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们隔一天磨一次豆浆,也用不了多少时间,留下的羊乳我们可以拿来做蛋糕吃,你那天不是还说想吃蛋糕的吗。”之前做蛋糕用的羊乳都是夏晓晴没喝省下的,因为量少做出来的蛋糕奶味也十分的淡。夏晓晴本来还想做做双皮奶之类的甜点的,无奈缺乏原料只好作罢。以后省下的羊奶,就可以拿来做成其他东西,改善伙食了。
夏大姐在妹妹的软磨硬泡之下,同意了她是想法。夏晓晴连忙起身,披了外衣去厨房磨豆子。
第二天,夏大姐和夏晓晴起了个大早,磨豆浆也是个费时间的活,要赶上早饭时间,只有早早开始行动。
早饭的时候夏家的餐桌上出现了甜豆浆,因为是甜味的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喝得很高兴,夏母陈氏也是十分喜爱,她小时候母亲就喜欢给她买豆浆喝,只是家里迁到北方乡下,后来母亲也过世了,想喝豆浆就变得不太容易。
送大哥和周家兴出门后,夏晓晴就拿了剩下的豆渣,拖着下夏大姐进了陈氏的房间,她准备趁现在空闲,来给娘亲和大姐做个豆渣面膜,顺道也把自己捯饬一下。
“娘,大姐,你们躺下吧,我来给你们敷。”夏晓晴打了热水给娘和大姐洗了脸,又指挥着她们在床上躺好,给她们脸周围围上布巾,然后把加了蜂蜜的豆渣均匀地敷在陈氏和夏大姐脸上。
“这真的能行吗?陈氏问道。自己生病卧床两年多了,一直没收拾过自己,有时照镜子时都觉得自己变丑了,好不容易身体好些了,也是该好好梳理一下,只是不知道女儿说的这方法是不是真的管用,毕竟自己以前从来没听说过这豆渣还能使人变白。
“娘,你别说话,面膜会裂开的。你不信我们就多试两天,到时你就知道它管用了,这书上说的东西还能有错吗?”夏晓晴把自己解释不了的东西,一切都推给了书本。
第七十九章 杏仁
敷了几天豆渣面膜后,陈氏和夏大姐的肌肤果然白皙了不少,两人毫不犹豫地成为了豆渣面膜的拥护者,夏大姐每隔一日就自发地泡豆子磨豆浆,也不觉得麻烦了。夏晓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可以每天把豆浆当水喝,时间一长肤色也白了不少。
夏晓晴趁着赶集准们卖了猪脚,又去药店配了党参、黄芪、当归、麦冬、通草、桔梗等几位药材,回家后用陶罐煲乳猪猪脚汤。
这个煮乳猪猪脚汤的方子是夏晓晴前世的时候从网上看来的,是一个叫赖雅妍的台湾女星写的书里介绍的,据说对丰胸十分有效,夏晓晴在前世的时候也想尝试一下,只是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现在到了古代还能实现一把。
炖得香喷喷的猪脚汤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夏晓晴这才想到这个家里是不兴开小灶的,家里的吃食都是有福同享,看到夏大姐毫不犹豫地把猪脚汤端上了饭桌,爹和家里的几个男孩子吃得一脸满足的模样,夏晓晴顿时囧了,心里有些担心,不知道男子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二郎他们也在发育阶段,万一花生米长成小包子可就罪过了。
吃过午饭后,夏晓晴把晒干了的杏核拿了出来,准备在院子地上用石头把杏仁都敲出来。
前段时间夏晓晴去帮周家喂鸡的时候突然发现,周家屋后的杏树上结满了黄橙橙的杏果,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见长在树上的杏果。
其实之前夏晓晴就看见周家屋后的树上结满了青色的果,只是小小青青的看不出来是什么果子,没想到最后经能长出杏果。
夏晓晴兴奋极了,当下回家拿了筐子摘了一大筐回去,夏家几个孩子看到甜杏倒是十分高兴,四郎更是连吃了好几个,夏家爹娘看到赶紧阻止,忙说杏果吃多了要伤人,不允许他们多吃。
夏晓晴也连吃了三个大杏果,香味四溢果肉鲜甜绵软,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吃到如此好吃的杏果,不知道这种是不是自己前世吃的那种,夏晓晴知道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可以当成干果食用,苦杏仁只能当成药物食用还带有轻微的毒性。夏晓晴不知道这两种杏仁的靠什么区别的,于是只好采用最笨的方法,效仿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亲自品尝。
还好周家的杏果还是很争气的,里面长的刚好就是甜杏仁。于是夏晓晴用杏肉熬成了果酱, 做成了琥珀杏仁。夏家人都极其喜爱琥珀杏仁那道零嘴,几个弟弟没少打周家杏果的注意,就想把树上的果子全部摘下来做成杏仁吃。
按周家往年的做法,树上结出飞杏果,大多数是留下来自家吃或馈赠亲友,剩下是在是吃不完的杏果,就拿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掉,只是每年这时候都是杏果大量上市的时期,许多人家家里就种得有杏树,所以也买不起什么价钱来。
今年周家的重心全部放到了大儿子身上,也抽不出人手来理家里的事,家里的事托付给夏家全权负责,夏家爹娘也准备按照往年的惯例,多出来的杏果让孩子们拿到集市上去卖掉,换点钱也能帮周家贴补一些。夏晓晴按着爹娘的吩咐,带着几个弟弟准备摘了杏果去集市上卖掉,只是看着那一树的杏果,夏晓晴却产生出其他的想法来。把杏肉和杏仁分开利用,说不定可以赚上两份钱。
杏肉可以做成果酱,杏仁可以炒干做成杏仁碎,或者直接把杏仁拿去榨油做成杏仁油用,前面两样东西都可以卖给秦家糕饼铺,这样一来收入肯定比单卖杏果强。
而且剩下的杏仁如果真的能榨出杏仁油,就可以拿来当婴儿油使用,还能拿来做手工皂和唇膏,到时候就不愁没有保养品用了。夏晓晴在前世没少看种田文,对里面这种发财项目都极为熟悉,看到有兴趣的技术,还专门上网找过百度大婶,所以种田文发财必备项目做肥皂的配方,夏晓晴是十分熟悉滴。
当时夏晓晴了解这些技术都是因为兴趣,没想有一天还真的派上用场。
夏晓晴在心底一算计好,立马就组织了几个弟弟开始行动,把书上成熟的杏果都摘了下来。
四十多斤杏果被夏晓晴熬成了三大罐杏肉果酱,以每罐六十文的价格卖给了秦家,算下来比单卖杏果多赚了三十多文钱,还剩下了一堆杏仁可以再利用。
夏晓晴看附近人家种杏树的人家多,而且也多是自家吃,还专门派二郎去挨家收购了一些杏仁回来,她仔细算了一下如果要做手工皂和唇膏起码需要三十斤杏仁油才行。
“二妞,我帮你敲吧,这么多杏核你一个人不知道要敲到什么时候去了。”夏大姐体贴地说道。“你敲这么多杏仁来做什么啊?陶罐子里还有你做的琥珀杏仁,这东西太甜,可不能汤他们多吃了,到时候牙疼就麻烦了。”
“姐,我这不是拿来做零嘴的,这些杏仁我准备用来榨油的,书上说杏仁油可以用来做澡豆,还能用来做口脂。”一块石头准确地砸在杏核上,杏核受外力的冲击,一下裂成了几瓣,露出饱满的杏仁来。夏晓晴把砸出的杏仁放到一旁的筐子里,又拿了一个杏核重复起之前的动作来。
“这还能做成口脂,你知道怎么做啊?”夏大姐看着手里的杏仁,惊奇地问道。
“书上写了大概的方法,我想试试看,说不定做成了,以后我们就不用去外面买口脂用了,能省下不少钱。”夏晓晴理论知识还是十分丰富的,只是都没实践过,所以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死。
第八十章 香皂和口脂
夏晓晴一共准备了五十多斤杏仁去榨油,只是没想到古代的榨油机十分原始,靠人力榨油,出油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一共才榨出十五斤杏仁油,可把夏晓晴心疼坏了。
五十斤杏仁搁在前世可是好几千块钱,在古代虽然没这么值钱,但看着白白被浪费还是很心疼,于是夏晓晴把榨油剩下的杏仁渣通通带回了家,用石磨细细磨碎了以后调了味做成杏仁酱吃。
杏仁酱在夏家发挥了大作用,每顿饭都离不开它的身影,夏仕齐最爱用杏仁酱来蘸馒头吃,陈氏最喜欢用杏仁酱拌的凉菜,夏晓晴也喜欢用杏仁酱拌蔬菜沙拉吃。
因为做出来的杏仁酱有二十多斤,夏晓晴想到古代没有保存条件,怕杏仁酱搁久了会坏掉,便分了些出来装成小罐给刘家、秦家和赵牙侩家分别送了些去,杏仁酱的味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夏晓晴备齐了做冷制皂的原料,戴了手套围了面巾全副武装地,在家里浴室里搞起了科学实验。
烧碱遇水后产生了大量的白烟,释放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当碱液冷却到四十度左右的时候,夏晓晴把它缓缓倒入了温度适中的杏仁油里,并用竹筷使劲搅拌,皂液慢慢地由水状变成了膏状,越来越粘稠。
夏晓晴把搅拌好的皂液,分别倒入了提前准备好的竹筒里,然后用大竹悠地走到了刘家村,穿过村子里的小路又拐了一个弯后,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了夏仕齐的眼眸,青葱可爱甚为壮观。
“晓晴,这就是我们家新买的地吗?家里的庄稼长得可真好,怎么全是种的稻谷?”夏仕齐满意地看着不远处的田地,问着疑问。
“爹,那就是我们家的,那地可肥了,你看地里的稻谷长得多好。”夏晓晴得意地说道。“爹,来我们下去吧,你靠近些看,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我只让种稻谷了。”
张把式已经把车停好,夏晓晴便小心翼翼地扶着夏仕齐下车,夏仕齐轻轻抽出手臂,不想让女儿帮忙,免得在外人面前丢了脸面。
夏晓晴让张把式在大树下面等他们,便带着父亲往自家田地边上走去。
刘大贵和妻子正在养殖场里忙活,远远看到有人过来,定眼一看原来是夏家二娘子来了,正在田地边上查看,赶紧放下了手里的活便迎了过去。
夏晓晴看到刘大贵和刘大嫂往自己这边过来,便小声地跟爹介绍起来:“爹,那就是刘家的大儿子,叫刘大贵,旁边那位就是刘大嫂,刘大嫂是专门帮我们家照理养殖场的,在养殖鸡鸭方面是一把好手。”
“二娘子,你来了,这位是?”刘大贵打着招呼问道。
“刘大哥、嫂子,这是我爹,我爹是专门过来看看庄稼和养殖场的。”夏晓晴跟刘家两口子说道自己的来意。
第八十四章 视察
刘大贵和妻子一听是东家上门,赶紧上前问好,又领着夏家父女去田边看。
稻田里覆着一层一尺多深的水,清澈的水面下,一条条鱼儿轻快地游弋穿梭着。
“晓晴,原来在稻田里养鱼是这样的,真是太神奇了。”夏仕齐被自己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稻田里不仅稻苗长得郁郁葱葱,还随处可见欢快游动的鱼儿。夏仕齐虽然之前就听女儿说过在稻田里养鱼,也看到了卖鱼的钱,但一直是有着疑惑的,所以亲眼看见后又是另一番感受。“咦,那不是草鱼吗?没想到这两种看着相克的东西,还能养在一起。”
“是啊,我之前也怕这草鱼毁了庄稼,不敢轻易放到田里,只是二娘子说这草鱼只吃嫩叶,让我等地里的稻苗都长成了老叶子,再把鱼苗放进田里。
我照着二娘子说的,果然这草鱼不去吃稻苗,光吃稻田里新长的杂草,这样一来便省下了不少鱼料钱,我们也不需要经常下去去除草了,地里的稻苗少了杂草跟它争地里的养分,长得也健壮。”刘大贵说起地里的事变络绎不绝,他是打心底里佩服二娘子,现在是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好为二娘子在父亲面前争争光。
夏仕齐站在田埂边弯下身子,用手扒开一些稻苗叶,往水里稻苗根部看去,确实比自己以前看过的粗壮不少,水里的杂草也少很多。“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些好处。”
夏仕齐暗为女儿的聪慧感到吃惊,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来这样的养殖方法来的。
夏仕齐知道家里的孩子都没有种过庄稼,平日最多就是料理一下家里的菜地,可种菜和种粮食可是两码事,虽说是请了刘家人帮忙,可刘家人也是第一次种稻谷,想来也没什么经验,更不要说在稻田里养鱼了。
可现在地里不仅稻谷种得好,鱼也长得肥美,看来真真是女儿的想法起了作用。
“晓晴,你是怎么生出把鱼放到稻田里养的想法来的啊?”夏仕齐不禁问道。
“爹,这在稻田里养鱼的法子,我是在外公留下的农书里看见的,书上说了稻田养鱼的好处,鱼可以吃稻田里的杂草,鱼粪还可以肥田,我就想着试试看,没想到这一试便成了。”夏晓晴知道爹平日只喜欢看正统书籍,很少看竹屋里的杂书,所以便大胆地说着谎话。
原来女儿是从岳父留下的那些书上学到的,想来也应该是这样的,不然凭女儿对农事是了解,断不会有这样的见解,夏仕齐一下就接受了女儿的说法。
夏仕齐毫不怀疑女儿的话,他知道女儿喜爱看岳父留下来的书籍,自己岳父知识渊博,专爱收集各种杂书,想来有这样的农书也不奇怪。
“爹,走,我们过去看看,那边是我们家买的河滩地,有两亩用来种了苜蓿,剩下的两亩用来挖了鱼池和盖了养殖场。”夏晓晴引着父亲往养殖场那边企业,在夏晓晴的引导下所有人都接受了养殖场这一新生名词。
刘大贵夫妻听闻二娘子的话,连忙在前面开路,迎着他们往养殖场去。
“爹,现在这田里的鱼,我买的都是半大的鱼苗,养上两个多月就可以捞来卖了,想来也能卖个十几两银子。到时候地里的稻谷也差不多熟了。地里的收成,加上卖鱼的钱,之前买地的钱也差不多赚回来了,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再买上几亩地回来。这养殖场平日也是赚钱的,就靠它赚的钱也够家里的开支了,还能有些存余。”夏晓晴看刘氏夫妻走在前面,便小声地对父亲说道。
在前世夏晓晴有钱了是买车买房,到了古代买房子不能升值,买车更不科学,只好劝父亲多买些土地。
“多买些地总是好的,靠近年关的时候,好些多不下去的人家会把地拿出来卖,到时价格也能便宜点。只是你大姐多过了年便要出嫁,家里也得多留些银子置办嫁妆,只怕到时剩的钱不多,买不了多少地。”对于买地的事夏仕齐还是十分赞成的,银子留在家里也是死钱,不如多买些土地,每年光靠地里收成也够家里的用度了,到时自己的束脩就留着给几个孩子读书用。只是现在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虽说赵家给的聘礼也不少,也说了不需要自己家送太多嫁妆,但大女儿毕竟是要嫁到富裕人家,嫁妆太少了也不好看,所以买地的事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对哦,还得给大姐置办嫁妆,怎么把这事儿忘了。以前小说里都说古代女子的嫁妆的红妆十里,又是家具又是布料衣物的,还有压箱银子,那样算着可需要一大笔银子,就靠家里现在的经济水平,置办下来肯定得元气大伤,看来自己得想想办法多赚点钱了,不然家里好不容易才脱贫,一不小心又要回到解放前。
嫁妆多了家里承受不起,嫁妆少了又会被婆家人瞧不起,在古代女子可真不容易。想到以后自己也要经历这些,夏晓晴的脸顿时皱成了一团包子样。
“爹,那就等到了年底再说,到时候养殖场也能赚上好些钱,说不定也够买地的。”夏晓晴虽然如此说着,还是暗下决心准备开辟一些其他财源。
“还是先把你姐的婚事置办好,买地的事慢慢再说。”如果顺利自己那时应该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