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4章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爱之冰点|分类:精品小说|更新:2025-05-18 13:29:20|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缦碌胤蕉际怯兄匾目腿死戳耍拍玫悴枰冻隼磁荩绞绷约憾忌岵坏煤取=裉煜募腋父龀け才莸挠质呛貌瑁兜辣绕绞焙鹊暮枚嗔耍切┤俗匀灰雀龉槐驹诨厝ァ?br/>

  屋里女眷吃完饭,又坐着说了一会儿话,看见陈氏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也就纷纷告辞了,只有夏大娘还在炕上坐着。陈氏今天陪客人太久,精神早已不济,周婶见状几下把炕桌收拾了,就扶着陈氏躺下休息,想到夏家姐妹的交代,又借口陈氏要休息把夏王氏请了出去。

  夏王氏一直想和弟媳说说工钱的事,奈何在屋里一直没插上话,有时刚起个头正准备说,又被别人打断,好不容易等人走光了,自己又被请了出来。堂屋里夏仕齐和大哥夏大山正陪着,夏氏族长和村里几个长辈说话。夏王氏平时在外面虽然蛮横,但在族长和村里长辈面前也不敢张狂,只好走到堂屋外面的凳子上坐着,等族长他们离开,丝毫没有去厨房帮忙的想法。

  夏王氏在门口守着,等夏家之前请的那几个短工来结算工钱,到时自己也好跟着一起结算了。可是左等右等,人都快走光了,也没等到那几个工人来结算工钱。夏王氏在心里把屋里坐着的那几个耽搁自己要钱的老不死的,狠狠地骂了一番。

  堂屋里几个长辈又把夏仕齐夸奖了一番,说他家家风好会教育孩子,虽然和大哥分了家,两兄弟还是和和睦睦的,比村子某某家好多了。又夸奖夏大山老实,干农活干得好。夏大郎站在一旁给几个长辈掺茶递水,听到长辈夸奖自己大伯,也附和着说这次家里盖院子多亏了大伯家几个哥哥和大娘的义务帮忙。夏大山不知道内情听了很是高兴,还连声说都是一家人帮忙是应该的。最后谈话在族长兄弟友恭甚好的总结词中圆满落幕,几个长辈叫上准备儿孙回家了,夏仕齐连忙让大哥和大嫂帮忙送族长回家,夏大山搀扶着族长走在前面,夏王氏只有带着儿子跟在后面忿忿不平地回家了。

  客人走光以后,夏家人才松了一口气。夏仕齐很久没这样劳累过了,一松懈下来就觉得累坏了,连忙让大儿子扶自己进去休息。夏家大人身体不好能休息,几个孩子却必须收拾家里,好在周叔周婶知道他家的情况,也留下来帮忙,大家一起动手收拾起来洗碗、扫地、抹桌子,直到过了申时才总算收拾完,借来的桌椅、碗筷也在周叔的帮助下一一归还了邻居。

  周叔周婶走后,夏家姐弟关好了大门,就各自回屋休息了。夏晓晴还没睡多久,就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吵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夏大姐起身了,“大姐,你怎么快就起来了啊,怎么不多睡会儿?”

  “该做晚饭了,爹娘也该喝药了。二妞,你再睡会儿,等我把晚饭做好了,再叫你起来吃。”说罢夏大姐扣好衣服就出门了。

  夏大姐出门后,夏晓晴闭上眼睛想继续再睡,结果不管努力,也办法再次入睡。来了古代这么久,夏晓晴早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的生活,今天是实在累得不行了,才在睡着的,睡了一小会儿精神已经完全恢复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既然睡不着还是起来帮大姐做饭吧,夏晓晴穿好衣服往门外走去。

  出了门就看到,五郎正带着妞妞在院子里和小黑玩呢,看来只有这两个小的精神最好。夏晓晴走进厨房,看到夏大姐已经把爹娘的药热好了,正用托盘装了准备往外面走。

  夏大姐看到妹妹进来,便问道:“二妞,你起来了,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啊?晚饭还早呢。”

  “大姐,我睡不着了,就想着过来帮你做晚饭。厨房还有啥菜吗?”夏晓晴一边在厨房翻找一边问道。

  “今天中午的菜都吃光了,厨房里就剩了三个馒头和一些光的三鲜汤,菜筐子里还有一棵白菘,要不晚上我们就煮面吃吧,做起来快点,等我把爹娘的药送去就回来擀面。”夏大姐想了想家里剩下的东西回答道。

  中午就吃的面条,晚上还吃面条,太杯具了。虽然夏晓晴已经适应了北方的生活,但是要她每顿都吃面还是有点受不了,“大姐,我们熬粥喝吧。今天太累了,没胃口,就想喝点粥。娘也应该想喝粥。”

  “那也行,就煮粥吧。缸子里有舂好的稻米,你自己会做吧。我要赶快把药给爹娘送去了,不然要凉了。”说罢就急急忙忙地端着药出去了。

  夏晓晴把中午剩下的三鲜汤倒进锅里烧,又从缸子里舀了米出来淘洗,等锅里的汤烧开后,就赶紧把洗好的米放了进去,并用大勺子不停搅拌直到再次烧开,才把锅盖盖上等它慢慢熬煮。现在主食有了,配菜就只有白菘肯定是不够的,夏晓晴在厨房里找了一圈,突然想起昨日剩下的六个猪腰,还用木桶装着吊在后院的鱼塘里保着鲜,夏晓晴赶紧跑到后院把猪腰从鱼塘里取了出来。

  回到厨房后,夏晓晴用片刀的方式把猪腰对半剖开,又仔细地剔除了两边的白色骚筋,再把剖开的猪腰放在水里揉洗出血水。洗好的猪腰被夏晓晴切成了麦穗型的花刀,锅里油烧热后迅速地爆香姜丝、蒜片、花椒、朱萸,再把切好的腰花也倒进去翻炒,等腰花变色后又加入食盐和山寨味精调味。

  第三十三章 买猪仔

  夏晓晴从锅里夹了一块调好味腰花,放进嘴里尝了尝。嗯,可以起锅了,味道不错,只是因为没有放淀粉,肉质显得稍稍有点老,看来下次得拿点绿豆来做淀粉才行,就是不知道淀粉是怎么样的工序做出来的。夏晓晴把切好的葱段放了下去,麻利地翻炒了两下,就拿敞口大盘装了起来,又舀了水洗锅。

  夏大姐在门口就闻到一阵菜香味,进了厨房看到灶台上放着一大盘炒得油亮的像麦穗一样的东西,不禁好奇的问道:“二妞,这是啥啊?闻着真香。”

  “就是昨天放在鱼塘里存着的猪腰啊,我看家里没菜,就把它做了,味道还行,”夏晓晴把筷子递给夏大姐,“姐,你尝尝看,挺好吃的。”

  夏大姐尝了一口,觉得吃起来脆脆香香的,“还真挺好吃的,下粥吃肯定好吃。”

  “姐,你先把这端过去吧,也把哥哥和二郎他们叫起来。粥也熬得差不多了,我再炒个白菘就可以吃饭。”夏晓晴一边切着白菘一边说道。

  “好,我去叫他们起来。”说罢夏大姐便端着盘子出去了。

  夏晓晴迅速地清炒了白菘,又把中午剩下的三个馒头,拿来切成了薄片,放在锅里两面撒盐煎得香喷喷的。快炒腰花、清炒白菘、香煎馒头片,在加上家里的腌芥菜,晚饭有四个菜应该够了。

  几个孩子忙了一天,又看见有好吃的,都吃得是狼吞虎咽。吃完晚饭后,几个孩子都留在爹娘房间里,坐在炕头上和爹娘着话。炕桌上放着请客剩下的糕点和零嘴,几个小点的孩子都吃得乐呵呵的。

  “娘,这是这次请客剩的钱。二郎去镇上买茶起来,就听见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在门里响起,在寂静的午后乡下显得特别悠扬。

  夏大姐正带着几个弟妹,在后院竹屋里整理外公留下来的书籍,前几天修院墙,竹屋里也进了不少灰尘。才没整理多久,就听到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知道这是弟弟妹妹在大门安的铜铃铛发出来的声响,是专门用来叫门的,“二郎,你去前边看看,是谁来了。”

  没一会儿夏二郎就跑了进来,给夏大姐说是周婶来了,要带他们去买小猪崽儿,还给他们带来了小鸡仔,现在正在前院等着。

  夏大姐也正想着这事,听闻便往前面去,穿过堂屋就看见周婶坐在厨房前石桌旁的小杌子上,脚边的地上还放着一筐小鸡仔,夏大姐赶紧招呼周婶往堂屋坐,“周婶,你来了,进来坐吧。”

  “我就不坐了,我给你们那几只鸡仔来,你们先养上,家里的母鸡都才过了下蛋的时候,你们拿来养着还要等上一两个月才能下蛋吃,养着也浪费粮食,我跟你秀婶说好了,明天去她家抓鸡去,她家的母鸡都快产蛋了,她家也急着用钱要卖鸡。”周婶提起脚边的篮筐递给夏大姐,“你先把鸡仔放进鸡圈里,我在这等你,我跟你孙嫂子说好了等会去看猪仔儿。”

  “行,周婶,你先在这等会儿。”夏大姐提着篮筐进了后院,把鸡仔放出来,让它们在篱笆里自由活动,又嘱咐了三郎去切点菜叶给小鸡仔吃。

  夏大姐进了屋子那了钱,又叫上二妞和二郎一起,就跟着周婶出来门。

  “周婶,猪仔儿好喂吗?我们家还没养过猪,该咋喂啊?”夏大姐挽着周婶的手走着,向周婶问到养猪的方法。

  “我昨天就去看了,你孙嫂子家的猪仔才满了月,个个都长得结实,拿回来也不怕养不活。平日里就用家里的潲水和着杂粮喂,还可以在山上去割草回来煮来喂猪,你别急到时候遇到问题来问我就成。”周婶给夏大姐一一说道。

  柳村里养母猪下崽的人家不多,只有村口的孙家和西头的李家。孙家人实在,周婶平日也同孙嫂子交好,知道她家上个月才下了一窝猪仔,正准备足了月就卖掉,刚好夏家也要买,就牵了线。

  “周婶,你们来了。”孙家娘子看到周婶带着夏家姐弟过来,就带着他们到自家猪圈看猪仔,“大娘子,你们看看吧,我家这母猪身体壮奶也足,生下来的这窝猪仔个个都长得好,前几天就满月了,也不怕拿回去养不活。”

  夏晓晴跟在夏大姐身旁,捏着鼻子观察着猪圈里正抢着的小猪仔,孙嫂子家的猪圈跟以前自己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看到的一样,充斥着猪骚气、猪粪臭,这让城市长大的夏晓晴有点受不了,之前想在家里养猪只想到了年底可以?