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2部分阅读

作品: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作者:灬小米|分类:综合类型|更新:2025-05-20 18:30:31|下载:穷小子空手泡到了极品美女TXT下载
  胶懿皇亲涛丁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一十四章 白发苍苍田地间

  我边走着,边想着奶奶,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地的田埂上。我放眼望去,在那么大的一块田地里,一个如同弯弓一样的身影在地里劳作,一会儿身子弯下去了,一会儿又直立起来,累了她就直立起身子,一只手就卡在腰里少做休息然后马上又投入到劳动中去。当我慢慢地向她靠近的时候,也许是过于认真的原因,她竟然没有丝毫的发现。她一只手抓一把旁边放在袋子里的化肥,一只手拿着一把小铲子,先是在洋芋秧子下面放一把化肥,然后再用铲子把土翻松,把化肥盖住,她每时每刻都在重复着这个动作。当我靠近她的时候,我才看清楚满脸的汗水,从额头流了下来,从两鬓流下来,从鼻子尖上滴下来,从下巴滴了下来。满面的尘土,和着流下来的汗水,在她的脸上形成一道道的汗迹,满脸的污泥。头巾蓬乱地披在头上,奶奶头上根根的白发和着汗水沾在脸上,她只穿着一件很薄的衬衣,汗水已经完全湿透了衣服,紧紧地贴着身子,就连她身上的每一根肋骨都看得很清楚。奶奶很瘦了,她只剩皮包骨头了,可是她手上一动作依然有力,每一个动作依然是那么干脆利落。特别是她背上的那一个驼背的大包,如同一座隆起的小山丘,是的,那座山丘已经压着她喘不过起来。看到这一幕我眼睛已经完全的模糊了,不觉的啜泣起来。

  那一刻,我感觉到悲痛万分,我跪到在奶奶的面前。

  也许奶奶被我的哭泣声惊醒了,当我跪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才转过身来,好奇地看着我,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当我抬起头来看她,她才认出是我来。

  “我当是谁啊,怎么是你啊,什么时候来的?”奶奶惊奇地问我。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有了语言。我知道在那里哭泣,双臂紧紧地抱着她的双膝。也许奶奶被我这无名的哭泣闹的不知道所措,她显得很紧张。

  “到底怎么了?”她惶恐地问我。

  我什么话都说不上来,就知道在那里哭,奶奶把我拉了起来,我紧紧地又抱住他的脖子哭了起来,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多的眼泪,也许那一刻,奶奶最使我感动。见我哭声不止,奶奶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们两个人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奶奶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安慰我。我也给她擦眼泪。

  “尕赵,你哭什么啊?你这是怎么了?什么时候来的?”奶奶问我。

  “我刚来,听郭嫂说,你一大早就出来了,太阳这么大你都没有回去,我来了看不到你就跑到这里来了。”我说。

  “你是不是担心我就跑来找我了啊?”奶奶说。

  “是的,我回家见不到你就想你。天气又怎么热。”我说。

  说实话,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和奶奶长大,跟奶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那个时候如果一天我见不到奶奶,就感觉到自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心里总是空空的。

  “哎,那也是没有办法啊。今年种的洋芋水地里种的相对少,五月分种的时候,天气下得还可以,雨水还算足,可是最近两三个月过来一点雨水都没有,现在正是长洋芋的时候,放点化肥后就等着老天下雨吧。这两天看南大山的云雾好象能下点雨似的,哎,关它下不下,先放尽点人事再说吧!”奶奶说。

  “那我帮你放吧,我们放完以后再回家。”说完我就拿起装化肥袋子,给洋芋放化肥。但是,奶奶却抓住我的手,不让我放。她怕弄脏了我的手和衣服。

  “你刚来,中午都没有吃,衣服都没有换。我们不放了,还是回家去吧。”说着就要收拾东西和我一起回家。我知道,奶奶是怕我饿了,也怕弄脏我的衣服,我知道她疼爱我,她把我当外人看了,她认为我很娇气。

  “不,奶奶还是我们一起放完化肥再回去,万一天气下点雨怎么办?天气不等人,再说我也不饿,我没有那么娇气。”我坚持要留下来。

  奶奶的脾气我是知道的,她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活儿最重要。她是一个不干完活绝对不吃饭的人。今天居然不干活非要让我回去。

  奶奶争执不过我,于是我们两个就留了下来,把剩余的一点活干完了才回去。

  回去了以后,奶奶她来不及休息一下,自己亲自下厨要给我做饭,我没有让她做,我坚持自己做,奶奶就坐在灶火边给我烧火。我到院子里地园子里摘些豆角和菜,奶奶说这些菜都是她自己种的,她知道放暑假我要回来,说回来了没有什么好吃的,家里的伙食吃不习惯,所以就特意给我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了些豆角之类的菜。

  我们边吃饭边聊天,我拿出我给她买的酿皮,她平时是最喜欢吃的东西,可是,她却非让我吃,我说这是我专门给她买的,让她自己吃。她却只是吃了一点点,留下来一部分,说是给我姐姐和我的那个小外甥留的。她说不是今晚或是明天你姐姐就回来,给她留着点吧。

  奶奶就是这样,不论干什么都是考虑别人,她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我和姐姐小的时候是这样,如今长大了,姐姐都成家了,她还是这样。

  那夜的晚上,我和奶奶聊到很晚才睡觉。

  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见骡子

  六月份是高原最炎热的季节。天气一天天的炎热起来,田野里一片丰收在望的样子。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一场大雨过后,天空越发的蓝了,也深了许多。云是那样的白,天高云淡,秋天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高原慢慢地走来。

  六月初十的那天,姐夫牵着骡子来我家了。因为夏天的时候,家里只有奶奶一个人,里里外外都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家的骡子就让姐夫牵去了,由他帮忙照顾,因为他每年夏天的时候就到南大山去夏季的牧场。

  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它了,那个曾经和我童年相拌的“伙伴”!当姐夫还没有从门口牵进来,我听到那哒哒的蹄子的声音,我想就一定是它了!可是它又不是我记忆当中的那头骡子。就半年不见,它似乎已经苍老许多,但是精神却一点都没有变。它短小而尖耸的双耳像刚出土的竹笋那样有力,时不时很警觉地转动着。眼睛还是那样有神,那样的明亮,它偏着头好奇得看着我,过了一会儿似乎认出我来了,就把它的嘴伸向我的手,不停地抖动着它的嘴唇,好象是向我要吃的一样。它鼻空张大,不停地发出哼哼的响声,姐夫把缰绳给了我,让我先栓着,然后再让我加点草。我牵着它,用手抚摩着它身上的每一寸毛皮。夏天的水草把它养育得膘肥体壮,枣红色的毛色越发的光亮。它的背宽而短,肩头部分微微有点弯曲,原来的它的背是的平直而宽的,这点弯曲说明它现在的确是老了。但是它的###部还是如它年轻时那样发达,多肉。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秋天挖洋芋的时候,它每次除了驮两大口袋的洋芋之外,还要顺便在屁股上捎带我。骑在她屁股上就想跟坐在沙发上一样舒服。它的前蹄笔直,像两把锋利的剑插入地下,后蹄捎向后弯曲,好象马上就要踩在地上飞出去一般。它生就的一副“四蹄蹬云”相。就是四个蹄子的上面的蹄腕处的毛色全是白色的。本来它就是马骡子(就是驴和马的杂交的),所以它的长相非常好。

  当我把它栓在槽上的时候,奶奶过来说,先不要栓在槽上,一个夏天没有栓牲口了,很脏。她拿了很大的盆子,由于没有来得及去割青草,所以就只能添点去年的麦秸了,然后奶奶把这些麦秸用手揉了个碎,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揉碎了给它,奶奶说骡子已经老了,牙口不行啊。我开始还有点不信,但是当我看到它吃草时那样的艰难,吞一口草进去以后,要在嘴里面咀嚼好多遍才咽下去。姐夫说它槽口开始平了。它确实已经很老了。

  姐夫这次来一方面是送骡子的,另一方面是看庄稼黄了没有,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割。到时候他和姐姐也要来帮忙。按照现在的来看,大概也就是六月十五刚过就要收割。姐夫临走之前说,那就过了六月十五再收割吧,这几天还可以去逛一逛十五的会场。

  第一百一十六章 “花儿”的传说

  我们那里有个习俗,就是过六月十五瞿昙寺有个“花儿”会。到那个时候,四面八芳的人都来逛瞿昙寺的花儿庙会。到时候,整个会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有戴白顶帽的回族,有穿着藏袍的藏民,有穿着土布衣的农民,也有穿裙子的城里人,有骑驴的老汉,也有坐车的官员。会场上什么都有,买小吃的,买杂货的,耍杂技的,玩魔术的,有到瞿昙寺观光的,还有到娘娘庙进香的。但是最有看头的还是要数“花儿”对唱了。十五的那一天,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几个人围成一个圈,无论在树林里,还是在小河边,或者是在山坡上,一台绝好的花儿会就这样上演了。花儿的演唱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在“花儿”会上不是真正的行家是绝对不敢去唱的,如果真正的两个行家遇到了,可以唱到天昏地暗的。场面和规模也十分的盛大。

  “花儿”在河湟乃至整个的西北地区十分的盛行,它本身就是一种民歌。关于瞿昙寺“花儿”会的来历听老人说还有一段传说。

  瞿昙寺香火很旺的时候,有一年来了一股土匪来打劫寺院的财物,由于寺院墙非常高大,而且结实,土匪连续围困了几天,攻打不下,于是想让寺院里僧俗们水断粮绝后不攻自破,情况越来越危急,这时,一位老汉带领大家唱起了“花儿”,寺里的主持听了以后很不高兴。歌声像风一样传向四面八方,在黑夜中越传越远。香客、脚户还有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被惊动了,都用“花儿”应和,纷纷奔向瞿昙寺,歌声从四方涌来,响成一片。寺院成了“花儿”的海洋。土匪也开始心惊胆战,在“花儿”声中四处逃窜。据说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十五,住持看了以后很高兴地说,唱吧!以后都唱吧!于是就遗留下六月十五在瞿昙寺唱“花儿”的传统。

  在寺院这些讲戒律的地方却是传唱着以爱情为题材和内容的“花儿”,这在瞿昙寺是一个鲜明的特征。而且在瞿昙寺的“花儿”会上可以欣赏到汉族的《白牡丹令》、《尕马儿令》、《水红花令》、《三闪令》等,但是最流行的还是当地的《碾伯令》,除此之外还可以欣赏到藏民族喜爱的“拉伊”。

  还没有到六月十五,公路上的上上下下的车辆越来越多了。其中最多是的就是拖拉机,一天到晚轰隆隆的响个不停。这一切似乎与我没有发生什么关系,我和奶奶每天密切地关注田地里的庄稼,只要有一片黄的,那么就收割一片,奶奶说要是等到全部都黄了,那就来不及了。万一收割的时候赶上天气下雨,打碾来不急,到时候假期满了,我要是走了,这些活奶奶一个人就不好办了。还没有到六月十五,我和奶奶就已经收割五十几个麦捆子。

  六月十五那天,奶奶起得很早。起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院子和屋子,这一切从来都是她自己完成的,不让任何人动手,包括爸爸在内。因为今天是十五,所以奶奶先给家神上完香,然后她又要去瞿昙寺的娘娘庙进香。瞿昙寺离我家大概也就四五公里的路程,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对于奶奶来说也是有点距离的。我说我代表她去行不行,她不同意,非要自己去。奶奶去的时候很早了,但她一个来回回来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一十七章 “花儿”庙会

  吃过早饭,我和奶奶正在商量上今天干什么。奶奶非让我到会场上逛一逛,我却是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我知道没有钱到那地方最多也就是人看人,看着别人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却只能空着嘴。就在我们坐着的空挡,姐姐也来的,她非要拉着奶奶去逛一逛,奶奶说什么也不去,但是最后奶奶扭不过姐姐,临走的时候,姐姐非要拽上我。没有办法,我也只能跟着去了。

  那天的天气很不错,万里无云。早上太阳一出来,就烤着大地。奶奶不负老要走着去,姐姐不让,再说了现在不像以前,出门还要步行。虽然不像城里,出门可以打的,但是至少坐坐拖拉机也是可以的,也不贵,只要两块钱。十五的前前后后,有专门拉人的拖拉机往瞿昙寺跑。几分种的功夫就到了。

  人很多,车也多。还没有怎么走到头,半道上车已经停了下来。公路的两边都密密麻麻的停满了车,还没有真正走近瞿昙寺就已经听到花儿的歌声了。跟着行人的队伍一直走,一公里的路程大概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样子。可以说,不是你在走,而是队伍在推着你走。好容易走到了尽头,我们三个人就赶紧钻进了河边的树林中。我们已经是大汗淋漓了。

  在树林中最多的还是临时的帐篷饭馆,有香喷喷的抄面片,有清凉可口的酿皮,色香味俱全的卤大肉,如银丝般的拉面,还有回族的白条手抓,油饼子等等,无所不有。在道路的两旁是买衣服的摊位和各种各样的土产杂货,农具什么的。我们先在那里坐了一会儿,姐姐给奶奶买了她最爱吃的酿皮,打听了一下卤肉的价格,一斤要十五块钱。我把我剩余的几十块钱买了一斤卤肉,称的时候,那买肉的人说,多来点吧,你们三个人一斤肉没有多少,怎么吃啊,不够吃!可是,我紧紧地纂着手里的那十几块钱,说就要这么点。那个买肉的很无奈的从放在盘里的一块肉中切了几次,然后再称再切,等到他称完了我的心也凉了一半。最后我们三个人每人只吃到了两片肉。

  大概到了中午的时候,天气就更加热了。姐姐去买了一个西瓜,我们就坐在那树阴下休息。姐姐也想到娘娘庙去进香,于是奶奶就陪着她去娘娘庙烧香。姐姐问我去不去,我对这类事情一向看得较谈,我没有去。在姐姐的惋惜声中她们走了,我则留在原地等她们回来。闲暇的时候我就到旁边一个“花儿”阵营中听“花儿”对唱。

  只见一个戴着毡帽的中年藏族妇女正在放开嗓子唱。旁边坐了好多人,一层围着一层,一圈挨着一圈,像个密不透风的人墙一般,我没有挤进去,就站在近处的一座高土堆上看着,听着。

  那一个河滩里没石头,不信了你看去。

  那一个年轻人没有恋手(对象),不信了问你阿爷去。

  那悠扬的歌声刚一出来,人群中就已经开始沸腾了起来,口哨声,呐喊声四起。那妇女的歌声还没有落下去,旁边的一个年纪大约有五六十岁的老头已经拉开了嗓子。

  共产党的政策实话好,我老汉一天天罢了。

  年轻人抓紧把对象找,连老半茬也看不上我了。

  那老汉一把花白的胡子,边唱边捋着自己的胡须笑着,一唱完便引起了人群的一阵大笑。那老汉还没有唱完,没有等那藏族的妇女开口,她旁边的一个同伴对上了。

  母鸡老鹰打仗着哩,红公鸡站下着看。

  现在的年轻人干求谈(没本事),五荤里全都是老汉。

  话还没有落音,人群都被着幽默的答话所逗笑,接着又是一阵的呐喊和口哨声。那老汉也不干示弱,笑呵呵地接过这一招。

  红嘴雁儿的咽口小,爪爪儿悬着哩。

  憨墩墩的尕妹妹,你站下着看谁着哩。

  于是,那些妇女对那白胡子的老汉轮番的“轰炸”,或挖苦,或讽刺,或赞美,都被他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回过去了。也没有过多久,奶奶和姐姐回来了。所以我再也没有好意思多留下来,时候早就过了晌午,姐姐要领着奶奶去吃碗面片,可是奶奶不肯,说什么也不去。我知道奶奶是怕花钱,再说了她知道姐姐的带的钱也不多。回去的时候还要给家里的人带点东西,因为她婆婆也没有来,姐夫今天正好赶上放羊,我那小外甥也没有来。奶奶说你要是今天把钱全都花完了,花在我的身上,你婆婆去了肯定不高兴。最后,奶奶说什么也没有让姐姐花钱。可是姐姐不肯,就给奶奶买了一个坎肩。临走的时候,给小孩子买了一件衣服,给她婆婆和姐夫买了些水果,我们三个就早早地回来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整理场面

  六月十五刚一过,大收割马上就开始了。各家各户都没有闲着,就连小孩子都要提壶送水送饭。从田间地头都家里,忙得不亦乐乎。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地多的人家就连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了。据村里的老人说,今年的天气多雷雨,如果不抓紧,那时候可能颗粒无收,而且还说,到了打碾的时节天气可能要连阴。所以,现在人们是黄一点收割一点。

  我和奶奶也不敢怠慢,每天都加紧时间收割,我一天劳动下来,累的胳膊都酸痛酸痛的。每天都是六点种起床,然后七点钟准时出门。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奶奶收割了几天,可是,太阳一天比一天毒辣,早上的时候还可以,可是一到晌午的时候,白花花的麦子在烈日下泛起了白光。看那架势好象一触就能折了似的,姐姐和姐夫来赶来帮忙。因为他们家海拔比我们的高,比我们要晚上一个月的时间。

  在收割的时候我们先把我家大门前的那块地里的麦子全部都收割完了,为的是留出碾场的场面子来。我们四个人用了大约一天半的时间就把我们家门前的那块地里的庄稼全部都收割完了。剩余的地里麦子不是很黄,姐夫要先休息一天,可是奶奶担心天气有变。于是那天我和姐夫很早上起来以后就开始整理场面子,奶奶和姐姐去其它的地里看看,吃完早饭他们两个就出发了。

  我和姐夫从草房子里搬出碾场的大石头磙子,把去年用过的旧的磙子把换成新的。有我姐夫的帮忙今年省去了我许多的事情,要不往年的话,这些活爸爸总是让我干的。乘着早上的露水,用石头磙子在地面上一碾,整个的场面子就会非常得光滑。我先是牵出骡子,拿出碾场用的夹板,等我套好骡子,开始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了,骡子没有走几步,它里面的那块套在磙子把上的夹板老是往下来掉。没有想到姐夫出来看到了以后哈哈大笑,他笑话我说是个书呆子,上大学没有一年就连农活怎么做全都往了,原来我把磙子给放错了!这碾场用的石头磙子是个一头大一头小的六棱柱。长大约一米二三的样子,在两头有一个大约两寸深的窟窿,是用来安磙子把的地方。碾场的时候用夹板上的夹耳子套住磙子把就可以了,而且大头朝外,小头朝里,这样骡子拉的时候就很容易,不费力,有利于转圈,因为打碾用的场基本上就是一个圆面。我就把大小头调换过来,这会果然不错。骡子走的也顺当了,再也不掉夹板了。那天早上我和姐夫忙活了一个早上,快到十点钟的时候我们才忙完,姐夫说,现在天气热,到了下午在上面泼点水,在用磙子碾一遍,这场就可以了。

  我和姐夫忙完了活,吃过早饭,也没有闲着,下地收割庄稼去了。那天的天气确实很热,像这样的天气在收割的季节是经常见到的了。我们四个人经常二天的收割才收割了三分之一的麦子,现在姐姐和奶奶收割的这块地就在河滩边上,是我们家最大的一块地。我和姐夫去的时候他们两个人每人已经割了三十多个麦捆子。一到地里,奶奶就对我们说,今天一定要割快一点,下午可能有雨啊!她这样一说,我都乐得笑了。

  “你怎么知道啊,又没有看天气预报!你还比现代化的科技都厉害!”我一说,姐姐和姐夫也笑了起来。

  “你尕娃不要不信,你看看南大山头顶里的青烟,再看看这么多的燕子飞得这么低,没有雨才怪啊!”奶奶说着,可是手里面的活始终没有停下来。说完了以后她还自言自语地说:“老天爷啊!你下了下,千万不要来过雨(雷阵雨)!”我们三个听着都感觉到有点好笑。但是也加紧了手里的活。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一十九章 暴风雨

  吃中午的时候,我和姐姐整在厨房里烧饭,不知道怎么了顿时天色暗了下来。我还没有搞清楚什么事情,就听到奶奶一阵喊:“天啊!真的起过雨(雷阵雨)了!千万不要来冰蛋蛋(冰雹)啊!”听到这声祈求般的叹息,我和姐姐都跑出来看了。

  从西边的天空中过来一股像小山一样的黑压压的乌云。这堆乌云已经完全遮住了太阳,那乌云就像是墨染的一般,开始很小的一堆,太阳的光芒从乌云的背后射出来,那景色很漂亮,也很壮观!像是一块黑色的玉发出万道光芒一样。随着云的移动,墨也在向四周扩散,终于形成一大片,把太阳完全的遮住了。云山也是越来越高,不仅向高上升,而且还向宽大发展。慢慢地向村子里移动。与其同时,四面山头山的云也多了起来,紧接着是四面山头上就响起了炮声。有时候一炮一炮地打,有时候连发。路上的行人,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都没命地往家里跑。没有过一会儿,天空中的云山彻底地崩溃了,四面的云都连成了一片,墨已经把天空染成一片黑色。紧接着狂风开始大作,飞沙走石,有些敲打在玻璃上发出叮叮咣咣的声音。奶奶看到这个天气,马上都揪起了心,嘴里面喊着:“天啊!这可怎么办啊!这下这怎么办啊!”但是风并没有因为奶奶的喊叫和担心而停来来,反而越刮越大。狂风就像发了疯的魔头一样,到处乱撞,只要是当住它的去路的任何东西都使劲地摇撼着。庄廓周围的书与风做着苦苦地斗争,一会儿弯曲,一会儿东倒西歪,似乎要被风刮折了一般。霎时间,天空变得一片昏暗,沙石,尘土,塑料袋什么的都漫天飞舞。十米之内看人都有点看不清楚,路上的行人都不见了。但是从山里面回来的羊群和牲口到处乱跑,现在也没有人管了。小羊羔在咩咩地叫着,似乎找不到回家的路,也像是在寻找着羊妈妈。

  当四面的乌云混到一起的时候,就开始雷鸣电闪了。雷声,炮声,风声,都搅和在一起。就在奶奶苦苦唉叫的空挡,屋檐下的我们听到一阵好象急促地鼓声一样的声音,又像是羊皮上撒了一阵豆子似的声音。抬头看时,如同蚕豆般大小的冰雹已经从西边的山头像撒在种子一样撒了过来。冰雹下得很急,砸在地上都砸出一个个的坑来了。

  奶奶急忙地喊:“老天爷啊!你活杀了人了!”姐夫背着手在屋檐地下来回踱着步子,嘴里面也念叨着:“完了!全完了!那里来得庄稼啊!明天到就开始收一把草算了!”姐姐也叹气地说:“今年没有啥收成了!不知道我们家里怎么样了?”我心里也默默地叹气,看来今年我们家的口粮又成问题了,吃啥啊?!“我说今天有过雨,你们几个还不信,你看有没有!”奶奶说,“老天爷啊!对了啊!你现在停住吧!”奶奶像是在祈求一样。奶奶这几句话,引得我们三个都笑了起来。

  就在我们几个人说话的空挡,雨水已经涨满了院子,上面浮着一层厚厚的冰雹,冰雹砸在水里,溅起无数个水花。在冰雹强有力的打击之下,树叶也飘落在水面上,园子里的菜都已经被摧残地不成样子了。房顶上的出水槽里面水已经完全撑不下了,于是雨水就顺着屋檐往下流。院子里的水太多了,冰雹,树叶都把院子里的出水口全部都堵住了,水都快涨到房子里。于是我姐夫赶紧戴上草帽,披上雨衣,拿了把铁锹去捞那些杂物。

  暴雨将近持续了十几分种,但是造成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听到了轰隆隆的洪水的声音。我们跑出门看时,河里洪水奔腾的声响就像千军万马一样,洪水所到之处田地、庄稼什么都全部被淹没了,特别是沿着河滩边上稍微底一点的地,已经看不到一点庄稼了,全是一层厚厚的淤泥。四周的山头上,山腰上一时间都像是下了一层雪一样。

  村口聚集了许多人,有喊天的,有骂娘的,有叹气的。老天爷留下了这个拦摊子,人还得收拾,人们去田间看看还有没有可以挽回的损失。没有过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天气放晴,东边的天空中挂了一道彩虹,这是暴雨给人们留下的唯一好看的东西。

  那一年我们村的庄稼几乎绝收。

  时间过的很快,马上就要到我开学的日子了。我帮奶奶忙完农活就到大通去找父母,从那里拿上我这年的学费,然后就从西宁坐火车去学校。在没有去西宁之前,我联系了一下大海和安子他们两个,商量了一下关于车票的事情。如果我自己去买,很不方便,安子在西宁有亲戚,相对来说方便一些。安子表示票由他来买就可以了。

  第二天的时候,我洗了洗衣服,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告别了奶奶坐车去了大通,父母在那里的一个砖场做苦力。

  第一百二十章 去砖厂

  我准备好了自己的行装,拿上简单的行李,奶奶还特意的让我给父母带上了秋衣,她知道父亲的身体不好,有点关节炎,所以她还专门给爸爸缝了一对的狗皮护膝,让爸爸天气转凉的时候戴上。奶奶还给我带了些自己家里树上产的杏子,说分给那些一起干活的人吃。从家里去不带点东西也说不过去。还专门给我挑了几斤好一点的,奶奶嘱咐我这些去了以后给砖厂的老板,让那里的人也来尝尝自己家的杏子。其实,大通离我家并不是很远。如果是坐车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路程,那里可是青海比较出名的地方,以煤矿而闻名全省。我们这里的人冬天烧的煤基本上就是大通煤矿出产的。

  三个小时的车程我没有事情干,于是就望着车窗外的风景。从我家出发,到县城里坐车,一路向西,过了省城西宁就是大通县。由于越往西,平均海拔就越高,所以公路两旁的田地里的麦子还没有完全收割,临近大通的时候那风景就更家美了。路两边的高山在蓝天下显得非常的翠绿,山坡上是黄澄登的油菜子,像是给翠绿的青山系上了一条条的金丝带。大通三面环山,中间是个谷地,非常的开阔而平旦的地形。大通县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多山,但是植被的覆盖非常好,每一坐山上都是青草覆盖,或绿树成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虽然是八月份,艳阳高照,除了紫外线有点强,阳光照在脸山稍微有点灼疼的感觉之外,给人整体的感觉还是凉飕飕,没有一点炎热的感觉,难怪说这里是“夏都”。

  爸爸早就在电话上告诉了我他的具体地址,在铝厂下车,穿过铝厂,跨过一坐桥,远远地就能看到在一座翠绿的大山下,露出一大片山的黄色的肌肤,我想那就是砖厂。我加快了脚步,没有走多长时间就已经到了砖厂门口了。从早上出发,我赶到的时候他们正在吃晌午,我站在砖厂的门口,向里面望去,只看见在一排转瓦房下面,蹲了三四十号人,每人都端着一个大碗,有些碗里面放着大半截的馒头,有的手里面拿着一个馒头,在旁边或前面都放着一个超大的茶杯,倒满了茶水,一个个都是些强壮的小伙子。他们从碗了扒一口菜,再拼命得咬上一口馒头,再大口大口得喝上一杯茶水,嘴里面好象没有怎么嚼几下,喉头一动,已经全部都咽下去了,然后再开始从碗里面扒菜。一碗菜不到一会工夫就给吃完了。

  爸爸早就知道我来,就在我站在那里欣赏着这些民工吃相的时候,他早就点点破破的跑了出来。一边跑一边伸出双臂来迎接我,整个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就像是来迎接一个远方归来的客人一样。他从我手里接过我的并不是很重的行李包,乐呵呵地说:

  “你来了!”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却包含了他很深切的感情。父亲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他对人的感情表现在他那乐呵呵的笑声里,表现在他那朴实憨厚的行动中。当我走进人群中的时候才发现,其实那些人基本上我都认识,都是些我们村和临村的人,其中一个是我初中时候的同桌沈全旺,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村的中专毕业生李国胜。我都一一给他们打了声招呼。他们却拿我开玩笑,有的说我养得比女人还要白,有的说我读书比我父亲做苦力还是好。我于是就赶紧把我拿的那些杏子给他们吃。他们又开口称赞说我懂事,有几个本地的人说,多亏了我还吃到了川水地区的杏子啊。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在砖厂

  在那些人当中说实话没有几个是合我胃口的。我站在他们当中显得格格不入,好象是个另类一样,没有共同的语言。我就去找李国胜说话。李国胜是个中专毕业生,二年前的时候就已经从财经学校毕业了,可是一直都没有找到工作。他上学的那个时候,能够考上一所中专学校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能上一所中专学校就已经是山沟沟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大学就更不用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的家长就让孩子一直在初三补习,直到考取中专。所以,我们那乡里出来一个被称为“抗战八年”的女学生。她足足补习了八年的时间,然后在第八年的时候才勉强考了个本省的中专,现在在县医院工作。因为那个时候是国家包分配的,找工作是不用愁的。李国胜那时候学习很好,考上了高中没有去读,补习了一年就考上了本省的重点中专,可是,谁知道五年后一切都变了,就业的形势非常不好,也没有什么包分配。不得已李国胜就只好干这样的苦力,家里为此也欠了帐。他曾经还在建筑队上当过小工,还去过察尔汗背过袋子(装卸工)。我问为什么不去西宁找找工作,比干苦力轻松点。他回答说,他也曾经找过,可是工资太底了,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块钱,还要租房子,吃饭,还要交通,电话,这样一个月下来基本上就是没有剩余的。他还说,做苦力虽然辛苦,但是吃住不用掏钱,好一点儿一个月可以挣七八百块钱,给家里能贴补不少啊。所说完了以后,他怅惘地望着远方。

  听完他说的以后,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知道他此刻的内心是痛苦的,我不知道究竟有多苦,十年寒窗换来的就是苦力。要知道,我初中的同学沈全旺连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证都没有拿都就出去打工了,还是和许多的农家孩子一样,建筑工地当小工,去察尔汗背袋子,也是到处去奔波,几年下来他已经攒够了取媳妇的钱,今年过年的时候刚接的婚。现在是两口子俩都出来打工,家里的光阴也好了起来,买了彩电,dvd,拖拉机,摩托车等等,日子过的比李国胜和我们这些有文凭的人还要好。

  我正在想着这些问题的时候,突然妈妈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思路。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场小病

  “尕赵,过来吃饭。”只见妈妈端着一碗菜过来,上面放着一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我端过碗刚要吃,李国胜过来说他要去上班了,有空今天晚上再聊,我会意的点了点头。李国胜走了,爸爸又走了过了。

  “你先将就吃点,没有什么好吃的。”爸爸说。

  我仔细地看了一下,抄的是洋芋丝,数量是很多的,但是光看一眼就知道,其实并不怎么好。有些腐烂的洋芋在抄在里面了,洋芋皮也没有削掉,黑糊糊的。里面偶尔还炒了几条青辣椒丝,一碗洋芋基本上都是半碗水,那馒头看起来停白,可是我刚咬了一口,在嘴里反复得咀嚼着,时间一长怎么也咽不下去,咬进去的馒头变得黏乎乎的,就好象在嘴里和稀泥一样,而且有一点生面水的味道,我知道这是馒头没有做熟。

  妈妈看着我这样艰难地吃着馒头说:

  “这馒头没有熟透,有点夹生,就这个我还是从厨房大师傅那里专门给你挑的一个。要是一般的人是不给挑的,你先凑合一下吧。”

  “要不你就不要吃了,干脆倒掉算了。”爸爸说。

  “还可以的,我没有吃中午饭,我先吃点了再说。”我说。

  出门在外的大锅饭就是这个样子,要是我把饭给倒掉了,那可是要招来话柄的,他们肯定说我摆大学生的谱,还没有怎么出息就忘了根了。再说了,如果不吃,又到那里去吃呢?我硬是把那碗洋芋丝给吃了下去。至于那个馒头我就吃了一半,另一半趁着别人不注意扔给狗了。吃完以后我们三个人聊了起来。

  “有什么可以干的活吗?我去帮你们!”我说。

  “暂时还没有,现在他们正在装窑,等会儿去了把窑洞门给胡上就行了。”爸爸说。

  “家里你奶奶干什么,还好吧?”妈妈问。

  “还好,庄稼都已经收割和打碾完了,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收成了,都被冰雹打完了。”我说。

  我刚说玩,父母眼睛都睁大了,半天才说:“全部都吗?收了点没有?”爸爸问我。

  “收了点,基本上都是绝收!不多,大概三分之一多点!”我说。

  “实在不行就买啊!老天夜杀人也没有办法!你什么时候开学,我们的工钱还没有拿到一分钱,你来了以后我们今天晚上去找老板要,就说你马上开学了,要学费。今年大概要多少学费?”爸爸问我。

  “三千多,不包括伙食费。”我说。

  “怎么还有那么多啊!”爸爸说。说完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目光出神地望着远方。

  “不用担心,只要老板给,我和你妈两个人的工钱应该差不多够。”爸爸说。原来他在粗略的算了一下工钱。

  完了以后我就把家里的情况向父亲说了说,父亲也问了我关于一些学校里和家了暴雨的事情,他嘱托我说不要乱花钱,能省就省点,砖厂里的每一分钱都不好挣。过了一会儿我就陪着爸爸去把砖窑门给砌上了。

  一眨眼的工夫,天已经慢慢地暗了下来。

  那夜的晚饭我没有吃,因为还没有到晚上,我那不争气的肚子已经开始有点痛了,我知道是因为今天中午吃的那顿饭造成的。我想都不敢想,父母他们每天都吃这种饭,而我就吃了一顿就受不了。

  爸爸要领着我去看医生,我没有同意,进一下医院不知道又有多少钱不见面了。于是妈妈给我端来一杯滚烫的放了盐的开水,我喝了以后就到床上去躺了一会儿。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砖厂苦力1

  那天晚上我肚子痛得很厉害,可是我没有去医院,一方面去医院不方便,另一方面去医院要是要花钱的,说实话,医院不是我们这些进的。我喝了妈妈给我端来的那杯滚烫的盐开水,感觉到从喉咙到胃里似乎都热了许多。农村里的人没有什么钱去打针吃药,于是就想着这些土方法。谁遇到什么消化不良的情况就用这种土方法,实在不行就去土郎中那里随便的吃点药。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都去上工了,我就躺在床上,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妈妈过了看了我几次,问我好点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她说,实在坚持不了就去医院,不要硬撑着。我说可以的,躺一会就没有什么事。也许是老天可怜我,或许是那杯盐开水的原因吧。大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