开阔地吹来吹去,吹去了两个北方商贩难以忍受的溽热,当他们走在板墟镇的集市上时,萎顿受惊的心情一点点地明快起来,年轻的小马故态复萌,目光又习惯性地在女摊贩们的胸部和臀部滑来滑去。应该说是板墟镇满街价廉物美的商品彻底扭转了他们的心情,老马的布满血丝的眼睛放出近乎狂喜的光,他对小马耳语道:“便宜,真他妈便宜,这地方还是该来一趟。”而小马没有听见老马的话,小马直直地盯着一个卖凉粉的女孩,小马说,“这一路上看过来,就她还不错。”老马说,“什么不错,是电子表还是折叠伞?”小马说,“我看凉粉不错,饿坏了,去吃点吧。”老马注意到卖凉粉的女孩向这里抛着媚眼,一下醒悟过来,就硬把小马拉走了,老马说,“办完货再吃,告诉过你那种摊子不能吃,小心吃到蒙汗药。”

  沿着街市的货摊一路走过去,一路问过去,两个商贩最后停留在一个摆满手表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个长相和善而肥胖的男人,老马和摊主讨论价钱的过程非常简洁干脆,小马看见他们的四只手掌翻来翻去的,最后就成交了。唯一的疑问是取货的地点。小马不明白摊主为什么要他们跟他去家里提货,他把疑问悄悄地吐露给老马,老马按了按他的手说,“买走私货都这样,你抓紧包跟着我就行。”

  他们跟着胖男人从嘈杂的街市拐进一条陋巷,陋巷很脏很窄也很深,走进去一段老马突然站住说,“到底还有多远?”胖男人回过头说,“快到了,就是前面那个晒楼。”老马顺着胖男人手指的方向望过去,望见一排破败的形状相仿的木楼。老马又问,“到底是哪个晒楼。”胖男人说,“种着太阳花和仙人掌的那个,再走几步路就到了。”

  那座房子确实近在咫尺。他们跟在胖男人后面走上了木楼的台阶,台阶上有一层干枯的苔菌,平时似乎很少走人,三个人踩上去台阶发出一种刺耳的嘎吱吱的声音。正是这个台阶使老马的脸顿时变色,他再次站住,并且将手伸向背后朝小马做了个停止前行的手势。那个胖男人已经推开了那扇贴有春联的门,从黝黑的门洞里涌来一股由咸鱼和芭蕉香混杂的气味,“到了,跟我来吧。”胖男人朝他们招手喊着,但老马仍然站在台阶上。老马皱着眉朝左右四周的晒楼了望了一圈,猛地看见对面晒楼上有个男人的身影一闪,虽然是一闪而过,老马却看清了男人下颏上那颗黑痣。

  “不买了。我们走。”老马甚至来不及对小马解释,他推了小马一下,两个人就顺着原路疾跑起来。他们听见那个胖男人在后面狂怒地叫喊着什么,好像在骂他们是疯子。他们没再回头,直到穿过那条陋巷看见了热闹的街市,两个人才放慢了脚步,小马气喘吁吁地问,“你发现什么了?”老马也喘着气说,“我们被盯住了,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这地方看来不能呆下去,马上就走,马上就去赶回程长途汽车。”出于一个好商贩的职业习性,他们一边匆匆走过板墟镇的集市,一边匆匆地购买了许多折叠伞、打火机和女人穿的各种丝袜,老马说,“回去少赚点吧,不至于真的白跑一趟。”现在板墟镇对于他们已是虎穴狼窝,他们挑选东西和付钱都异常迅速,老马摸钱的时候小马就去摸红包夹层里的匕首,这是他们防止不测的唯一办法。而小马在经过那个卖凉粉的女孩面前时,终于丧失了与她眉目传情的兴致,女孩朝他莞尔一笑,“来吃凉粉?”小马在恍惚之间疾步跟上老马,若有所失地埋怨了一句:“这地方到底怎么了?真见鬼,害得我凉粉也没吃上。”他们在通往车站的路口看见了两辆载客摩托车,老马经过一番审视之后确信摩托车的两个主人是庸常之辈,他对小马说,“我们坐摩托车去车站。”小马点点头,问,“我坐铃木,你坐本田?”老马却说,“我们合坐一辆,付双倍的钱给那个孩子。”小马愣了一下,但他很快明白了老马的心思,他知道那条一公里长的沥青路是最后的危险区,对于路边的每一棵甘蔗他们都需要严加防范。回到汽车站时板墟的天空已经暮色初降,椰子树被夏日夕阳剪出了美丽的轮廓和线条,空地上的长途汽车只剩下最后一辆了,两个商贩几乎是一路飞奔着跑上汽车,车上又是满载,干瘦矮小的本地农民和他们的鸡鸭、水果和篓筐挤成一团,司机怒气冲冲地对他们喊,“快点,快点,再等人今天就回不了家啦。”是老马先想起了寄存的那只绿色旅行包,他让小马拖住司机别让车开了,自己就朝那个棚屋箭一般地冲过去。小马用力顶着车门,嘴里喊着快点,跑快点,他看见老马把那只绿色旅行包从窗口取出来,老马拎着那只绿包疾跑了几步,突然停下来检查那只包,他看见老马掏出钥匙开锁,但锁好像打不开。老马高声对小马喊,“包搞错了,我再去换。”事实上两个北方商贩直到此时才陷入了真正的泥沼之中。行李寄存处的黑衣女一再把那只绿包从窗口推出来,她很生气地嚷着,“没有搞错,只有一只绿包,18号就是你们的绿包,不相信你自己进来看。”老马就把脑袋全部探进窗口仔细察看四周,棚屋内确实没有另外的绿包。老马说,“肯定让谁取走了,我们急着赶路,可是你却把我们的包弄错了。”黑衣女人啪地把活动窗板关上了,窗板后面传来她的愤怒的声音,“你们这些北方人蛮不讲理,什么搞错不搞错,想拿一包草纸换一包金银珠宝吗?”

  黑衣女人的话提醒了老马,老马嘟囔着找到一块石头,说,“我倒要看看这包里是什么东西?真要是好货我提上就走。”汽车上的小马看见了老马用石块砸锁的动作,看见他打开了绿色旅行包的拉链,看见他从包里提出一个纸包,大约三秒钟过后,小马便听见了老马那一声狂叫。小马跑过去的时候老马已经蹲在地上吐开了,小马去拉老马的手,“怎么回事?怎么吐了?”老马一边呕吐一边指着地上的纸包说,“一只手,一只手,一只手人的手。”

  板墟镇的警察们正是这时候赶到车站的,小马记得一共来了八辆摩托车,为首的就是那个下颏有黑痣的男人,他穿着白色警服跨下摩托,手里摇晃着两副手铐。两个来自北方的商贩,一个呕吐不止,一个呆若木鸡,他们听凭板墟镇的警察把手铐锁在他们的手腕上。据他们后来回忆说,那个瞬间连他们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么热的天,他们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来干什么?

  或许就是为了杀一个人。

  与哑巴结婚

  费渔在九三年的夏季仍然显得卓尔不群,在众多的男同事穿着t恤和沙滩裤上班的时候,费渔的衣着显得特别严谨和高雅,白色的衬衫,灰色的西裤,棕黄色的中外合作生产的老人头皮鞋,当同事们坐在电风扇前对八月的高温怨声载道时,费渔从他的黑色公文包里摸出一把梳子,从左向右梳理一头乌黑美观的头发,人们注意到费渔宽阔的额头光洁干燥,没有任何汗迹,费渔似乎一点都不觉得热。我们这个城市人心浮泛缺乏教养,唯一的楷模就是三十岁的美男子费渔了。曾经有两个女孩子在洗手间里议论费渔,一个说,现在好男人都死光了,就剩下一个费渔,可是费渔为什么到现在还不结婚?另一个女孩痴痴地笑了一阵,突然说,费渔像一个古希腊雕像。女孩大概觉得这种赞美不着边际,又说,你知道吗,费渔给我送过花,一束白色的苍兰。

  费渔给公司内外的许多女孩送过花,这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是费渔多年来结交了许多女孩,却始终没有遇见一个他喜欢的人。·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费渔有一次给他远在美国的姐姐写信,信中坦陈了他在感情生活上的奇异感受,我是一个在心智健康方面都很正常的男人,我自知有英俊的容貌和潇洒的风度,许多女孩或明或暗地爱慕着我,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谁也不爱。也许你会怀疑我像你们那里的一些男人,怀疑我是爱男人的男人,我向上帝发誓,我不是,男人与女人相比更令我生厌,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拒·绝·别·人·的·爱,·但·我·不·爱·任·何·一·个·人。在美国的姐姐后来给费渔回了信,她按照美国人的方法建议费渔去看心理医生。费渔读完信兀自冷笑了一声,心理医生?这里又不是美国,那玩意是骗不到钱的。费渔鄙夷地想着走进他精心装修的盥洗间里,他要打开煤气热水器洗淋浴,在天顶玻璃和三面大镜子的折射下淋浴,这是费渔每天下班回家后必需的一道仪式。

  台式音响里是古典大师肖邦的钢琴声,费渔的心情因为音乐和沐浴而变得舒畅,四种镜子里反映出同一个男人优美耐看的裸体,宽肩,长腿,肌肉线条分明而不显粗蛮,费渔喜欢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自己的身体,得出的结论几乎都完美无缺。费渔一边淋浴一边挥舞着拳头对镜中人说话。你不错,你真他妈不错。费渔对另一个费渔说。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之一,不,你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费渔对费渔说。女孩子都爱你,可是你不爱她们。费渔对镜中的费渔做了个鬼脸。

  费渔淋浴完毕在身上喷一点儿男士香水,只是一点儿,香水的香味强度必须维持在若有若无的界限上,这也是费渔笃守的信条。然后费渔准备出门,与一个熟悉的或者是陌生的女孩子约会。约会地点假如由费渔择定,一般都是在河滨树林、古城墙或者大钟楼下那种富有情调的地方。假如女孩子择定约会地点,它们就是乱七八糟的了,有旱冰场、电影院、迪斯科舞厅、百货商店,甚至有一个女孩别出心裁地请费渔到妇产医院门口见面。

  费渔每次去约会之前,照例要拐到一个名叫伊甸园的花店买一束鲜花。费渔给时装店的营业员小佩送过三次花,都是红色的石竹花,费渔也因此惹上了一场纠缠不清的麻烦。小佩走在九三年的大街上可以与费渔同样地引人注目。清朗的眉目酷似日本的一个女影星,又酷似香港的一个女歌星,高挑丰满的身材在亚洲地区几乎是一个珍品,而小佩的两只硕大的耳环是檀香木的,这在整个世界也具有独创意义。当费渔与小佩第一次约会时,他不得不给这个美丽时髦的女孩打出八十五的高分,对于费渔的标准来说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费渔和小佩走在河边树林里感受到别的情侣投来的艳羡的目光,这使费渔觉得满足,费渔因此在一个星期内与小佩约会了三次。不幸的是费渔给女孩打的分数每次都要降下五分,一次是因为女孩嘴里冒出一股大蒜气味,另一次降分则是由于孤陋寡闻,当费渔大谈美国新任总统克林顿时,小佩居然问,克林顿是谁?是个歌星吗?费渔觉得这些错误不可原谅,他不能忍受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女友。到了第三次约会时,女孩凝视费渔的目光流露出无限的柔情,费渔却避开她的目光,心里不无怅惘地想,她现在只剩下七十分了,或许只剩下六十分了,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女孩有这么多的缺陷?费渔觉得女孩每张嘴说一句话他心里就结一寸冰,后来小佩滔滔不绝地谈到她姐姐的婚礼,动用了九辆高级轿车,置办了十八桌酒宴。你猜在哪个饭店办的酒宴?小佩用一种骄傲的语气问费渔,费渔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