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九月了,秋风起,驱逐走了几丝闷热。
这日又同巴夏礼等人例行公事的应付过,来一艘炮舰,付出些代价也值得。
现在看到巴夏礼一脸愠怒的将一叠文件摔在自己面前,叶昭肚里就笑了,目光,不由得瞥了眼谈判桌自己斜对面的霍尔律师,胜和行的大班,同时也是商人代表之一。
霍尔律师却是不动声色,慢条斯理品着咖啡。
叶昭不用看就知道这文件里都是些什么条款:准许洋商修建广州到香港的电报线;准许洋商修建广州到佛山、韶州的铁路;准许洋商扩建黄埔港等等。
就这三条款项,巴夏礼是无论如何也会认为中国人不可能答应。如果提出这些条件又坚决不松口,那无异于坐看和谈破裂。
叶昭也知道,电报和铁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曾经费了多少周折,十几年后,从香港到上海的海上电报线路早就架好,但大清政府就是不允许电报线上岸,不许接入租界中。直到后来电报线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最初却经常被乡民把电线杆砍翻,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洋妖的摄魂幡,来吸中国人的地气,吸中国人的魂灵的。
第七章 计划
至于铁路,修建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段运营铁路乃是上海至吴淞口段,英国人修筑,由于撞倒了一名看客,被乡民扒掉路基,后清政府在守旧乡绅的压力下赎回铁路,虽上海诸多商人士绅强烈反对,要求保留这条铁路,但最后还是将其拆毁。
虽然现在电报铁路等西洋技艺尚未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但巴夏礼想也知道这几条条款根本不可能获得中国人的同意,外国人进中华内地行商尚不可得,更莫说在内地修建铁路了。
而令英法商人垂涎三尺的这两条铁路计划,广州至佛山段就不必说了,将广州和其卫星城紧密连接在一起,其商业价值和能获得的收益难以估量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