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可真有志气。
从小听着发家故事长大的丁兆蕙,心中一直想要恢复祖上荣耀,只可惜他们兄弟二人都不是学文的才料。
自古出仕不是文治,便是武功。文这边是没啥指望了,那就只剩下以武出仕这一条路可走。可是朝中又是极至的重文轻武,这让丁兆蕙一直苦于投奔无门。
后来南侠展昭投了包大人,成了四品带刀护卫。这样丁兆蕙又看到了希望。
可是,
展昭可以不在乎江湖人怎么说他,诋毁他。可丁兆蕙却是放不下那些虚名的。
于是丁兆蕙便想要将亲妹妹许配给展昭。
可他刚刚动了这个念头,展昭已经婚配的事情便随着紫荆洲洲主花蓉的爱慕一起传遍了整个江湖。
让他妹妹做个继室,只要利益成正比,他是同意的。可是若是因此得罪了黑马一般跳出江湖的紫荆洲,丁兆蕙还不想跟这样的组织为敌。
遗憾至极的丁兆蕙,不得不放弃展昭的同时,又开始大面积撒网需要联姻的对象。
然后这个时候,爱民如子,解他烦恼的仁宗皇帝咔嚓一声死了,这真是普大喜奔的一件事。
好吧,这件‘喜事’丁兆蕙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没放在心上的。
可随着开封府包大人那份江湖求才的消息一出来,丁兆蕙干涸的心又一次跌进了深井坑里。。。。。。
╮(╯▽╰)╭
他妹一路都好好的,谁知道到了开封府竟然对着展昭起了男女之情。起就起吧,天知道展昭为啥带着媳妇突然就失踪了。
不知道展昭是否能回来,不知道展昭能否将媳妇也带回来,更不知道展昭媳妇真的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展昭到时是娶花蓉还是娶他妹子丁月华。
在这些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自认是好哥哥的丁兆蕙自然不能让自家妹子蹉跎大好年华。
于是兄妹两一番肯谈,在丁月华了不过见是展昭那么一会儿功夫还没有迷恋到非君不嫁的地步时,俩兄妹就又有了一个联姻的好对象。
之所以会选择柴文意,还是因为柴家老祖宗柴荣。
当年丁家的祖宗也跟着柴荣干了过一阵子‘创业’,后来老赵家的不仗义,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分到什么好岗位。
相较于那些下岗的,他们丁家还算是不错的,。。。虽然岗位并不能子继父业。
丁兆蕙想着小皇帝那么点大,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未知数,柴王爷又是有军权,有实权的。听说至今还有好多老臣世家是拥护柴家的。
想到这里丁兆蕙就去打听了一下柴家的情况。
听说柴王爷有一子一女都尚未婚配。
想到郡主就算是嫁到了他们丁家,也对他们丁家的帮助有限。可若是妹子嫁到了柴家,说不准他们老丁家还能出一位皇后呢。
想明白了的丁兆蕙又细细地打听一下那个柴小王爷柴文意。
丁兆蕙一听口音就是外地人,再加上一副江湖人打扮。京城土着们见他这般,哪个敢跟他说实话?
江湖人是打打杀杀痛快了,天知道他们拍拍屁股滚蛋了,事后会不会顺藤摸瓜到他们身上。他们可担不起那个责任。
小老百姓都是有小智慧的,所以丁兆蕙问的这些人就没有一个敢跟他说真话的。
偶有一两个厚道的土着,只告诉他,王府贵人,不是咱们小老百姓轻易沾惹的。
再加上前一阵子庞昱伤在了柴家的酒楼,庞太师阴险呀,暗搓搓的买通了柴家的下人,等到天刚冷,在柴文意睡觉的时候,开了窗户报复了一下柴文意。于是柴文意顺利病倒,再加上太医收了庞家的好处,出工不出力,正经让柴文意养了许久的病,也因此在丁兆蕙来京城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出去为祸一方。
一来二去的,丁兆蕙还真的错过了发现柴文意人渣品质的机会。
然后丁月华就真的被她哥忽悠上了梁山。。。。。。
前话短说,只说当下。在京城呆了一阵子的丁兆蕙已经明显知道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
但是豪赌过的人,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丁兆蕙还在想着柴王爷答应他的那个武官官职。
想到这个武官的官职,丁兆蕙再看顾惜朝就越发的觉得此人的才华留在寒舍实在是大才小用。
顾惜朝就应该像开封府里的公孙策一般,跟着他成就一番事业。待这天下重新回到柴家人手中,他妹夫成了皇帝,他妹妹成了皇后,他这个国舅也不是不可以再进一步。
于是丁兆蕙开口了,他想请顾惜朝到他的身边,先当个师爷,将来必会许他高官厚禄。
呵呵~
呵呵~
呵呵~
顾惜朝对于丁兆蕙的提议以及隐隐透出来的野心,感激的半晌过去了还在呆傻中,他想不到这世上竟然还有丁兆蕙这样的人。
他是要感谢丁兆蕙的看重呢,还是要骂他一句傻缺?
真把旁人都当傻子忽悠呢。
顾惜朝起身朝着丁光蕙行了一礼,先是感激他如此看重,然后又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在丁兆蕙给丁月华订下那么一门亲事的时候,顾惜朝就看出来丁兆蕙是在玩火。
丁兆蕙将宝压在柴家的时候,心中是认定了大宋的小皇帝会坐不稳皇位。
事实上,若是没有包大人等人,那小皇帝的皇位也不会坐得那么稳。
可包大人,王丞相以及桑博狄青一干人都是死脑筋的保皇派。有他们在,那小皇帝的皇位哪怕是八王爷想换个孙子上去都不行。
而且,
以寒舍的立场,顾惜朝自然是希望这大宋的江山仍是那位小皇帝的。
否则以那位丁月华姑娘的脾气,她要是一朝得势与展夫人必是要大动干戈一番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是真的心悦小龙女,自是希望她的生活永远这般无忧无虑。
他不会破坏她的生活,也更不允许旁人去破坏。
想到这里,顾惜朝微微眯了眯眼睛。
第156章
仁宗皇帝夏天驾崩的; 满打满算还不到半年。国孝一年的时间里; 举国同悲; 禁婚丧嫁娶。
当然也并不是全都禁一年。
只是凡有爵之家; 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 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那柴王府是庶民之家吗?
很明显,他不是。
那么柴文意可以在这当口成亲吗?
正经来说; 抓个语言漏洞; 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你成亲的时候不弄筵宴音乐。
可问题是纳个妾室都要筵宴一番,你一个小王爷娶正妃竟然什么都不做?
不知情的人; 不会想到你那是在娶妻,而是。。。出殡的队伍回城了。
这样打脸的事情; 哪怕是丁兆蕙也不能够同意。
可你要是筵宴音乐,那就是犯了国法了。
只等着被御史参一本吧。
不过,宋太。祖有令; 说是柴家不得加刑。
可时代在变迁; 大宋发展到现在有违祖训的事情多了去了。
柴家这事; 仁宗要是活着; 那也许还不算什么事。但仁宗不在了,这种藐视大宋律法,无视大宋大行皇帝的行为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除此之外; 以包大人铁面无私,维护律法的决心,如何会放任柴家如此放肆。
而且此时皇帝年幼,正是不能轻松放过去的时候。
心里已经开始替御史打腹稿的顾惜朝; 一边可惜季刚死的太早,一边对着丁兆蕙还是笑得一脸的和气。
“丁姑娘一辈子的大事,倒是马虎不得。顾某听说京城有几位乐器大家,不如丁兄前去请来,为丁姑娘暖场助兴。”顿了顿,顾惜朝又是一脸‘为你好’的建议道,“顾某来京城也有些时日了,听说京城这里成亲都讲究奢华热闹,不知新人花轿前,丁兄准备的是舞龙还是舞狮子?顾某以为,以柴家的家世,舞龙更好一些。”
乐器,舞龙,那就差歌舞表演了。在心中细细推算了一下,又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京城中的事情极为细心地告诉了丁兆蕙,“京城里一般官宦人家最喜欢请凤仪坊的歌舞来府中助兴。年节将近,丁兄还要早些下手呢。。。。。。”
丁兆蕙若是起先还对顾惜朝的拒绝有七分不满意,那么现在不但七分不满意全消,还多了几分满意来。
丁兆蕙又想到刘备都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顾惜朝虽比不上诸葛亮,但大小也算是个人才,此时他虽然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却对他的事情颇为关心,可见这顾惜朝的心也是偏着他的。
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丁兆惠便决定忙完了这阵子便再来请一请顾惜朝。若是他能够辅佐自己,何愁不能成就千秋霸业。
江湖人时常游离于律法之外,守孝的概念里是从来没有皇帝老儿的存在。
这种观念就像是朝。廷的人碰见江湖械斗时,只要不伤及百姓,也不会多加管束一般。
一种互不干扰的约定俗成和默契。
顾惜朝也算是半个江湖人,他自然是知道这些事情的。可是他不但是江湖人,他还是曾经参加过科举的读书人。
这种国孝和礼法,是他的必修课。
而且他最是明白朝堂倾覆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都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用柴文意的婚事将柴家打压一番,也难得的机会。
只有在这种特殊时刻,将柴家和丁家死死的打压下去,才不会让柴家再有起来的机会,也不会有人威胁到寒舍,进而影响到龙姑娘的平静生活。
顾惜朝又与丁兆蕙说了几句话,句句都是暗示明示丁兆蕙,婚姻是大事,一定要大操大办,柴家什么地位,一定要让丁月华这位小王妃的婚礼轰动整个京城。。。。。。
丁兆蕙得到了鳄鱼的友情,笑呵呵地点头,然后屁颠颠的离开了。
顾惜朝站在寒舍大门口,一直到丁兆蕙的身影都走出七。八步远了,他仍是眯着眼睛看着他北影。
柴丁两家的婚礼,他还是建议一下展夫人不要去参加为好。
想到此,顾惜朝便转身回了寒舍,步伐沉稳的朝着莫愁的院子行去。
此时莫愁也正在听人讲着顾惜朝与丁兆蕙的谈话。
莫愁面无表情的听了个全程,心中对于顾惜朝鼓吹丁兆蕙做这做那,有些个不太明白是为什么。
孟春妮拿着这几天卖桌子的帐本走进来的时候,虽然只听了个后半部分,倒也明白顾惜朝这是在挖坑给丁兆蕙跳呢。
“嫂子不明白的事,我却是知道的。”孟春妮给莫愁请了个安,然后坐在莫愁对面将国孝的注意事项道了出来。
莫愁记得给展老夫人守孝,那是因为给亲人守孝是必须的事情。哪怕是在现代,家有长辈故去,也有一些事情要避讳。而国孝,她的文化水平还是弱了些。。。。。。
孟春妮人生的前十几年跟着孟师傅住在乡下,所知道的事情和能接触到的层次都非常的有限。但是被莫愁接到开封后,又被莫愁找来的人仔细的教导过,自是知道这国孝要如何守的。
当然,这不得不说也有狄青的功劳在里面。
因为他们的亲事又要往后推一年了。
莫愁听明白了这其中的深井坑,自是明白了顾惜朝杀人不见血的手段心肠。一时间心里有些发毛。
那丁兆蕙这是被人卖了,还在乐呵呵的数钱呢吧。
莫愁扭头看了一眼小龙女,心里真担心他们家就像很多影视里演的那样,是引狼入室,最后不得好下场的炮灰人家。
莫愁越想,越是担心全家人的智商加起来都不敌顾惜朝的时候,顾惜朝已经走到了莫愁的院口,非常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