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47章

作品:(综同人)展昭呀,莫愁![综]|作者:尘小春|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08 16:45:35|下载:(综同人)展昭呀,莫愁![综]TXT下载
  的孩子,最好的会成为这大宋杂货铺子的伙计,最次的,张太后打了个寒颤,不敢想下去。

  “建这所女校,不但要教导女孩儿学习国法,三礼和女儿规矩,以及管家理事,应酬交际。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会她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以及想要当女将军,当女王,甚到女皇的野心,和与之匹配的能力。”有能力有治国手腕的那是武则天,反之则是慈禧。

  绿衣:“。。。。。。”这个学校真心让人向往。

  张太后:“。。。。。。”果然是在搞事。

  只是要不要搞这么大呀。

  这个时候张太后突然想到一件特别惊悚的事情。

  那就是,如果她的儿子一直当着这个掌柜的,那她儿子的媳妇,她的儿媳妇必是从这所女校毕业的。

  而且以她儿子的地位和洲主的性子,她的儿媳妇必是学校里成绩最好的毕业生。

  再想一想这个学校的必修课,以及这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的伟大理想。。。。。。

  ∑( ° △°|||)︴

  我的个妈呀~

  她儿子怕是随时会失业下岗呢~

  这事这么搞下去,那画面得多美呀,她都不敢看了。

  所以请允许她先闭上眼睛。。。。。。

  莫愁办学的理念,相当的让人‘激动’。不过莫愁仍是没有找到办学的理由。

  不过等到莫愁在宫里用孕妇第n次加餐的时候,眼睛一亮,倒是想到了个办法。

  “明儿你就下旨请官家女眷五天后来宫里赴宴。介时我也会带上孟春妮,到时候你就对着孟春妮猛夸特夸,以狄娘娘的性子,自然也是会跟着你互相吹捧。等到气氛炒的差不多了,你再以我没有懈怠姑娘家的教养规矩,以及成功的培养出了孟春妮这位标准的闺秀为由,对我进行表扬。之后,你再谈谈柴文意与丁月华的婚礼违了国孝体统,你忧心国法礼度。。。。。。”

  两天后就是柴文意与丁月华的婚礼,然后婚礼后柴文意与丁月华触犯国孝之事就会很快的传满京城。朝堂上又有御史言官弹劾,民间再多些百姓对柴家升起的民怨沸腾起来,届时必是闹得宫里宫外人尽皆知。

  等到四天后,柴家的事情开始处理了,第五天张太后再在宴会上说出一番忧心的话,也就事出有因了。

  再对比一下此时在京城闺秀中已经非常有名声的孟春妮和因着这门亲,名声扫地的丁柴两家,办女校的事情就有了由子。

  之后她这个教导出孟春妮的成功人士,再被太后赋予建个女校的重任就顺理成章了。

  “到时候,只要传出凡是这个女校毕业的女学生成绩最好的前三名,都可以在成亲的时候得到宫里太后的赐婚懿旨。其他的女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也都可以拿到一份象征着受过高好教养的毕业证书,想必那些夫人只冲这个也会将家中女孩送到学校里去。”

  绿衣插话进来,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可以操作的地方。

  莫愁听了直点头,张太后见了,也说道,“对,就是这个理。至于学费,仍是走免费的路子。洲主建女校,为了表示支持,再以我的名义拿出一笔银子当做启动资金。用这笔银子咱们除了建校舍,还要先买下一些耕田,之后以田里的出息供着这所学校的开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你来我往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建女校的事情就算是彻底的定了下来。

  女校的事情定下来了,莫愁也就没有了继续呆在宫里的必要。懒洋洋的伸了个腰,莫愁让人去问了展昭有没有出宫?

  知道包大人他们还在鉴心殿里吵的热闹,莫愁也就不准备等展昭一起出宫了。

  “天冷,最容易犯饿,让人给前面送些馄饨或是热汤面去。自明儿起,在鉴心殿内外支上两个炉子,上面烧着姜汤,没了随时添加,以备鉴心殿内外的人随时饮用。”

  “洲主放心,这些事情,属下早已经安排了。鉴心殿那边从几位大臣辅政那天开始,就已经立了小厨房。每隔两个时辰,就会送一遍点心吃食。之前只是配了热茶,姜汤倒是一时忘记,回头属下就让人将炉子支上。”那些大人是其次,重点是展昭。所以好多好东西都是按着展昭的口味安排的。

  话说自家姑爷就在宫里当侍卫,她这个太后如何能不上心。

  她都恨不得亲自下厨房监工了,有木有?

  莫愁听了,极为满意的朝张太后点头微笑。

  张太后见莫愁这个表情,心里更加的踏实。

  就算未来儿媳妇要篡位,自家洲主也会向着她们吧?

  那么久远的事情现在就开始担心,实在是为时过早。毕竟她儿子现在还是个无齿之徒。

  稍稍放下这个担忧,张太后在莫愁起身的时候,又恭恭敬敬的将人送上了轿子。

  看着轿子走远,张太后舒出一口气。

  每一次见洲主,虽然洲主也没有发什么脾气,可她这心里总是会七上八下,怕的不行。

  都说一孕傻三年,莫愁自从怀孕以后记性就不怎么好。所以非常自然的忘记了早上那段插曲。

  绿衣也没有当回事的去提醒,莫愁又没想起来。人落到了单正手里,单正直接将胡天伦丢到了天牢最大的牢房里。

  那牢房里装了不少地痞以及穷凶极恶之人,胡天伦进了那里,可谓是进了狼窝。

  就他纨绔子弟的身子,杜生那对付普通人的三脚猫功夫以及其他几个小厮家丁跟本不是这牢里人对手。

  一帮子人一进来还一个劲的大喊大叫,在他们以及牢里的原住户都发现没人管他们的时候,有些事情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在牢房这种地方,一般比的是拳头而非‘我爹是谁?’,于是胡天伦这些人一进来,首先就被打了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之后几人身上那上好的冬衣也被人扒了个干干净净,欺软怕硬的胡天伦几人只好穿着单衣蹲在稻草里相互依偎着。

  单正有意折磨胡天伦几人,更是给牢里的人做了暗示,只要不死人,随便折腾。这年头就没有几个人是不会看人眼色和识实务的。见牢头这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于是这间牢房里的所有人都在组团欺负着胡天伦一行人。除此之外,将马桶拎出牢房,打扫牢房都被这几人承包了。

  就连吃饭的时候,这几人的饭菜一般都会被旁人抢去一大半后,才会将剩下的留给他们。

  不出三五天,胡天伦整个人都颓废成一堆烂泥了。

  开始的时候,还想着家里人会来救他,可是时间越长,胡天伦就越绝望。

  想到一直跟他争家产的弟弟,想到费了心思娶进门却泼辣跋扈的媳妇,再想到虽然疼他,却也总是对他呵斥的亲爹,胡天伦这个时候才发现,他想要离开这里,有些困难。

  刚进来的时候,他还想着等到他一出去一定要报复那个四品官的家眷,现在想的越是以后能躲多远躲多远。

  被所有人或是真遗忘,或是假遗忘的胡天伦天天盼着奇迹会发生,盼着他亲爹脚踏脚踩七朵祥云来救他的时候,柴丁两家的亲事也正式的以一种‘傻逼’的方式展开了。

  舞龙开路,乐队随后,然后是高头大马人模狗样的柴文意对着沿路的百姓笑得一脸的‘智商欠费’。。。。。。

  柴王爷之前出了回京城,所以等到他知道儿子竟然在腊月里成亲的时候,整个人都懵逼了,无论是让人稍信还是想要自己回来都遇到了阻挠。

  于是柴王爷知道这件亲事的背后一定藏着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等到他好不容易赶回京城了,他儿子已经带着舞龙的队伍敲敲打打迎亲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太后:儿媳妇有理想有报复,她想要把儿子赶下掌柜的位置,好担心肿么破。。。。。。

  第二章 奉上~

  还是祝过生日的小仙女生日快乐~

  过生日的人已经到了十五号了,之后没有了吧?话说,真的没有想到,文里有这么多农历十月份生日的人呢。

  第161章

  柴王爷铁青着一张脸走进了这座布置得喜气洋洋的王府。看着往来的宾客; 柴王爷心里的火气与不知名的恐惧压都压不住。

  儿子‘声名在外’; 亲事一直定不下来。这几年; 高不成低不就; 他也是一直在闹心。

  其实; 柴王爷心中也明白,以他们家的政治背景; 一些长脑子的人家都不会与他们家做亲。可他就是心有不甘; 若不是宋太。祖不仗义,逼迫了七岁的柴家幼主; 这天下仍然是柴家的天下。他儿子就是太子,何愁没好妻?

  这么些年; 柴王爷心有怨恨,可也不是没长脑子的。就因为他知道皇室的忌惮,所以他也才会放纵儿子不学无术。

  一来; 只有儿子不上进才能掩饰住他的动作。二来也可以通过儿子的行为发泄他内心的不满。

  后来仁宗皇帝死了; 几个月大的太子继承了皇位。当时的他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 不禁大笑了一场。

  报应; 这就是报应。

  当年他们柴家的祖宗至少是七岁大的年纪,可你老赵家却立了个满月的娃娃。

  哈哈哈哈哈。。。。。。

  长久以来的野心伴随着这份喜悦之情终于破土了。

  柴王爷迫不及待的联络了柴家当年的旧部,准备发动政变的时候; 才知道仁宗竟然还留下了一份遗旨。

  当知道了那份遗旨的内容,在联想到遗旨上提到了几位辅助大臣,柴王爷便知道他的胜算又低了一层?

  王丞相?

  他不是赵匡胤。

  包拯?

  他也不是赵匡胤。

  八王爷自是不用说,其他如季刚; 桑博,狄青,天波府就更不可能是赵匡胤之流。

  所以。。。哪怕只是个几个月的孩子,这位小皇帝的皇位仍会稳稳的坐下去。

  祖宗诶,您老这眼光还不如那个二缺的仁宗。。。。。。

  希望,失望,渴望,绝望。。。。。。

  在一连串的事情后,柴王爷仍然没有放弃夺回他柴家江山的打算。

  在包大人招集江湖人一起对抗外敌后,柴王爷发现了江湖人的实用,于是在儿子提出来要娶丁月华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

  在儿子说要娶丁月华为正妃的时候,他顺势见了一眼丁兆蕙。

  只一眼,他便看清楚了丁兆蕙眼中的野心。

  与他同出一辙的野心。

  想到自家儿子的斤两,柴王爷其实更看重未来的孙子。

  自幼读史的柴王爷知道母族的力量会使年幼的帝王受到保护也会在成年的时候受到掣肘,更有甚者会动摇国之根基。

  那个时候,他或许已经不在了,他的那些老臣估计也都跟着他到了地下。谁又能帮他的孙子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呢。

  他的孙子需要母族,但母族却不能成为他帝王道路的绊脚石。

  于是柴王爷便让人将丁兆蕙和丁兆兰都叫到了王府,一边表示欣赏,一边在丁氏兄弟的酒里下了绝育的药。

  没了子嗣,妹妹的孩子才是他们最亲的后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丁兆蕙算计了一切,却没有算计到柴王爷这么心狠手辣,直接绝了他老丁家的后。

  此事做得隐秘,丁兆蕙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些事情。倒是丁兆兰人到中年得了奇遇,留了一点血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那些掩藏在岁月里的污秽,此时暂且不说。只说柴王爷听见傻儿子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迎亲时,整个人都是懵逼不解释的。

  他当初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