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一场全面战争的结局是不可想象的。它很可能意昧着数千年文明的毁灭,连一个能庆祝
胜利的人都不能幸存下来。
我们在确定军事目标时,首先需要认识到,世界上大多数最基本的令人苦恼的问题是并
不适宜用纯军事的办法来解决的。我们与那些嘲弄人的尊严、否认个人自由的意识形态之间
的冲突,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办法。这个世界不可能平
静、安定下来,因为占世界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过着相当豪华舒适的生活,而另外三分
之二的人仅仅只知道贫困、肮脏和幻想。
因此,我们确定对外政策的目标必须考虑到这些基本的现实,而且必须明确地阐述这些
目标,以免使这些目标成为隐藏我们自私和唯利是图的目的的十足战争叫嚣。譬如,我很怀
疑某些政府官员所说的这样的话:我们进行越南战争的目标还是表里如一的,即使存在着外
交上很少有诚实可言或者难得赤诚相见这样明显的现象。约翰逊总统所阐述的目标,亦即本
书(一九六七年一月)所列举的他的目标,在我看来似乎不存在模棱两可、闪烁其词之处,而
且,这些目标也是我国政府在不与对方妥协的情况下能够体面地达成的目标。但是,对于一
些掌权的和有影响的其他人士的辩解,即我们在越南的战争目的毫无利己之心,只是一心要
保证那里的人民获得“选择他们自己政府的自由”,我是很怀疑的。不久前,艾森豪威尔总
统将越南的丧失引述为“失去了宝贵的锡矿以及大量的橡胶、稻米供应”。
也许人们可以认为,正是这些东西,而不是“自由”,才是某些人的眼睛死死盯着的真
正目标。那些说我们的目的是“要使河内停止侵略行径”的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没有
北京的支持与补给,河内是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的。
如果我们相信关于我们目标的后一种说法,实际上就等于认为,我们的目的是迫使河内
和北京不仅要停止支持武装入侵和颠覆越南的行动,而且要停止支持武装入侵和颠覆老挝、
柬埔寨、泰国、缅甸的行动。根据东南亚条约,美国对所有这些国家都承担有义务。这样,
美国自然就得要么公开地,要么通过秘密的外交途径向共产党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
停止支持活动。对于向红色中国提出最后通牒的任何办法是否明智,我是深表怀疑的。我相
信,目前的中国领导人会拒绝以任何方式向他们提出的任何最后通牒。如果我们被迫扩大军
事行动,以挫败旨在推翻东南亚条约保护之下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侵略阴谋,那么我相信,
我们就会认为有必要大大增加派往那里的军队。以我之见,如不使用战术核武器,那无论我
们向那里派出多么大的我们自认为能满足需要的兵力都仍将证明是不敷使用的。而如果使用
战术核武器,后果如何就只能凭主观推断了。最后,我认为,除非某个敌人首先使用核武器
打击我们的国土或军队,否则,使用这种武器打击敌工业中心和人口中心将会引起自由世界
舆论的极大反感,很可能使我们处于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敌对世界中。
因此,我们应该自己决定我们世界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应该仔细地规定这些目标
的具体内容,保证这些目标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没有超出我们的能
力。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
为了追求一些模糊不清、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将我们的资源消耗殆尽,可能会使我们无力
对付最终的考验。我感到,这种考验确实在向我们迫近。
至于我们在越南的直接目的,阿瑟·戈德堡大使一九六六年九月向联合国大会所作的扼
要阐述是很有权威性的,可能说的完全是真话。这些目的是:我们并不谋求在越南建立永久
性军事基地,也不谋求在亚洲建立一个“势力范围”;我们并不谋求北越政府的无条件投降
或将其推翻;我们不排斥“任何一部分南越人民”和平地参与关系到他们国家未来的事务;
我们随时准备在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六二年日内瓦协议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美国愿
意,他说,将越南统一问题留待双方人民“自由选择”,并愿意接受选择的结果,最后,还
准备在得到对方私下的或通过其他方式所作出的如下保证之后停止对北越的一切轰炸。
这一保证应当是迅速采取使战争逐步降级的相应行动。如果北越能同意一个从南越分阶
段撤出一切外来军队(美国和北越的军队)的计划,那么美国将同意在联合国或其他机构监督
之下进行这种撤军。这些目标看来虽不能立即实现,但与确保我们对该地区锡、橡胶和稻米
的控制的目标却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目标与我国人民在世界面前长期保持的道德形象,
与我们长远的根本利益要一致得多。
我们总的世界目标,即那些明显属于我国根本利益范围之内的目标,则更有待于研究讨
论。不过,我认为有一些目标是明确的。它们包括以下各点,但并不仅限于以下几点:
1.防止铁幕之外的西欧落入克里姆林宫手中。
2.防止西半球出现一个受克里姆林宫操纵的政府(由于古巴已为克里姆林宫操纵,这一
目标已暂时被我们忘记,但毕竟还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3.坚持我们在远东的前沿防线,即日本列岛、南朝鲜、琉球群岛、福摩萨、菲律宾群
岛一线(其中应包括东南亚全部还是一部,依我看,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4.继续支持在联合国宪章原则指导下的联合国,尤其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序言中有这样
的诺言:“拯救子孙后代于战争的苦难……”(许多美国人可能不同意将此点作为属于我国
根本利益范围之内的目标。但是,这一目标是应当在我国根本利益范围之内的。)按我的想
法,从战争的苦难中拯救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下一代这个目标,不仅符合美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而且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动战争,例如故意挑起一场核战争,决不是拯救他
们的办法。在我看来,联合国宪章前言中的这句话确实提出了联合国最根本的目的。
从罗马帝国称雄的时代到现在这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欧洲人民由于战祸而不时地被浸
泡在血泊之中。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战争变得日趋残酷,使得更加广大的地区沦为一片片
荒原。现在,人们已掌握了毁灭性的破坏手段,如果进行一场新的世界战争,人们所付出的
血的代价,人类价值丧失的程度,都将超出我们的想象。
这种有可能发生的灾难虽令人恐怖,但还是应当相信,政治家们将会以他们的聪明才智
找到防止这种灾难的办法。我们不能允许眼前的障碍和可以预见到的困难(当然还包括人类
对极力的贪求)破坏或削弱为避免不堪设想的后果而共同采取的行动。如果不考虑固有的道
义方面的因素,那么,与这一目标的利害关系没有哪个国家集团能够超过西欧人民和美国人
民,也没有哪个国家集团能比他们更需要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因为:欧洲长期因战争而饱受
死亡和破坏之苦;美国与这些欧洲国家有相同的文化和经济利益;二者高度发展的社会、经
济和文化结构都极易遭受破坏。
越南问题是对政治家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行考验的核心问题。正如解决德国问题和朝鲜问
题时一样,我们将面临一些重大抉择。这些抉择对我国人民的精神和意志将是一个考验。我
认为,众多的美国人民充满了可以给任何国家以精神力量的活力和正义感。我相信他们能够
经受住这种考验。
我坚信,我们的西方文明是根据某些崇高的虽则令人费解的目的在这个星球上逐步发展
起来的。我认为,这个目的并不要求美国人民在地球上比较不幸的人民中间充当救世主,而
是要求他们在充分认识我们的局限性,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以及无意将我们的制度和生
活方式强加于他人的前提下,作为不幸的人民坚强勇敢、胸怀宽广的伙伴。我们的物质力量
加上我们的精神力量,足以使我们实现这一祟高的目的,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必须发
择聪明才智,担负起我们的责任。
至于在当前,我认为没有比维护我们的自由更崇高的责任了。这要求我们必须节约使用
自己的力量而不能让其自白浪费,以便我们在面临最大的考验时能使用这些力量。但是,空
谈目的是毫无价值的。目的必须转换成具体、实际的政治目标。这些目标应当象我在前面指
出的那样与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应当从属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坦率地说,我们在东南亚确定的目标是否与此相符,我是表示怀疑的。象我这样一个公
民,接触不到政府的高级情报,当然也就不可能断然消除这种怀疑。然而,在我们这样的政
治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所能了解的情况对我们面临的对外政策进行评论,提出自
己恳挚的意见,并对不久前华盛顿宣布的关于东南亚问题的许多错误估计保持清醒的头脑。
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我已说过,我根本不相信我们在东南亚的政治目标与国家利益是真正一致的。这些政治
目标就象我们的政府官员提出的那些目标一样,面面俱到、空洞无物而且含混不清。但是,
我认为,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过多地放在这些表里不一的言辞中,相反,我们现在应当问一问
自己:在这场无休止的冲突中,我们是不是过度地消耗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削
弱了自己的力量,以至当需要在世界上其他更关键的地区应付新的挑战时我们会感到十分虚
弱。因为,今后肯定还会出现与我国真正的利益关系更大的威胁。
如果我们能想出节约力量的良策以防备有一天会出现这些威胁,那我对美国的未来,对
我们的领导应付这些威胁的能力,以及对我们武装力量全力支持这种领导的能力将充满信心。
朝鲜战争大事记
''一九五0年''
六月二十五日北朝鲜人民军大举入侵南朝鲜。
六月二十八日北朝鲜人民军夺占大韩民国首都汉城。
七月五日史密斯特遣部队在乌山附近首次与共军接触。
七月二十日联合国军放弃大田。
七月三十一日晋州落入北朝鲜人民军手中。沃尔顿·沃克将军宣布:“决不后退了!”
八月一日联合国军进入釜山环形防御圈。
八月六日至八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艾夫里尔·哈里曼以及诺斯塔德、阿尔蒙德和
李奇微将军商议仁川登陆问题。
九月十五日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夺占仁川港和港口附近岛屿。
九月十八日联合国军夺占金浦机场。
九月二十二日沃克所属部队由釜山环形防御圈出击。
九月二十七日北进联合国军与南下联合国军于水原附近会合。
九月二十八日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九月三十日南朝鲜第3师越过三八线。
十月七日至九日美军第1骑兵师越过三八线。
十月十一日南朝鲜第3师占领元山。
十月十九日第8集团军占领北朝鲜首都平壤。
十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指示其所属司令官率所有部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他
将除南朝鲜军队以外其他联合国军不许向前推进的禁令置于脑后。
十月二十六日南朝鲜第3军第6师抵达鸭绿江。南朝鲜第 1军第26团于水洞抓获中国俘
虏。
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中国发动第一阶段攻势。
十月二十七日南朝鲜第6师第7团在鸭绿江附近遭强大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
十月三十日美军第24师先遣分队进抵鸭绿江四十英里范围之内。
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强大的中国军队在云山进攻第8集团军,迫使其撤过清川江。
十一月六日麦克阿瑟提醒参谋长联席会议,中国军队跨过鸭绿江的行动“使我之所属
部队有被彻底消灭的危险。”
十一月二十三日感恩节
十一月二十四日麦克阿瑟由东京飞往朝鲜,发出向
鸭绿江发动大规模强攻的信号。他宣布:“中国人尚未进入朝鲜。”美7师第17团进抵鸭绿
江畔的惠山镇。第8集团军开始向鸭绿江挺进。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九日中国发动第二阶段攻势。
十一月二十五日位于朝鲜中央、德川附近的韩国第2军为中国之进攻所击溃。
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万中国军队进攻位于清川江以北的第 8集团军,使其遭受重大伤
亡。
十一月二十七日美军第24师、第25师和第2师撤过清川江。第8集团军
开始撤退。中共军进攻位于长律水库西侧之第1陆战师和位于水库东侧之美7师所属部队。
十二月五日第8集团军放弃平壤。
十二月九日第1陆战师完成十一月二十七日开始的突围行动。
十二月十一日美军第1陆战师和第7师撤至兴南环形防线内。
十二月十五日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队撤至三八线以南。
十二月二十三日沃克将军死于吉普车事故。李奇微被指定接替其指挥。
十二月二十四日第10军完成撤离兴南滩头阵地和北朝鲜的行动。
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奇微将军正式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
十二月三十
一日至一月五日中国发动第三阶段攻势。
''一九五一年''
一月三日至四日联合国军撤出汉城,撤至平泽、原州、三陟一线并进行整编。
一月七日为重新与中共军队建立接触,第8集团军向北部发起强大的试探性进攻。
一月十五日一支加强的团战斗队实施侦察行动即“狼狗行动”,在乌山附近与敌
重新建立接触。
一月二十五日第8集团军和南朝鲜军采取攻势行动。第1和第9军向汉江北进,“霹
雷行动”开始。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十七日美第2师投入激战。其第23团战斗队及其加强的蒙克拉
尔法国营在磔平里粉碎中共军队五个师的进攻,中共军队攻势突然终止。
二月五日美第10军之进攻,即“围捕行动”于东线开始。
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中国发动第四阶段攻势,主攻方向为美第2师防御地段。
二月二十日“屠夫行动”,即美第9军和第10军发动的一次总攻开始。
二月二十八日敌军在汉江以南最后之抵抗行动陷于瓦解。
三月七日在中部和东部地带,“撕裂者行动”开始,第9和第10军越过汉江。
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第8集团军重新夺占汉城。
三月三十一日联合国军进抵“爱达荷线”,夺取全部地理目标。
四月五日向“堪萨斯线”全面出击的“狂暴行动”开始。
四月十一日麦克阿瑟将军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将军被指定接替其职务。
四月十四日范弗里特将军就任第8集团军司令。联合国军所有部队进抵“堪萨斯线”。
四月十九日美第1军和第9军进抵“犹他线”。
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中国发动第五阶段攻势的第一次进攻。
四月三十日在撤至新防线后,联合国军将中国之攻势阻于汉城和汉江以北地区。
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中国发动第五阶段攻势的第二次亦即最后一次进攻。
五月二十日中国的攻势遭到阻止。联合国军恢复攻势。
五月三十日第8集团军再次进抵“堪萨斯线”。
六月一日第1和第9军所属部队向“怀俄明线”挺进,“打桩机行动”开始。
六月十五日夺取了“打桩机行动”所规定之地形目标。
六月二十三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六月三十日奉华盛顿之命令,李奇微将军向中国人广播说联合国军准备讨论停战问题。
七月十日联合国军和共产党之间的谈判在开城开始。
八月十日共产党人要求对在开城附近发生的所谓伏击事件表示道歉。要求为我拒
绝。
八月二十二日共产党人要求我对“空袭”事件表示认罪道歉。要求遭拒绝后谈判
中断。
八月三十一日第1陆战师在“大钵”地区发起攻击。
九月二日美第2师向“伤心岭”和“血岭”发起进攻。
九月三日陆战队和第2师抵达最初目标。
九月十八日陆战队向“大钵”以北之照阳河挺进。
十月十二日第9军向“詹姆斯敦线”挺进。
十月十五日美第2师夺占“伤心岭”。
十月二十五日在联络官之间进行为期两周的商议之后,停战谈判重新恢复。
十一月十二日李奇微命令范弗里特停止攻势,开始实施积极的防御。实施“灭
鼠者行动”。
''一九五二年''
一月一日对共产党阵地的炮击战和空袭战开始,持续整一个月。
一月至四月开始进行战俘甄别时,战俘营中发生骚乱。
五月七日巨济岛战俘营中的战俘将多德将军扣作人质。
五月十一日多德将军获释。
五月十二日李奇微将军离任,前往驻欧盟军最高司令部接替艾森豪威尔将军的职务,
担任北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克拉克将军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与日本签订条约后,执
行占领任务的盟军最高司令一职不复存在)。
六月六日为占领十一个巡逻基地,开始了
“回击行动”。
六月十四日“回击行动”的全部目标均由第45师占领。
十二月峰岩岛战俘的越狱行动被镇压。
''一九五三年''
二月范弗里特将军退役回国。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奉命指挥第8集团军。
三月二十五日中国夺占警戒阵地266高地。五个警戒阵地。
五月二十九日中国人占领三个警戒阵地。
六月十日中国人开始向金城附近的南朝鲜第2军发起进攻。
六月十六日南朝鲜第2军被压回到新的主要抵抗线,大约向南后退了四千码。
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中国人向美第1军防区实施进攻,攻占两处警戒阵地。
七月十三日中国发起最后的攻势,以三个师进攻第9军右翼,以一个师进攻南朝鲜第
2军左翼。
七月十九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七月二十日由美第9军和南朝鲜第2军沿金城江南岸建立起新的防线。
七月二十七日停火协定签字,为时三年的冲突结束。
…
附录
1.麦克莱伦和麦克阿瑟
麦克莱伦与麦克阿瑟差别很大,即使一时的兴趣也大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是截然相反的
两个人。但是,他们的经历却有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麦克莱
伦在班里(1846年)名列第二,麦克阿瑟则居全班之首(1903年)。二者都出身陆军工兵,都
很早就获得了很高的军衔。其中的一位长期公开抱有政治野心。另一位虽拒不承认自已有政
治野心,但却多次表露过这种野心。两人都得到过企图利用他们为自己政治目的服务的有影
响的政界人物强有力的支持。麦克莱伦在被解除军职两年之后参加了总统竞眩麦克阿瑟则在
被解除职务的两年之前公开声明:他并不想“积极争取或垂涎任何官职……”但是,“如果
因为害怕危险和害怕承担责任便不敢担任美国人民可能要求他担任的任何公职”,那他“将
违背”自己的“全部道德准则”。虽然麦克莱伦渴望总统职务,麦克阿瑟也未尝不想为此而
进行一番努力,但这两个人均未获得这种机会。特朗布尔·希金斯写道:与前者一
样,后者“已经把为个人赢得声望、使自己成为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中爱国主义的化身
当成了他作为一位现役将军的职责”。
2.麦克阿瑟将军被解职之后我与他会见情况的注释1
四月十二日中午,
我正在赴东京的途中。我前往东京
是为了与麦克阿瑟将军举行一次预备性会议。我从羽田机场直接前往他的官郏他立刻以
最高的礼遇接待了我。当时,我怀着人类好奇的天性想看看他在自己的高级职务被彻底解除
之后情绪上有些什么变化。然而,他依然如故,对即将接替他职务的我表现得泰然自若、温
文尔雅、至善至亲、热情相助。他含蓄地提到了自己被突然解职一事,但是他的口气中毫无
伤心或怨恨的情绪。他是那样镇定地、毫不震惊地承受了这种打击,这对于一位处于自己事
业颠峰的职业军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我当时就想,这件事很能体现这位伟大人
物的达观性格。
1引自《士兵》第223页,马修·李奇微对哈罗德·马丁的谈话,1956年,哈图与兄
弟出版社出版。——作者3.一九五一年四月三十日给美国驻远东空军司令指示信摘录……
二、您之主要任务:1.实施空战:(1)保持朝鲜与周围海域上空的空中优势。
(2)为在朝鲜的联合国军部队提供一般性空中支援,包括:1)向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
中支援。
2)实施遮断任务,包括实施孤立战场的任务。
3)空运物资、部队并实施空中后送任务。
(3)协助保障远东司令部的安全及在朝鲜的联合国军部队的安全,包括保障该战区内空
中交通的安全。
(4)向远东司令部及其所属部队和设施提供对空防御。
(5)按驻远东部队总司令指示组织空中支援……2.按驻远东部队总司令指示做好实施空
降作战的准备。
不得摧毁位于北朝鲜鸭绿江附近的水电设施。
我部若在朝鲜以外地区遭受空袭或海上攻击时,应采取迅速而勇猛的行动实行自卫。但
是,对中国大陆、满洲和苏联境内的目标采取的首次报复行动,只有接到我的命令方可实
施。事先未经我之明确许可,您部任何单位不得越过韩满或韩苏边界。
4.一九五一年四月三十日给远东海军司令指示信摘录
……
二、您之主要任务:
1.实施海上作战:
(1)保持在远东战区的制海权。
(2)为日本以及远东部队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控制下的其他地区提供海上防御。
(3)保持对朝鲜的海上封锁。
(4)为第8集团军和远东空军在朝鲜的作战行动提供海上支援。
(5)保障远东战区内公海上的航行安全。
2.保护福摩萨和佩斯卡多尔列岛(即我澎湖列岛——译注)不受中共之入侵或进攻,同
时,亦应保证福摩萨不被中国国民党作为反攻中国大陆之基地。
对各军种均适用的基本规定与给第8集团军司令指示信中所说的内容大致相同。
5.一九五三年六月六日至六月十九日间艾森豪威尔总统致李承晚总统信件稿录
“……“现在,这一时刻已经到来,”艾森豪威尔总统写道,“我们必须决定是继续通
过战争来争取朝鲜的统一呢,还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
“我深信……美国和大韩民国都需要接受停战。我们没有理由拖延这场战争,在一心希
望通过武力来实现朝鲜统一的过程中,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统一朝鲜是美国不止一次承担过义务的一项目标。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次
宣言,从美国接受联合国就朝鲜问题而阐述的各项原则这一事实,都说明美国承担了这项义
务。不幸的是,朝鲜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唯一遭受分裂的国家。我们仍决心为所有这样
遭受分裂的国家取得政治上的联合而发挥自已的作用。但是,我们并不打算将战争作为一种
工具来实现我们所致力的并确信合理的世界范围的政治解决……“……“美国决不会放弃以
一切和平手段为实现朝鲜统一面进行努力……”6.,一九五五年七月一日李奇微将军退役
之际收到的马歇尔将军的电报弗吉尼亚州梅耶堡李奇微将军收亲爱的李奇微:愿上帝保佑您
新的事业顺利。祝您、珍妮和儿子诸事如意、生活愉快。
对体现您高度作战指挥艺术和领导能力的这段光辉军事生涯,我表示正式的祝贺。您值
得引以为荣的事迹甚多。但是,最值得自豪的是您指挥的军向波罗的海的突击行动,是您在
朝鲜指挥作战的光辉业绩。
马歇尔
7.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六日由当时为中校(现为少将)的保罗·史密斯传递的、我绘范
弗里特将军的信件摘录
“……
“第二点想法,亦仅供参考。我想,是否派一名将级军官去会见莫西奥大使,说服他在
除库尔特将军(由我指定负责与李总统联系的联络官。——作者)外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
下,大体上将下列各点转告李总统:‘您的主要问题是保证在您的军队中建立起得力的领
导。你们从国防部长起,没有一级领导是得力的。这一点已清楚地为您的主力部趴在战斗中
屡遭失败的事实所证明。
‘这是您在军事方面首要的和基本的责任。在您建立起这种得力的领导之前,没有什么
理由可以期望您的部队作战水平会有所提高,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指望他们的联合国军战友
对他们的信心会有所增加。
‘在您建立起这种得力的领导并显示出这种领导的价值之前,将不存在进一步商谈美国
装备更多的部队的问题。如果再为您装备部队,那么将是对紧缺装备的一种犯罪性浪费。因
为,您战场上的部队还继续在毫无道理地抛弃许多重要的装备器材。’”关于向范弗里特将
军提出的这项建议,我还补充了这样的注意事项:“此事您应十分周密地加以考虑。因为,
我认为这件事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危险就在于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这样做即使不会毁灭
至少也会削弱南朝鲜部队现有的这点自信心。这样,他们的仗就有可能打得更加糟糕。”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