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谁都没有错。
且看她们自己的选择吧。
“京城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绿衣点头,“正要告诉小姐,京城那边一切顺利。消息传到福州估计还需要几天。”
莫愁闻言,勾起嘴角,笑得很是开怀。“从明天开始,给我准备一些艳丽的衣裙穿。”
就要守国孝了。
太子满月宴那天,宫里宫外都是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喜庆。
仁宗皇帝带着生子有功的张妃娘娘和小太子一起去了大殿。在那里接受满朝文武百官以及后宫三千佳丽的道贺。
白天热闹了一天,晚上又吃了一顿晚宴。一直到很晚,夜宴结束,文武百官才累成狗似的从皇宫里出来。
仁宗累了一天,按照规矩,他今天夜里应该是宿在太子亲娘张妃娘娘那里,但今晚夜宴的时候,仁宗‘太高兴’了,所以喝多了酒,因此仁宗便睡在了自己的寝殿中。
仁宗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刘太后与庞贵妃协议,由刘太后对付仁宗,她对付张妃,然后杀了张妃抱走小太子,再到仁宗的大殿处汇合。
刘太后的想法自然是杀了仁宗,然后扶着小太子登基为帝,她好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而庞贵妃的想法,则是借机杀了张妃,夺取小太子的扶养权,然后带着自家老爹和兄弟给她的人手去仁宗那里护驾,将一切推给刘太后,然后杀了刘太后封口。
两人算计的很好,但是庞贵妃却得了个错误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告诉她,张妃抱着小太子在仁宗的寝殿里一家团聚呢。
于是庞贵妃那个气呀,嫉妒呀,便晚了刘太后一步到的仁宗寝殿,准备最后来个渔翁得利。
除了小太子,其他人都可以下去与先皇团聚。
当天夜里,一直被关押的刘太后带着先皇留给她的死士杀进了仁宗所在的大殿。
对着喝多了的仁宗一顿神摇,奈何仁宗就是醉得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将想要对着仁宗来一段批评教育的刘太后气了个倒仰。
见仁宗这般,刘太后直接给郭愧使了个眼色,郭愧那可是刘太后的死忠,于是上前一步,直接拎着匕。首就给了睡梦中的仁宗一个痛快。
脖子上的伤口,又深又长,那喷出来的血,瞬间就在仁宗身。下汇成了一条血河。
于是等到庞贵妃带着她的人来到这里的时候,仁宗的身体都僵硬了。
看着仁宗已经去了,庞贵妃怔了一下,立即寻找张妃和太子。
不过在她尚未找到张妃和太子的时候,刘太后却对问她张妃解决了吗,又让庞贵妃把太子抱给她。
庞贵妃听了一怔,然后看着刘太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睛越睁越大,里面的恐惧也越来越浓。
“我,我们上当了。”
“你说什么?”
就在庞贵妃说完这话,刘太后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跑出去数道人影,一边朝宫门口跑,一边大叫着,“太后杀了皇上和庞贵妃,太后杀了皇上和庞贵妃。”
“快,快拦住他们,快~”
太后反应过来这话后,便让人去拦着那些大喊大叫的太监宫女们。而庞贵妃则是更加的惊恐。
因为皇上死了。
因为她还活着好好的。
此时此刻,庞贵妃明白,这是有人想要杀她。
于是下一秒,庞贵妃便准备带着她的人离开这里,却不知道从哪里射过来的一把飞刀,直接插在了她的心口上。
至死,庞贵妃都没有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谁又是这一场鹬蚌相争的渔翁。
庞贵妃就那么不甘心的倒在仁宗的血泊里,睁着一双已经没有任何神彩的眼睛看着刘太后。
就那么睁着眼睛,谁都能明白她的死不瞑目。
皇宫之外,还等着女儿捷报的庞太师莫明的心口一痛。看着皇宫的方向,他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果然,就在他心口疼过之后,宫里一片喧嚣声传了出来。
因为那些跑出去大叫的人越来越多,然后宫中的御林军也终于出现了。
他们来到仁宗的寝殿,看到倒在血泊里的仁宗和庞贵妃,瞬间便与刘太后的人撕杀了起来。
刘太后的人护着刘太后边走边退,而庞贵妃的人,本来和刘太后的并不是一伙的,但是御林军‘并不知道’,于是御林军也没有放过庞贵妃的人。
那些人与刘太后的人且战且退,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在混乱中,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而刘太后与郭愧也被混乱中的乱刀砍死。。。。。。
判乱很快就平息了,看着一地的死人。御林军的几个当值统领互相商量了一下,直接去了太子生母张妃娘娘的宫中,请她示下。
这些人到了张妃的寝宫,说了仁宗与庞贵妃双双被刘太后残忍杀害后,又请张妃站出来主持大局。
张妃抱着一个月的太子,脸上还挂满了泪痕。
“御林军全力追查逆贼,不可放过一个可疑之人。暂时封锁皇上驭天的消息,速去南清宫请狄娘娘进宫来,再到宫外请王丞相,季刚大人以及庞太师,桑博将军等大臣进宫议事。”
那御林军中本就有紫荆洲之人,听到张妃如此吩咐,帅先站出来应是,其他人见了,也纷纷应是后离开。
一个多时辰后,能到的都到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的震惊,今夜出宫前还都好好的,怎么前脚出宫后脚大宋的龙椅就换人座了呢?
别人还好一些,只有庞太师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
他人又年迈,又洽逢丧女之痛,所以他那震惊到不敢置信以及伤心欲绝,失望透顶的样子,大家都没有多想。
只是大多数人没有多想罢了。
因为仁宗早就立了太子,所以此时皇位已经不需要再讨论了。
剩下的事情就是讨论仁宗皇帝要以什么名头暴毙?
先有守寡多年有太后流产,现又有了太后弑君这样的事情。皇帝的死法真的不能实话实说了,因为皇家当真丢不起这个人了。尤其是在这种时候,若是传了出去,这对太子登基可没有好处。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应该立刻即位。”
“太子就算是即位了,也理不了朝政,当务之急是如何稳定朝堂和百姓民心。”
几位被请进来的大臣一直在说着自己的担忧,抱着小太子的张妃见火候差不多了,这才站了出来。
第109章
太子才一个月; 准确的说法才一个月零一天。
但太子毕竟是太子; 若是皇子还有可能成不了太子; 登不上皇位。可现在只要太子还活着; 那么皇位势必是他的了。
除非。。。。; 不过就算真的发生了意外,莫愁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紫荆洲里多少和张妃娘娘差不多月份生子的孕妇; 此时都已经先后生下了孩子。
那些男孩; 便是为了以防万一做的准备。
太子势必要登基的,但现在的太子却并不能让朝臣和百姓信服。最重要的是; 太子太过于‘年轻’了,也没办法震慑番王与邻邦。
所以这个时候; 必须要选出最有威望的人来摄政。但是选谁却是个大问题。
几位朝中大臣争执不下,张妃抱着小太子就在那里等火候。见火候差不多了,才上前说道; “几位大臣; 可否听本宫说两句话。”
如果没有太子; 张妃算个屁; 谁会听她说话。
可现在张妃已经是板上定钉的太后了,太后的话,谁敢当她是在放屁?
就算是屁; 那也是香的。
于是几人纷纷做出洗耳恭听,聆听教诲的模样。
张妃见了,心里不是没有感触的。
可她更知道,洲主能让她们娘俩成为这大宋的主人; 也能让别人取代她们娘俩。
一个皇权更迭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
虽有太多的巧合,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紫荆洲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本事。
何时她也能如洲主一般呢。。。。。。
收回心神,张妃淡淡地向众人说道,“今日宴会之前,本宫曾听皇上说起过,他在十几日前,曾颁下过一份圣旨。言他若是有意外,便将那道圣旨拿出来。不过那份圣旨本宫并未见到,只听说已经秘密发往边塞交由狄青狄元帅保管了。”
这道圣旨是由日常为仁宗写圣旨的那位中书省大人攥写,一式两份,由单正亲自替仁宗盖上了玉玺。
一份由宫中大太监亲自点了数名禁卫军一路快马加辫送到狄青那里,一份由中书省秘密保管。
“十几日前?”王相爷看着张妃若有所思道,“难不成皇上在十几日前便已经知道刘氏想要弑君了吗?”
他当然不知道,他至死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不过洲主都说要留他一条命继续发挥余热的,怎么偏偏就死了呢。也不知道洲主知道了会不会不满意。
唉~
“相爷所说之言,本宫并不知道。只是那日本宫正在坐月子,皇上突然来访,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然后丢下这么一句话就去了。”
说到这里,张妃转头看向在一旁一直哭个不停的狄娘娘,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听皇上话里那意思,仿佛先帝在世时,这宫里曾经有过一位李姓妃子,还有什么狸猫的。”
狄娘娘一听这话,心里就咯噔了一下。猛的抬头看张妃,见张妃皱着眉头,也是一副不解的样子,刚刚提起的心,悄悄放了下来。
也许,也许。。。。。。
不,一定是了。
一定是皇帝知道了当年的事情真相,所以才会在十几日前下了那道圣旨。
而那逆贼刘氏想必也是知道了皇帝的身世,害怕皇帝会为被火烧死的亲生母亲报仇,这才举刀屠戮。
只是刘氏已经死了,这件事情的真相她要不要说出来呢?
若是不说出来,那她就永远是先帝的亲生母亲,太子的亲祖母。
就算是‘过继’出去了,世人也不会忘记她与皇帝的这层关系。
而这一层关系,也是一层保护。将来她南清宫的子孙要是真的有什么需要圣心□□的事情,也好说话一些。
想到了这里,狄娘娘便沉默了下来。继续拿着帕子捂着脸痛哭,将一个儿子惨死的母亲形象表现的生动传神,哀哀泣泣。
张妃眸光一闪,心下不得不感叹狄娘娘的演技。之后转过头来,抱着小太子也是一阵默默流泪。
儿呀,你爹虽然死了,但至少你不会有个爹出现在大街小巷行乞了。
你爹那么年轻,天知道你爹以后会有多少儿子,那些儿子会不会抢走你的皇位。现在好了,咱们娘俩只要老老实实的不作天作地,以后都不会有人欺负咱们娘俩了。
母亲死了儿子,女人死了男人。看着小小的太子,再瞧瞧两个女人无声的哭泣,殿中的男人们都有些于心不忍。
半晌,王丞相叹了口气,“当务之急便是请出中书省的那份留存圣旨,也好知道皇上生前都做了哪些安排。”
在这些大臣看来,皇上一定是知道了刘太后的阴谋,所以让人给手上握有兵权的狄青去信,让他护驾。
毕竟狄青是狄娘娘的亲侄子,皇上的亲表哥。
哪里想到终是棋差一招。
王丞相的话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几人连忙吩咐人去中书省请那道被当成留存的圣旨。
少时,这份留档圣旨被请出来以后,众人看着上面的话,倒是都有了主心骨。
圣旨上明确写到若是他出?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