谙钣鸪瓢蕴煜率彼词チ俗约旱姆较颍桓瞿腥说难峋胍残碇挥兴钚陌呐瞬呕嵘钌钐寤帷s菁p恢绾位庀钣鸬恼庵盅峋耄涫邓约阂裁挥蟹较蚋小o钣鸢馐钦娴模幢卣嬲私馑谛乃耄涫邓趾纬16斫庀钣鹉兀俊 〈耸毕钣鸨窍4缋祝酝獗叩纳觳晃挪恢s菁г谝槐呷岢Π俳幔闯m獗吒枭嚼丛较欤路鸫犹旒势烫旄堑囟础s菁枚嗍保蛋瞪鲂矶嗫志濉>烤拐飧枭雍味矗吭词呛河械暮牛喑鲆磺瑁叹恐脸馑拿娉停月移渚摹n蘧洳话В拮植徊遥鼓切┏衬钇鹨t兜募蚁纾皇奔涠分救蓿阍谝股诨は侣叫由1v永朊痢12静嫉雀嫦钣鸲嗄甑拇蠼裁涣俗儆啊o钣鸺靖赶畈那牡赝墩帕佳扒蟊踊ぁ5ナo钣鹎妆税倨铮刈∮牛丛肱选o钣鹁埔庖严腿恍彦弧l剿拿娴某瑁唤桑稣氏柑歉枭谴雍河觯郊硬镆欤骸澳训篮阂丫〉贸孛矗课魏河杏谐巳绱酥嗄兀俊痹僖豢矗拷砸烟由3挥邪税偃松写妗o钣鹆成钒祝蠛y溃骸霸跤姓獾燃北洌俊钡奔捶瞪砣胝剩菁д玖14慌裕崴咽噶艘律溃膊挥傻仄崾小o钣鹪谒拿娉柚兄谰幕辽3笫埔讶ァe怨讼系牟须龋褂幸恍钣鹛崞鸷芯疲庞菁y氖郑儆牍惨r∈。阏酒鹄醋龈璧溃骸 xΠ紊劫馄鞘溃辈焕怄聿皇拧! c聿皇刨饪赡魏危葙庥葙饽稳艉危 ∠钣鹕降陌遥皇俏阪砺恚皇怯菝廊耍朔晃n蛳拢阎笫略度ィ矶嗤乱黄胗可闲睦矗虼吮杩犊匮誓压s菁г谂蕴牛阎钣鸪沟咨ナr硕分荆沧龈栌偷溃?nbsp   
楚霸王痛失江山美姬之谜(2)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歌未吟罢,虞姬已是潸潸泪下,项羽听虞姬歌声,声情凄咽,不觉心伤,亦流下许多眼泪。左右侍臣,统皆情不自禁,悲泣失声而不忍抬头。忽然听到营中更鼓已击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道:“天快亮了,我当冒死出围,你怎么办?” 虞姬道:“妾蒙大王厚恩,追随至今,今亦当随去,生死相依;倘得归葬故土,死也甘心!” 项羽道:“你这样的弱质女子,怎能出围?你可自寻生路,我大概要当与你长别了。” 虞姬突然拭泪起立,挈项羽手道:“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说至此,就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中一横,顿时血溅珠喉,一道香魂归于渺渺的天际。项羽相救已是来不及,只有抚尸痛哭,命左右掘地为墓,将虞姬尸体埋葬。 项羽乘上乌骓马,趁着天色尚黑的时候,带了八百骑,衔枚疾走,放弃楚营,悄悄地向南方遁去。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五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不足百人。在阴陵迷失了道路,陷进沼泽地带,被汉军追上。一番恶战,项羽只剩几个残兵了。项羽冲出重围,跑到乌江边上,前面茫茫乌江,流水澌澌,后面滚滚追兵扬起的尘土。眼见走投无路,却正好乌江亭长,泊船在岸旁,乌江亭长见项羽踌躇,便敦促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尚足自王,现惟臣有一船,愿大王急渡!”项羽听了,笑对亭长说:“天已亡我,我何必再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无一生还,纵使江东父老,见我生怜,再肯王我,我有何面目相见呢?”始终不肯过江。亭长不忍,屡次催促项羽上船,项羽叹道:“我知公为忠厚长者,我无以为报,惟坐下的乌骓马,随我五年,日行千里,临阵无敌,今我不忍此马染血沙场,特地赠公,以为留念。”说毕跳下马来,将马牵付亭长。片刻之后追兵大至,项羽步行迎上,持短兵器杀死了几百汉兵,他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最后项羽力渐不支,用剑自刎,终年三十一岁。乌江镇外,高高的岗丘上,有一座霸王祠,汉唐始建,后世续修,延传至今。 应该肯定,当时项羽在乌江完全可以渡过江东,一切重头再来,如果项羽有这个夺取天下的雄心,他或许会选择渡江求生。尽管他是个有种种缺点的人,但他最闪光的是首先有真性情。因为有情,虞姬的死让他彻底失去了求生的意志,有船亦不渡。 后人因怜虞姬,谱成词曲,歌咏其事。所以曲谱中有“虞美人”一调。又相传楚地生有一种香草,花叶两两相对,人若向之唱“虞美人”曲,此草便应声自舞,又名之为“虞美人草”。因为在所有正史里都未明确提到虞姬最后葬身何处,所以几百年来成为人们猜度的一个不解之谜。现在基本上有四种说法。 (一)虞姬墓在江苏省江浦县。今天江浦县南三十里有一个“兰花乡”,在兰花乡南七里桥林镇西,还有一座“失姬桥”。相传项羽垓下突围后,达到今天江浦县的兰花乡,遇到汉兵的围追,虞姬酷爱兰花,她头插的兰花曾失落在塘埂上,从此,这塘埂附近的山坡便长满了兰花。人们就将这口塘称为兰花塘,这个地方就称为兰花乡。 (二)虞姬墓在距乌江约三百里的安徽定远县。在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及项羽处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括地志》云:“虞姬墓在境州定远县东六十里,长老传云项羽美人家也。”《先牢记》也记载:“虞姬墓,在县南六十里。”清康熙三十九年撰的《定远县志》记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山有五峰,县七十里,旧传项羽曾别于此。”定远县的虞姬墓如今已不存在,但在定远县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虞姬随项羽达到定远后自刎,葬在定远县的传说。 (三)虞姬墓在安徽和县。清道光年间撰写的《和州志》有:“美人虞姬自刎后,羽将其头系于马项下,突围骑奔,乃至一山下,原插在姬发上之兰花失落,后人变更山名为‘插花山’,山上建有庙,曰‘插花庙’,……在州北七十里阳陵山之阳……即项王虞姬也。”和县的虞姬墓有这样一个传说:虞姬自刎后,项羽不忍将其尸首丢下,便将虞姬头颅割下,挂在马头,将其身体就地掩埋后匆忙突围。项羽本想将虞姬的头颅带回江东。但到了和县阳陵山,受农夫欺骗,陷入茫茫大泽中,被汉军追上。此时他只剩二十八骑,恐突围不出,只好将虞姬的头颅葬在阳陵山南面的小山上。 (四)虞姬墓在安徽灵璧县。清康熙二十三年撰的《洞阳府》、乾隆年间撰的《灵璧县志》皆载:“灵璧城东十五里,与徊县接界处有虞姬墓。至今墓碑尚存,额刻‘巾帼英雄’四字。左右刻有联语:‘虞今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南宋诗人范成大出使金国,途经泅州,有诗多首,其一为《虞姬墓》。诗人在诗中自注:墓“在虹县下马铺一十七里”。《重修虞姬基碑》中也有记载:“灵璧之南,族下之旧民。其东则虞姬墓在焉。”    
楚霸王痛失江山美姬之谜(3)
英雄美人千古之下成灰烬,已无处可寻。据《史记》记载,甚至在最后时刻项羽还曾对他的残部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卒于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此语颇为人所讥笑。而他那首《垓下歌》亦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何谓英雄?英雄不尽在于沙场的纵横驰骋,也在于有一副真实的性情。或许在玩弄权力智谋上项羽远不及刘邦。但“霸王别姬”这一千古绝唱悲壮地演绎至今,英雄泪、美人血,千年传颂。    第二华人站
大汉后宫嫔妃浴血争宠之谜(1)
吕后(?~前180年),名雉,字娥■,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刘邦称帝后,被封皇后。其性刚毅,有心计,善权谋,性残忍,帮助刘邦除去了开国元勋数位。惠帝即位后,尊为太后,独揽大权,残害刘氏诸侯王,大封吕姓为侯。卒后,吕氏尽被诛。 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过了重九便日渐萧肃。古人在这个节日要饮酒、佩茱萸、登高、赏菊。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戚夫人惨死后,侍候她的宫女贾氏被逐出宫,贾氏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这一节日便在民间流传下来。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戚夫人那令人心碎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出生在江南沛县的阳里村。刘邦年纪渐大,不从事耕稼,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每天游来荡去。太公见他年长无成,就骂他无赖,连衣食都再不愿给。刘邦弱冠后交游渐广,有人教他学习吏事。他一学便会,不久便当了泗上亭长。因此常与一班县吏互相往来。其中最投契的是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但刘邦一直娶不上媳妇,私下免不得许多惆怅。乡里因刘邦向来无赖,谁也不愿将女儿嫁他。这时南沛县中来了一位吕公。吕公避仇来此,他擅于相面,觉得刘邦不同寻常,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他。乡人听说此事的,都传为笑谈,嘲笑吕公的愚昧。 婚后数年,吕雉生下了一子一女,即为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秦二世元年,秦廷令各郡县遣送罪徒至骊山筑始皇陵。沛县令让刘邦押送罪徒前行。在大泽中,他酒后放了诸罪徒。不敢再回沛县,自入芒砀山间避祸去了。芒砀山是幽僻的地方,峰回路转,谷幽林冥。刘邦随处迁移,踪迹无定。不料吕雉却带着子女,一下就找到了刘邦。刘邦惊问原委,吕氏说:“无论你避在何地,上面总有云气盖着,妾善望云气,所以知道你在哪里。”刘邦欣然说:“竟有这事?我听说始皇常言,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连番出巡,意欲厌胜,莫非我刘邦独能当此么?” 此时陈胜、吴广起兵蕲州,传檄四方,东南各郡县往往杀守令相应。刘邦亦趁势联络萧何、曹参、樊哙一班人,杀了沛县令起事。众人共推刘邦为沛令。当时天下反秦的烟尘四起,不久陈胜死,项羽的势力最强,号称西楚霸王。 刘邦敌不过项羽,屡战屡败。有一天刘邦被项羽追得迷了路,日色已经西沉,刘邦饥寒交迫,疲乏不堪。向前再走了几里,遥闻有鸡鸣犬吠的声音,果然前面不远处隐隐有村落出现。刘邦策马前进,正好与村内一个老人相遇。老人见刘邦相貌不同凡人,就引至家中招待。老人问明刘邦身份,刘邦据实回答。老人便向刘邦下拜。刘邦忙扶起,转问老人的家世,老人说:“老朽姓戚,定陶县人,避乱至此,当时妻子流离,现在只有小女随着,权借此地寓居。” 刘邦已饥肠辘辘,急欲求食,便向老人说:“此处有无酒店?” 老人道:“此地是穷乡僻壤,没有酒店,大王如不嫌简陋,不如将就些粗肴淡饭。” 刘邦连忙说好。老人便叫他女儿整备酒饭。不一会儿,有一个佳人,携酒食姗姗而至,虽衣衫朴陋,却掩不住沉鱼落雁的天生丽质,刘邦心里暗暗称羡。女子放下酒肴,向刘邦行礼。盈盈拜毕,转身返入。老人与刘邦酌饮,刘邦连饮数觥,愁肠渐放,娓娓问戚女曾否许人。 老人说:“尚未。前有相士说小女颇有贵相,今日大王到此,莫非前缘注定,应侍大王巾栉,未知大王尊意如何?” 刘邦说:“寡人逃难到此,得蒙留宿,已是感激不尽,怎好再委屈令嫒为姬妾?” 老人说:“只怕小女不配侍奉,大王何必过谦!” 刘邦大喜,当下解玉带作为聘礼。老人复唤戚女出拜,戚女腼腆含羞裣衽,接过玉带,斟酒捧献刘邦,刘邦一饮而尽。夜色已阑,老人却十分知趣,令戚女陪着刘邦入室安寝。戚女年已及笄,已解云情雨意,所以曲意顺承,由他宽衣解带,拥入衾中,两情缱绻一夜。 刘邦虽然在楚汉争霸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他知人善用,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况且手下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善于治理的萧何,战无不胜的韩信。而项羽却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慢慢解体。经过积蓄力量,刘邦转败为强,最终在垓下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刘邦建立汉朝,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封戚氏为夫人。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越稀。两人情感渐深,俨如一对患难夫妻,昼夜不舍。即使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所掠,在楚营身为抵押之品,审食其与吕雉依然同寝共食,也未稍露破绽,真是一位偷香的妙手。到了刘邦称帝,在吕后怂恿下,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审食其感念吕后,从此在床上更加尽心尽力。 刘邦得了天下后,吕后由于年老色衰,已为刘邦所厌烦。刘邦每次出游,都由戚夫人陪着,而把吕后留在宫中,很少见面,相互感情日渐淡薄。他宠幸戚夫人,日日揽在怀中调情取乐。戚夫人貌比西施,会弹奏各种乐器,舞技高超,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戚夫人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极具韵律美。当时有《出塞》、《入塞》、《望妇》等曲,一经戚夫人的娇喉,抑扬宛转,让人十分销魂。《西京杂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大汉后宫嫔妃浴血争宠之谜(2)
戚夫人有一子名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她日夜在刘邦前颦眉泪眼,求立子如意为太子。刘邦不免心动,且因太子刘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聪明,且性格不像自己,索性趁早废立,既可讨好戚夫人,又可保全社稷。吕后也随时提防太子被废,视戚夫人母子为眼中钉。只是自己色衰爱弛,与刘邦咫尺天涯,比不上戚夫人床笫间的妩媚,所以太子处境很危险。 如意年已十岁,刘邦想让他去封国,戚夫人未语先泣,刘邦便婉语对戚夫人说:“你莫非为了如意么?我本思立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名义未顺,只好再从长计议!”戚夫人听了此言,索性号哭失声,宛转娇啼,不胜悲楚。刘邦又怜又悯,不由地脱口说:“别哭,别哭,我这就立如意为太子。” 第二天临朝时刘邦提出废立太子的问题,群臣都很惊骇,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同声力争。都说立嫡以长是古今通例,且东宫册立有年,并无过失,不可无端废立。刘邦不肯听从,令词臣立刻草诏。蓦听得一声大呼道:“不、不……不可!”原来是口吃的周昌,刘邦问:“你只说不可两字,究竟是何道理?”周昌越急越说不出口,面上忽青忽紫,好一歇才挣出数语:“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忍不住大笑起来,满朝大臣听他期期的声音,也暗笑不置。刘邦笑了数声,退朝罢议。 周昌在殿外遇着宫监,说是皇后有请,周昌便去了后宫。见到吕后正要上前行礼,不料吕后突然跪下,急得周昌脚忙手乱,慌忙屈膝俯伏。吕后说:“周君请起,我感君保全太子,所以敬谢。”周昌说:“为公不为私,怎敢当此大礼?”吕后说:“今日若非君力争,太子恐已被废了。”原来早在殿厢窃听朝政,因见多亏周昌力争,才得罢议,不由的感激非常。 退朝以后,戚夫人大失所望。刘邦说:“朝臣无一赞成,就使改立,如意也不能安于其位,我们再从长计议罢。”戚夫人泣语说:“妾并非定欲废长立幼,但妾母子的性命,悬在皇后手中,总望陛下曲为保全!”刘邦说:“我会设法,决不使你母子吃亏。”戚夫人只好收泪,耐心待着,刘邦沉吟了好几日,但是一时想不出万全之计,每天愁闷无聊,惟与戚夫人相对悲歌,唏嘘欲绝。 刘邦在个人偏好与正统原则之间徘徊多年,内心充满痛苦。掌玺御史赵尧,揣知刘邦隐情,便推荐周昌为赵王相,因为周昌素来为吕后太子及内外群臣所敬畏,让他保护赵王,就可无虞。刘邦极口称善,便召周昌为赵相。周昌遂奉赵王如意出都就国。赵王如意与戚夫人话别,戚夫人又洒了许多眼泪。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后,箭创复发,在长乐宫一卧数日。戚夫人早夕侍侧,见刘邦呻吟不止,格外担忧,当下再三吁请刘邦保全母子性命。因此旧事重提,决议废立。太子太傅叔孙通入宫强谏说:“从前晋献公宠爱骊姬,废去太子申生,晋国乱了好几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苏,自致灭祀,皆为陛下所亲见。现在太子仁孝,天下共闻,吕后与陛下,艰苦同尝,只生太子一人,如何无端背弃?今陛下必欲废嫡立少,臣情愿先死!”说着拔剑欲自刎。刘邦慌忙摇手,叫他不必自尽:“我不过偶出戏言,君奈何视作真情?幸勿如此误会!”叔孙通把剑放下说:“太子为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震动,怎么能以天下为戏?”刘邦说:“我听君言,不易太子了!”内外群臣,也多上书固争,刘邦不便强违众意,又不好过拒爱姬,只好延宕过去。 吕后为了确保太子的地位,求教于张良,张良出计,请出商山四皓,以使太子在朝廷的地位显得益发庄重而不可动摇。所谓“商山四皓”是商山之中的四位白发隐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不久刘邦病愈,置酒宫中,召太子侍宴。太子应召入宫,四皓一同进去。刘邦心中很惊异,当听说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已不可废。心里也很难受,勉强喝了点酒,草草罢宴。 刘邦后召戚夫人至前,唏嘘向戚夫人说:“我本欲改立太子,奈彼得四人为辅,羽翼已成,势难再动了。”戚夫人闻言,立即泪下。刘邦说:“你不必悲伤,须知人生有命,得过且过,你且为我做楚舞,我为你做楚歌。”戚夫人无奈,就席前飘扬翠袖,轻盈回舞。刘邦想了片刻,歌词已就,随即高声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他接连唱了四次,音调凄怆。戚夫人听着语意,越觉悲从中来,不能成舞,索性掩面痛哭,泣下如雨。 不久刘邦因病去世,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吕后对刘邦所宠爱过的宫人“皆幽之不得出宫”。她平生所最切齿的,无过戚夫人,把戚夫人罚为奴隶,且将戚夫人钳光头发。可怜戚夫人的万缕青丝,尽被宫役拔去,还要她卸下宫装,身穿褚红色的囚服,驱入永巷内圈禁,然后戴着枷舂米,每日勒限舂米一石,若少半升,即杖百下。戚夫人虽然出身民间,但从十八岁嫁了逃难中的汉王刘邦,一向受到宠爱和娇惯,只知弹唱,未娴井臼,一双柔荑的玉手,如何禁得起那个石杵?但吕后苛令甚是森严,于是她勉力挣扎。一天实在乏了,便一面流泪舂米,一面编成一歌,且哭且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大汉后宫嫔妃浴血争宠之谜(3)
歌中寓意,是纪念赵王如意。吕后闻知愤然大骂说:“贱奴尚想倚靠儿子么?”说着,便使人速往赵国,召赵王如意入朝。一次往返,赵王不至,二次往返,赵王仍然不至。吕后越加动怒,问明使人,全被赵相周昌一人阻住。周昌曾对朝使说:“先帝嘱臣服事赵王,现闻太后召王入朝,明明是不怀好意,臣故不敢送王入都。王亦近日有病,不能奉诏,只好待他日罢!”吕后本想将周昌拿问,只因前时力争废立有功,不得不略为顾全。于是想出一调虎离山的办法,征周昌入都。一面派使飞召赵王,赵王已失去周昌,无人做主,只得应命到来。 当时惠帝虽年幼,却是心地仁厚。他见戚夫人受罪,已觉吕后所为,未免过分。至赵王一到,料知吕后不安好心,便亲自出迎,与赵王一同居住,以免吕后暗中加害。吕后见了赵王,恨不得亲手下刃,但有惠帝在侧,未便骤然发作,勉强敷衍数语。惠帝挈赵王至自己宫中。饮食卧起,俱由惠帝留心保护。赵王想见一见生母,惠帝婉言劝慰他慢慢设法相见。赵王年幼,遇事不能自主,且恐吕后动怒,只好含悲度日。吕后日夜想害死赵王,惠帝只能随时防护赵王。但百密也有一疏,一天惠帝要去射猎,天气尚早,赵王还卧着未醒,惠帝不忍唤起,以为稍离半日,谅亦无妨,因此即决定外出。待至射猎归来,赵王已七窍流血毕命。惠帝大哭一场,不得已吩咐左右,用王礼殓葬,谥为隐王。 惠帝正独自悲哀,忽有宫监奉吕后命,来引惠帝去看“人彘”。惠帝从未听说过“人彘”,觉得很新颖,便即跟着太监去看。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说:“厕内就是‘人彘’。”惠帝向厕内一望,看见是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什么声音。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的缩转身躯,顾问宫监,这是什么东西?宫监说出戚夫人三字。一语未了,把惠帝吓得几乎晕倒,勉强按定了神,想问个底细。宫监附耳说是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再强灌下暗药,使之不能言语,然后半死不活地抛入厕所,折磨至死。当时卧在地上的戚夫人,已不像一个人形,成了一段血肉模糊的东西。惠帝大哭起来,回去后大病一场,卧床岁余不能起。他派人对太后说:“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惠帝日夜饮酒作乐,七年后死去。 戚夫人因年轻貌美而得宠,吕后又是好弄权的女强人,所以《吕后本纪》一上来就写吕戚之争。“人彘”这种令人发指的手段,历史上还不止出现一次。唐朝的武则天、南宋光宗的李皇后等都曾这样杀过人。其实吕后也颇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却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体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化干戈为玉帛。吕后一生中最不堪的是对戚夫人的残忍迫害这段故事。 古语“牝鸡司晨,唯家之索!”是一种对女性歧视的论调。任何事情都应该看它的正反两面。在刘邦还没定天下之前,吕后吃了不少苦,她必须照顾儿女及家庭;甚至当楚汉相争之际,还曾经被项羽掠走。确实是为刘邦受尽了苦难。但“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刘邦在戚夫人的枕边细语之下,不止一次想废掉当时的太子孝惠,而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若从吕后的角度来看,她如何能够不恨?若戚夫人只是和吕后争宠,那么吕后可能不会那么痛恨她,毕竟自己年老色衰,也是很正常的事。不过,戚夫人却想尽办法要让赵王如意登基,《留侯世家》中记载,当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想立赵王如意做太子时,吕后的反应是:“恐。不知所为。”而这种恐惧,是日日夜夜不停的身心折磨。平心而论,如果后来赵王如意当了天子,那么吕后的下场不知会不会也是“人彘”? 其实刘邦也看出这一点:不论立谁当太子,势不两立的戚夫人和吕雉必然有一个没好下场。因为就当时商山四皓保护太子之说,前人亦多有怀疑。四皓都是眉发皆白、行将就木的老人,来历不明,连他们的真姓名都不知道,怎么算得上太子的羽翼?若刘邦必欲废去太子,正如《通鉴》考异所说:“借使四叟实能危其事,不过污高祖数寸刃耳。”只要一刀杀了这四人就可。还有假若立赵王如意,刘邦死后,如意幼小,戚夫人正值盛年寂寞,什么事不会发生?刘邦那样疑心重的人,当然不会不考虑。若干年后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刘邦在这一点上还算厚道。不过若他当时不那么厚道,一刀杀了戚夫人或许会更好些。    
汉武帝“金屋藏娇”之谜(1)
卫皇后(?~前91年)即卫夫子。河东平阳(金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武帝皇后。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后为武帝所悦,入宫。元朔元年(前128年),生刘据,被立为皇后。巫蛊之祸起,刘据举兵诛江充,兵败自杀,她为武帝所废,亦自杀。 汉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生子刘彻。这时景帝已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栗姬生子最多,景帝以前本来最宠爱栗姬,曾与她私下订约,将栗姬生的长子刘荣立为储君。如今景帝宠爱王美人,王美人又生下一子,传说王美人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栗姬听到后自然是非常生气。 馆陶长公主是景帝胞姊,生有一女,芳名叫阿娇。长公主打算将女儿许配太子,异日就是皇后。使人问栗姬的意思,她以为门当户对,一说便成。谁知栗姬不愿联姻,竟然一口回绝。原来长公主与景帝姐弟关系很好,许多后宫妃子为得宠幸,都奉承长公主。长公主也不忍却情,时常代为荐引。栗姬素来妒忌,对此事耿耿于怀,加上见识又短,因此当长公主为女议婚,便不顾情谊,随口谢绝。长公主这一气,非同小可,遂与栗姬结下冤仇。 王美人听说这件事,趁此机会,劝慰长公主。长公主说及栗姬,尚有恨声。长公主随口接说:“彼既不识抬举,我将阿娇配与彻儿,也是一样。”王美人心中自然暗喜,但嘴上谦逊道:“彻非太子,怎敢有屈阿娇。”惹得长公主耸眉张目,且笑且恨道:“栗氏以为己子立储,将来定得为皇太后,千稳万当,哪知还有我在,管教她儿子立储不成!废立常事,且看我的手段如何。”王美人又假装劝慰,长公主愤然道:“她既无情,我也无暇多顾了!”王美人善于以退为进,最后激长公主与她暗订了婚约。 王美人见了景帝,就说起长公主愿结儿女姻亲。景帝以阿娇长刘彻数岁,似乎不合适,所以没有遽然答应。王美人又将长公主请至,想她去向景帝求亲。长公主索性带同女儿一起入宫。长公主顺手携住刘彻,拥置膝上,就顶抚摩,戏言相问道:“儿愿娶妇否?”刘彻生性聪明,对着长公主嬉笑无言。长公主故意指示宫女:“此等人为汝做妇,可合意否?”刘彻并皆摇首不悦。至长公主指及阿娇道:“阿娇可好么?”刘彻独笑着道:“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此言一出,非但长公主、王美人听了笑不可抑,连景帝也笑骂说:“小孩子脸皮也太厚了!”景帝想他小小年纪,惟独喜欢阿娇,大概是前生注定姻缘,不如顺便允许,成就儿女终身大事,于是就认定了这门婚约。长公主与王美人,彼此更加情好关系深,两人就私下计议,怎样把栗姬母子除去。成语“金屋藏娇”就是这样来的。 虽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颇费周折,但景帝鉴于历代废长立幼的###教训,最终下决心立栗姬的儿子荣为太子,这样栗姬就成了皇后。长公主连忙进谗言,说栗姬崇信邪术,与人合不来,日夜诅咒其他妃嫔,每次与其他妃子遇见,往往唾别人的背后,肚量十分狭隘,恐怕一旦为后,又要重演吕后人彘的惨剧了!景帝听到“人彘”二字,出了一身冷汗,他打算试探栗姬的内心到底如何。于是有一天他问栗姬道:“我百年后,后宫诸姬,皆已生子,你应善待她们,千万别忘记了。”一面说,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应。谁知栗姬的脸色一会儿紫一会儿青,半天不发一言。待了多时,栗姬仍然无语,并且转过脸不看景帝。景帝不禁暗中叹气,遂决意废去栗姬。他刚出宫门,就听见里面有栗姬的哭骂声,隐约有老狗二字。景帝忍气而去。 隔日长公主与与景帝闲聊,乘机猛夸刘彻如何聪毅仁孝,若立为太子,必能缵承大统。景帝也动了心,于是找借口废太子荣为临江王。栗姬从此失宠,被贬入冷宫,连见景帝一面也难,不久一病而亡。 太子刘彻即皇帝位时是16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武帝。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就是武帝始创的。因为他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就立陈氏为皇后。当初年少的武帝看中陈阿娇固然有好感的因素在内,但这一婚姻更多地有政治的成分,加上武帝好色成性,必然导致了阿娇的悲剧命运。 起初武帝与陈后的感情尚好,但久未生育,不过武帝很尊敬她,很大原因在于长公主的家族势力足以左右朝政。 一天,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公主盛筵相待。并召出十余年轻美貌的女子劝酒奉觞。武帝本好色,此时左右四顾,却没有一个中意的。平阳公主见如此,便将准备好的一个女子召入。武帝大惊,不由得看呆了。她低眉敛翠,晕脸生红,斜着一双俏眼,屡向武帝飘去,所弹唱的歌曲无比柔靡,令武帝魂驰魄荡,目动神迷。他问平阳公主这女子是何人。原来她名叫卫子夫。武帝佯称天气热,要去里面更衣。公主体会到武帝的意思,命卫子夫随侍武帝。武帝更衣却半天才出来,卫子夫星眼微惺,云鬟凌乱,含羞俯首,手捏衣带无言。公主顺势将卫子夫送与武帝。武帝十分高兴,便携美女同归。 天已黄昏,武帝带着卫子夫入宫,满打算夜间再续云雨之乐。谁知陈后恰在宫中等候,此时碰了个对面。她竖起柳眉,脸色铁青,恨恨道:“好!好!”说毕回头就走。武帝自思,皇后一家权势庞大,自己能够继承皇位也多亏人家扶持,况且金屋贮娇的誓言,怎好遽然抛弃。于是无奈地把卫子夫安顿在别室。陈皇后经武帝一再温存,才与武帝订约,把卫子夫锢置冷宫,不准私见一面。从此子夫在深似海的后宫中,几有一年余不见天颜,似罪犯下狱,出入俱受人管束。因为宫女甚多,武帝也渐渐将她忘记了。    
汉武帝“金屋藏娇”之谜(2)
一天武帝偶翻宫人名册,看到卫子夫三字,不由地触起前情,命内侍召入。卫子夫显得清瘦了许多,她亭亭下拜,呜咽几句便泪流满面。武帝揽她入怀,重叙一年的离情别绪。卫子夫故道:“臣妾不应再近陛下,倘被皇后得知,妾死不足惜,恐陛下亦有许多不便!”武帝道:“我在此处召卿,与正宫相离颇远,不致被闻。况我昨得一梦,见卿立处,旁有梓树数株,梓与子声音相通,我尚无子,莫非应在卿身,应该替我生子么?”说着与子夫携手入床,一宵欢梦。不料卫子夫此夜竟然怀孕。 这件事被陈后察觉,她恚恨异常,立即往见武帝,与他争论。武帝却不肯再相让,反责备陈后无子,不能不另幸卫氏。陈后无词可驳,愤然退去。一面出重金求医,希望自己也得子嗣。但不论她如何着急,喝了无数药,始终没有成效。 陈后气闷非常,日日想除去卫子夫,偏偏卫子夫甚得专宠,每天与武帝在一起,根本没机会下手。陈后不得生男,又复奇妒,自与卫子夫争宠后,竟渐失武帝的欢心。她穷极无聊,就召入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要她设法祈禳,以挽回武帝的心意。楚服设坛斋醮,每日入宫一二次,但好几月不见应验。武帝听说这件事,怒不可遏,当下彻底查究,立将楚服拿下,饬吏讯鞫后枭斩。陈后宫中的女使太监三百余人,一概处死。陈后吓得魂不附体,数夜不曾合眼,最后册书被收,玺绶被夺,废徙于长门宫。 陈后自从入居长门宫中,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得悉原因,挥毫落墨,落笔千言。这赋叫作《长门赋》,诉说一深宫永巷女子愁闷悲思,写得委宛凄楚:“……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乃陈后欲借文人笔墨,感悟主心,她命宫人日日传诵,希望为武帝所听到而回心转意。但“长门赋”虽是千古佳文,却终挽不转武帝的旧情。到了其母窦太公主死后,陈氏寥落悲郁异常,不久也魂归黄泉。人无十年好,花无百日红。卫子夫取代了陈阿娇,贵为皇后。但她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卫皇后不久也步陈皇后的后尘受到冷落。最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汉武帝削去皇后之称,悬梁自尽了。 “君思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这两句诗概括地揭示出“君恩无常”是古代宫女忧怨之情产生的根本原因。后妃之间为争宠夺爱而发生的拼斗,不仅表现在生育皇子方面,还表现在妃嫔的姿色上。没有几个皇帝不是喜新厌旧的好色之徒。他拥有美女如云的后宫,对任何一个人的专宠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身边总有新的美女取代昔日宠极一时的佳人。一旦失宠,别说普通的宫女,就是皇后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咀嚼“红颜未老恩先断”的苦果。 一部中国历史,怨妇车载斗量。封建帝王与后妃之间,不用说爱情,连一般的感情也微薄如纸。后妃和无数的宫女只是他们淫乐的对象,喜则施以富贵,厌则弃如敝屣。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今日备加宠爱,贮以金屋,明日则翻脸无情,刀剑加身。汉武帝就是一个风流放荡的皇帝。“元朔中,上起明光宫,发燕赵美人二千人充之,率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三十者出嫁之。掖庭总籍,凡诸宫美女万有八千。建章、未央、长安三宫,皆辇道相属。幸使宦者、妇人分属,或以为仆射,大者领四五百,小者领一二百人。常被幸御者,辄住其籍,增其俸,秩比六百石。宫人既多,亟被幸者数年一再遇。挟妇人媚术者甚众。选三百人常从幸郡、囿,载之后车,车上同辇者十六人,充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假粉白黛绿。侍尚衣轩者亦如之。尝自言:‘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以汉武帝来说,被他玩弄过的宫中女子,其姓名不彰者,大概绝不在少数,仅见于史籍的美人,就有陈阿娇、卫子夫、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赵钩弋,就像走马灯一样地替换。直到年近六十时,还迷恋上了十七岁的赵钩弋,以满足其难填的欲壑。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他生了个儿子,汉武帝对此很高兴,因为传说古圣人尧,就是在娘?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