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54章

  早上一起来,他就对吴斌说,“普通的房间根本不可能具有这么神奇的魔力——用再高档的家具都不行。所以,这一家老板肯定是在房间之中动了手脚的。”

  至于是什么手脚,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贺清扬当然不可能透露自己的独家秘方,便打了几个哈哈糊弄过去了。

  托马斯杨无奈,但又不想就这么放弃,纠结一番之后,心生一计,道:“老板,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外一家著名电视台负责纪录片的制作。我跟他说一下,让他过来做一期节目,你没意见吧?”

  免费的宣传啊,贺清扬求之不得,当即道:“当然没有啦,随时欢迎。”

  虽然客人这么说了,她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指望。

  毕竟,这种场面话,很多人也就是顺口那么一说,并没有打算将其落实。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农场里面,居然真的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摄制团队

  那天; 她正走出农场的大门; 想要去超市里面买点东西; 结果就看到两辆汽车驶了过来。

  从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了六七个人; 有男有女,其中只有一个中国面孔; 其他的人,一看就是非我族类; 全部叽哩咕噜地说着口音浓重的英语。

  他们有的扛着摄像机; 有的拿着话筒,还有的带着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仪器。

  从机器上面的台标来看,则是国外某著名电视台的。

  贺清扬读大学的时候,老是用他们台的纪录片来练习英语听力,所以一看就认出来了。

  然而;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若狂; 而是:卧槽; 搞得还挺正式的,这些人是真的假的?

  该不会是什么坑蒙拐骗的新招数吧?

  不过那都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 现在的重点是:怎么跟他们交流呢?

  放眼整个农场; 稍微会几句英文的,就是她自己了。

  问题是她的水平也就是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读写尚可,听说就一塌糊涂了,尤其是口语,属于说一句想半天的状态。

  这种情况之下; 实在是担任不了中外交流的重大职责。

  她正在纠结,那个中国面孔站了出来,走到她面前:“请问,你是这家农场的老板吗?”

  “是啊。你是……”

  “哦,我姓潘,你可以叫我peter。”

  贺清扬伸手,“彼得潘先生,你好,欢迎光临。”

  那人一边与她握手,一边笑道:“我有一个前同事,叫做托马斯杨,他之前来过你的农场。你还记得吧?”

  贺清扬忙道:“记得啊,当然记得。”

  就算记不得,也要说记得嘛。

  彼得潘道:“是这样的,我们电视台想要拍一部和农场有关的纪录片,主题内容就是“世界上最值得一去的十大农场”。托马斯杨知道之后,强烈推荐了你的农场。他本来是想亲自过来的,但是临时有事,来不了了,所以由我来代替。哦,对了,关于我们电视台,不用我介绍,你应该熟悉吧?”

  他边说边指了指台标。

  “当然,大名如雷贯耳。”

  “这是我们的证件,你也可以看看。”彼得潘仿佛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一样。

  贺清扬扫了几眼,也不好意思拿在手上看太久,便递了回去,道:“那你们随便转,随便拍哈。我出去买点东西。”

  说完,她就想走了。

  没办法,她得去采购中午的食材。

  为了保证蔬菜肉类的新鲜,一般来说,当天所用的食材都是当天早上购买的,而且要自己亲自挑选,才能保证质量。

  彼得潘愣了一下,大概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热情的农场主人。

  等到她走出几步了,他才反应过来:“哎,老板,我说,我们先来沟通一下拍摄的流程,行不行?”

  贺清扬看了看时间,可以晚点再去,便道:“行啊。你们说,我一定合作。”

  彼得潘道:“首先,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农场呢?”

  贺清扬想了想,问道:“具体介绍哪些方面呢?”

  “就是你的农场特色啊什么的。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拟定拍摄计划啊。”

  贺清扬心想,特色这种东西,肯定是不能讲给你听的,便简单说道:“我的农场呢,目前为止,主要提供吃饭住宿采摘水果这三项服务,如果员工的心情好呢,可以附送一下魔术表演。”

  彼得潘等了一会儿,见她没有其他话说了,讶然道:“就这些?”

  “是啊。”

  “……能再详细一点吗?”

  贺清扬挠了挠头,“要怎么个详细法呢?”

  “比如,各个项目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贺清扬想了一想,实事求是地说:“住宿方面,最大的优点是,客人们一定会感到很舒服。而吃饭方面,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人提供最美味的食物。至于采摘水果,当然是又新鲜又好吃。魔术表演啥的,最大的优势,我想就是让人看不出破绽来吧。”

  彼得潘极其无语。

  说了跟没说一样。

  更何况,哪一家经营酒店餐饮行业的,不是这么说的。

  难道有人会觉得自己提供的房间不够舒服,饭菜不够美味么?

  他扭头,和身侧的外国工作人员叽里咕噜讲了一通。

  他们的语速极快,口音又重,以贺清扬这种大学英语六级的听力,只能听懂个别单词和短语,所以,具体也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

  她郁闷不已,早知道有朝一日,她的农场会走向世界,当初就应该刻苦努力,好好提高一下听力水平的嘛。

  彼得潘沟通完毕之后,对贺清扬说:“老板啊,你刚才说的那些,特色不够鲜明啊。我们实在是不知道拍什么好。你瞧,什么住宿啊,吃饭啊,还有水果啊,都是其他地方也能提供的嘛。你们农场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竞争优势么?比如住宿方面,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先进设备和方法,可以让客人们住得舒服呢?再比如吃饭方面,大厨是什么级别的,从哪一所著名的厨师学校毕业的,为什么做饭好吃啊。这些细节,你都得介绍得清清楚楚啊,我们才好做到节目里面去。”

  贺清扬心想,你说的那些细节有倒是有,就是绝大部分都不能让你知道。

  她略一思索,道:“这样吧,你们若是有时间呢,就在我这里住上一晚,再吃几顿饭,体会一下,然后采访一下其他客人,感受感受,怎么样?这种直观的体验比空口无凭的说话,有说服力得多。”

  彼得潘有点吃惊。

  因为他们在其他地方拍摄节目的时候,老板很少让他们随意活动,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一般来说,片子都是通过精心编排和制作的,说白了,就是美化之后的。拍出来的效果和实际情况多多少少有些差距。

  但是,听老板的意思,是已经自信到了一定的程度了,以至于完全不担心效果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真是让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他们过来之前,托马斯杨就千叮咛万嘱咐,说这一家农场虽然其貌不扬毫无名气,其实内藏玄机,千万不要看不起人家。

  如今看来,恐怕真有其事了。

  彼得潘跟他的同事商量了一下,几人纷纷点头,觉得这个法子不错,拍出来的片子更真实。

  他们当即决定,暂缓拍摄,先在这里住上一两天再说。

  ☆、专家主持

  纪录片摄制组在农场一住就是好几天。

  头两天是为了体验生活; 了解农场的情况; 以便评估一下; 这个乡下地方是不是值得拍成节目。

  从第三天开始; 则是正儿八经地拍摄了。

  而贺清扬从第二天起,只要一见了他们; 便会绕道走。

  没办法,那群人一见到她就满脸堆笑; 两眼放光; 追在她后面询问经营秘诀。

  譬如:饭菜怎么这么好吃啊,厨师是什么来历啊,枕头用的是什么木头,为什么这么香啊,以及浴室里的水是不是用的温泉水啊之类的; 反正; 就是想方设法想要了解农场的秘密。

  事实上; 他们不单单锲而不舍地骚扰贺清扬,还逮着机会就询问农场的其他员工。

  厨神小哥就被他们烦得要死; 每次给他们做饭的时候都是黑着脸的; 恨不得在里面放上一斤巴豆。

  当然,他也想过; 要不要把饭菜做得难吃一些,早点打发他们走人算了。

  但是又一想,报复他们事小,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事情可就大啰,于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发挥了平均水平,只不过在食材方面,尽量选用老外一般不吃的鸡爪,内脏,鱼头之类的边角料。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嘴上说着不要啊,忌口啊,等到真吃起来的时候,吃得比谁都欢实,每次都把一大堆内脏一扫空。

  小哥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异常无语。

  至于织女和二郎神等神仙出身的农场员工,也被摄制组的工作人员缠着问过。

  不过他们的处理方法比较干脆,随便施一个小法术,就能把人整得晕晕乎乎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一边儿去了。

  总之,各人有各人的处理方法。

  贺清扬能做的,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她虽然仍然在农场里面,但是专挑这些人不在的地方待着,就是为了避免和那个彼得潘打照面。

  为了回答他的那些问题,她每次都要绞尽脑汁,尽量在不泄漏农场秘密的基础之上,给出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几次下来,她深深地觉得,脑细胞死伤的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

  所以,她宁可忍受一些不方便,用手机和玉简与其他人联系,也要躲着摄制组走。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五天。

  贺清扬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一不小心,又跟摄制组遇上了。

  她吓了一大跳。

  以往这个时候,他们都扛着摄像机,在外头转悠,谁能想到今天居然跑到房间里来了。

  贺清扬自从跟二郎神学了一招除尘诀以后,打扫房间的时候,基本都是采用法术进行的。

  说白了,就是动用灵力,吹一口气,整个房间就能变得一尘不染,包括那些顽固污渍,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这是她的独家秘密,绝不能让人看到的。

  她以为这个时间点,没人过来,所以连门都没关,就开始施展法术,却不料这一群人突然从门外窜了进来。

  “老板,”彼得潘笑眯眯地打招呼。

  其他几个老外也纷纷说“hi”。

  自从发现这家农场颇具商业价值以后,他们的态度变得亲热了许多。

  贺清扬看了看他们的神色,一切如常,想必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才放下心来,硬着头皮和他们一一打招呼,心里祈祷着,彼得潘千万不要问出什么奇怪的问题来了,她把能编的谎话都编完了,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了。

  幸好,他们打过招呼之后,也没有多说。

  但是,贺清扬却在人群中发现了一张令她十分意外的面孔。

  奇怪,这个人怎么会在这里?

  “这位是……”她不确定地问道,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哦,这位是中国著名的室内设计师,赵燕子。老板,你应该听过她的名字吧?她经常在家装节目当中露面的。”彼得潘道。

  贺清扬呵呵。

  岂止是听过,简直熟得不能再熟了。

  这算是仇人见面吗?

  赵燕子却像是忘了她是谁一样,主动伸出双手来,与她握手,脸上笑得又温柔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