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部分阅读

作品:|作者:sjf555666|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23:26:14|下载:逃TXT下载
  第四回:下台(3)

  蒋冬至进入一个巨大而复杂像迷宫一般眼花缭乱的网络社区潜水。他安静地翻看着精华区内过期的帖子,无声无息。没有任何灵感。一筹莫展。他迷失了。在慨然决定与徐中路单打独斗作战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准备好战斗:录像带和揭发材料全在网上公开之后,他手上已没有了可杀伤徐中路的武器,如何寻找到新的过硬证据呢?他找不到突破口。 蒋冬至相信揭发材料上提供的线索:徐中路的房地产投资涉嫌为金三角贩毒组织大规模洗钱。当然,这些线索只合适于缉毒警察机构去秘密调查,他个人无力涉足。不过他寻思,既然是大规模洗毒钱,就会有复杂而大量的资金流动,也会有专职的财务人员,并且留下洗钱的财务记录(这些可是过硬的犯罪证据啊),要不然,一切会乱套的。他只要设法搞到一些财务记录,将其在网上公开,或直接向国家禁毒委员会检举揭发,就可一举摧毁徐中路,即便他逃往国外,作为金三角贩毒链上一个关键环节,他也会被全球通缉。 用什么办法弄到徐中路洗钱的财务记录呢? 蒋冬至整整想了两天,一点头绪也没有。他感觉自己似乎太异想天开了。但有一种怀疑在他心里越来越深:洗钱活动的控制中心应该在新沧大厦内,财务中心也应该在48层以上的某处运作。 最近两星期以来,他每天利用上班时间在图书馆塔楼26层的小间内用观察望远镜监视徐中路行踪,并作了详细记录。根据记录,徐中路一般极少外出,每天早上总会准时出现在48层的大办公室里。当然,也不能排除徐中路遥控操作洗钱作业的可能性。不过,他相信,徐中路的这种深居简出非同寻常,是一种亲自控制洗钱活动的信号。 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不是全程监视徐中路的活动,而是直接找出洗钱的财务中心在何处运作,然后想方设法入侵其内,将一部分财务记录窃取到手。 但难也难在如何进入安全措施严密的新沧大厦而让徐中路不觉察。迄今为止,他只在新沧大厦底层大厅里转过一圈,在一个洗手间内撒过一泡尿,连电梯都没敢进去一次。他怕打草惊蛇,惊动徐中路,不敢轻举妄动。 蒋冬至静静坐着,鼠标轻点,又打开一个帖子。电脑屏幕突然微微颤动了一下。他以为自己手机会立刻响起。等了一秒钟,没响。也许这二手笔记本电脑有点小问题。他继续看帖子,脑海里面依旧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富于建设性的想法自动冒出来。 电脑忽而变慢,忽而正常。蒋冬至警觉起来:我是不是被人入侵了? 正在狐疑之际,屏幕上丁当一声跳出一个蓝色小蝌蚪,小蝌蚪迅速游动,溅起水花朵朵,屏幕活动起来,文字被缓缓淡化,界面变蓝色了,而且越变越蓝。突然,眼前一闪一亮,一副浅海水底世界的优美画面赫然在目,占据了整个屏幕:活珊瑚像呼吸一般顺着水波微微拂动,十几条色彩艳丽斑斓的热带海水鱼,悠然穿行于其间。蓝色小蝌蚪索性一摆一摆游到屏幕一角,调皮而夸张地朝他眨眼,一眨眼,一眨眼,又是一眨眼。 坏了,中了病毒了。蒋冬至跳了起来。 这时候,他听见电脑发出一声轻柔的呼唤:“你坐下来,戴好耳机。” 居然是张曼玉在对他说话。蒋冬至浑身一哆嗦:今晚,我遇到真正的黑客了,她连张曼玉吐字发音中的港腔也模仿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他不但入侵了我电脑,而且控制了我电脑。 识时务者为俊杰。蒋冬至意识到,眼下只好先按照黑客的吩咐去做,边周旋边见机行事吧。他不想惹得黑客发怒,用病毒将他电脑摧毁。他在写字台抽屉里找到耳机,连好线,戴上。 “你猜猜,我是谁?”耳机里依然是张曼玉在问。 “你是张曼玉。”蒋冬至回答。 耳机里传出一片欢快而响亮的笑声。“哈哈,你倒好,才几天不见,就连你师傅也不认了?” 蒋冬至仍不清楚对方究竟是谁。他拜了十位黑客为师呢。 “师傅,你好。”他尴尬地说,同时心里松了一口气:不是恶意入侵。应该是哪一位黑客老师突发奇想,在测试他,看他学的黑客技艺长进了没有。 “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玫瑰。” “哦,师傅。”蒋冬至幻想着对方如花似玉的容貌。 “我在你电脑里玩了半天了,你一点反应也没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玫瑰说,“我只好送你一个惊喜了。”所谓惊喜是指小蝌蚪和占据电脑屏幕的海底世界。 “我没有做黑客的才华。” “你是没有欲望。” 蒋冬至承认,她批评得一针见血:他的确没有渴望进入别人电脑的狂热,也不迷恋于电脑,芯片和网络,从不梦想编出一鸣惊人的天才程序,更没有将纵横虚拟四海当作了不得的骄傲。他学习黑客技艺,纯粹是为了在新沧图书馆电脑房里暂时混一口饭吃,是工作需要,成人就业再培训。 “我现在有欲望了,我想进入一幢大楼。”他脱口而出,心想:何不请她帮忙想想办法呢? “干吗?” “拿一些东西。” “那种类型的?” “是记录,财务记录。”他明白她担心他去抢劫银行。   & 华人

  第四回:下台(4)

  “是硬进入1 吗?” “硬进入。” “为什么呢?” 蒋冬至犹豫了片刻,决定实话实说:“实际上,我卷进了一桩枪杀警察的大案子。我处境非常危险,警察和黑道都在找我。我得罪的黑道老大是一个身价几十亿的房地产商人,他为金三角的贩毒组织洗钱,势力特别大,上层关系多,在公安局也有内线和帮凶。我已经在网上公布了揭发他利用房地产洗钱的内幕材料。我没什么退路了,只有你死我活和他斗到底了。”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玫瑰听了没有吭声。耳机里面一片死寂。 整整过去了一分钟,张曼玉的声音才重新在耳机里响起,陌生而遥远:“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冒险经历,你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2。” “师傅,我想麻烦你。”蒋冬至请求道,但心里并不抱希望。他是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 “我会帮你的。”她作出了热情反应,严肃而又肯定。 “谢谢你,师傅。” “不用谢。说说看,你需要我帮你什么?怎么帮你?” “我要进入一幢五十层高的大楼,起码要上到四十八层以上。问题是,大楼上上下下装了成百上千个监视摄像头,估计每一层楼都有。我想硬进入,又不想被发现,有什么办法吗?” “最简单的办法就化装,彻底改变你的形象。” “这我也想到了,可行不通。大楼里清一色全部是数码摄像头,我怀疑中央监控系统带有电脑肖像分析的功能,就算化了装,能不能骗过电脑,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似乎有点玄。” “我用病毒直接瘫痪监控系统,把所有摄像头都变成瞎子。然后你再……” “这样好是好,不过,可能会打草惊蛇,暴露我的目的。我怕他们受惊吓以后把财务中心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我就再也找不到了。” “这样的话,只有使出狠招了:停电。” “停电?” “入侵大楼供电系统,用一个程序关闭监控系统和照明系统的供电,假装是一次停电事故。” “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看你的需要,一般等他们查出原因,清除掉我的程序,至少三到四个小时。” “如果电梯还能用,时间差不多够了;不过,黑灯瞎火的,要在这么大的三个楼层里找出财务中心,也绝对够我受的。我只好赌一次了。” “等一下,你是说,你还没有弄到楼层平面图?也不清楚财务中心的位置?” “对啊。实际上,我只在大楼的底层大厅里转过一圈,时间不超过五分钟。我怕他们从摄像镜头里认出我。” “你这样太冒险了。干吗不先试一试软进入1 呢?” “软进入?” “对,软进入。你真够笨的:大楼里面装了这么多摄像头,你为什么不能利用它们来帮你找财务中心呢?既安全,也不会惊动任何人。而且我敢肯定,财务中心的办公室里一定会装有摄像头,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 “不是我不想啊,师傅,这两天我闯进大楼设计单位的内部网络,查看过资料,大楼的中央监控系统是一个隔离网络1,完完全全是一座孤岛,和互联网没有任何连接。” “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竟然是一个‘上一代’。” “‘上一代’?” “我是说你太落伍了,年轻人。谁说没有电话线就不能软进入?我们可以从电力线进入。” “从电力线进入?” “我先给你普及一下:电力线通信,英文简称plc,也就是通过转换设备,用电力线进行高速数据通信。终端用户一般需要在电脑上接通一个电力调制解调器,也叫‘电力猫’,电力猫的数据线另一个顶端是一个常规电源插头,直接插到室内220伏交流电源插座上即可联网,也可以上互联网。一般终端用户的带宽在1到10兆之间。” “啊,师傅,你太伟大了。”蒋冬至被她说得心花怒放。 “现在国内也能生产出不错的电力猫了,有几家公司好像在做家庭电力线上网试验。” “太好了,师傅,国内哪儿有卖电力猫?” “光有电力猫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些特殊的转换设备和软件。你搞不定的。” “那我怎么办?” “你不要急,我答应了帮你,就肯定会帮你。我认识上海一个电力线上网的顶尖高手,我会请他出手帮你。你能告诉我你要进入的那幢大楼在哪一个城市吗?” “大楼叫新沧大厦,在d省的省城新沧市。” “哦,新沧,我以前去过这个城市,市区里有一大片湿地,天空上总是飞着一大群漂亮的鸟,我印象非常美好。新沧大厦有hotel吗?” “好像没有。全部都是写字楼。” “附近有没有旅馆?” “有。” “这就好办了。” “我还是听不太明白。” “我真服了你。”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玫瑰叹了一口气,继续以张曼玉的声音说,“电力线通信信号容易衰减,所以我会把上海的高手请到新沧来。不过,他是一个神秘人物,不会答应和你见面。他会住在离新沧大厦最近的旅馆里,把电力猫和必要的转换设备连接在旅馆房间里的电源插座上,再连接上一部功能强大的笔记本电脑,他就可以通过电力线入侵大楼,得到大楼监控系统的最高使用权限或最高控制权限。”    

  第四回:下台(5)

  “我明白了,”蒋冬至说,“我再通过互联网进入他的笔记本电脑,像接力一样,利用监控系统的摄像头软进入大楼,找出我要的财务中心。” “基本正确。不过,你的电脑实际上是和我的电脑连接的:你只需要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点击画面,就可以在大楼里面飞翔,从一组摄像头漫游到另一组摄像头,直到找到你要的财务中心为止。你甚至可以侦察一下财务中心周围有多少个警卫在站岗,有没有武器。具体由我来控制软进入。我怕你万一操作不当,被中央控制室发觉。要是监控人员中有一个黑客,我们就很危险。” “我全听你的,师傅。” “那就先这么定了。我要下线了,保持联络。” “师傅,我这辈子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 “是你运气好,你有点像我以前认识的另一个人。” 版本问题 新沧大厦49层西北角一向是僻静之地,走廊里空荡寂然,很少有人走动。走廊西侧顶端,有一扇不起眼的墨绿色铝合金门,里面是毗连的两间大房间,中间墙壁被打通了,光照明亮。南间布置得像一间小型阅览室:几排浅灰色的铁制书架上,整齐地堆放着书籍,厚厚的各类手册,以及大量被装订成册的杂志和报纸,门口有一张小写字台。北间则占据了大厦的西北转角,一张气派的大写字台背对着转角两翼的落地玻璃窗户,桌面上一大叠凌乱的书刊中,有一部笔记本电脑,房间中央放了一圈沙发和茶几,一台台式电脑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全套设备沿南墙一字排开。 此时夜色已深。房间内寂静无声,灯光暗淡。郑普仍伏在大写字台上工作,全神贯注盯着晶亮的电脑屏幕,肌肉松弛的脸上蒙上了一层浅蓝色的光泽。在他身后,百叶窗帘半开半闭,落地玻璃窗户外是灰黑色的天空。城市匍匐在脚底下沉睡。 两天以来,郑普一直挂在网上,关注着已被传扬四海的两份揭发材料:一份披露了徐中路为金三角贩毒组织洗钱的线索,另一份则涉及新沧大厦建设史内幕。是徐中路亲自打电话给他,简要介绍了事发经过,吩咐他放下手上其他事情,重点关注这两份揭发材料,在一周内作出法律评估。 四十三岁的郑普原是一名业内小有名气的律师,八年前因为伪证罪和涉嫌帮助委托人销毁罪证而被判刑五年。服刑期间,风韵犹存的妻子与他离婚,带着他五岁的儿子出国另嫁他人。出狱以后他不能再涉足司法工作,于是去了一家广告公司跑业务,但不到两月便被开除了,理由是他对公司隐瞒了犯罪前科。正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在街上迎面碰见了以前管教过他的一名狱警,狱警竟拉着他去赴饭局,并介绍他与王辉认识。不久,王辉将他引见给徐中路。 徐中路一见郑普面就直截了当说,他派私家侦探去了解过郑普的情况了,对他倒霉的经历深表同情,对他的律师资历和法律经验十分满意,有意雇他当一名私人顾问。徐中路开出的薪水是:年薪十五万,外加年终奖金。这对于遭遇生存困境的郑普来说,实在无法抵挡其诱惑。 “我的生意,有干净的,也有不干净的。”徐中路对郑普相当坦白。 相对于十五万年薪,郑普觉得工作简直太轻松了。丝毫没有冒险色彩。他负责组建一个直接听命于徐中路本人的情报室,主要任务是:1)收集长三角地区县以上政府官员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要员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出生地,历任职位,顶头上司和下属官员名单,退休日期等等;2)建立一个全国著名律师的数据库,必要时重金请他们出山,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援;3)每月写出一份中国政府的最新政策动向,供徐中路决策参考。 每天的日常工作基本上是读报和上网。每月还可支使五万元出差经费,在长三角地区内活动,与各级政府官员打交道,吃吃喝喝,或飞往北京,拜访一些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和名头巨大的法律专家。简直是无与伦比的美差。所以他一干就是三年,工作出色,深获徐中路敬重和信任。 郑普希望至少再为徐中路干上三至四年,存够五十万人民币,保证自己十年之内不至于衣食有忧。他已经花了三十万元为自己买下一套住房(他原来住的房子在离婚时已判给了他前妻),留作自己养老用。住房简单装修后已出租出去,每月为他收入房租一千多元。他清楚这辈子他不会再有什么大出息了,命中注定就这么混下去,一点一点变成一堆老骨头。他惟一的精神寄托就是业余研究中国古代刑律,希望有朝一日能写出一本这方面的专著,震一震法学院那帮皓首穷经的教授们。 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生活已变成了传奇:充满了变数,危险以及犯罪。每当夜深人静,想起自己如梦一般的身世,免不了一番感慨。之后,郑普便这么安慰自己。 三年以来,郑普已慢慢了解了徐中路,也知道徐中路在为金三角贩毒组织洗钱。这是徐中路的真正生意,其他一切都只是掩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胆战心惊,萌生退意。他明白,徐中路之所以看中他,是因为他身上有污点。污点是他在黑道上通行无阻的新身份证。社会已自动将他归类,他无法抗拒,无力回天,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 但他仍会良心不安。一到这一难过的时刻,他就表现得像一个愤怒青年,凶狠而暴躁地责问自己:除了为黑道服务,我还能干什么?谁会付我这种有犯罪前科的人十五万年薪?这个社会总是说得太好听做得太差劲:为什么连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不给我?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断拒绝我?为什么要白白浪费一个法律人才?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第四回:下台(6)

  在过去两天里,郑普日夜漫游在网上,出没于上百个合法和非法的bbs。网上热闹非凡,帖子漫天乱飞,全都在兴奋不已地议论漂亮的南段女市长梁幼青和房产巨子徐中路幽会偷欢的录像带曝光一事:有愤怒声讨的,有幸灾乐祸的,有嬉皮笑脸将此当作最新娱乐事件的(此帖附录的视频文件标题也十分八卦,竟是“美女市长狂嫖房产巨子”,并且赫然注明:录像为女市长秘是想搜集两份揭发材料。他当然抵不住诱惑,也看了录像。不过他关心的重点并不在此。他发现,他在一个bbs上下载的两份揭发材料(标题分别为“从炒房到贩毒:徐中路罪恶累累”和“徐中路新沧炒房内幕”)的两个pdf文件竟然有着细微而本质的差别,分属于两个版本。他非常好奇,开始在各大bbs上漫游,下载了数十份文件,并一一认真做了对比。 对比结果是:迄今为止在网上流传的两份揭发材料,全都采用pdf文件格式,但是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内容上完全相同:文字,照片,图表,地图,以及排版格式,全都一模一样。惟有一个区别,而且被郑普认为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区别,即:一个是纯文件版的pdf,另一个则是数码相片版的pdf。 郑普知道,纯文件版的pdf,应该是用原版word文件转制的;而数码相片版的pdf,则是用拍下两份揭发材料打印文本的数码相片转换而成的。在他下载的数十个pdf文件里,数码相片版居多,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上网发布时间也晚;纯文件版虽只占了百分之十几,但上网发布时间早,基本上都比数码相片版早二十小时以上。 这使得郑普迷惑不解:既然蒋冬至公布了纯文件版,为何其后还会有这么多的数码相片版在网上泛滥呢?有哪一位好事者会如此疯狂和愚蠢:竟将总共一百多页的两份揭发材料一页一页全部打印成文本,再用数码相机一张一张拍成相片,并转换为pdf文件呢? 郑普从笔记本电脑上抬起肥硕的脑袋,一副沉思状,神情凄苦。对于蒋冬至,他所知甚少。如非徐中路给他电话,要他过问一下两份揭发材料,他至今连蒋冬至这个名字也不会听说。他深知要在黑道上混,养成良好的生存习惯至关重要。因而,他一向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对身边事情处处留心,但从不去关心。好奇心让许多聪明人丢掉了脑袋。 可此刻他急于要解开两个pdf版本之迷,迫切需要关键人物蒋冬至和有关两份揭发材料的信息,否则他难以为继。另外,版本问题非同寻常,关系重大,时间上拖不得,需要有人能和他一起分担,一起作出决断。他想到了王辉。他决定请王辉马上到情报室来一次,无论多晚,都要来。王辉一直在负责寻找蒋冬至,手上线索最多,情况也最明。 郑普站起身,穿过大房间,走向西墙南端一扇浅灰色的铁门。他拉开铁门,走了进去。铁门另一边是生活区,有一间客厅和两间卧室。其中一间卧室是他的,另一间则睡着他的助手小靖。 小靖是两年前徐中路为郑普物色的一名助手,年仅二十四岁。据小靖自己坦白,他在读大四时和同学打架,右手臂受重伤,残了,上下和左右摆动均不再灵活。毕业以后备受社会歧视,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即便偶尔有公司收留他,小靖也不愿意呆。他受不了衣着楚楚的同事们每天可怜他的那一种怜悯的眼光。 郑普不清楚小靖是如何被徐中路看中和录用的。他怀疑小靖是徐中路安插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的内线。但他早已在服刑的监狱里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生活。他迅速适应现实,摆出了大哥的姿态和热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小靖,并给予他宝贵的指点,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小靖,迅速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但他对小靖暗加防备:从不和小靖讨论个人私事,也从不议论江湖上的黑道人物。 郑普敲了敲小靖卧室的门,没有动静。他轻轻一推,门未锁上,开了。小靖躺在被窝里睡得正酣。他推醒小靖:“起来了,快起来,我们有重要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这么急啊?”小靖半睁着迷朦的眼睛,缓慢移动了一下伤残的右臂,不满地问。 “我找不到王辉的手机号码,你帮一下忙,给他打电话,请他马上过来,越快越好。” “王辉?” “对,请王辉到这里来,今晚无论多晚也要请他来。我要向他了解蒋冬至的情况。” “好。”小靖答应道,迅速坐起身子。他已懂得,有些事不能多问,有些事必须马上去做。 郑普穿过铁门,返回大房间。他故意叫醒小靖是有目的的。他知道徐中路疑心很重,不想在小靖不在场的情景下与王辉来往。他的目的在于让小靖汇报时无话可说。 少顷,小靖也穿出铁门,一溜小跑着,直奔郑普而来。 “王辉要和你说话。”小靖捂着手机,对郑普说。 郑普接过手机,说话:“喂,王辉吗,我是郑普,辛苦你现在马上到我这里来一次,可以吗?我发现一个重要情况,不能拖,想先和你商量一下。” “好吧。”王辉挂断电话。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第四回:下台(7)

  三十分钟之后,王辉赶到情报室。郑普和小靖恭候在门口迎接王辉。 “什么事,老郑,我还从没见过你这么火烧火燎的?”王辉边说边穿过南间,走入北间,在房间中央的沙发上一屁股坐下。小靖为他端上一杯热茶。 “没想到你这么晚还没睡,还在忙吗?”郑普寒暄道。 “是还在忙。我手下一个人发现了蒋冬至的线索,我刚布置完人手。”王辉停顿了一下,解释说,“今天他们在对面必胜客餐厅吃晚饭时,有一个服务员从照片上认出了蒋冬至,说他和他女朋友经常去吃饭,两个人好像都在附近工作。” “噢,这么巧,我找你就是要问蒋冬至的事情。” “是吗?”王辉迅速瞟了郑普一眼,“你怎么也和蒋冬至有关呢?” 郑普朝小靖做了一个手势。小靖立刻取来郑普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沙发前面的茶几上。郑普翻开电脑,微笑着向王辉招呼道:“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晶莹透亮的屏幕上并列着两份图文并茂的pdf文件,色彩清丽悦目。王辉身体微微前倾,盯着看了一会儿,侧过头,疑惑不解地望着郑普:“这不就是蒋冬至公布的揭发材料吗?” “是揭发材料。”郑普对王辉深不可测地一笑,“你再仔细看看,两份东西有没有差别?” 王辉受了惊似的,迅速回转头,重新盯向屏幕。一分钟之后,他宣布放弃:“我看不出来。” 郑普起身,挪动了一下位置,紧挨着王辉坐下。他伸出右手,指向屏幕左侧一份pdf文件的左上方边角,对王辉说:“你看这里,边上有一条2毫米的色差,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一页文件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这一条2毫米的色差是垫在下面的一张白纸和这一页文件的纸张之间颜色的差别。你看下面也有一条色差,就是短一点,细一点,大概只有1毫米。” 郑普落下右手,握住连在笔记本电脑上的鼠标,轻轻点击一下,滚动鼠标滑轮。王辉看见屏幕左侧的pdf文件立刻向上翻滚,白纸黑字,彩色照片,纷纷闪烁。 郑普突然停下,又抬手指着屏幕上的一页文件说:“你看,随便哪一页,边上或边角上多多少少都有色差,这是用数码相片做的pdf文件。我叫它数码相片版。” “你再看看右边的文件,”郑普横移右手,指向屏幕右侧,“四周边上全都是光挺挺的,十分整齐,这说明这份pdf文件是直接从word文件转过来的。我叫它纯文件版。” “这种细节上的小差别重要吗?”王辉被郑普说得一头雾水。 “我先问你一句,蒋冬至手上的两份揭发材料,你有没有亲眼看见过?” “你问这个干吗?” “我当然知道规矩。不过,这件事实在太重要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半夜三更急于惊动你大驾光临。我过一会儿再给你解释。你先回答我问题,只要回答有或没有,就可以了。” 王辉下意识扫了郑普一眼,目光异常警觉。今夜倒是奇了,他想,刚发现了蒋冬至的踪迹,又有了似乎重大的新线索。但他头脑清醒,知道他绝对不能向郑普透露枪杀李通和周国勤的细节。 他脑海里再次浮现出从望远镜里观察云生饭店的镜头:贴满菜单和啤酒海报的玻璃橱窗,有两张海报之间,裸露出一块书本大小的玻璃,透过玻璃,他正巧看见有一双手在快速翻动两本蓝色文件夹。当时他立即意识到,这一双手是周国勤的。周国勤正在验收他到手的猎物。 “我只在望远镜里看见过,一闪,就不见了。”王辉说。 “你看见的,装订成册的打印文件呢?还是一个笔记本电脑,或u盘之类的移动硬盘?” “应该是打印文件,装在蓝色文件夹里。” “你肯定吗?”郑普猛然兴奋起来,直起身子,眼睛闪亮,盯着王辉。 “我不会看错的。这两本东西后来落在蒋冬至手上,惹出了现在这么多麻烦。” “我再问一遍:你肯定落在蒋冬至手上的是两本打印文件吗?” “基本上可以肯定。” “那就好,我可以说出这两天我的研究结论了:最早在网上公布这两份揭发材料的,不是蒋冬至,而是另有其人。” “我被你搞糊涂了。”王辉摇摇头,吃惊地瞪着郑普,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你想,蒋冬至手上只有打印文件,为了怕文件丢失或者以防万一,他用数码相机一页一页拍下所有文件,保存起来。拍照时候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确,免不了会把文件边缘的垫纸也拍入镜头。所以,蒋冬至在网上公布的只能是数码相片版的pdf文件。我查过了,数码相片版的pdf是在前天晚上才突然大量出现在各个网站的bbs上的。而前天晚上之前至少二十小时,纯文件版的pdf就已经在网上流传了。” “我懂了,难怪蒋冬至会准时和我们碰头,会来送死:他当时还不知道,他要卖给我们的东西已经一钱不值,被人在网上公开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时间上的巧合?”郑普说,“不早不晚,纯文件版正好是在蒋冬至预约的交易时间之前十二小时公布的。” “你是说有人是想破坏交易?” “我也只是猜测。不过这个人知道蒋冬至预约的时间,这个人手上早就握有录像带和两份揭发材料,而且还不是打印文件,而是存在电脑里的电子文档。你不觉得问题很严重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书香吧

  第四回:下台(8)

  “你怀疑这个人出在我们内部?” “这也就是我这么急请你来的原因。第一,我是你引见给老大的,我信任你;第二,我知道你最熟悉情况。我懂规矩,有好些事情你不便说给我听,我也不想打听。不过,我一定要你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应该马上和徐老板联系,提醒徐老板一声:让他千万小心,而且,我们必须要尽快找出这个人,否则可能还会出事,我有预感。” “老郑,我真没想到,你这么够意思,我心领了。”王辉使劲拍了一下郑普的肩膀。 王辉用手机拨打徐中路的号码。手机关机了。此时,徐中路应该已在上海了:或入住宾馆,或正在吃夜宵。但他为何要关机呢?和女人在一起?也许吧。他沮丧地发现,男人越有钱,越成功,就越迷恋女人。徐中路也一样:现在他有许多时间和精力已不再用于解决江湖恩怨或建设关系网络了,他比以前更风流,更好色,也更疯狂。录像带内容及其曝光便是他自惹麻烦的典型一例。 他转而拨打小芬的手机,想问一下她是否知道徐中路的行踪。小芬也关机了。他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凌晨1点15分了。他觉得有点不对劲,可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难道是?他突然想到一个人。他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战。他知道,这个人他绝对得罪不起。他的推测太离奇,也太阴暗。即便徐中路当面质问他,他也不会坦白说出来。猜不出是谁,不是他的错,猜错了是谁,或者猜对了是谁,倒有可能为他招来杀身之祸。做人要难得糊涂。 伏 击 清晨6点49分,忽然哗哗下起了大雨。王辉抬起头,仰望阴云密布的铁灰色天空,心里面掠过一丝不祥的阴影:连老天爷也来捣乱了。下雨天路滑车堵,街上人流纷乱,不仅下手行动不方便,而且色彩缤纷的雨伞和雨衣遮住了行人面孔,为识别蒋冬至陡然增加了许多难度。 凌晨从情报室出来,他一直难以入眠,陷入一种危机四伏的巨大紧张和焦虑之中。直到三分钟之前,徐中路和小芬的手机仍全部处于关机状态,无法联络上。似乎太异常了。他第一次态度认真地考虑假如自己现在退出江湖是否明智。但他没有取消伏击行动。即便退出江湖,也会站好最后一岗。即便蒋冬至毫无价值,也要先抓住他。 王辉掏出手机,进入四方通话的电话会议模式。“行动。”他对三个四人组发出命令。 三个四人组的十二名成员即刻下车,消失在街上,进入预伏位置:第一组四人,两人化装成卖早报的报贩,两人化装成卖牛奶早点的小贩,在昨晚发现蒋冬至线索的必胜客快餐厅(位于洛安购物中心西侧)外面人行道上临时设摊,等候可能经过此地的蒋冬至。第二组四人,分别坐在马路对面一辆小面包车和一辆桑塔纳轿车里面,监视往来行人,随时支援。第三组四人在必胜客快餐厅附近街上溜达,便于在下手时快速与第一组四人形成包围圈,合击企图逃跑的蒋冬至。 雨越下越密集。灰青色的路面水滑油亮。人行道上东一洼西一洼开始出现积水。随着上班时间的临近,路上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成倍地增多,川流不息。 王辉站在新沧大厦48层一间会议室的玻璃幕墙前,透过迷蒙的雨幕,俯瞰着下面的洛安路。他清楚,今天的坏天气有可能彻底会搅了他的伏击行动计划:十二个人在上班高峰期间,要从街上成百上千顶颜色绚目的雨伞下面发现一张只在照片上熟悉的普通面孔,难度的确非常高。不过他更相信宿命:要碰到的,无论如何,总会碰到的;除非老天爷今天帮蒋冬至忙,让他卧病不起,助他逃过一劫。 “一组到位。”手机里传来第一组的报告。 “收到。”王辉回答。 “二组到位。”信息开始涌入。 “收到。” “三组到位。” “收到。” “望远镜。”王辉嚷道,伸出右手。站在他身后的一名助手是个脸蛋清秀的年轻人,约二十岁出头。助手悄无声息跨上一步,将一架崭新的7 x 40的95式测距型军用望远镜递到王辉手上。 7点05分,蒋冬至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玫瑰跨洲打过来的ip电话。她在线上,仍旧使用张曼玉的声音,向他通报说:“我的高手恰巧今天有空,恰巧他非常有兴趣,所以他连夜驱车去了新沧,估计此刻已经在市区了,你快准备准备,我一通知你,你就软进入。” “好,我马上就去单位。”蒋冬至答应道,兴奋得一跃而起。新沧图,他当然要去单位软进入。况且他今天不值班,躲在小间里,没人会管他。 “什么事啊?”董荷迷迷糊糊问。她半裸着身体,洁白的乳房在幽暗的光线中明亮动人。 睡了几天沙发,昨晚,蒋冬至忽然冲入卧室,跪在床前对董荷捶胸发誓:除了她,他绝没碰过其他女人。被冷战压抑的激情再次汹涌迸发,两人拥抱,亲吻,哭泣,然后疯狂做爱。 “要和我的美国网友玩一场联网的战斗游戏。”蒋冬至迅速编出一个谎言。 “现在几点钟啦?” “7点10分了。” “还可以睡二十分钟。”    华人书香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回:下台(9)

  “起来啦,今天我们早一点去。”蒋冬至说,继续谎言,“我答应人家了,游戏9点15分就开始了,我先要做做准备。” “好吧。”董荷费力睁开了眼睛。 7点30分,蒋冬至背着一只套上防雨罩的登山背包(里面是放在一只提包内的笔记本电脑)和董荷一起步出家门。两人手握手,相拥在一顶透明的雨伞下往前走,亲密无间。昨晚做爱时留在他们身体内的爱意仍在全身上下轻柔地荡漾。 他们撑着伞,在公共汽车站上等车,旁若无人地相互亲吻。几个等车的行人望着他们,脸上露出了坏笑。公共汽车很快就驶来了。他们手拉手上车。在车上,他们久久地互相凝视,似乎此时此刻才认识对方。他们希望看见彼此的灵魂。 五站路仿佛一瞬间便到了。他们下车,往前走,仍然彼此对视。车站距离图书馆大门口,约150米左右:经过洛安购物中心门口,经过必胜客餐厅,再经过树林和空地就到了。他们早已熟门熟路。哗哗的雨声让透明雨伞外面的世界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可有可无。在他们温柔的眼睛里,只看见对方。 是第三组的两名成员首先发现了蒋冬至和董荷。他们立刻通过手机报告:“我是三零二,我发现目标,正在经过洛安购物中心门口,透明的雨伞,一男一女。” 行动期间,十二名成员的耳朵上均挂着手机耳机,手机使用电话会议模式,始终处于接通状态,也就是说,只要一名成员说话,其他十一名成员都能同时听到。之所以不用对讲机,是因为王辉认为对讲机的频道更容易被警方监听。 第一组的两名“报贩”和两名小贩也看见蒋冬至和董荷了。 “收到,我是一零一,我们看见目标了。” “我是二零三,我们也发现目标。” 王辉在手机耳机里倾听着三个四人组之间的通讯联络。他顿时兴奋起来,脸上露出微笑。他迅速举起望远镜,朝洛安购物中心门口望去。距离远了些,他看不清楚蒋冬至脸上表情。但蒋冬至搂着一个女孩走路,说明他毫无提防。他难以抑制自己的心跳:猎物就要到手了。 他立刻作出部署:“我是老大,大家注意了,不要急,也不要乱,一组动手抓人,三组包围,堵住去路,二组准备车辆撤离。等目标到必胜客门口动手。” 他害怕三组两名抢功,仓促行动,让蒋冬至提前反应,在混乱之中混入上班人流中脱逃。 在洛安购物中心门口的人行道上,董荷停下脚步。蒋冬至也站住了。 董荷仰起脸,凝视着蒋冬至的眼睛,轻声说:“我们也是在下雨天好上的。”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