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档案还保存在局里,局里研究决定恢复你的干部身份,让你享受退休工资。这是文件,你收好吧,今后你每月底就到镇政府领工资。”
爷爷确实需要钱来维持他的生活,迟来的春天依然还是那么美丽。爷爷感到很高兴,组织上没有遗忘自己,承认了自己。在劳改农场时爷爷还有点工资收入,平时在农场也没有什么花销,爷爷就将钱一分一角地积攒起来,本来他是要给我们买玩具,可爷爷说这笔钱,虽然不多,但他要将这笔钱用在村里的建设上。爷爷的想法,得到了我爸爸和妈妈的赞同。老人的心思最好满足他,爸爸这样对我们说。我们似乎也明白爷爷的意思,没有向爷爷提出要玩具的要求。
爷爷得到了组织上关心,虽说自己被冤屈了十三年,但在心灵上还是得到了慰藉。爷爷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他的心像天空一样宽广,能够容忍一切事情。
修桥的工作终于又开始开工,在村口每天都有爷爷忙碌地身影。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爷爷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桥的建设上。村长说爷爷做什么事都很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他的精力胜过一个年青的小伙子。
村里为了解决爷爷吃饭的问题,村委会就开会决定,爷爷吃饭就在村里每家每户里轮流进行,由村民自己排顺序,要保证爷爷每天都按时吃饭。老人为村里的事,呕心沥血,起早贪黑,一餐饭是应该的。这样一来,爷爷的生活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起码每餐都有热饭热菜吃,可爷爷说这样使他欠村里人的情。
修桥进行得很顺利也很快,在四月底的时候修桥的整体工程已经完工。镇领导也来参加剪彩仪式,全村像是过年一样,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爷爷第一次见到了镇长,镇长是一位中年人,听说其父亲也是一位南下干部,在文革期间也受到了批斗,后来经受不住打击,在农场里自杀。但这位镇长还是很争气,恢复高考以后,考取了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到县政府工作,又凭自己的能力一年一个台阶,年纪轻轻就提拔到镇长的领导岗位。爷爷从心底里很欣赏这位领导。
镇长紧紧地握着爷爷的手不放,从心底里镇长也很敬重爷爷,说爷爷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回来后,依然发挥余热,改善村里的现状,精神实在是可敬可佩。爷爷也只是爽朗地笑了笑,他的笑比什么时候更自如、更开心、更自信。爷爷并不需要得到什么汇报,他只要组织上对他的认可,只要村民对他的信任,他就满足了。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4)
爷爷最想做的两件事他如愿完成了,他依然每天第一个来到祠堂开门,打扫卫生。处理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有时空闲的时候,他就搬来凳子,坐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有时还在小本子上记一些东西,俨然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
每天的事情在重复中进行,爷爷没有耽误一天。哪怕是星期天,他也没有闲着,上山开荒,种一些花生和蔬菜之类的庄稼。村书记见爷爷总是一个人在高山上开荒,不放心爷爷,就不让他去,想劳动的话,就在村旁边的地里种种,可爷爷说,村里人多,田地本来就少,占别人的土地,他很不愿意,非要自己亲手开荒。书记没办法,就同意爷爷上山开荒,但他叫来了村里的几个劳力来帮爷爷挖地。
自农村土地承包到个人以后,村里人的日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问题解决了,村民脸也变得红润了,家家粮仓总是满满地,自产的油也是满缸满缸地。这是爷爷最想看到的,贫穷的帽子终于摘了下来,桐枧冲从此脱贫致富。
在夏天来到的时候,爷爷又回到了果园,他还是舍不得我们,就按爷爷的话说,我们都是他牵挂的人,心头肉。爷爷的回来,给我们的生活又增添了许多乐趣。
我们兄弟又在爷爷的带领下,每天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们,像军人般的生活,一切行动听指挥。
夏天是果园最忙碌的季节,又如往年一样,苹果和梨子一出来,家家户户又要去果园搭棚子,照看果园。
爷爷还是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但他一有空就去果园帮家里看果园。我爸爸不让他去,说果园里热,怕爷爷中暑,可爷爷说身体好着呢,能帮帮就帮帮吧,他说他不想看到我爸爸和妈妈一早到晚,都那么辛苦劳累,皮肤都晒得黝黑黝黑地,人都变得很干瘦。我们又帮不了什么忙,爷爷也不想我们去做,怕影响我们读书。其实那时我已经很懂事,知道爸妈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地艰辛,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洗衣服和做家务事。爷爷每天都回表扬我一次,说我这个孙子这么早就知寒知暖,日后把书读出来,定会有出息,我们王家就有出头之日啦。我记住了爷爷的话,一生都记住。我把家族的荣誉一直看的很高。爷爷说在桐枧冲那样大的王氏家族里,你必须出人头地,不能堕落,用知识来改变这一切,全村的人都会以你为骄傲。后来我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在村里办学校,为什么那么重视教育,重视下一代。他是希望我们都有文化,希望我们用知识改变贫穷的面貌。他不但完成了他的心愿,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果园的事全部忙完以后,爷爷又提出要回黄土岗去,这次他说要到姑姑家去住一阵子,姑姑和姑父几次来我家,接爷爷到他们家里住一阵子,说老人一生奔波,要让他好好享受一下儿女们的福。我爸爸这次没有说什么,就同意爷爷去姑姑家。我们依然还是舍不得爷爷离开我们,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爷爷这次走,就再也没有来过果园,他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去了另一个世界里,去找我奶奶去了。
爷爷是在姑姑家去世的。他的离开来的很突然,任何人都预料不及,一点征兆都没有。爷爷是高血压倒地,在抬去医院的路上就已经断了气。
我们全家在爷爷离开人世的当天下午,接到了一封加急电报。当时我们还在学校上学,爸爸就跑到学校来找我们。我看到爸爸裤子上都是泥土,我知道他肯定在路上跑的很快,摔倒了。当爸爸对我们说爷爷去世了,我们都哭了,爸爸当着我们的面也哭了起来。后来爸爸找到老师,给我们一一请了假,就拉着我们急切地往家里赶。
今天是回不去,到黄土岗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是早上七点钟。全家人还要在家里等到明天一早才能走。
爸爸在准备一些生活必需品。在晚上的时候爸爸到队长家,和其他邻居家借了几千块钱,爸爸说爷爷的丧事要花很多的钱,再说在村里,爷爷也是德高望重地老人,受人人尊敬,要大办一次,爷爷的一生太不容易。
幸好,队里的工人刚刚都卖完水果,手上都有些钱,妈妈说要是以前,借钱的事是件很难的事,现在是只要你开口,在队里多少都会借到钱。爸爸准备了一万五千块钱,我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钱,放在桌子上一大堆。一切都准备好,爸爸就坐在椅子上一个劲地抽着烟,妈妈叫了他几次吃饭,爸爸没有吃。我们兄妹们见爸爸不吃,也没有胃口,一个个呆呆地坐在桌子边,望着桌上的饭菜。
爸爸看我们都不吃饭,就起身坐到饭桌边,拿起碗要我们马上吃饭。我见爸爸是一值低着头,没有看我们一眼,他是不敢看我们,怕我们看见他的样子,也会受到影响。这一餐饭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以往的热闹。连挟菜,扒饭的声音都很小,几乎没有一丝声响。
晚饭后,队长和几位伯伯来我家,对我爸爸和妈妈说了很多的安慰话,这回爸爸没有哭,反而是我妈妈在哭。妈妈向队长他们诉说了爷爷一生的苦,其实队里的人都不是很了解我的爷爷,对他老人家的过去是一概不知。妈妈后来对我说一定要让队里的人知道爷爷是个不简单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他一生都是为别人而活着的。队长他们是第一次听到妈妈在详细地说我们家的事,先前只知道我的爷爷是个犯了错误的人,但在那个年代,犯错误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没犯错误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后来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犯错误的人都是好人,都平反了。队长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在文革期间,他保护了很多知青,保护了很多的家庭。我们家也是队长保护的对象,主要是看我爸爸是个忠厚老实的人,虽然那时爷爷的事情牵涉到我的爸爸,但队长不以为然。队里有人向他打小报告,他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用自己独特地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爸爸依然还是做他队会计的工作,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怎么会让一个有问题的人做这样的工作呢?但队长说可以,场部同意,毕竟领导的眼光还是看的很远。爸爸也为此很感激队长。
今天队长从我妈妈的嘴里大概知道了我爷爷的事,队长从内心里很敬佩我的爷爷。说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是大家都应该尊敬的家庭。队长他们在我家里坐到很晚,一直在开导我的爸爸和妈妈。
人生最大痛苦就是失去自己的亲人,我也是从那时起,才感到亲情的重要性,是十指连心。我整夜也没有睡着,在脑海里回忆着爷爷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迟,又匆匆地离开我们那么快,似乎让我一时都反应不过来,爷爷在我脑海里像是过客,还未等我真正地了解他,他就这样从我眼前逝去。我又不由地埋怨爷爷为什么你回家这么晚?我已经离不开你,你为什么要抛弃我们?而去另一个世界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5)
天还没有亮,我们全家都已经起床,个个眼睛都红肿得厉害,我们兄弟姐妹都呆坐在堂屋里,望着爸爸和妈妈在做出发前的准备。
爸爸和妈妈背着大包小包,叫着我们出门,一家七口默默地,踩着露水踏上回老家的路。
在宋埠坐上直达黄土岗的班车,在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回到久别的老家。我是第一次回老家,对爷爷说的黄土岗感到很陌生,很新鲜。我边走边打量着这座山城,镇上的房子很破落,很古朴,街面是呈斜坡状,房子就建在斜坡上,高高矮矮,想到这里曾经是烽火战场,多少人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换回来的是今天和平安详的生活。使我明白爷爷曾对我说的一句话,穷则思变,在这样的山城,没有太多的生活来源,除了卖木炭、米、油、鸡蛋、蔬菜等等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农民日子过得好的来源,还要备受欺压,再笨的人都会起来反抗,争取更好的生活。山城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我敬佩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他们有山一样稳固的信念和根基。
我们没有去姑姑家,爸爸说,爷爷的遗体已经抬回桐枧冲。按照老家的规矩,老人不能死在出嫁的女儿家里,更不能将遗体抬回出嫁女儿家。在爷爷断气后,姑父和姑姑就将爷爷的遗体抬回桐枧冲。我们要从镇上徒步走进桐枧冲。
在我们走到半路的时候,自家的叔叔来接我们。他脚上的布鞋面上已经用白布缝上了,右手的手臂上系着白白的细布。叔叔的身体很硬朗,一个人将爸爸和妈妈肩上的包都背上。嘴里不停地给我爸爸说爷爷的一些事,还一个劲地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爷爷,大滴大滴地眼泪直流,叔叔顾不上擦泪,任凭他随着脸颊流下来。
叔叔说,这进村的路都是爷爷组织村里人修的,在村里的时候,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在路上修修补补,就是闲不住。进村的路,曲曲折折,很平坦,顺着河沟一直往深山里走,河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路的两边杂草丛生,还有些不知名的花儿在开放。山里的空气似乎比任何地方的空气都清新得多。
大约走了二十几分钟,就看见村口那棵柏树。是爷爷给我们形容地那样高大挺拔,很有形。怪不得电影《吉鸿昌》会在这里选场景,确实是名副其实。
走进村里,走过爷爷修的桥,我见到村里很多人出来迎接我们,一个个都和我们打着招呼,他们都是按照辈份来称呼我们的,一个年迈的大叔,冲着我叫我小爹,我不解地看着他,没敢答应,他在我头上摸了又摸。爸爸对我说:“我们家的辈份在村里占得很高,一般的人都要称我们家的人为长辈。”我明白了村里是按字论辈地,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很严密,说话做事完全是看你的辈份而定,辈份越高越有发言的权利。
我们走进古朴的老屋,一切让我感到古香古色,到处收拾得很干净,整齐。我知道这是爷爷的生活习惯。在正屋的门口,爷爷安静地躺在那里,用一床被子盖着全身,头上用一块白布盖着,看不到爷爷的脸。旁边站着很多人,见我们全家都回来了,哭得更厉害。一位穿着白衣的中年女人过来接待我们。妈妈说她是我们的大姑,后面的是小姑,还有姑父他们,小孩们是我的老表。我是第一次见到他们,感到很陌生,不敢和他们打招呼,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爸爸要我们在爷爷面前的跪下,给爷爷磕三个头。我完全趴在地上很虔诚地给磕了三个头。随即长辈们给我们拿来了孝衣,一一给我们穿上,鞋子也换上了白鞋,头上系上白布帽子,后面还拖地很长。长辈们不要我们到处走,就坐在草垫上守着爷爷,俗称守孝。
我见爸爸随即和自家的族人进屋商量爷爷的后事的安排。我就问妈妈:“妈,为什么爷爷不能进屋里去,为什么将爷爷放在堂屋外面?”
妈妈小声对我说:“ 老家的规矩是在外去世的人,不能抬进自己家里,否则对后代不好,而且还不能让自己家里的人看到他的面目。所以爷爷就只能在外面,你不能去看他的脸,否则族人会说的。”
“妈,那我可以看看爷爷的手吗。”我太想看看爷爷,我不想爷爷就这样离我们远去。
“那你看看吧!你不怕吗?”
“我不怕,这是我的爷爷。”我偷偷地掀开被角,看见了爷爷的手,已经很僵硬,失去往日的灵活。我轻轻地抚摸着,怕惊醒沉睡中的爷爷,爷爷穿戴很整齐,干干净净地。我努力地压抑着自己,不让自己哭出来,暗自在心底里流着泪,我哭泣着爷爷,你为什么不坚强些,你还有很多故事没有讲完,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懂,需要你讲给我们听。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而且是我亲爱的爷爷,我受过爷爷给我的恩泽和呵护,他让我了解他,了解我的家族,他陪我度过了我最快乐的夏天。
族里的人这时抬来了一口棺材,已经漆了黑红的油漆,油漆应该是还没有漆多久,那味道很难闻,刺鼻。棺材是六个人抬进来的,很重,就搁在板凳上。爸爸也从外面跟了进来,爸爸的脸色很阴沉,爷爷的丧事,完全要他来组织办理,我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带那么多钱回来,原来,一切东西都需要钱来处理。爸爸不知道爷爷会走得这么快,还没有给爷爷准备棺木。家族的人只有等爸爸回来,才确定棺木的事。这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爸爸接连跑了几家,问哪家有没有已经搁好的棺木,家家都有老人,基本上都有搁好的棺木,但不是小了,就是大了。因为给老人做寿木的木匠,都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傅,进门先问是给谁做,师傅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第一斧头应该砍多长的木头,基本上都是量身定做的。
爸爸不知道怎么办,就征求族人的意见,族人中的老人说,只能大不能小。后爸爸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口大的棺木,临时又请人给棺木漆上油漆。
叔叔也请来了出棺的八大脚,请他们先给爷爷穿衣,然后再入棺。爷爷穿寿衣时,族的长辈们不要我看,支开了我。我远远地看着他们围着爷爷,用一块白布遮着我们的眼睛,他们中有两个年老的长辈,在白布中央给爷爷脱衣和穿寿衣。接下来的是抬爷爷入棺,爷爷的身体很沉,两个男人都架不住。我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身体在不停地发抖,爷爷这一入棺,就再也看不到他。我内心很悲伤,但我很清醒,我对爷爷生命中最后的细节非常注重,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深深地牵引着我的心,我是怕他们的动作过大,惊醒沉睡中的爷爷。
爷爷已经安然地入殓,厚厚的棺木盖已经抬了起来,要封棺了,爸爸和妈妈走了过去,最后再看爷爷一眼,我也要看,但身高很矮看不到,族里的叔叔把我抱起,凑到棺木边,让我看看爷爷,爷爷的身上已经盖上一床印有龙凤的被面,我不能清楚地看到爷爷,我想掀开爷爷身上的被面,叔叔抓住我的手,对着我摇摇头。我明白叔叔的意思,止住了手。对着棺木中的爷爷说:“爷爷,你还能讲故事给我听吗?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爷爷的去世,我一直没有哭,当我说完这句话后,就激起爸爸、妈妈、姑姑、姑父,还有很多族人们悲伤的心情,他们都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凄惨。而我身居其外,我在看他们哭泣,我似乎是在一个很平静的世界里,没有忧伤,但我知道从今以后,我再也看不到我亲爱地爷爷,慈祥地爷爷。愿他安息,一路走好。
在八大脚将棺木盖抬起盖上的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模糊起来,我紧紧地拉住叔叔的衣襟。八大脚已经拿出长长的钉子开始封棺,“咚咚”敲打着棺木,那声音也敲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每一颗钉子,好像是钉在我的心上一样,那样疼痛,那样难受。棺木全部封好,一位长者,拿起放在旁边的一个瓷碗,瓷碗里还点着菜油灯,他重重地摔在棺木上。门口所有的人都跪了下来,我也被叔叔拉着跪下,都对着爷爷的棺木磕头。这一次没有人哭,也没有人说话。我后来才知道,这是最后跪拜爷爷,无论你是长者还是多大的官,死者为大,都必须跪地磕头,送死去的人,给死去的人一个虔诚的祝福。
爷爷要在三天后才能安葬,这是村里的规矩,主要是要我们守孝三天,也给其他的族人和村民来祭拜。爸爸和几个族里的叔叔们,晚上轮流守夜,主要是香火不能断,纸钱要不停地烧,不能让爷爷在那个孤独的世界里,没有亲人的关心和爱戴。按照村里的规矩,像爷爷这么大的年龄的老人去世,应该是喜事,要将丧事办成喜事,是我第一次听到,还说我们是孙子辈的,都要挂红布,后来几个叔婶们,给我们兄妹们在右手的手臂上系上一条红布。
在出丧那天,县民政局和镇领导来了十几人给爷爷送葬。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门给爷爷敬献了花圈,这是爸爸和族人没有预料到的。镇领导组织了一个简单地追悼会,由年轻的镇长宣读了悼词,全村几千人都参加了,场面很浓重,很庄严。镇长代表政府,认可了爷爷一生的功绩,是党和人民的忠实战士。还代表政府补发了爷爷十三年的工资和补偿金。可这一切来的太晚,爷爷不能亲眼看到组织上对他的认可,只有等到死后,才得到承认。我为爷爷感到惋惜,感到不值。
按照习俗,爷爷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安葬。由于时间的关系,镇长没有总结爷爷更多的事迹,就结束了简单地追悼会。在家族长者的安排下,八大脚抬起爷爷的灵柩,缓缓地向山沟走去。
长长地送葬队伍,震耳的鞭炮声,一直延续到山沟里。爷爷葬在奶奶的身边,爸爸说,平时健在的时候,没有时间照顾奶奶,在阴间爷爷可以好好地照顾奶奶,两个老人不会寂寞。
八大脚已经将灵柩放进土炕里,长者对我们说:“你们自家的人都可以回去了。”妈妈叫我们每人抓一把土带回去,会大吉大利地,我按照妈妈说的,抓了一大把土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妈妈还说,走后不要回头,回头会对自己不好。我还是按照妈妈说的做了。其实我很想再回头看看我的爷爷,但族里的规矩和习俗,我不能违背,我必须遵守。我希望爷爷不要责怪我不孝,我会时时刻刻怀念你的。
爷爷你安息吧!第二华人站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6)
按照规矩和习俗,我们必须在头七天过后才能走,后每一个第七天,都要烧纸钱和点灯,在第七个七天,要将摆在堂屋里的灵屋和爷爷生前的衣物全部烧掉,祭事才算结束。以后祭奠爷爷就是每一年的清明节。
我在村里闲着没事可做,就去村里的大祠堂看了看,高高地台阶,门口两个大石狮,沉重而厚实的大门。再大门边,挂着县政府颁发的一级文物保护的牌匾,金灿灿的大字很醒目。推开沉重的大门,会发出咯吱咯吱地声音,很古老。
进了祠堂就是爷爷创办的学校,很简单,但很干净,明亮。我凑到教室的窗前,往里面看,桌椅都摆放得很整齐,黑板也擦得干干净净。今天是星期天,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很静很静。祠堂占据的位置很高,是村里最高的建筑物,院墙也高,完全隔绝了外面的声音。爷爷当初选这里做教室,看来他是经过实地考察的,这完全符合爷爷做事的风格。我隐隐感觉到爷爷还坐在教室外听老师讲课。爷爷将他想做的事都做好了,留给后人的是无限地思念和感激。只要你走进祠堂,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我的爷爷。只要你经过小桥,你照样会想起我的爷爷。这里到处是他的足迹。他想留给我们的就是他人生的足迹。爷爷是我生活的一面旗帜,他为我树立的人生的方向,我也下定决心要朝着爷爷的方向走下去。
无论我走到哪里,村里的人都很热情,很客气,都欢迎我进屋坐坐,想听我说说果园场的事。他们觉得山外的世界肯定很美丽,山外的生活肯定很富有。我不知道怎样去描述山外的世界,我只能对他们说,你们走进去以后,就会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我说的再好,也顶不过你们亲自耳闻目睹。村民们很憨厚,说以后总有一天会走出山的,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我也期望他们能从山外带回文明、知识和金钱,将自己的村庄建成富裕的村庄。
爸爸带我们看了看自家的老屋,这是一座很大的老式古屋。我问爸爸:“为什么建这么大的屋子?”
“先前家里有很多人,每一天这屋子里都很热闹,吃饭都是一大桌。但随着后来家族的变化,人越来越少,这屋子越来越冷清。你爷爷为什么要回来,就是他想给这屋子里带来人气,给家族带来兴旺。你们都要好好读书,学好文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你们爷爷的期望,你们都要好好记住。”
我们都点了点头,答应爸爸,也答应爷爷,在将来我们都不会让你们失望,不会让整个家族失望。
爸爸说:“我们过几天都要走,这屋子将要锁起来,交给自家的叔叔们管理。我们以后回来的机会就很少,记住清明的时候无论多忙,都要回来祭拜你们的爷爷。以后你们参加工作了,不管在哪里,也要记住桐枧冲是你们的故乡,你们的爷爷和奶奶,还有更多的已逝的长辈都埋葬在这里。你们的根在这里,千万不能忘记!”
我又再次看了看这座古香古色的古屋,我要深深地记住它,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到这里,我要将它留在我的心里,永世不忘。
爸爸对我的举动很是称赞,说我懂得了根的道理,有情有义。其实我到觉得没有什么,只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是王氏宗祠的后代,我有义务记住他们,有权利爱护他们。
山里让我最为感叹的是,山里的宁静,迟到的日出,早早落山的太阳。让人们沐浴阳光的时间很短。村民们已经适应这种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简单地劳作,过着简单地生活。他们都一样的纯朴,一样的待人真诚、厚道。他们的真诚,使我必须用真诚地微笑回报他们的真诚之心。我要牢记他们的真诚和厚道。
爷爷去世的第七天,家族的人都来了,爸爸准备了五桌的饭菜来招待他们。今天来的人,没有七天之前那样悲伤,但依然还带有丝丝忧伤之情。他们和我一样只要走进爷爷的古屋,心会变得很沉重,很压抑。爸爸也看出他们的表情,爸爸尽量地和他们说话,打消他们心里的沉重。似乎他们也没有太多的话语,也许他们不善于言谈,说来说去只有那几句话,但爸爸不感到厌烦,爸爸还是认真听每一个族人的谈话,不时地点点头,明白他们说话的意思。
因为明天我们全家都要回宋埠,爸爸对自家的叔叔们说:“各位兄弟,我们全家明天都要回去了,果园的事也很多,孩子们也都要上学,也请不到假。后面的几个七不能来了,就有劳你们几个将中间几个七的事做完,我在满七的时候,我会回来的。”
“大哥,你就去忙吧,这山里又没有什么事做,大伯的后事,就让我们来做吧,我们会按照你的要求,保证做好。”
“嗯,那有劳你们啦!”
“大哥,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还有这屋子,我们会定期来打扫,检露,我们会保证这屋子完完全全地。有什么事,你们又隔得远,就交给我们来处理吧!”
“交给你们我肯定放心,也希望你们好好看好这屋子,说不定我还会回来住的。”
“大哥,外面好,就不要回来了,你们在外做事,我们在村里也感到荣耀。”
“我也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要想有荣耀,就让孩子们读出书,成为国家的人,那才是荣耀呢!”
由于要走的缘故,家族的人一整天都没有离开古屋,他们也知道,明天这座古屋,又会变得很孤独,很安静。谁都想让古屋热闹起来,证明家族里后继有人。这在村里很重要,我也感觉到了。只有在这里你才会知道什么叫一家人,会让你感觉到家族观念很重很浓。
在临走之前,爸爸带着我们再次来到爷爷的坟前,都一一跪下,给爷爷磕头,上香。爸爸自言自语地说:“爹,我要回去啦,孩子们也要回去上学,等迟些日子,我们再来看你,祭拜你,你就放心我们吧!”
我忍不住对着爷爷的坟说:“爷爷,我们走啦,我们会来看你的,我会把你讲给我们听的故事写成书,到时我来念给你听。”
我们离开了坟地,个个一步一回头,都在和爷爷道别,每一个人的心情突然又变得很沉重。
永别爷爷,愿你在天国里安息吧!第二华人站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37)
回到果园,我们又恢复往日的生活。爸爸对我们说:“爷爷已经去世了,你们要好好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爷爷,让他觉得你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确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是依然回想爷爷和我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不是因为他传奇的一生,而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无时无刻地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感到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努力地接受知识的熏陶,让更多的知识充实我自己,也许在某一天,某一月,某一年,我会把我爷爷传奇的一生,用文字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爷爷。我想这可能也是爷爷想看到的一件盛事。
果园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换来的是少有的平静和安适。场里的工人依然是忙忙碌碌,为着生计而忙碌。我也在和煦地阳光下学习和生活!
第十章 尾声
难忘地大锅饭,难忘地果园!
也许用语言难以表达我对果园的深情,它生育了我,养育了我,是我一生难以忘却的地方!
它有郁郁葱葱的果树,有清新的空气,有勤劳的工人,有可敬的邻居,有童年的足迹。更有讲不完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飘香的地方,那就是生他、养他的家乡。我们又有谁不会说自己的家乡好呢?
谁也不能忘记,谁也不能舍弃自己的家乡!无论你在天涯,在海角;无论你漂泊四方,家永远是你温暖的港湾!
归来吧,游子!
熟悉的乡音,能唤起你儿时的记忆,一切又仿佛在你的眼前……。
作者:湖北王老五 于东莞厚街
2008年4月6日
作者留言:真诚地感谢众多的网友,谢谢您们一直关注我的作品!希望您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会认真地倾听和改进。也希望您能说说您的故事,也让我心静如水般地倾听您的故事!
作者:湖北王老五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 关注我的作品
《果园飘香》已经全部完稿,在此之中得到很多挚友的帮助,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写得比较粗糙,但故事是真实的故事,我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岁月,品尝了大锅饭的乐趣,那是在一段难忘的岁月,现在有很多的人不一定知道那段岁月里所发生的事。我的文章需要您细心耐心地看,您可从中感受到那段特殊岁月的冷暖,珍爱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共同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吧!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